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梅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美豐實驗學校 730100)
用心教育,敘寫點滴精彩
——學生德育教育故事拾零
徐小梅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美豐實驗學校 730100)
教育是一份追求,不求最好,只求更好;教育是一份收獲,需要辛勤耕耘,用心經營;教育是一份奉獻,能夠時時敘寫點滴的精彩。在瑣碎平凡的教育生活中,教師要留心生活,抓住有利契機,因勢利導,潤物無聲。“饅頭風波”“一劑良方”等生活故事,從不同角度演繹出不同的童話,詮釋著教育的幸福。
用心教育 點滴精彩
社會的發(fā)展取決于教育,而教育的首要工作是德育。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明確的一件事。作為現(xiàn)代社會下的教師,面對越來越復雜的教育形式以及個性越來越強、思想越來越復雜的學生,如何讓他們在學好知識的同時,成為一個品德良好的人,是值得我們考慮的重要問題。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應該重視這一項工作,腳踏實地地把它做實做細。從教十幾個年頭,有初出茅廬的雄心勃勃,也有面對現(xiàn)實的無可奈何,還有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喜出望外。我覺得教育是一項磨人的工作,尤其是小學教育,每天都重復著同樣的事情。但每天卻直播著不一樣的故事,敘寫著點滴的精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千古絕唱的古詩,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知曉其中的酸咸苦辣呢?
那是一個星期一的中午,是學校衛(wèi)生大檢查的日子。學生到校后我隨學生一起搞衛(wèi)生,督促他們清理衛(wèi)生死角,不經意間一個饅頭映入眼簾,它靜靜地躺在衛(wèi)生角幾把笤帚的后面。我心想:每天營養(yǎng)餐時我都教育學生不能浪費糧食,怎么還有學生這么做?于是我輕輕撿起,把它放到講桌上。因為下午第一節(jié)課是班會課。
隨著預備鈴聲響起,學生都回到了教室,我要求學生到操場里撿樹葉,每人四百六十片,上課鈴聲響回到教室。(因為正值深秋,校園里有很多落葉。)我快速回到辦公室下載了一段農民收麥子、磨面、蒸饅頭的視頻。
上課鈴響了,學生急急忙忙跑進教室。
“同學們,好玩嗎?”
“好玩?!?/p>
“不好玩,太累了。”
……
“咱們先不聊撿樹葉的事了,說說饅頭的事。你們誰知道饅頭是怎么做的?”
“不知道?!焙芏鄬W生搖搖頭,異口同聲地說。
“我見過我媽媽做,我知道。”我們班的小不點岳玲玲自豪地說。
“前一天晚上弄面,第二天等面里有小孔,就往里面放些白白的東西揉來揉去,等揉好了,就弄成饅頭的樣子放在鍋里蒸了。”
某礦9101 回采工作面上平巷 9101 運輸巷長度為500 m,工作面寬度180 m, 9101 工作面位于9號煤層層位,在兩側平巷掘進過程中曾局部揭露小窯巷道,根據(jù)已知資料可知在工作面內部靠近9101運輸巷一側存在未知空巷,廢棄井筒與巷道遍布9101 工作面區(qū)域,且年代久遠,含水情況未知,為了避免工作面回采過程中發(fā)生突水事故,需要查明工作面內部空巷分布區(qū)域及其含水情況。
“哇,這么麻煩?!庇行W生低聲念叨著。
“那就是說提前不準備是吃不到饅頭了。”我故意說。
“嗯、嗯。”岳玲玲使勁點著頭,回答道。
“那面是怎么來的?”
“買的?!薄胞溩幽サ??!睂W生七嘴八舌地嚷嚷。
“麥子是怎么磨成面的,見過嗎?”
“沒見過?!?/p>
“麥子春種夏末收,你種過、收過或去麥地里勞動過嗎?”
一連串的問題教室里沸騰了,有的說跟爸媽給麥子打過藥,有的說放過水……他們你一言,我一語,興致勃勃。
緊接著我播放了農民收割麥子、磨面、蒸饅頭的情景??赐曛?,我追問:“饅頭來得容易嗎?”
“不容易!”學生異口同聲地說。
我覺得該到主角登場了,于是我指著講桌上的饅頭說:“這個饅頭是我從衛(wèi)生角旮旯里撿到的?!?/p>
頓時教室里變得安靜了,學生都看著饅頭不說話。
我又說:“兩位師傅阿姨每天早早起床為我們做早餐,我們學校四百六十個學生,至少要做四百六十一個花卷或饅頭,做完之后又要按每班的人數(shù)準確無誤地分開,按時給我們供應營養(yǎng)早餐?!闭f著說著學生都低下了頭?!罢n前讓你們撿了四百六十片樹葉,你們覺得累,撿樹葉比起做饅頭容易多了吧?!?/p>
教室里安靜極了,沉默了片刻,一只小手緩緩舉起來了,那是我們班的笑星大王劉子慶同學,他臉漲得通紅,眼里噙著淚花,吞吞吐吐地說:“老……老師,是……是我扔的。我今天不小心,饅頭掉在地上,我覺得臟了,就扔了。”“我十分鐘才撿了三……三百二十一片樹葉……”說著說著他聲淚俱下,臉上掛著豆大的淚珠。
一個個像谷穗一樣耷拉的腦袋抬起來了,他們憋著紅紅的臉,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我們以后絕不浪費糧食?!?/p>
我覺得有什么比這淚珠更珍貴,比這發(fā)自內心的承諾更有力呢?這節(jié)課我撿起的不僅僅是一個被丟棄的饅頭,而是蘊藏在學生心靈深處極為珍貴的東西。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每天都在尋找適合孩子成長的捷徑,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良方。
徐福源是我們班的一個小男孩,他眼睛很大,但缺少兒童的靈氣,給人感覺沒有精神,總是一幅疲倦的模樣。上課聽講還算認真,就是不愛發(fā)言,偶爾發(fā)言總愛帶方言,聽起來有些模糊。一次,我問“源源,你昨天晚上干了什么事,能說給老師聽嗎?”“嗯……嗯……就是,就是那個的呢。嗯,嗯,我寫作業(yè)的呢?!彼坏Z言表達不易,寫的字也是一幅疲倦困頓的樣子,要么東倒西歪,要么七拼八湊,沒有主心骨,像散架一樣。剛開始我總是讓他重寫,覺得只要用心,定能寫好。沒想到,寫了一遍又一遍,反而一遍不如一遍。面對這種情況,我想既然改變不了他,那就改變自己,換個方法或許能行得通。于是,每天批改作業(yè)時,我和他一起尋找寫得漂亮工整的字,鼓勵他下次一定比這次多。沒想到此法果然奏效。他的作業(yè)一天比一天有進步,于是我當著全班的面夸贊他:“雖然小源源的字沒有咱班謝依蕓、劉珍等同學寫得好,但他每天都在進步,希望大家向他學習?!睕]想到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的作業(yè)總是第一個交上,字也寫得不錯。更欣慰的是,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眼里也有了孩子的朝氣,整個人性格都變了?;秀遍g,我明白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的真正內涵。只要找到適合小學生的教育方式,用小學生的思維解決問題,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總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德育教育則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視。在教育這條路上,一個心思就是一道風景,一個學生就是一個童話,我們沒有選擇風景的權利,但我們有改寫童話的義務。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抓住一切有利時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塑造他們美好的心靈,使他們成為知識豐富、道德高尚的人。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風景有時不能遂愿,但只要用心經營,用心感悟,定會有柳暗花明的喜悅,且行且快樂吧。
(責編 吳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