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嵐,1970年出生,擔任過小學語文老師、班主任、大隊輔導員、教導主任、小學部主管等,現(xiàn)旅居海外。2005年開始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2013年獲上海兒童文學好作品獎。由于工作關系常年和天南海北的孩子打交道,擅長描寫新時代背景下最真實生動的校園生活。
我的童年只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孤獨。家里只有我一個孩子,爺爺是個古板、嚴肅的老頭,從來不讓我下樓去弄堂里找其他孩子玩。我的童年,要么一個人下飛行棋,紅棋、藍棋、黃棋、綠棋,忙得手忙腳亂。要么一個人打牌,A、B、C 都是我自己。這么玩有個好處——怎樣都是我贏。除了自娛自樂以外,童年的我,最好的朋友是課外書。
很巧,我媽媽工作的地方,隔壁是一家新華書店。在其他方面對我非常摳門小氣的她,有一次竟然給我買了一整套傳記叢書。我至今還記得是介紹中國古代科學家的,好像有張衡、郭守敬、馬鈞、沈括……這種書,對于一個小學中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其實是非??菰锏?。可無所事事的我,竟然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
真正愛上閱讀,是從媽媽給我買的那一本《小靈通漫游未來》開始的,葉永烈寫的。那本書所描繪的未來生活使我非常非常向往,看得舍不得放下。那天夜里,我打著手電在被窩里看完了它。
后來,我看的書越來越多,看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媽媽便不再給我買書,讓我自己去街道圖書館借閱。我最喜歡看的是葉永烈的科幻小說和阿加莎的偵探小說,初中時也借閱過《紅樓夢》,實在看不懂,只好作罷。
那個時候,還沒有“閱讀幫助寫作”的說法,但是,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從小語文成績較好,其實真的與閱讀有關。小時候,我最盼望的就是老師把批閱好的作文簿發(fā)下來,看著老師畫的表示好句子的紅圈圈,心花怒放。我每個月都會去家附近的郵局購買《小朋友》和《兒童時代》,照著雜志第一頁的詩歌,無師自通地寫了很多兒童詩,足足寫了一本練習簿。那時,我大概十歲左右??上В@本練習簿在數(shù)次搬家后不知所終。
我們那時候很流行談理想,當其他同學說自己的理想是當科學家的時候,我總是說我的理想是作家。其實,我心里真正的理想有兩個:一個是做圖書館老師,可以想借什么書就借什么書;另一個是做食品店賣冰磚的營業(yè)員,因為外婆隔壁弄堂里有個女的就是賣冰磚的,我看到她天天帶缺角斷身體的冰磚回家,很是羨慕。當然,我還是想成為作家的,只是我一向不是一個自信的孩子,認為自己是不可能當作家的。那是得多了不起的人才能當上的呀!
后來,我當了老師。隨便翻翻學生訂閱的報刊雜志,咦,這種故事我好像也會寫嘛,為什么不試試呢?寫作的念頭由此開始了。但是,真正寫出我的第一個短篇小說——《手臂上的紅杠杠》,已經(jīng)是2005年了。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作家,它會開拓你的眼界,改變你的思維方式。當一切水到渠成的時候,原本遙不可及的夢想,就會成為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