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
鄭戈麗 (甘肅省國營張掖農場學校 734000)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主要是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幼兒喜歡游戲,所以,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他們才會感興趣。其次就是選擇幼兒喜歡的兒歌,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幼兒才會更加感興趣。
培養(yǎng) 激發(fā) 興趣 創(chuàng)新
何為兒歌呢?所謂兒歌是以低幼兒童為主要接受對象的具有民歌風味的詩歌。兒歌是兒童文學最古老的體裁形式之一。我們知道民歌,而兒歌是民歌的一種。從兒歌的內容方面來說,它多反映兒童的生活情趣,傳播生活、生產知識等。兒歌的歌詞多采用比興手法,音韻流暢,易于上口,節(jié)奏輕快。兒童最早接觸的文學樣式就是兒歌。兒歌總是和兒童的游戲活動相伴相隨的,由此言之,兒歌對兒童的作用也就和游戲的作用聯(lián)系在一起,使兒童在歡歌戲笑中受到文學的感染。兒歌可以給兒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幼兒唱兒歌,則是情感的外泄過程,能從中體驗模仿成人的勞作和生活??傊?,兒歌是教育兒童、開發(fā)兒童智力、增長兒童知識的好形式。
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幼兒喜愛。我剛進幼兒園給小班教兒歌時,我念一句,孩子們跟著學一句。我發(fā)現孩子們的表現十分被動,有些幼兒不張嘴,坐在那里玩,老師說什么也不聽。看到這種情況,我心里十分著急,看來這樣的教學幼兒不感興趣,怎樣教孩子們才會對兒歌感興趣呢?《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活潑、主動地學習。“玩是幼兒的天性”,我們要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用幼兒喜歡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于是,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采用一些生動活潑的有兒童情趣的活動來調動幼兒學習兒歌的積極性,讓孩子們憑著興趣來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才會有成效。那么,如何培養(yǎng)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呢?我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在教兒歌之前,我首先看看這首兒歌是否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能不能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對于有的兒歌,由于不理解其意思或讀得不太順口,孩子們就不喜歡學,也不愿意張口。遇到這樣的兒歌,我就果斷地將其刪去,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富有情趣的、可以用動作來體驗的或在他們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兒歌,如《花兒好看我不摘》《龜兔賽跑》等。這樣的兒歌都能夠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只有喜歡、感興趣,他們才愿意學。所以,教師要認真選擇并甄別,嘗試后注意整理記錄,逐漸積累經驗。
游戲是最好的教學方式。幼兒好動,喜歡模仿成人的活動,所以,在教幼兒學習兒歌時,我借助兒歌內容,通過肢體語言,利用游戲活動來教他們兒歌,這樣,孩子們會學得認真、專注,學得有興趣。于是,我就改變教學方式,一邊做動作一邊教兒歌,這樣,幼兒就會主動站起來模仿我的動作開始學習兒歌,如在教《小青蛙》這首兒歌時,我讓孩子們模仿青蛙跳、青蛙叫,孩子們一邊跳一邊學,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并且他們跟著我讀兒歌時聲音也特別洪亮,他們張開小嘴巴,又跳又笑,學得也特別認真而且也記得特別快。所以,我認為通過做動作來引導幼兒學習兒歌會使平淡的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同時也調動了幼兒學習兒歌的積極性。
教兒歌時,我們也應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融洽的師幼關系,這樣才能充分讓孩子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孩子們輕松地學習兒歌。在學習活動中,我總是和孩子們一起一邊拍著小手一邊朗誦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在韻律的帶動下,孩子們朗誦兒歌時就不會拖腔拖調,同時,孩子的語言能力在節(jié)奏中也得到了鍛煉。。我發(fā)現孩子們拍著小手朗誦兒歌的興趣更濃了,勁頭也更足了,聲音也更加響亮了。我就及時表揚孩子們:“你們真棒、真聰明?!焙⒆觽兟牶蟾裢飧吲d,朗誦兒歌的熱情更高了。他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更加有自信了,因此,教學中教師的態(tài)度、眼神、動作、語調等都是營造教學氛圍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安排教學活動要富有情調,建立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以平等友好的師幼關系,讓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主動學習。
學會創(chuàng)造是培養(yǎng)現代人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在幼兒時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更為重要。在教學兒歌時,教師不僅要教幼兒識記兒歌,還要啟發(fā)他們學會仿編兒歌,給他們搭建相互交流的平臺,引導幼兒大膽創(chuàng)新,通過編動作、編兒歌,給幼兒展示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表現。教師要由淺入深地引導,對孩子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如在教《小雨點沙沙沙》這首兒歌時,我?guī)в變禾崆暗叫@里觀察了春雨的情景,讓幼兒聽聽雨點的聲音,看看雨點落在花園里、樹林里、房子上等的現象,然后再教這首兒歌,在教的過程中,我就啟發(fā)幼兒:“小雨點落到花園里,花兒會怎樣呢?”孩子們搶著回答“花兒紅了”“花兒開了”“花兒長高了”。就這樣,我引導孩子們仿編兒歌,我發(fā)現孩子們對兒歌的學習更有興趣了,我就引導他們把這首兒歌改編成了這樣:小雨點,沙沙沙,落在花園里,花兒紅艷艷。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樹林里,小樹綠油油。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房子上,小溪嘩啦啦。小雨點,沙沙沙,落在院子里,娃娃笑哈哈……
幼兒教師所做的是幼兒的啟蒙教育,我們應按照《綱要》的教育內容去做:幼兒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在教育過程中應依據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學習的興趣與特點,靈活、綜合地組織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相對完整的經驗。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不斷總結教育經驗,不著急,耐下心來進行訓練、培養(yǎng)、教育,再訓練、再教育,要針對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我的感受就是自己不僅是老師,還是保姆,更是媽媽,教育他們從小懂得做個好孩子,應該團結友愛,講文明,有禮貌。并且教育他們從小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有健康的心態(tài)、健康的體魄等。
鄭戈麗,小學高級教師 ,甘肅省國營張掖農場學校教師。
(責編 喬召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