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超
(四川大學 法學院,四川 成都610065)
一般而言,流動人口指在沒有改變原居住地戶口的情況下,到戶口所在地以外的地方從事務工、經商、社會服務等各種經濟活動的人口。[1]在此,我們只研究外出務工的農民工這樣一類流動人口,因為他們是一類比較特殊的群體,與其他流動人口相比,他們不具有較高的學歷,他們多半是小學初中畢業(yè);他們基本上都是來自農村,祖祖輩輩以務農為生;他們從事的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勞動;他們外出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收入,有機會可以脫離土地,融入城市。
2012年底我國城鎮(zhèn)化率為52.7%①《中國城市發(fā)展報告》,2012。,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的調查數(shù)據顯示,我國2010年流動人口數(shù)為2.21億,2012年此數(shù)據為2.36億。②數(shù)據來源:國家統(tǒng)計局2010統(tǒng)計數(shù)據,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3/indexch.htm。這些流動人口大量地從農村涌向城市,從全國范圍來看,流動人口的遷移方向大致是由西向東、由內陸向沿海。尤其是從經濟稍顯落后的中西部地區(qū)流向經濟發(fā)達的東南沿海地區(qū)及一些經濟發(fā)達的大城市。
流動人口數(shù)量的不斷攀升給社會管理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同時流動人口的犯罪率也是不斷上升。相關資料統(tǒng)計顯示,2006年北京市流動人口為383.4萬,僅當年上半年,北京市公安局抓獲的各類流動人口犯罪者就達17538人,占全部抓獲違法犯罪分子總數(shù)的72%??梢钥闯觯鲃尤丝诜缸镆呀洺蔀樯鐣缸锏闹饕糠?。另據1996-2005年間北京市公安局對流動人口中違法犯罪情況的統(tǒng)計,2005至2009年,朝陽區(qū)外來流動人口犯罪案件占全區(qū)審結批準逮捕案件的82.86%,在城市犯罪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2]。
農民工到目前為止出現(xiàn)了一個新變化,就是迎來了代際替換,即上一批民工的子女開始成為民工的主力軍。他們像上一輩一樣,戶籍停留在農村,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號“農二代”。他們大多出生于上世紀80、90年代,相較于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民工而言,他們算得上是新生代的農民工。[3]目前,我國有超過一億的“農二代”長期居住在城市,從事各種工作,成為當前我國城鎮(zhèn)化建設的主力人群。同時,高發(fā)的犯罪率也成為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不良因素,所以,關注“農二代”的犯罪問題顯得十分急迫。
當前,“農二代”犯罪多發(fā),且多以共同犯罪形式存在,這種團伙作案形式基本上是以血緣、地緣等關系而結成的,親屬關系以及同鄉(xiāng)關系是他們聚集的原因,所以一般具有極強的小團體意識和排外意識。“人多力量大”的聚集思想也給他們實行共同犯罪創(chuàng)造了機會。原本沒有犯罪意圖,或是只有簡單輕微犯罪意圖的人,由于群體間相互影響和相互唆使而容易加入到犯罪團伙當中,形成了共同犯罪。
當前,“農二代”這一類流動人口的犯罪類型相對集中,多集中于盜竊、搶劫、強奸、販毒等幾類犯罪,犯罪目的多以獲取財物為主。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近三年,“農二代”這一類流動人口涉嫌罪名中,盜竊罪占40.3%,搶劫罪占25.9%,尋釁滋事罪和聚眾斗毆罪占20.1%,故意傷害罪占4.3%,強奸罪占2.8%,其他罪名只占6.2%。[4]從統(tǒng)計數(shù)據中我們可以得出,侵犯財產類的犯罪占據較高比例。另據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2010年,我國總犯罪中財產型的比例高達75%,成都、南京、長沙等二線城市達82%,上海、廣州、北京等地更是高達90%,而往往這類犯罪由流動人口實施的犯罪占了絕大多數(shù)。[5]
“農二代”犯罪,從犯意的產生到著手實行犯罪直至整個犯罪行為的完成,多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很多犯罪都是臨時起意或是一時激憤所致。他們多有仇富心理和反社會傾向,而且在遇到事情或挫折后,心理上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不夠。扭曲的心理和無處發(fā)泄的憤怒致使他們鋌而走險,踏上犯罪的道路。
在犯罪的過程中,他們?yōu)榱税l(fā)泄心中的不快,或是為了更直接地達到犯罪目的,例如:快速地獲取財物、報復他人等,采取的犯罪手段往往也是很殘忍、暴力的。
“農二代”都是出生于農村,生長在農村。農民收入低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外出務工的農民工雖然可以獲得比務農更高的收入,但是相比于城市人口或是其他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而言,他們是名符其實的低收入者。由于“農二代”從事的都是一些比較零散的工作,沒有正式的勞動合同,工作缺乏穩(wěn)定性,因此,收入也是沒有保障的。生活在城鄉(xiāng)結合部或者城中村,生存環(huán)境不容樂觀。貧困并不必然產生犯罪,而只會產生改變現(xiàn)狀的迫切愿望。[6]所以,這種迫切的改變現(xiàn)狀愿望就會容易使他們產生犯罪意圖,走上犯罪道路。
在存在貧富差距的社會,教育是很多人從底層社會進入上流社會的唯一途徑。出生偏遠山村,父母一代就沒有接受過多少正規(guī)教育,加上封建思想的影響,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可以早點工作,以減輕家庭負擔,改善家庭狀況。所以,“農二代”大多是中小學畢業(yè),有的還是中途退學的,正是因為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高等教育,所以不能適應現(xiàn)階段我國社會發(fā)展對高等人才的需求。而我國廉價勞動力資源充足,所以他們相互之間就容易形成一種競爭,就業(yè)難問題在“農二代”中間就很普遍。
在鄉(xiāng)土社會中的人們相互熟悉,彼此信任,相互多是通過道德來規(guī)范言行。由于我國大量的流動人口都是來自農村,他們習慣了以道德來調整社會關系。當他們離開原來的住所進入城市后,由于沒有法律觀念、缺乏法律知識,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他們不會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是通過其他手段來維護權益,這就導致了大量犯罪行為的出現(xiàn)。
由于沒有接受適當?shù)姆ㄖ平逃稗r二代”的法律意識較淡薄,對于犯罪缺乏正確的認識。在現(xiàn)實情況中,他們涉嫌“黃”“賭”“毒”犯罪后,而自己卻不為所知,甚至以為是在做合法事情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農二代”的身份也使得他們存在心理上的落差,容易產生自卑情緒。在與人交往中,他們強烈地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但現(xiàn)實情況卻是他們常常被忽略、被冷落。這就容易產生與他人之間、與社會之間感情上的隔閡。內心自然就會產生一種抵觸情緒,一旦有不滿時,他們就會去尋求一些極端的方式來發(fā)泄。同時,由于他們的自我認知能力不夠,自我調節(jié)能力差,遇事易沖動,行為易失范。
教育對于一個人的人格特征和心態(tài)的形成所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與其說國家的命運掌握在政治家手里,不如說國家的命運掌握在父母手里,推動搖籃的手也在推動人類的未來?!边@是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的話。強調教育的重要性是預防“農二代”犯罪的基礎措施,做好教育工作不僅是解決眼前問題的措施,更是整個民族發(fā)展的長遠之計。對于當前的“農二代”,可以加強職業(yè)技能培訓,做好崗前培訓工作,讓他們能有一技之長,這樣有利于他們找到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此外,政府應充分發(fā)揮職能,動員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和社會公益組織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職業(yè)培訓。培養(yǎng)一線工作的新型人才,促進勞動力向高技能工作者轉化,打造一批批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高技能的創(chuàng)新型勞工,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弱化了誘發(fā)“農二代”犯罪的原因。
加速推進“農二代”市民化進程,應讓“農二代”能夠享受普通市民的待遇,推進公共服務無差異化,努力實現(xiàn)社會公平。做好“農二代”市民化工作,可以讓這樣一群流動人口在城市找到家的感覺,減少他們心理的不平衡,拉近他們與城市的心理距離,讓他們以主人翁的心態(tài)在城市中生活,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他們犯罪的企圖。
此外,可以改變戶籍管理模式,改變過去那種單純的依靠戶口本登記來確定戶籍所在地的模式,嘗試以戶口本確定戶籍為主、用工作地來確定戶籍為輔的新模式,可以廣泛征求社會意見,嘗試實地管理流動人口,預防犯罪。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把人的需求分成生存方面、安全感、歸屬與愛、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這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如果一個人當其最簡單的生存需求不能被滿足時,和他談什么尊重、人身價值、自我實現(xiàn)之類的話都是不現(xiàn)實的。前面論述了,“農二代”之所以會犯罪,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一些相對低級別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例如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此類問題,自然也就弱化他們產生犯罪意圖的誘因。
對此,我們可以建立城鄉(xiāng)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農村地區(qū)的醫(yī)療保險水平,建立城鄉(xiāng)一體的就業(yè)體系,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就業(yè)機會,設立專門的勞動維權機構,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就整個社會來說,需要加大社會基礎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出,致力于改善民生,推進全社會共建共享。
防治“農二代”犯罪現(xiàn)象發(fā)生,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既要嚴厲打擊犯罪分子,也要采取措施有效預防犯罪的發(fā)生。治理“農二代”的犯罪行為,恰當?shù)男淌抡呖梢杂行н_到改造犯罪分子的目的。此外,還應設立犯罪預測、預警制度,一旦發(fā)現(xiàn)有犯罪跡象的人群要及時上報,及早做好預防工作。做好社區(qū)宣傳工作,動員社會力量提供線索,倡導社區(qū)百姓積極配合相關單位的工作,做好準備,互相配合,以有效打擊犯罪分子的犯罪行為。
由于當前流動人口違法犯罪的作案手段越來越現(xiàn)代化和智能化,所以也要加快對辦案人員的能力提升并做好警務裝備、技術設施的配備和更新。逐步實現(xiàn)辦案過程高度信息化、智能化,擴大刑事偵查中的電子信息網絡覆蓋面,完善刑事犯罪綜合信息系統(tǒng),加快裝備現(xiàn)代化進程,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技術裝備在打擊刑事犯罪中的作用。
[1]姚華松,許學強,薛德升.中國流動人口研究進展[J].城市問題,2008(6).
[2]王東升.流動人口犯罪的現(xiàn)狀、原因與防治——以北京市為例[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
[3]陳躍洪.“農二代”犯罪問題探析[J].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12(4).
[4]周峰,楊江.迷失的“農二代”——農民工二代未成年人犯罪現(xiàn)象透視[J].新民周刊,2013(3).
[5]殷金龍.流動人口犯罪的成因與預防[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6]應培禮.關于農民工二代犯罪問題的若干思考[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