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說文系傳·通論》校讀三題

      2015-03-21 04:26:03孫利政
      文教資料 2015年36期
      關(guān)鍵詞:洪范通論列子

      孫利政

      (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蘇南京210097)

      《說文系傳·通論》校讀三題

      孫利政

      (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蘇南京210097)

      《說文系傳·通論》共三卷,主要是從《通釋》部分選取一些字再詳加注釋,往往旁征博引,對《通釋》部分起到了很好的補(bǔ)充和說明作用。茲從三個方面談?wù)勗谛Wx《通論》過程中的一些淺見。

      《說文系傳·通論》體例勘正校讀

      《說文解字系傳》四十卷,南唐徐鍇撰。前三十卷為《通釋》,次《部敘》二卷,次《通論》三卷,次《袪妄》一卷,次《類聚》一卷,次《錯綜》一卷,次《疑義》一卷,末《系述》一卷。

      《說文系傳·通論》共三卷,主要是從《通釋》部分選取一些字再詳加注釋,可與《通釋》參讀,相互印證,頗多發(fā)明。茲從“《通論》之體例”、“《通論》校勘疑誤舉例”和“《通論》當(dāng)與《通釋》對讀”三個方面談?wù)勗谛Wx《通論》(以中華書局1987年影印祁寯藻刻本為底本)過程中的一些淺見。

      一、《通論》之體例

      前三十卷《通釋》是對《說文解字》的注釋,先列出《說文》原文,如果需要進(jìn)一步注解,徐鍇通常會冠以“臣鍇曰”、“臣鍇按”等較為明顯的字眼,以此與《說文》原文區(qū)分開來。即《通釋》的體例是先列出被釋字的小篆,再列出許慎的注,末或附以己意。小篆為大字,注釋均為雙行小字。許慎和徐鍇的注解通常包括解釋字義、用“六書”分析形體結(jié)構(gòu)、援引書證、注音等幾方面內(nèi)容。

      《通論》的體例與《通釋》基本保持一致,二者最直觀的區(qū)別在于:《通釋》的小篆放在最前,而《通論》小篆恰恰放在最后?!锻ㄕ摗繁会屪钟尚戾|獨自注解,往往旁征博引,解釋詳實,大多具體到每個字的每個部件,大量運(yùn)用了因聲求義等訓(xùn)詁方法,對《通釋》部分起到了很好的補(bǔ)充和說明作用。

      《通論》存在兩種特別的現(xiàn)象需要加以指出:

      (一)有些相鄰兩字的注解存在著較為明顯的錯位,通常是下一字的首幾句注釋當(dāng)移于上一字的末尾。

      前人早已發(fā)現(xiàn)此種現(xiàn)象,并做出了比較合理的解釋。據(jù)張翠云《〈說文系傳〉板本源流考辨》載錄,臺灣圖書館藏有清翁方綱手校舊抄本《系傳》四十卷(以下簡稱“翁校本”),有墨筆、朱筆、紫筆諸校,見于天頭地腳或夾批中。

      如“夫”字下云:

      “又弟者,易也。順兄之教則易也。夫者,扶也。既壯曰夫?!试唬悍蛉嗽痪蛉?,相扶以成家也?!?/p>

      “夫”的上字為“弟”,末云:“故于文,弟從韋。”翁校本紫筆云:“從韋與又弟者相連,夫者另起?!奔础胺颉弊窒隆坝值苷?,易也。順兄之教則易也”是“弟”字的釋義,當(dāng)移于“弟”字末。

      《通論》中還有很多字下存在著疑似“錯位”的文字。筆者認(rèn)為,“后”字下“下其口者,慮民也”當(dāng)移于“君”字末;“智”字下“唯仁者能服眾心也”當(dāng)移于古文“仁”字末;“道”字下“道者,蹈也”以上一段論述當(dāng)移于“信”字末;“真”字下“若枝莖也”以上當(dāng)移于“行”字末;“刑”字下“《易》之《訟》曰”以上一段論述當(dāng)移于古文“民”字末;“壻”字下“又曰壻”當(dāng)移于“夫”字末;“友”字下“《經(jīng)》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父在,恒言不稱老也”當(dāng)移于“孝”字末;“惡”字下“好物者控搏之,好學(xué)者亦不舍也”當(dāng)移于“好”字末;“肅”字下“《洪范》曰:‘作肅’”當(dāng)移于“恭”字末;“否”字下“篆文善。從一言。一,壹也。吉也?!秱鳌吩唬骸谎远埔病碑?dāng)移于“善”字下。

      對于這種現(xiàn)象,翁校本朱筆認(rèn)為徐鍇“以一篇為一章,故篆文之下有申明上意者,又總論前義者”,可備一說。

      《通論》中并非每一字下都存在這樣較為明顯的文字“錯位”現(xiàn)象,然而亦不在少數(shù),我們在閱讀《通論》時要細(xì)加甄別,這樣才不至于對某些字義產(chǎn)生誤解和混淆。

      (二)《通論》篆字釋義中有些字或部件是雙行小字,而有些則是篆體大字。

      翁校本已揭示出“君”、“兒”(此篆脫,今見“咳”篆下)二字下存在部件作篆體大字的現(xiàn)象,翁校本朱筆認(rèn)為“《通論》諸卷中之篆字不應(yīng)大寫”,墨筆則認(rèn)為“《通論》上中下三卷,其篆皆應(yīng)大寫”。

      此外,“日”、“光”、“仁”、“真”、“樂”等字下也存在篆字大寫的現(xiàn)象。祁刻本后《??庇洝吩疲?/p>

      “此《通論》三篇文本連屬,無庸別出大篆以阻其文義。況別出之篆,多有不應(yīng)其次者,宜與《類聚篇》同例,將篆文提標(biāo)篇首,以下連綴書之。……用小篆書于行中,不必跨行作大字,方與體例合。”

      我們認(rèn)為,《校勘記》所云最為通達(dá),可從。

      二、《通論》校勘疑誤舉例

      祁刻本《系傳》末附承培元等《??庇洝啡?,凡《??庇洝芬芽闭牟辉倥e例說明,分別從脫、訛、衍、錯位、引典、疑文等六個方面進(jìn)行舉例,略加按語以明之。

      (一)脫文舉例

      1.“咳”字云:“兒者,倪也?!F而言之,故曰世子、公子、胄子;賤而言之,故曰羽林、孤兒、健兒、乞兒也??日?,小兒之笑也?!驈淖?,亦同也?!?/p>

      2.“嫡”字云:“孫者,遜也。彌遜順也。……《詩》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照撸我??!秱鳌吩唬骸髻攘⒑螅唬亨嵣?。’子以母貴也?!?/p>

      按:以上兩例分別脫“兒”、“孫”二字篆體,故其釋義混入“咳”、“嫡”二字下。另外,前三十卷《通釋》在三、路、錄、匕、二等字下明謂“《通論》詳矣”或“《通論》備矣”,而檢之并無專門的篆體和釋義,恐亦有脫誤。

      3.“肅”字下云:“《洪范》曰:‘作肅’。”

      按:今《尚書·洪范》作“恭作肅”,此脫“恭”字。

      (二)訛文舉例

      1.“婿”字下云:“或從女、胥為壻?!?/p>

      2.“辭”字下引《詩》云:“詞之輯矣,民之洽矣。詞之懌矣,民之莫矣?!?/p>

      按:第1例中兩“詞”字,今《詩經(jīng)·板》均作“辭”。從被釋字看,兩“詞”字均當(dāng)作“辭”,例2“壻”當(dāng)作“婿”。

      3.“和”字下云:“《傳》曰:得時之禾,機(jī)疏而穗大。”

      按:此節(jié)引《呂氏春秋·士容論》,后句作“疏穊而穗大”?!胺b”同“穖”,與“疏”反義連文,此訛作“機(jī)(機(jī))”。

      (三)衍文舉例

      “孝”字下云:“氣壯則變白衰,發(fā)盛則變白衰?!?/p>

      《??庇洝罚骸皠t變白,‘白’字衍。發(fā)盛,當(dāng)作‘發(fā)黑’?!?/p>

      按:筆者認(rèn)為兩“白衰”必有涉上下文而衍者,疑當(dāng)作“氣壯則變衰,發(fā)盛則變白”。盛與壯對文,《??庇洝吩谱鳌昂凇?,恐非。

      (四)錯位舉例

      1.“惪”字下引《洪范》三德云:“一曰剛克,二曰柔克,三曰正直?!?/p>

      按:《尚書·洪范》作“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文有錯倒。

      2.“戒”字下引《莊子》云:“‘寇莫慘于陰陽,而鏌铘為下?!?/p>

      按:《莊子·庚桑楚》作“兵莫慘于志,鏌铘為下;寇莫大于陰陽,無所逃于天地之間”,蓋因上下文而錯倒。

      3.“命”字下引《書》云:“惟天陰騭下民,我不知天之基命定命?!?/p>

      按:《尚書·洪范》載周王之言云“惟天陰騭下民,相協(xié)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尚書·洛誥》載周公之言云“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蓋因兩涉而錯位。

      (五)引典勘正

      1.“辭”字下云:“單穆公曰:告以文辭,董之以武師?!?/p>

      按:《左傳》昭公十三年載“告之以文辭,董之以武師”為劉獻(xiàn)公語。

      2.“憂”字下云:“謝莊系刑,一宿發(fā)盡白?!?/p>

      按:謝莊,當(dāng)作“謝超宗”。謝超宗是謝靈運(yùn)之孫、謝鳳之子,與謝莊均屬南朝謝氏宗族,俱有才名。宋孝武帝曾對謝莊說云“超宗殊有鳳毛,靈運(yùn)復(fù)出”,即成語“鳳毛麟角”之由來。《南齊書》、《南史》有《傳》,載齊武帝年間,謝超宗因事“下廷尉,一宿發(fā)白皓首”。

      3.“佞”字下云:“老子謂陽朱曰:‘彼其小言,盡人毒也?!?/p>

      按:據(jù)《莊子》、《列子》,此語為伯昏瞀人對楊朱所言。伯昏瞀人宗黃老,王青認(rèn)為伯昏瞀人即彭蒙,詳參其《伯昏瞀人即為彭蒙考》一文。

      (六)疑文舉例

      1.“命”字下引《孟子》云:“人之性善,嗜欲害之?!?/p>

      按:清周廣業(yè)《孟子四考·佚文考》據(jù)此將“人之性善,嗜欲害之”列為《孟子》佚文。《淮南子·俶真篇》“是故圣人之學(xué)也,欲以返性于初”句高誘注引《孟子》云:“性無不善,而情欲害之?!闭Z義正合。

      2.“悲”字下引《淮南子》云:“得之則喜,失之則悲?!?/p>

      按:臺灣于大成《淮南鴻烈遺文考》據(jù)此將“得之則喜,失之則悲”列為《淮南子》佚文?!痘茨献印ぴ徰云罚骸笆仄浞?,循其理,失之不憂,得之不喜?!倍湔Z義相反,且句有錯位。徐氏引文往往不核原書,竊疑其所據(jù)或即《詮言篇》。

      3.“患”字下云:“《傳》曰:猶有患焉,不早除之,至于重累,乃為患也。”又“臣”字下云:“《傳》曰:忠臣不忌其君,孝子不忘其親。”

      按:兩段引文未詳出處。然《通論》引《傳》,多指《左傳》,疑皆與“鄭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有關(guān)。前一句頗似《左傳》“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之文,后一句頗似“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一類的贊譽(yù)之辭,又頗似《莊子·天地》“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之語。蓋兩處或只引其意。

      三、《通論》當(dāng)與《通釋》對讀

      《系傳》卷四十《系述》云:“字別有義,具之則繁,沿流索潤,以反其原,舉其要,作《通論》三十三至三十五?!眲t徐鍇作《通論》的目的在于對《通釋》進(jìn)行補(bǔ)充和說明,二者緊密相關(guān)、密不可分。因此,有必要將《通論》與《通釋》對讀,這樣對字義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如“皇”字,《通釋》主要對其部件“自”字進(jìn)行了分析說明,對許慎的釋義闡發(fā)不多,而在《通論》中加以補(bǔ)充說明:

      “皇者,大也。始也。天地既開,始為君曰皇。故文,王、自為皇。自,始也。始為王也?;手疄檠曰汀;腿环诺蓝叄市斩?,自然有合于道也。民無得而名。若觀火焉,不測其薪燎之本,但見其煌煌而已?!?/p>

      《通論》釋義詳備,不僅通過分析形體結(jié)構(gòu)、聲訓(xùn)來佐證許說,而且為了表現(xiàn)圣德的潛移默化、“自然合于道”和“民無得名”,用“觀火”這一譬喻加以說明,化抽象為具體,生動、貼切而又巧妙。

      再如“真”字下為了強(qiáng)調(diào)世人應(yīng)全性保真、“反身天理”,《通論》云:

      “魚目之賤也,今有人以千金之珠易魚之一目,魚不樂也。何者?貴而偽,不若賤而真?!?/p>

      此“千金易魚目”的寓言與《莊子·讓王》中“攫臂必有天下”的故事如出一轍,異曲同工,增強(qiáng)了其語言的感染力和文學(xué)性。另外,像“天”、“土”等字的釋義多是文辭華麗、講求聲韻的句子,頗具駢文風(fēng)味,無怪乎近代學(xué)者譚獻(xiàn)贊其“淵雅可誦,不失六朝人家法,乃兄不能為也”。

      將《通釋》和《通論》對讀,還可以糾正徐鍇的引文之失,如:

      1.《通釋》卷三“右”字下引《詩》云:“匪面命之,言示之事。匪口誨之,言提其耳?!?/p>

      《通論》“辭”字下引《詩》云:“匪手?jǐn)y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與今《詩經(jīng)·大雅·抑》同)

      2.《通釋》卷十八“?!弊窒乱缎⒔?jīng)》云:“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jǐn)度,滿而不溢。”(與今《孝經(jīng)》同)

      《通論》“肅”字下云:“《經(jīng)》曰‘節(jié)以制度,高而不危,滿而不溢’也?!?/p>

      按:前人或據(jù)《詩經(jīng)》、《孝經(jīng)》對徐鍇引文進(jìn)行匡正,而通過以上兩兩對比,從書中內(nèi)證更加有力地說明了徐鍇引文存在較為隨意、不核原典的現(xiàn)象。

      還可以通過對讀確定一些引文的具體出處,如《通釋》卷二十六“畔”字下引《列子》云:“聽游于疆畔者?!贝艘念H為簡略,語焉不詳,很少有人準(zhǔn)確指明其出自《列子》何篇。而《通論》“和”字下引《列子》之文或可解決此疑問,文云:

      “堯之盛也,不知天下之治歟?不治歟?百姓之愿戴已歟?不愿戴已歟?問于在朝,在朝不知;問于在野,在野不知。乃微服而之康衢,聞游童子之歌于疆畔者,曰:‘立我烝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問:‘誰為此歌者?’曰:‘聞于長老?!瘑栔T長老。曰:‘古詩也?!?/p>

      此故事十分有名,“康衢謠”的典故即出此,見載于《列子·黃帝篇》,文辭稍異?!奥犛斡诮险摺迸c“聞游童子之歌于疆畔者”兩句若合符契,可見“畔”字所據(jù)亦為《列子·黃帝篇》。

      如若未能充分將《通釋》、《通論》對讀,則可能引起一些誤解,從而做出錯誤的論斷。

      比如翁校本《通釋》卷二十一“泣”字“從水、立聲”下,朱筆校增“徐曰:泣哭之細(xì)也,微子過于殷墟,欲哭則不可,欲泣則以其似婦人”一行字,桂馥指出“引徐曰一段見《通論》,不應(yīng)入注”。

      又如《說文解字注》“偽”字下段玉裁注:“徐鍇曰:偽者,人為之,非天真也。故人為為偽是也。”米萬鎖《試論〈說文系傳〉對段〈注〉的影響》一文謂“祁刻本無此語”,失檢。此文實見于《通論》“偽”字下。

      不唯《通論》,《系傳》作為一個整體,宜將《通釋》與后之《部敘》、《袪妄》、《類聚》等對讀,這樣對徐鍇的釋義方法、特點及其價值、意義等方面才能有更加全面而準(zhǔn)確的理解和評價。

      [1]徐鍇.說文解字系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7.

      [2]張翠云.《說文系傳》板本源流考辨[M].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

      [3]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9.

      [4]楊伯峻.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7.

      [5]屈萬里.尚書集釋[M].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1983.

      [6]孔穎達(dá).毛詩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98.

      [7]楊伯峻.春秋左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1.

      [8]周廣業(yè).孟子四考[M].續(xù)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9]于大成.淮南論文三種[M].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5.

      [10]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1]譚獻(xiàn).譚獻(xiàn)日記[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1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13]黃公紹,熊忠.古今韻會舉要[M].北京:中華書局,2000.

      [14]王青.伯昏瞀人即為彭蒙考[J].文教資料,2000(2).

      [15]米萬鎖.試論《說文系傳》對段《注》的影響[J].語文研究,1992(1).

      猜你喜歡
      洪范通論列子
      列子不受粟
      《尚書·洪范》研究的新突破
      ——《洪范大義與忠恕之道》簡評
      協(xié)通論視佛經(jīng)一例
      劉向《洪范》五行說新論
      《列子》研究綜述
      名作欣賞(2018年23期)2018-07-18 14:48:24
      安全通論(16)——黑客生態(tài)學(xué)
      《列子》文體的分類梳議
      安全通論(16)——黑客生態(tài)學(xué)
      NORTHERNMOST COUNTRY
      漢語世界(2015年1期)2015-12-28 11:05:23
      “五行災(zāi)異”之辯與圖、數(shù)化——宋代《洪范》詮釋特點述論
      张家川| 长沙县| 湄潭县| 壶关县| 柳河县| 乌鲁木齐县| 东丽区| 介休市| 江安县| 望都县| 渝北区| 尼勒克县| 分宜县| 新巴尔虎右旗| 洛浦县| 平度市| 甘泉县| 平乡县| 金坛市| 来凤县| 彩票| 盐山县| 沭阳县| 巩义市| 陆河县| 武鸣县| 青神县| 乐至县| 康马县| 拉萨市| 安塞县| 通州区| 沽源县| 镇沅| 始兴县| 陆川县| 东阿县| 嘉祥县| 富阳市| 太和县| 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