現代教師應該尋求自身價值的多元實現
胡瑞芬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李家堡初級中學 743017)
作為教育工作者的現代教師應當更新理念,善于在社會的宏觀背景和多元架構中思考人生、認識生命、把握自身、創(chuàng)新自我、實現自我,應該有自己的多元價值追求,應該關注自己的終身發(fā)展,在更為廣闊的時代大舞臺上去尋找自己的人生定位、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去凸顯和實現人生的價值。
教師 價值 多元實現
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全面展開,這輪課程改革,不僅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師生角色等的改革,同時也是教育者自身價值觀、成就感等觀念的改革?,F代教師要敢于、勇于向自己挑戰(zhàn),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實踐、不斷地超越、不斷地創(chuàng)新中成長起來。
熱愛學習,善于學習應該是教育工作者的職業(yè)特點。從終身教育的角度看,學習力是一個人潛在的重要能力之一,它將會影響、甚至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一個現代教師首先應該成為一名學者,要有作為炎黃子孫的博大胸懷、作為“地球村”人的寬廣視野、作為現代人的深邃的洞察力和感悟力、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要有海納百川、熔融萬千的氣度,積極吸納、繼承人類文明的一切優(yōu)秀文化成果,以充實自己、提升生命、發(fā)展自我,要有極其開闊的教學視野,古今中外、天南地北、自然人文、全在胸中,以實現在課堂上得心應手,揮灑自如。而廣闊的教學視野又依賴于廣博的閱讀。同時,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人們不再固守于一個崗位、一種工作,就業(yè)和再就業(yè)的不斷選擇將使人們從“單位人”轉向“社會人”。而且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越來越依賴于社會成員整體素質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從社會的發(fā)展和人一生發(fā)展的需求考慮,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在學校一次性教育儲備的知識和技能已經不能滿足人一生發(fā)展的需求,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已成為人們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坦坦蕩蕩做人,兢兢業(yè)業(yè)做事,愉愉快快生活,再加上認認真真學習,這就是現代人生。
作為一名現代教師,我們應當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有人說,一個人真正可貴的是他的思想,同時,使一個人真正有別于他人的也是他的思想。作為人師,有思想才有光彩,有思想才有魅力,有思想才有價值。
的確,一個沒有思想的人,除了感覺之外,將會一無所有。要實現有思想,就必須使自己成為研究型人才,在認真搞好教育教學本職工作的同時,認真開展教育科研,從事教育教學實踐以及教育理論、學習理論的研究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夠有效克服素質教育推進過程中的盲目性、隨意性和失范性,才能形成正確的理論指導,避免走彎路或低層次的重復、低效率的徘徊。
我們應當懂得,缺乏實踐基礎的理論是空洞的、沒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理論;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不能形成理論的實踐;不能上升為理論的實踐是缺乏生命力的、終久會被埋沒的實踐。文學巨匠托爾斯泰說:“理論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闭\然,離開一般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而去進行所謂的教學實踐研究,那將是隔靴搔癢,是不能取得任何理論建樹的,任何不重視教育理論和教育科學研究的行為都是一種膚淺的短視行為。
知識經濟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取決于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個現代人所不可缺少的優(yōu)良品格、智慧和卓越才能的綜合體現也是促使人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源泉。
要建構創(chuàng)新教育,就要求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那些經驗豐富、具有嫻熟的知識教學基本功的教師,要迅速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超越出來,重新確立教育價值觀,重新認識教育教學的目標和目的。我們教育的對象是一群生動活潑,具有豐富感情,思想活躍,身心不斷發(fā)展的青少年。只要善于冷靜地觀察分析,我們就會不難發(fā)現,知識的學習只不過是一個人成長因素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作為一名現代教師,不去研究教育對象本身成長的全部需要,而只把他們當作是一種知識的容器,顯然是遠遠沒有看到教育的本質。
從終身教育的角度看,影響和決定一個人終身發(fā)展的核心因素是他的自主性、學習力、意志力以及理性思維能力、學習策略、元認知能力、自我監(jiān)控能力等非知識性因素,而不是現在掌握知識的多少。實踐證明,只有具備了以上非知識性因素的學習者,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積極主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習主體,也才是一個有可能終身學習、實現創(chuàng)新的學習者。那種僅僅使學生掌握一些知識,卻不能實現他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自己的教育,不能說是成功的教育。也就是說,成功的教育不僅能夠改變學生的現在,更重要的是能夠影響他們的一生。新世紀是一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時代,無論是一個民族,還是一個人,只有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才會具有生命力,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現代社會,就業(yè)和再就業(yè)的不斷選擇,客觀上要求每個教師必須具備多元能力和多種素質?,F代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多種素質的同時,應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高素質、多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教師不僅要能上好課,在課堂上古今中外、天南地北、旁征博引、如數家珍,而且要善于寫作,能夠通過“充滿酸甜苦辣的教學實踐”,讓那所有無怨無悔的付出、所有沒明沒黑的忙碌、所有鍥而不舍的拼搏、所有孜孜不倦的奉獻、所有平平淡淡的日子都凝結成教育論文、論著,積淀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部分,將生活中的點滴感悟寫成文字,綴成文章,使之變成一道亮麗的風景。
不難想象,在這個以人為本,注重凸現個人價值的時代里,一個有才智的、把畢生獻給教育事業(yè)的人,因為不能寫、不善寫而使自己的所悟、所得和長期形成的教育思想被白白埋沒,那將是極其可悲的。當然,我們還可以探求其他更為有效的途徑,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精神上趴下,遠比行動上的怯懦更為可怕。只有生活于理想之中,同時努力于現實之間的人生,才是真實、幸福的人生。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說:“人有了理想才談得上生活。生活就是面對現實微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將來?!弊非笊谋M善盡美,越是高不可及,便越不可不及,這才是生命壯觀而漣漪的真諦。
(責編 喬召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