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做農(nóng)民工是什么滋味?從政府主辦的一場詩歌大賽中可以略窺一二。不久前,上海首次舉辦農(nóng)民工寫詩誦詩大賽,農(nóng)民工用詩歌贊美“勞動美”和“中國夢”。主辦單位包括上海市總工會、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shè)委員會辦公室等政府機構(gòu)。
據(jù)大賽組委會負責人說,有些詩歌的語言非常積極向上,比如有兩首獲獎作品的題目是《上海的美好記憶》和《太陽每天都是新的》。組委會將向獲獎?wù)哳C發(fā)1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獎金。另有一篇極具愛國主義色彩的詩稿贊揚了工人能忍受“辱罵和委屈”,稱“你們是最偉大的社會功臣”,“中國工人,加油!”
但也有一些作品令人心酸。電力公司工人班美茜在詩中寫道:“我們終日與一臺臺機器稱兄道弟/加班,加班,無休止地加班/我們的爸媽今年六十大壽/我們不能請假,不能回去慶祝?!边@首詩還提到農(nóng)民工子女的艱辛生活,一些孩子不會叫“爸爸媽媽”,因為他們都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大。
42歲的獲獎?wù)咴S仲表示,上海舉辦的活動點燃了他的想象力。許仲的家鄉(xiāng)在江蘇,兒子目前在南京的一所大學讀工商管理。他的“中國夢”是支持兒子的學業(yè),上海的工作是他的力量源泉。他寫道:“上海的美麗,消減了我們的黯淡與滄桑/上海的陽光,給了我們反復銘記的光亮?!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