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浩 張衛(wèi)華 張方秋 潘 文 徐 斌 朱報著 王裕霞
(廣東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520)
?
不同種源巨桉幼林生長性狀變異和早期評價
劉德浩 張衛(wèi)華 張方秋 潘 文 徐 斌 朱報著 王裕霞
(廣東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520)
在廣東省大南山林場對20個種源的澳大利亞巨桉進行優(yōu)良種源選擇試驗,2012年對其3.5年生樹高和胸徑進行測定分析。結果表明:種源間胸徑、樹高、材積生長差異極顯著,胸徑、樹高、材積三者之間存在極顯著的正相關,胸徑、材積與經度、緯度、海拔存在負相關;生長量最大的種源是 18696 種源,其胸徑、樹高、材積平均值分別為 7.723 3 cm、6.750 0 m、0.020 4 m3,分別是種源總體均值的102.66%、104.66%、108.11%,變異系數達到31.58%、26.48%、72.63%。通過綜合權重法評選出4個巨桉優(yōu)良種源,分別為 18 696(昆士蘭)、20 917(新南威爾士)、16 892(昆士蘭)和 20 668(昆士蘭)號種源。
巨桉;種源; 生長性狀;早期評價
巨桉(Eucalyptusurophylla)原產澳大利亞東南部沿海地區(qū)[1]。巨桉喜光、喜溫潤氣候,是熱帶、亞熱帶潮濕氣候的主導樹種,1964年由廣西引入進行引種栽培,現已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地大規(guī)模種植[2-3]。巨桉生長快、干形優(yōu),材質優(yōu)良、用途廣泛,是華南地區(qū)雜種桉的優(yōu)異親本材料,也是培育新一代優(yōu)良雜種的主要親本材料[4-6]。本研究對從澳大利亞引種的20個巨桉種源生長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根據不同種源巨桉生長性狀的變異情況,試圖評選出引種后生長狀況較好的巨桉種源,以期為生產實踐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地設在廣東省四會市大南山林場,位于東經112°42′,北緯23°21′。年平均氣溫22 ℃,年平均降水量 1 800 mm,年平均日照 1 700 h,海拔高度240 m,呈22°緩坡。造林地為馬尾松(Pinusmassoniana)采伐跡地,土層深厚,土壤為磚紅壤。
1.1 試驗林的建立與測定
試驗林建于2008年8月,參試的巨桉種源分別為來自于澳大利亞的20個不同種源(表1)。試驗林采用隨機完全區(qū)組設計,30次重復,株行距2 m×3 m。2012年2月在試驗地上進行每木檢尺,分別測定樹高、胸徑。
表1 參試巨桉種源基本情況Tab.1 The information of tested Eucalyptus Grandis provenance
1.2 數據統(tǒng)計分析方法
試驗數據采用SAS軟件進行分析[7],其中各參數的計算方法如下:
1) 單株材積[4]:
V=0.000 060 288 DBH2.118 7H0.656 8
式中:V為單株材積;DBH為胸徑;H為樹高。
2) 方差分析模型[8]:
yij=μ+?i+βi+εij
式中:yij為觀測值;μ為總體均值;?i為重復效應值;βi為種源效應值;εij為誤差值。
3) 生長性狀相關系數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9]:
式中:a為性狀1;b為性狀2。
4) 巨桉優(yōu)良種源評定采用綜合權重評分法:首先將胸徑、樹高、材積數據進行標準化,然后分別賦以0.5、0.2、0.3的權重系數進行計算綜合分值并排序。
2.1 不同種源巨桉的生長情況
3.5年生20個巨桉種源的胸徑、樹高、材積生長情況見表2。
表2 不同種源巨桉生長情況Tab.2 The growth of different provenances of Eucalyptus Grandis
由表2可知,18 696 號種源平均胸徑和平均單株材積最大,分別為 7.723 3 cm、0.020 4 m3,是最小種源 18 274 號(6.677 9 cm、0.015 4 m3)的112.29%、132.67%,是各種源總體均值的102.66%、108.11%;18 705 平均樹高最大,為 7.554 5 m,是最小種源 16 436 號(6.750 0 m)的111.92%,是種源總體均值的105.01%。
平均胸徑大于種源總體均值的有 18 696、20 917、16 892、16 436、20 668、18 699、18 769、17 812、18 700 和 20 974 號,共10個種源;平均樹高大于種源總體均值的有 18 705、18 696、20 917、20 974、20 668、18 692、18 700、18 769、18 704、18 701 和 18 699 號,共11個種源;平均單株材積大于種源總體均值的有 18 696、20 668、20 917、18 700、17 812、18 699、16 892、18 769 和 18 705,共9個種源。其中平均胸徑、平均樹高與平均材積均大于總體均值的種源有 18 696、20 917、20 668、18 699、18 700、16 892 和 18 769 號,共7個種源。
2.2 巨桉種源間樹高、胸徑及材積的生長變異
3.5年生巨桉20個種源試驗林生長性狀的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巨桉種源間胸徑、樹高和材積均存在極顯著差異,不同種源巨桉生長變異情況見表4。
由表4可知,胸徑的變異幅度為 0.800 0~15.500 0 cm,變異系數為31.58%,胸徑最大值是種源總體均值的2.11倍,是最小值的19.38倍;樹高的變異幅度為 1.700 0~15.000 0 m,變異系數達到26.48%,樹高最大值是種源總體均值的2.08倍,是最小值的8.82倍;單株材積的變異幅度為 0.000 2~0.095 7 m3,變異系數達到72.63%,單株材積最大值是種源總體均值的5.35倍,是最小值的478.50倍。因此,20個巨桉種源的生長性狀變異較大,而較大的遺傳分化則為選擇優(yōu)良種源創(chuàng)造了條件。
表3 不同種源巨桉生長性狀方差分析Tab.3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differentprovenances of Eucalyptus Grandis
注:*表示差異顯著;**表示差異極顯著。
表4 不同種源巨桉生長變異情況Tab. 4 The growth variation of differentprovenance of Eucalyptus Grandis
2.3 巨桉生長表現與種源地地理因子的相關分析
巨桉不同種源的胸徑、樹高、材積和千粒重生長指標與種源地的經度、緯度及海拔因子的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5。
表5 巨桉種源生長指標與種源地地理因子間的相關性Tab.5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derived growth target and geographical factors of provenances
注:*表示差異顯著;**表示差異極顯著。
由表5可知,胸徑、樹高、材積三者之間存在極顯著的正相關,且三者與千粒質量均存在正相關;胸徑、材積與經度、緯度、海拔高度存在負相關;樹高與緯度存在負相關,而與經度和海拔高度存在正相關;千粒質量與經度、緯度呈極顯著負相關,與海拔高度呈極顯著正相關。由此說明,巨桉種源的生長表現與種源地的經度、緯度及海拔高度關系較密切,后期生長表現受種源地理位置的影響較大。
2.4 巨桉優(yōu)良種源評選結果
根據文獻資料,對胸徑、樹高、材積3個指標分別賦以權重0.5、0.2、0.3來計算綜合得分值,通過綜合權重分析法評選巨桉優(yōu)良種源[10]。為了確保育種程序的靈活性和原始種質的遺傳多樣性,引種試驗林的初選入選率不應低于20%[11]。依據育種程序,采用綜合權重評分法評選出巨桉優(yōu)良種源4個,分別為 18 696(昆士蘭)、20 917(新南威爾士)、16 892(昆士蘭)、20 668(昆士蘭)號種源,其中最優(yōu)種源 18 696 號的單株材積達到 0.020 4 m3。評選出的4個優(yōu)良種源與最差種源 18 274(新南威爾士)相比較,平均胸徑增加9.42%~12.29%,平均樹高增加4.94%~7.46%,平均單株材積增加21.43%~32.47%;與種源總體均值相比較,平均胸徑增加2.55%~5.24%,平均樹高增加2.21%~4.66%,平均單株材積增加4.47%~13.97%。綜合評定結果與排序見表6。
表6 不同種源巨桉的綜合評定與排序Tab.6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ranking of different provenances of Eucalyptus Grandis
1) 對3.5年生20個巨桉種源的生長變異分析結果表明,平均胸徑和平均單株材積最大的是 18 696 號種源,是最小種源 18 274 號的112.29%、132.67%,是種源總體均值的102.66%、108.11%;平均樹高最大的是 18 705 號種源,是最小種源 16 436 號的111.92%,是種源總體均值的105.01%。巨桉不同種源間胸徑、樹高和材積均存在極顯著差異。胸徑、樹高、材積的變異系數分別達到31.58%、 26.48%、 72.63%,這為選擇優(yōu)良巨桉種源創(chuàng)造了條件[12]。
2) 巨桉生長指標與種源地概況的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胸徑、樹高、材積三者之間存在極顯著的正相關,且三者與千粒質量之間均存在正相關;胸徑、材積與經度、緯度、海拔存在負相關;樹高與緯度存在負相關,而與經度和海拔存在正相關;千粒質量與經度、緯度呈極顯著負相關,與海拔呈極顯著正相關。
3) 通過綜合權重評分法評選出巨桉優(yōu)良種源4個,分別為 18 696(昆士蘭)、20 917(新南威爾士)、16 892(昆士蘭)和 20 668(昆士蘭)號種源。4個優(yōu)良種源與最差種源 18 274 相比較,平均胸徑增加9.42%~12.29%,平均樹高增加4.94%~7.46%,平均單株材積增加21.43%~32.47%;與種源總體均值相比較,平均胸徑增加2.55%~5.24%,平均樹高增加2.21%~4.66%,平均單株材積增加4.47%~13.97%。
[1] 鮮駿仁,黃從德,胡庭興,等.我國巨桉引種及經營技術研究進展[J].四川林業(yè)科技,2005,26(1):43-48.
[2] 王燕高,胡庭興.我國引種巨桉及其研究進展[J].森林工程,2005,21(4):1-4.
[3] 邱進清,蘭賀勝,謝國陽,等.巨桉種源/家系引種試驗[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4(4):517-521.
[4] 鄒小興,梁一池,胡彥師.巨桉種源-家系性狀相關分析[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5(1):60-64.
[5] 陳遠樂.巨桉種源-家系引種試驗研究[J].福建林學院學報,2000,20(4):365-369.
[6] 黃德龍.永安市巨桉種源/家系引種試驗[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8,35(4):7-11.
[7] 黃少偉,謝維輝.實用SAS編程與林業(yè)試驗數據分析[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理工出版社,2001.
[8] 王明庥.林木遺傳育種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1.
[9] 賈乃光.數理統(tǒng)計 [M].2版.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1.
[10] 陳曉陽.林木育種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 白嘉雨.南方林木遺傳育種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6.
[12] 周維,李昌榮,陳健波,等.大花序桉種源遺傳變異及適應性研究[J].西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4,34(4):36-41.
(責任編輯 韓明躍)
Growth Traits Variation Analysis and Early Evaluation ofEucalyptusgrandisSeedling of Different Provenance
LIU De-hao, ZHANG Wei-hua, ZHANG Fang-qiu, PAN Wen, XU Bin, ZHU Bao-zhu, WANG Yu-xia
(Guangdong Academy of Forestr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China)
In Danan Mountain forest farm of Guangdong Province,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elect superior provenances ofEucalyptusgrandisfrom 20 Australian provenances,and then analyzed the tree height and diameter of 3.5-year-old seedlings in 2012.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DBH, tree height and volume of wood increment were significant among the provenances,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BH, tree height and volume. The largest growth of all provenances was No.18696 (Queensland provenance),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DBH, tree height, and volume were 7.723 3 cm, 6.750 0 m, 0.020 4 m3, respectively, Those were 102.66%, 104.66%, 108.11% of the population means, and the variable coefficient reached to 31.58%, 26.48%, 72.63%,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method of synthetic weighted mark, 4 superior provenances were selected, which were No. 18696 (Queensland), 20917 (New South Wales), 16892 (Queensland), and 20668 (Queensland) .
Eucalyptusgrandis; provenance; growth traits; early evaluation
2014-11-11
林業(y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項目(201004009-7、201104003)資助。
張衛(wèi)華(1977—),女,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木遺傳育種。Email: zwh523@sinogaf.cn。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4.016
S722
A
2095-1914(2015)04-0091-04
第1作者:劉德浩(1988—),男,碩士。研究方向:林木遺傳育種。Email:15013126056@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