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翀
(本溪市圖書館,遼寧 本溪 117000)
古籍記載了人類文明,是保留中華民族永恒記憶的有效載體。古籍圖書在分類排架及管理上與現代圖書不同,其檢索方法也較為復雜,很多讀者對于檢索古代文獻不知從何處查找。原本查閱古籍的讀者人數就不多,查閱又麻煩,很多讀者就選擇了放棄。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新技術的應用,傳統(tǒng)的古籍目錄管理形式已經不能滿足讀者對文獻最快、最全的查詢需求,因此,圖書館古籍編目計算機管理勢在必行。
古籍計算機編目就是編制古籍機器可讀目錄,是對古籍內容及其主要形式特征進行詳細準確的記錄,揭示古籍內容,讓讀者了解并更好地利用。圖書館編目自動化可以實現集中統(tǒng)一編目,利用網絡可以實現聯機檢索,互享編目成果。
我國目錄事業(yè)正式發(fā)端于西漢。西漢政權建立后就比較重視圖書的搜求,經過在社會上的普遍征集,西漢末年國家藏書已經非常豐富,同時,西漢時期對圖書進行???、分類、編目工作也非常重視。文學家劉向,目錄學家、天文學家劉歆父子負責承擔了編制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綜合性書目《別錄》,內容包括敘述校勘經過、作者生平、學術源流、辨書真?zhèn)?、內容提要、圖書評價等。
我國現存最早的完整圖書目錄是班固撰寫的《漢書·藝文志》,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圖書目錄、分類目錄。通過這個目錄可以考察先秦學術淵源流派以及古書存軼真?zhèn)危彩茄芯课覈糯夸泴W的方法和成就的依據。這本書在歷史典籍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從此開始了史書中收入目錄的方法,從而創(chuàng)立了一種史志目錄類型,開后來史書載目錄的先河。
古籍機讀目錄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古籍機讀編目能比較全面地收錄各個學科的文獻,對古籍形式和內容特征作出比較準確的描述,并且能對古籍的價值作出比較客觀的評述。
中國歷來有利用書目指導閱讀的傳統(tǒng),古籍機讀目錄不僅能客觀記錄古籍的特征,更具有指導閱讀的作用。機讀目錄有注釋、簡介等,讀者通過目錄可以鑒別挑選,快速檢索到自己需要的文獻。
提供古籍檢索是機讀目錄的重要作用。古籍是零散、獨立的,為了使眾多的古籍合成一個有機體,需要按特征將古籍組成一個檢索體系,提供檢索途徑,提供選擇文獻,并且提供選擇不同層次的古籍。
古籍是彌足珍貴的特殊文獻,現在許多古籍都具有文物價值。圖書館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損耗、保護古籍,對閱讀者都作了一定的限制,查閱方式嚴格規(guī)范,而讀者利用計算機查詢目錄,將來使用全文古籍數據庫,就可以任意跳躍查找或局部放大珍本書,而對古籍沒有一點損傷,避免了直接翻閱古籍的很多不便。
古籍編目專業(yè)性較強,因古籍不像現代書籍那樣有版權頁作為標準著錄依據,有的古籍文獻在題名頁、責任者、版本的標志上極不規(guī)范,這些都給編目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中國的古籍數量龐大,機讀目錄成了檢索古籍不可缺少的工具。通過目錄,可以清楚了解各個朝代古籍的流通、收藏和存佚情況,還能用于鑒別古籍的版本、年代,判定古籍的學術價值和文物價值。
傳統(tǒng)目錄分主要款目、附加款目,管理也分讀者目錄與公務目錄,細分有書目目錄、責任者目錄、分類目錄、主題目錄。而在機讀目錄里,統(tǒng)一包容簡便為不同的檢索途徑,既簡化了圖書館工作程序,又方便了讀者檢索。
古籍計算機編目與傳統(tǒng)卡片目錄相比存儲量大、體積小、節(jié)省空間,機讀目錄可以進行多種途徑的檢索,輸入一個關鍵字,可以找到很多線索,使讀者快速、準確、全面地找到資料。機讀目錄能自動排序,比傳統(tǒng)目錄節(jié)省時間,目錄修改維護也非常方便,不需要像傳統(tǒng)目錄那樣修改時必須將各種款目都找到并都需修改。同時,古籍計算機編目降低了圖書館原始編目的工作量,節(jié)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也能快速進行各種統(tǒng)計分析,便于圖書館目錄管理。讀者在單位或家里也能檢索到全國各級圖書館目錄,為讀者帶來極大的便利。
隨著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大發(fā)展及圖書館工作配套的應用軟件的開發(fā),古籍編目現代化管理已成為現實,將善本書建立書目數據庫是第一步,然后將孤本、善本書全部錄入光盤或全文數據庫,以圖像形式錄入、保留古籍原貌,是搶救文化遺產和開發(fā)信息資源的有效途徑。建立古籍數據庫全國聯網,進入國際互聯網,使世界各國讀者都能在家里查閱中國古籍。
古籍書目可以同普通圖書編目一樣,用書名、卷數、編撰者時代、題名及撰著方式、出版者、出版時間、版本類型及批校題跋著錄。古籍書目數據庫的建立比全文數據庫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一般中小圖書館都能開發(fā)各自特色的古籍書目數據庫,為全國古籍聯合書目數據資源共享打下基礎。
建立我國統(tǒng)一標準的中國古籍總書目數據庫,標準化著錄是古籍管理現代化的重要前提。參加建立中國古籍書目數據庫的各單位圖書館雖然在各自的計算機上用不同的編目軟件,但應該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作出規(guī)范化的古籍書目數據,通過聯網或交換數據,將結構相同的書目數據有序地合并、累計,構成龐大的中國古籍總書目數據庫。實現這種辦法關鍵是古籍書目數據規(guī)范化,基本上要達到以下幾方面的統(tǒng)一:一是要有統(tǒng)一的機讀目錄格式;二是要嚴格遵守統(tǒng)一的著錄規(guī)則標準;三是要使用統(tǒng)一的分類法;四是要使用統(tǒng)一的主題標引依據;五是要使用統(tǒng)一的字庫。
CNMARC是中國機讀目錄的縮寫,最早《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行業(yè)標準:中國機讀目錄格式》適用于中國與其它國家及國內圖書情報部門之間計算機可讀形式進行交換的信息,推進了全國書目數據的規(guī)范和統(tǒng)一。后來全國圖書館聯合編目中心成立,國家圖書館和圖書館聯合編目中心聯合編寫的《中文圖書機讀目錄格式使用手冊》確保了全國多家單位公建機讀書目數據庫的質量?!秶H標準書目著錄》簡寫ISBD,在2011年出版了一版(Consolidated edition),各館無論在哪一種編目軟件上操作,只要按照ISBD著錄要求去做,基本上就能做到古籍書目數據庫格式規(guī)范化。
由中國文獻編目規(guī)則編撰小組編撰、全國情報文獻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中國圖書館學會推薦使用的《中國文獻編目規(guī)則》,是與世界書目控制原則相吻合的一套完整、系統(tǒng)的文獻編目規(guī)則,是為古籍書目開展國內外信息交流,更好地開發(fā)利用古籍資源而制定的。
建立統(tǒng)一的書目數據庫。古籍分類應采用《中圖法》,但古籍內容龐雜,常常文史哲不分家,所以適合采用四部法再一次對古籍分類標引。《中國古籍總目》吸取了《中國叢書綜錄》、《江蘇國學圖書館總目》的優(yōu)點,把叢書單列,繼承了四部法的優(yōu)點,對古籍適用性更強,能容納全部古籍。
古籍反映的是我國幾千年的文化和學術發(fā)展,如果只用《中圖法》編寫古籍目錄,就看不出古籍本身的文化體系和學術體系,因此,大多數的圖書館都是用“四部法”類分古籍。晉代編撰的《中經新簿》把古籍按甲、乙、丙、丁分為四部;唐代編撰的《隋書·經籍志》,古籍文獻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四部分類法”成為我國古籍傳統(tǒng)的分類法。清代編撰成《四庫全書總目》,形成了“四庫法”。該法總結前人經驗,對現在古籍分類影響巨大,經、史、子、集四部和各部下面類的設立都比較合理。而計算機古籍編目采用《中圖法》和“四部法”分類法同時對每一部古籍分類也很必要。
《中國分類主題詞表》是一部大型綜合的信息文獻標引工具,相當于一部擴充了的漢語主題詞表,是主題標引工具,有國家標準的等同效力,用它可以將分類標引和主題標引同時完成并相互校正,可以降低標引難度,提高標引質量。具體是標引之后,直接著錄在“606學科名稱主題”。
古籍著錄使用繁體字著錄,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出古籍的原貌,但會給讀者閱讀帶來不便。書目數據庫只是一種存儲和檢索書目信息的工具,只要能達到存儲和檢索的目的就可以采用簡化字著錄古籍,且漢字由繁到簡本來就是漢字發(fā)展的總趨勢,而且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不會影響對外文化交流。在用字上,主要還是要遵循古籍原貌,不能盲目為了讀者閱讀只采用簡化字。最佳的辦法是采用簡、繁體字相結合的方法,如書名兩個字段,一是用繁體著錄,一是用簡體著錄,既方便了讀者,又能準確地反映出古籍的原貌。
古籍編目對編目人員的知識儲備要求較高,許多古籍各著錄項不是標在書名頁上,而是散見于序、跋、版心、末卷等處,需要業(yè)務綜合素質高的編目人員認真地辨識考證,否則,很容易出錯。館員應掌握目錄學、版本學及古代漢語知識,而精通這幾方面的人才太少,以前的古籍編目管理人員已經退休,在職的年紀大的對計算機又不熟練,年輕的館員精通計算機知識但卻對古籍不了解,古籍編目管理人員知識結構不合理制約了古籍書目數據庫的建立。
全國中小型圖書館一般只有一位或幾位既有古籍知識又精通計算機的館員,但一般中小館已經把古籍束之高閣,有的中小市公共圖書館的典藏部門已取消,人員分流到其他部門;特藏書還是卡片目錄,特藏書庫里的圖書并沒有計算機編目。
計算機古籍編目必定會減少讀者查看原書的頻率,這有利于古籍善本的保護。建立計算機古籍書目數據庫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除了要有相應的技術設備、應用軟件和專用詞庫,手工檢索目錄體系的完備準確程度,也直接影響到數據庫的質量。古籍計算機編目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也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傳承事業(yè)。
[1]章良.古籍編目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探討[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0,(6).
[2]邢春艷,史偉.古籍普查大環(huán)境下的古籍著錄及其思考[J].圖書館學刊,2012,(12).
[3]李婧.古籍書目對數據庫著錄體例的啟示[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2,(5).
[4]蘆繼雯.淺談古籍文獻編目的若干問題[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