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潔,董 瓊,王青麗
剖宮產術后產婦由于傷口疼痛,不愿意翻身,或者翻身后沒有力量支撐腰背部使產婦無法持續(xù)側臥位,影響早期母乳喂養(yǎng)實施。臨床上使用的翻身枕大多為普通枕頭,較軟、不易塑型,支撐力度與高度不夠,無法幫助產婦固定舒適體位,母乳喂養(yǎng)受體位限制無法順利實施。為此,我們設計了一種醫(yī)用哺乳輔助枕,利用其內置蘆花的可塑性和外縫的自粘條的可調性,來滿足產婦側臥位角度需求,促進早期母乳喂養(yǎng)的順利實施,經臨床應用效果較好,現介紹如下。
1.1 結構 醫(yī)用哺乳輔助枕包括套體(長方體)、毛面、粘扣帶3部分,套體內填充蘆花或棉花,毛面固定在套體表面,粘扣帶一端固定在套體上,另一端粘貼在毛面上,粘扣帶的長度大于套體的寬度。輔助枕一側縫制3條可調節(jié)輔助枕高度塑造不同形狀的自粘條,以滿足產婦不同臥位角度需求。
1.2 制作 醫(yī)用哺乳輔助枕套體為500mm×300mm×150 mm長方體,表面設有開口,距枕面兩頭50mm及中間3處相互平行縫制3條300mm×25mm粘扣帶毛面,在枕面相對面對應位置縫制3條310mm×25mm粘扣帶鉤面,粘扣帶鉤面超出套體的長度為300mm,套體內盛2/3滿的蘆花。
使用時利用填充物蘆花的可塑性和調節(jié)粘扣帶將醫(yī)用哺乳輔助枕塑成不同的形狀或高度。3根粘扣帶拉緊可調節(jié)成圓形或長方形,將50mm處1根粘扣帶固定到另一頭可調節(jié)成直角三角形,將50mm處2根粘扣帶交叉固定可調節(jié)成等腰三角形等,以滿足產婦母乳喂養(yǎng)需求。通過擠壓醫(yī)用哺乳輔助枕來調節(jié)高度。當粘扣帶毛面150mm與粘扣帶鉤面150mm處重合時,輔助枕高度約為80mm左右,可以支撐產婦翻身角度約為30°。調整粘扣帶毛面150mm與粘扣帶鉤面220mm處重合時,輔助枕高度約為150mm,可以支撐產婦翻身角度為45°等。當產婦術后翻身困難影響母乳喂養(yǎng)時,可置輔助枕于產婦腰背部,根據產婦需求調整粘扣帶長度和方向來調整輔助枕的形狀與高度,給產婦腰背部有力支撐,減輕術后傷口疼痛,以滿足喂奶姿勢需要,使產婦以舒適臥位順利進行哺乳。
產后早刺激、早吸吮能有效促進泌乳,幫助產婦子宮復舊。剖宮產產婦泌乳始動時間和血清催乳素含量較正常分娩產婦低[1],提供一定的幫助可促進剖宮產產婦泌乳和哺乳成功。醫(yī)用哺乳輔助枕內置蘆花,具有可塑性,自粘條可調節(jié)輔助枕高度與形狀,滿足產婦側臥位角度需求,促進早期母乳喂養(yǎng)的順利實施,提高剖宮產術后早期母乳喂養(yǎng)成功率,促進母嬰健康。蘆花具有疏通經絡、調節(jié)神經的作用[2],且蘆花柔軟不失韌性,便于固定,能有效滿足術后產婦翻身需求,減輕剖宮產術后產婦傷口疼痛,減輕側臥位腰部疼痛和不適,有效幫助產婦保持舒適體位。醫(yī)用哺乳輔助枕還能滿足其他臥床病人翻身需求,且護理人員在協(xié)助產婦或臥床病人翻身時方便操作、省時省力。
[1] 王炳順,周利鋒,朱麗萍,等.剖宮產術對母乳喂養(yǎng)影響的前瞻性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6,41(4):246-248.
[2] 梁禾.藥枕的神奇作用[J].醫(yī)藥保健雜志,2009(1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