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在小學古典詩歌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臺芳芳 (甘肅省莊浪縣萬泉鎮(zhèn)中心小學 744600)
誦讀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千百年來被語文老師所采納。尤其在古典詩歌教學中,人們更是得到空前重視。但在今天小學語文古典詩歌的教學中,對誦讀缺乏應有的重視。筆者將從誦讀在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尤其是古典詩歌教學中的地位及其在小學古典詩歌教學中的作用等方面論述,以引起同仁的關注。
誦讀 古典詩歌 作用 不容忽視
誦讀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千百年來被語文老師所采納。尤其在古典詩歌教學中,更是得到空前重視。但在今天小學古典詩歌的教學中,誦讀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瑯瑯書聲常常被教師的對詩歌支離破碎的講解所代替。課上講得多了,課后練得多了,唯獨給學生留下讀得時間太少了,這不能不說是古典詩歌教學的一個遺憾。鑒于此種情況,筆者將從誦讀在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尤其是古典詩歌教學中的地位及其在小學古典詩歌教學中的作用等方面論述。
在詩歌教學中,傳統(tǒng)方法是:多讀,多背,熟能成誦,爛熟于心。荀子在《論學》中說:“誦數(shù)以貫之,思索以通之?!敝祆湓浾f過:“凡讀書……只要是多誦幾遍,自然上口,永遠不忘?!边@些名言都點明了誦讀的重要意義。
以前先生教學古典詩歌時,一般是先教學生讀,再給以粗略的講解,然后把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學生誦讀,他們從學生的誦讀中就會知道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程度。而古代蒙童入學,首先要把《三字經》《百家姓》讀得滾瓜爛熟。待到年長,“四書”“五經”必須倒背如流。由此可見古代在古典詩歌教學中對誦讀的重視。
解放后,語文界的名師也提把誦讀指導作為傳授知識的主要途徑。在傳統(tǒng)的詩歌教學的四步驟即讀、說、品、悟中,更是將誦讀放在詩歌教學的首位,可見讀在詩歌教學中的作用非同尋常,是理解詩歌的開端,同時也貫穿詩歌教學的始終。
(一)在古典詩歌教學中,采用誦讀的方法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
兒童的思維是很具體的,他們把握對象、接受知識,往往從具體的形象開始。而古典詩歌恰恰就是借助具體可感的意象來反映生活,抒發(fā)情感的。小學課本總是選擇一些有鮮明生動形象的古典詩歌,讓學生在具體可感的畫面中感受詩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教師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多讀,在讀的過程中,學生很自然的與生活對接,在大腦中再現(xiàn)詩歌內容。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杜甫的《絕句》為例,在這首詩中,詩人用“黃鸝”“翠柳”“白鷺”“青天”等代表春天典型特點的具體而生動的意象,描繪了春天來臨時萬物的變化,展現(xiàn)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早春時節(jié),嫩芽初發(fā)的柳枝上,黃鸝在愉快歡唱;一碧如洗的萬里晴空,白鷺在自由飛翔。在誦讀中,學生頭腦中就會再現(xiàn)詩歌內容,領會詩歌的意境。
小學生以無意記憶、機械記憶為主,有意記憶、意義記憶正逐漸發(fā)展。反復誦讀可以加深學生對詩歌內容的印象,便于他們記憶。
(二)誦讀是小學古典詩歌教學的有效手段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它借助語言文字來表達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抒發(fā)內心的情感。對于廣大讀者而言,我們只有通過詩歌的語言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學習語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語言的直接感受和積累。同時詩歌語言跳躍性強,沒有具體的情節(jié)與內容,誦讀無疑是一種最好、最有效的辦法。而且古典詩歌的語言具有韻律之美、節(jié)奏感強和高度凝練的特點,尤其是小學課本中的古典詩歌諸如《詠鵝》《畫》《靜夜思》等古典詩歌的語言更是簡短明快、淺顯易懂、自然樸素、意境優(yōu)美、瑯瑯上口,特別適合誦讀。
另外,古典詩歌產生的時代久遠,與我們的生活有距離,對其內容的理解本身就有難度,加之小學生受到知識水平和生活閱歷等條件的限制,要把握詩歌內容很困難。受此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不厭其煩地讓學生去讀,直至達到熟讀成誦的地步。在誦讀中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美,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感悟詩歌的意境美。因此在古代詩歌教學中,發(fā)揮誦讀的作用,讓它成為走進古典詩歌世界乃至文學世界的一扇大門。著名的語言學家朱光潛先生曾經說過:“要培養(yǎng)孩子純正的文學趣味,就要從讀詩開始?!?/p>
(三)誦讀是口、眼、耳、腦同時并用的綜合活動
對古典詩歌的誦讀,表面上僅僅訴諸于口,可實際上它是口、眼、耳、腦同時并用的綜合活動,它不僅能夠協(xié)調學生利用各種感官感知世界的能力,而且可以豐富孩子們的想象力。葉圣陶先生說:“讀詩不僅要睜開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睜開眼睛看由文字觸發(fā)而構成的畫面?!币虼耍虒W中教師應該發(fā)揮孩子豐富的想象力,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詩歌的詩情畫意,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詩歌教學當中。
(四)誦讀古典詩歌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反復誦讀大量的課文或課外古典詩歌,文章里的名言警句會不斷地被孩子們積累。受年齡影響,有些句子他們可能暫時無法理解,但他們會記下來,慢慢地吸收,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眾所周知,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本身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只有做到讀書破萬卷,方可下筆如有神。
(五)反復誦讀古典詩歌可以使小學生獲得審美教育
古典詩歌凝聚著古人睿智的思想,也是民族文化的結晶。誦讀不僅可以汲取寶貴的精神食糧,還能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古典詩歌具有語言美、音樂美等諸多特點,讀起來鏗鏘有力、優(yōu)美動聽,學生誦讀后會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在讀中去感悟,在讀中去欣賞,去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
好文章是讀出來的,好的詩歌也是如此。讓瑯瑯的書聲回歸小學古典詩歌教學的課堂,讓學生在誦讀中汲取民族文化的營養(yǎng),我們小學古典詩歌的教學就會走上一條理性的道路。
(責編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