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洋 姚興偉 王成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1](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出現(xiàn)超越日常狀況的持續(xù)惡化,并需改變基礎COPD的常規(guī)用藥。AECOPD主要表現(xiàn)有氣促加重,常伴有喘息、胸悶、咳嗽加劇、痰量增加、痰液顏色和(或)黏度改變及發(fā)熱等,也可出現(xiàn)全身不適、失眠、嗜睡、疲乏、抑郁和意識不清等癥狀。其中,痰熱壅肺證[2]是AECOPD的常見證候,針對其辨治,筆者有些許體會,與讀者分享。
對于AECOPD痰熱壅肺證的治療,當以清熱化痰為主,但需分熱與痰之輕重主次而分別對待。肺熱為主者,常見癥狀有發(fā)熱、咳嗽氣喘、胸痛、口渴、咽喉紅腫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薄黃、脈數(shù)等,其辨證要點在于發(fā)熱、咳喘氣粗,而痰不多或無,治以清肺熱為主,常用方劑有黃芩瀉白散、麻杏石甘湯等,藥物如生石膏、黃芩、桑白皮、魚腥草等。痰熱為主者,常見癥狀有咳嗽、咳痰黃稠而量多、胸悶、氣喘息粗、甚則鼻翼煽動、喉中痰鳴、或咳吐膿血腥臭痰、胸痛、發(fā)熱口渴、煩躁不安、小便短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等,其辨證要點為咳喘、痰多黃稠,治法為清熱化痰,常用方劑有清氣化痰丸、小陷胸湯等,藥物有瓜蔞、貝母、清半夏、陳皮、竹茹、枳實等。
黃痰多是熱邪內(nèi)蘊,煎熬津液所致。與肺熱證相比,痰熱證為進一步發(fā)展的結果。對于肺系疾病的治療,因為肺體輕清,不容纖芥,治則當以暢達肺氣為要,藥物總以味薄、質輕為主,盡量避免使用苦寒凝結的藥物,如黃連、紫花地丁、板藍根、大青葉等,必須用時當以溫守的藥物予以佐制。
痰屬病理產(chǎn)物,一般而言,黃痰多為實邪、熱邪,《黃帝內(nèi)經(jīng)》有言“黃赤多熱”,其質多黏稠。但對于黃痰的辨證,不能見到黃痰即單純地認為是熱證、實證,尚需結合患者情況進行辨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區(qū)分。
首先,時間上的區(qū)分。若患者一天之中所咯之痰均為黃色,則熱痰無疑,若晨起黃痰,而白天色白質稀,則晨起所咯之痰為痰濁郁而化熱所致,其根本仍以濕痰、寒痰為主;其次,質地上的區(qū)分。其質黏稠也為熱邪內(nèi)蘊、煎熬津液所致,但當區(qū)分稠與黏,兩者兼具則自然為熱痰,但若患者痰雖黏但質清或質稀,此當為痰飲內(nèi)停、水氣不化所致[3];第三,結合患者身體狀態(tài)判定。若是肌肉滿壯,筋骨隆盛,氣血充盈,咯吐黃痰自然為熱證,若其人皮薄肉軟,少氣乏力,舌淡脈弱,雖有黃痰也是虛弱之證,治療時當在清熱化痰的基礎上加用顧護中焦的藥物,以防寒傷脾胃陽氣,致病加重,即東垣所謂“脾胃虛則肺最受病”。
針對AECOPD,若無新感則依常法治療。兼有新感之時常因邪傷肺衛(wèi)而見皮毛之癥,如惡風寒、鼻塞流涕、身重酸痛,舌常見薄白而潤之苔,脈常見浮象,但仍需分辨為風寒、風濕、風熱、風燥等邪氣之異。治療時依《黃帝內(nèi)經(jīng)》“其在皮者,汗而發(fā)之”的原則,予辛味藥物疏散外邪以治。但對于COPD,因為其疾病的特殊性,在兼有新感癥狀時,治療時尚有表里先后之異。若是單純外感或者外感引動內(nèi)傷則先予解表,若是因為內(nèi)傷疾病引起外感癥狀時則當先治里證再予解表,或者治內(nèi)傷稍佐解表也可。
“肺與大腸相表里”,是治療呼吸系統(tǒng)疾病時常用的指導原則。臨床上,腸腑不暢不僅見于實證,尚有虛證者。實證者,用通利腸腑之法常有良效,但需分辨其是平素即便干還是新病起才便干。前者常法即可,后者則需稍稍減量,以大便通暢為度,藥力不可過于峻猛。在其辨證時不可僅著眼于大便不通,其要點在于或大便秘結,或雖便而不爽,舌質紅,甚則絳,苔常黃或黃膩,脈澀而有力,吳鞠通的宣白承氣湯即是此法應用的典范。對于虛證之腸腑不暢,此時患者多存在便而不爽之感,常表現(xiàn)為排便費力,但便質不硬,腹?jié)M但不堅不痛,舌苔雖黃但舌質淡,脈象多軟弱無力,其辨證要點在于便而不爽、舌質淡、脈軟弱無力,用藥時以溫養(yǎng)為主,以通暢腸腑的藥物為佐即可。
COPD的發(fā)病年齡決定了多數(shù)患者存在正氣不足的情況,在急性加重期也是如此,因此扶助正氣藥物的適當應用對于AECOPD的迅速緩解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此時多為虛實夾雜之證,常以痰熱內(nèi)阻為標、正氣不足為本,雖急則治標,但若是一味攻邪,往往也會出現(xiàn)正氣不支的情況,長久則使疾病纏綿難愈,反復發(fā)作。治療當在攻邪的同時扶助正氣,俾使正氣充足則邪氣更易退。此處有三點當辨:首先,明確扶正與祛邪之主次。在急性加重期,總以祛邪為要,初期加大清解藥物的力量,以使邪氣迅速潰散,但當以不傷正氣為前提。此時加用扶正藥物即是為保證祛邪藥物之藥效而用。其次,扶正藥物的選用。因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因此扶正藥物在選用時,當顧及當前病情主要矛盾,以平性或稍涼性藥物為用,并適當佐以溫養(yǎng)中焦的藥物,常用如仙鶴草、太子參、炒白術、炙甘草等。第三,扶正藥物劑量的選擇。此宜根據(jù)患者身體狀態(tài)而定,若正氣虛甚,則祛邪藥物當小制其劑,并適當加大扶正力量,以使藥力緩緩發(fā)揮而正氣得養(yǎng);若正邪相當,則攻補兼施之力量相當;若正氣充足,則清解藥物在急性期放量而用,扶正藥物可暫緩或小量用之,療效也如桴鼓。總以攻邪不傷正、扶正不助邪為原則。在前期完成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4]中扶正解毒化瘀顆粒的組方原理即是基于老年肺炎正氣虧虛、毒瘀內(nèi)結的核心病機來立論,最終在提高治愈率、改善臨床癥狀、降低病死率等方面發(fā)揮顯著作用,也為扶正藥物的使用做了臨床驗證。
患者,女,60歲。2014年9月10日初診。患者既往COPD病史5年,不規(guī)律使用噻托溴銨粉吸入劑(商品名:思力華)及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氣霧劑(商品名:萬托林)控制,癥狀控制可,每日晨起少許白黏痰,每易于因受涼出現(xiàn)疾病加重。此次10天前患者因吹空調受涼導致咳嗽加重,咳吐黃痰,質黏難出,不發(fā)熱,曾服復方鮮竹瀝液及金蓮清熱膠囊等中成藥及鹽酸莫西沙星片(商品名:拜復樂)而療效欠佳,今為求進一步診療??滔?咳嗽,白天明顯,痰黃黏難出,量多,時可聞及喉間哮鳴,稍有胸悶,無明顯喘息氣短,口干,無明顯口苦,無雙下肢水腫,發(fā)病以來納差,精神差,面色萎黃,懶言不欲動,二便可。舌暗紅苔薄黃少津,脈偏數(shù)微浮,無力,尺部為甚。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未見明顯異常,胸片檢查提示右肺中葉片狀影。其人瘦長,平素脾氣急燥,不耐寒熱,時易腹瀉?,F(xiàn)代醫(yī)學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醫(yī)診斷:肺脹(痰熱壅肺,脾胃不足)。治療以清熱化痰為主,兼以顧護中焦。處方:蜜麻黃10 g、炒杏仁10 g、生石膏30 g、炙甘草12 g、橘紅10 g、黃芩10 g、魚腥草30 g、浙貝母 10 g、仙鶴草 30 g、太子參 15 g、生姜 10 g、大棗 10 g、百合25 g、當歸 10 g,7 付,免煎。
2014年9月17日二診:患者咳嗽減輕,黃痰較前易出,精神狀態(tài)及食欲有好轉,舌質如前,苔仍薄黃而干,脈無力好轉,已不浮。前法既效,續(xù)予如前,減蜜麻黃劑量至6 g,減去生姜、大棗,加炒白術10 g、麥冬15 g。7付,免煎。
2014年9月24日三診:服藥后諸癥改善,僅留晨起咳嗽,痰色轉白,質地轉稀,量減少,精神狀態(tài)明顯見好,且平素腹瀉癥狀近2周來未再出現(xiàn)。上方加當歸至12 g,余藥不變,14付,免煎。囑服藥后復查胸片。
2014年10月8日四診:患者已無明顯咳嗽、咳痰,近來精神狀態(tài)佳,查胸片示:與前片相比,右肺中葉片狀影大部分吸收。囑患者平時加強鍛煉,減少進食辛辣厚膩之物。
按 患者平素體弱,既往長期咳嗽咯痰病史,此次因受涼加重,出現(xiàn)黃痰,且量多質黏難出,存在痰熱壅肺的情況,伴有腸胃不足,為虛實夾雜之證,因此治療時攻補兼施,在清熱化痰的基礎上加用扶助正氣的藥物,且考慮其正氣不足,便小制其劑。此患者是以痰熱為主,故方中在麻杏石甘湯清肺熱的基礎上,加黃芩、魚腥草、橘紅、浙貝母清化痰熱,因其中焦不足,加仙鶴草、太子參、生姜、大棗以益氣補虛,固守中焦,以防熱邪內(nèi)陷,百合養(yǎng)陰以防熱邪進一步耗傷津液,當歸一者“止咳逆上氣”,二者養(yǎng)血行血。其中仙鶴草、太子參為筆者團隊在臨床之常用藥物,具有扶正不助邪之妙用,即使有熱邪內(nèi)蘊也可加減應用。二診時患者痰熱減,表證消退,故減小麻黃劑量至6 g,并減去生姜、大棗,加炒白術以健脾胃長肌肉,加麥冬以加強養(yǎng)肺陰之力。三診時患者諸癥均見好,且腹瀉癥狀未再發(fā)作,故原方基礎上加大當歸劑量以養(yǎng)血。四診時復查胸片明顯好轉,故囑患者加強鍛煉。對于其平素調養(yǎng),當以加強脾胃功能為要,如每日健走、規(guī)律作息、少進辛辣厚膩,注意時時護養(yǎng)腸胃,因“手太陰肺起于中焦,還循胃口,下絡大腸”,只有脾土強健,才能使肺金不易受邪。
[1]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255-264.
[2] 呂佳蒼,王智瑜,王天芳,等.7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見的中醫(yī)證候類型及其舌象分布特點[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32(1):20-25.
[3] 焦揚,王玉光.疑難病證治心悟—周平安臨床經(jīng)驗輯要[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19-120.
[4] 李猛,王成祥,徐紅日,等.正氣虧虛、毒瘀互結是老年性肺炎的基本病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1,23(4):35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