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購物狂、符碼迷戀與廣告意識形態(tài)

      2015-03-27 15:01曾麗琴
      揚子江評論 2015年2期
      關鍵詞:天心天文購物

      曾麗琴

      根據(jù)夏鑄九的研究,臺灣在1989年“服務業(yè)占國內生產(chǎn)毛額比率已超過工業(yè)所占比率,且其成長率也超過工業(yè),成為支持經(jīng)濟成長的最主要力量”①。服務業(yè)的比重大過工業(yè),這說明臺灣已然進入后現(xiàn)代都市消費社會。臺灣作家非常敏銳地意識到這一點并積極介入這一領域的書寫。朱天文、朱天心、施叔青、林俊穎、紀大偉等作家都對消費社會有著豐富的文本呈現(xiàn)。特別是朱氏姐妹,以華麗的文字書寫繁華都市奢靡的表象,在在令人注目。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作家都有充分的理論自覺,因此,他們的小說書寫與鮑德里亞、列斐伏爾等人的消費社會批判理論互動之處所在多有。綜觀他們的創(chuàng)作,主要從“購物狂”、符碼迷戀、廣告意識形態(tài)等三方面展開后現(xiàn)代都市景觀的呈現(xiàn)。

      一、后現(xiàn)代都市的消費者——購物狂

      20世紀90年代,概念藝術家芭芭拉·克魯格制作了一件標語藝術品:“我購物,我存在”。莎朗·佐京認為:“20世紀末前后,購物成為毫無節(jié)制和疏遠生活的重要隱喻”②。本雅明在研究第二帝國時期的巴黎時曾用“閑逛者”一詞來形容那些被拱廊街吸引的人如波德萊爾等。然而,到了后現(xiàn)代都市,被無處不在的消費空間所吸引的人已經(jīng)無法悠閑自在只是走與看了,他們更無時無刻不處在購物的焦慮當中。在消費社會中,沉迷于購物甚至成為購物狂的人所在多有。美國與香港都曾拍攝過這一題材的電影③。

      購物狂是一種心理疾病,也是消費社會的特殊疾病,它是在消費意識形態(tài)影響之下形成的一種無法遏制的購物沖動,可能著眼于商品的象征意義,也可能只是追求購買的快感或與收集癖有關,在某些時候,甚至是自我強迫性的④。紀大偉在科幻小說《他的眼底,你的掌心,即將綻放一朵紅玫瑰》中就將企業(yè)與購物者的關系比喻成虐戀“SM”。用“M”受虐者來形容購物狂雖然怪異卻十分貼切地傳達出其病態(tài)癥狀。

      在臺灣當代作家中,朱天心以敏銳的觀察力最早寫下這類人物。朱天心的書寫題材極為廣闊,論者在其“老靈魂”、記憶書寫、眷村意識、國族認同這些方面著力最多,相比較而言,有關朱天心對臺灣消費社會的敏銳感悟與精彩書寫的研究,反而是被沖淡了?!耳Q妻》是朱天心創(chuàng)作于1989年初的一個中篇。在這個中篇里,朱天心就著力描繪了一個購物狂。

      小薰在大家的眼里是個尋常的家庭主婦,但就在她死后,她的丈夫卻經(jīng)由家中的“物”發(fā)現(xiàn)這個妻子并不“尋常”。家中堆滿了小薰購買的種種“物”,從肉醬、罐頭、衛(wèi)生紙、香皂、洗衣粉到枕頭套、浴巾、襪子、內衣、餐盤、酒杯、桌布等等。這些“物”本是日常用品,購買無可厚非,問題是小薰購買過多,并且都是成套成系列地買,有的甚至各種品牌一應俱全,而且基本不投入使用:

      除了小方巾和洗臉毛巾外,大多是浴巾,而且都是全新的,連常被小薰說對美無知覺的我都很看得出它們的好質感與美麗。大多未拆的標簽上說明它們單價大約在五六百元之間,有美國的Cannon牌,有去年才進口、密集廣告之下被迫記得的Martex牌。

      我不明白為什么常掛在浴室的浴巾從結婚用到現(xiàn)在、當中已隱有破洞,而小薰不曾換過新的。⑤

      朱天心在此意在表明小薰買這些“物”不是因為它們的使用價值,而是另有原因。

      論者在談論小薰為何瘋狂購物時總是指出這是因為她作為家庭主婦的貧瘠生活及情感世界的枯竭,小薰只是試圖通過商品戀物來擺脫內心的荒原之感⑥。確實,小說中敘事者丈夫因著這些“物”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不了解妻子,甚至于內疚地反?。骸半y道我曾羨慕過的可天天閑居家中的安適生活,竟還是會讓她萌生我常有的置身荒原之感嗎”,“我發(fā)現(xiàn)對她的了解甚至相處的時間,都比不上公司里隨便一個我喜歡或討厭的同事或我根本叫不出名字的小弟小妹,以至于每天正眼看她的時間也絕對比不上對辦公室里那幾名天天換新裝換新發(fā)型的未婚女同事?!本鸵陨隙?,研究者這樣來闡釋《鶴妻》的主旨不能說不對,但綜觀全篇,朱天心寫作的企圖心應是更大。小薰不只是另有所圖——填補家庭主婦生活的貧瘠,更是為人所圖——陷入到消費社會的商品意識形態(tài)中。鮑德里亞認為:“物品和需求的世界可能是某種全面歇斯底里的世界”⑦,正是這種歇斯底里的世界才會造成歇斯底里的購物,這種歇斯底里的世界——消費社會,才正是朱天心所更要表現(xiàn)的。

      小說結尾的場景不僅令人毛骨悚然,更發(fā)人深?。?/p>

      核戰(zhàn)后的荒原,整個城市沒有燈光只有灰燼和烽煙,因此在圓大得像太陽,或許就是太陽的月亮里,我首度見到我死去一個月的妻子小薰,雖然她一身長毛并生了牙角,但我認得出,她站在一個失了四面墻壁的百貨公司大樓里四顧張皇著,不時仰天發(fā)出哀鳴聲,我完全猜測不出她的心情和狀況,只確定自己于她是全無助益的,因此疲倦地掉下了絕望的眼淚。⑧

      如果說小薰只是因為家庭主婦生活的貧瘠而去購買,那么丈夫是可以施以援手的,然而他意識到小薰陷入的是整個消費社會編織的邏輯——她不是在家中四顧張皇,而是在消費社會標志的百貨公司大樓里仰天哀鳴,他發(fā)現(xiàn)自己對妻子的處境完全無能為力。事實上,小說還暗示了丈夫本身也受到了消費社會商品意識形態(tài)的控制。在發(fā)現(xiàn)妻子購物狂的另一面當中,他曾憶起他們買過的BETA錄影機、VHS、電話、涼風扇、插電熱水瓶等物品,敘述者并說買這些東西的理由有關稅降低不買劃不來,有擔心日幣大幅升值等,這些其實也只是消費社會商品促銷的借口之一。而根據(jù)市場營銷學原理,這些物品的購買主要是由家庭中的男性主導的。因此,朱天心應該還想告訴讀者,在消費的天羅地網(wǎng)之中,無人可以避免,只是程度或輕或重罷了。

      因此,即使是一般的老太太,在消費社會中也難以抵制其煸起的購物沖動。《巫言》的《二二九》一節(jié)描寫前社長小女兒與女友阿慧帶著前社長老夫妻與秦太太三位老人看畫展,然而畫展分明不是這兩位女生的重點。走馬觀花之后,她們更鐘情于畫展門口琳瑯滿目的藝術復制品購買。而之后的逛Sogo大賣場更是重中之重。這次不僅是年輕人,就是兩個老太太也加入購物大軍中,結果是“大小包,果然,又買了許多無需買的多余品”,致使前社長感嘆Sogo就是當下社會的樹精姥姥,能將人的精髓吸干。在這一節(jié)里,朱天文不寫二二八歷史紀念日而寫二二九消費購物日,專為其命名,已然說明在消費社會中消費大過一切,購物已經(jīng)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主導文化,全面掌控了人類的生活。

      當然,《巫言》中的購物狂應該更是開篇摹寫的瞎拼女王帽子小姐,雖然她的購物容易讓人誤以為是為排遣失戀的傷感。因為想要與有婦之夫的情人分手,帽子小姐參加了一個旅游團,但她對景點根本毫無興趣,所到之處只是購物,因此贏得一個瞎拼——Shopping女王的稱號。敘述者形容她“似乎患了隧道癥,漆暗的周遭她只看見前方亮光處,除了購物,她什么也看不見”。她為購物疲于奔命,小說中多次描寫她是如何為購物所累。當其他旅行者夜晚回到酒店休息時,她在回酒店“卸貨”后還要“二度出草在商店關門前再拼購一批”,于是,累得是回來鞋都顧不上脫就倒在戰(zhàn)利品上睡著了;而當早上其他旅行者悠閑地喝咖啡時,帽子小姐因為購物太疲憊,還在睡覺,并且因為所購之物太多,連床鋪都擠滿了,她“只扒開被褥一隅蠕進里頭蛹眠”。朱天文非常生動地描述她是“驅策自己在幾處大mall里面獵物,跑斷鞋跟,骨拆骸散”。如果說小薰在購物之時還因符碼的幻覺有滿足感、喜悅感的話,帽子小姐則連這些感覺都沒有了,是強迫——“驅策”自己去購物的,所以,敘述者評論說“我漸漸嗅到,她的購物,散發(fā)出一種自虐氣味”。是因感情而自虐嗎?小說中的這一段泄露了事情的真相,“搭機離境前,終于還是去刷了一下金融卡果然,一筆十萬元,兩天前男人匯進賬戶的。她嘆口氣,分手的決心像風中燭苗好脆弱?!痹瓉砻弊有〗阋c情人分手不因為感情,而因為金錢,如此,她的“瞎拼”自然就不是用來排遣失戀的傷懷,她是真正喜歡“瞎拼”,只是她的這種喜歡已經(jīng)是一種病了——強迫購物癥,雖然購物很辛苦,必須要“驅策”自己,甚至于像是“自虐”,可是不購物她更痛苦——那痛苦的模樣朱天心在《鶴妻》的結尾已然寫下,消費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果然也深入帽子小姐的骨髓。

      二、符碼迷戀

      按列斐伏爾與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批判理論,消費社會的消費不在于物品而在于符號,鮑德里亞甚至寫了《符號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一書,力圖證明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論已經(jīng)過時,消費社會已到達了能指拜物教時期:“我們將發(fā)現(xiàn)真正成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拜物教的乃是能指的拜物教。也就是說,主體陷入到了一個虛假的、差異的、被符碼化、體系化了的物之中。拜物教所揭示的并不是對于實體(物或者主體)的迷戀,而是對于符碼的迷戀”⑨。

      紀大偉在科幻小說《他的眼底,你的掌心,即將綻放一朵紅玫瑰》中揭示了這種符碼迷戀的秘密。未來的大企業(yè)SM不占據(jù)土地,只占領人的感官、心靈與夢境。“SM這兩個字所代表的意義,就是‘如真的奇跡‘SIMULATE MIRACLES”。他更將這種符碼迷戀塑形為一種可吃的商品“冥鏡”,只要一吃進去,就可以看到想要看到的幻影:

      一群地球小學生到南美洲的巴西遠足,只看到一片荒漠;失望之際,每個孩子都拿出兒童專用的‘冥鏡果汁凍吸食,結果他們就見到荒地竄出絕跡多年的熱帶森林,沙漠涌出傳說中巨碩無比的亞瑪遜河。⑩

      紀大偉不滿地指出,“昔日的迷幻藥物是人人喊打的‘毒品,現(xiàn)在卻成為自由販賣的尋常商品”;而這一切背后都是商業(yè)的邏輯在作祟。

      《鶴妻》中的購物狂小薰,正是深深地陷入到符碼幻影的迷戀中。小說將盡時有一段敘述者的想象,非常生動地展示了這一點:

      她進行某種儀式似的隨自己身上衣服的顏色挑一塊相配的臺布鋪好,擺上餐巾和一份咖啡杯,或沖泡一壺茶(櫸木櫥里一定有好幾罐杰克森或川寧的大吉嶺、伯爵茶等),也許不怕麻煩地再挑個碟子切塊蛋糕(冰箱角落里還存有某個月里曾買兩盒送一盒的德國狄家雪藏蛋糕),然后不管需不需要,擺盒顏色最好配合桌布更好配合雛菊的化妝紙(廚房柜里尚有好多“買兩盒送一卷廚房紙巾”、“三盒特價69元”或“一九八八年國際環(huán)球小姐指定用品”的化妝紙),那樣的一刻,環(huán)視著周遭她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所經(jīng)營的一切,不管咖啡喝完了或根本一口未喝糖也未加就已放冷了,也許她的心情真的隨眼前景象變得十分美麗吧……k

      雖然是敘述者的想象,但我們深信小薰必定這樣做過,其實不只是小薰,凡購買這些“物”的人都必定這樣做過,因為在消費社會當中,消費者已經(jīng)失去了他們的主體性,唯一擁有的是附加在物品之上的符碼傳達給他們的幻覺。小薰使用這些物時就如同巫在表演“某種儀式”,只是她敬奉的不是傳統(tǒng)的神明,而是消費社會的神明——符碼,它確實會使消費者在短時間內獲得心理的滿足。列斐伏爾就指出,在消費社會中,“每種物體和產(chǎn)品都獲得雙重性存在,即可見的和假裝的存在;凡能夠被消費的都變成了消費的符號,消費者靠符號,靠靈巧和財富的符號、幸福和愛的符號為生?!眑這種短暫的滿足幻覺正是敘述者多次迷惑地問自己小薰買這些又是為了什么的答案。

      但不幸的是,這種滿足只是一種短暫的滿足,由于符號成為消費物的所指,因此當沒有任何比符號更多的東西去滿足人們時,沮喪與失望將不可避免,正如鮑曼所說的:“消費主義甚至還允諾它無法給予的東西,事實上,它允諾的是一種幸福的普遍性: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選擇,也就是說,人們被同樣允許進入消費主義的商店,他們同樣被允諾將得到幸福,這是欺騙性之一?!眒而這一點,用朱天文在《巫言》里的話來說是那些物品與符號很快的“寶變?yōu)槭保Y果必然是促使人們再次購買另一種符碼來獲得再一次的滿足,然而,很快的又是沮喪與失望,于是,又是再一次的購買……如此,形成了消費的無窮反復,消費者永遠在購買之中,鮑德里亞將這形象地描述為:“欲壑難填的消費者如同一個依賴工資而生活的勞動者一般著了魔”n。

      朱天文形容消費符碼是“魔”:

      在街道一轉角,在超市貨架行列間,魔來了。照規(guī)矩,人魔兩界,你人若跑到魔地方去,不怪要遭殃??涩F(xiàn)在,魔過界來了??植赖牡共皇悄?,是界線崩解魔出現(xiàn)在不該出現(xiàn)的地方。o

      消費符碼這魔可確實都如《聊齋志異》中的花鬼狐妖一般,美麗誘人,主動示好,因此,在消費社會中,就如那被迷得神魂顛倒的書生一般誰又能擺脫得了對符碼的迷戀?朱天心在《漫游者》當中寫到了一個蘇丹酋長,竟然也是腰系皮爾卡登皮帶,戴Ray-Ban墨鏡,手拿Bally皮夾,灑古龍香水,并以指認出同行游客穿戴的名牌為樂事?!段籽浴访鑼懪_北人迷戀Hello Kitty——凱蒂貓就如集體發(fā)病:各麥當勞前都有撐傘長龍買凱蒂;銀行推出凱蒂貓存折信用卡時,家家分行開戶人潮洶涌讓人誤以為是擠兌;而“崇光百貨宣布作了十五萬支凱蒂貓手提袋當卡友回店禮,頭日便有九萬多人領取,造成東區(qū)大塞車”。

      紀大偉則稱這種符碼迷戀是一種病。在《膜》這篇科幻小說中,默默早在試管中就全身“染上了當時的一種病毒,叫‘LOGO菌”。LOGO——商標正是商品符碼最濃縮最直觀的呈現(xiàn),默默這種病的與生俱來,表達了紀大偉對消費全面侵入人類生活的悲觀態(tài)度。

      鮑德里亞在分析消費社會的符碼時,特別指出商場里有商品“豐盛的最基本的而意義最為深刻的形式——堆積之外,物以全套或整套的形式存在”p,這使得它們形成一種看不見的銘記凸狀鎖鏈并牢牢地捆縛住消費者,他必得購買一個系列的商品才會覺得舒服。張一兵認為這一點是鮑德里亞比本雅明和德波更深刻的發(fā)現(xiàn)q。

      在上引《鶴妻》的這一段中,朱天心就極力凸顯“商品的系列”這一點,所以我們看到敘述者想像小薰的那次午后咖啡:臺布必須與身上的衣服顏色相配,化妝紙也需配合桌布的顏色更要配合雛菊。而《第凡內早餐》中主角為使服飾配得上購買鉆戒的行為,特意去選購了那日的服裝:上好質料但看上去隨意輕松、高跟亮漆的瑪莉珍絆帶鞋、Armani香水、D&G麂皮背包。即使如《巫言》中那個敘述者摩登原始人,也懂得快遞小子一身板衣板包一雙針灸鞋必得再搭配上小熊項鏈才有迷幻浩室的氛圍。而在《微醺彩妝》中施叔青也借人物之口指出這一點:“換一套新衣,要配一種香水”,“像巴黎講究的餐廳,女士點不同顏色的甜酒來配她們當晚穿的衣服”。消費符碼以“系列”的形式,能夠營造一種“氛圍”,比單獨出現(xiàn)更能誘惑消費者,而且,“系列”的出現(xiàn)才能促使“系列”的購買,它會“引起消費者對惰性的制約:他邏輯性地從一個商品走向另一個商品”r,最終是促進銷售量的極大增長,從而完成鮑德里亞所批評的“國民生產(chǎn)總值的神話”s。

      不過,符碼的階層“區(qū)分”t才是鮑德里亞最關注的。鮑德里亞在《物體系》時期已經(jīng)意識到這一點,他認為符碼就是要造成消費的差異化體系,在整個社會里劃分出范圍明確的部分或“身份團體”,并且使消費者在某些物品的組合中,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u。而在《消費社會》里,鮑德里亞對此展開更詳盡的分析。他認為人們從來不消費物品的使用價值,而總是把物用來當做能夠突出自己的符號,或使自己加入理想的團體,“或參考一個地位更高的團體來擺脫本團體”v,在這本書中,他在多個地方表達了相同的觀點,而在《符號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一書,他更著力分析了物的這種“差異性操持”w,指出它的特質在于不僅是一種形式上的差異,更是一種社會性上的差異。他甚至將之指認為是凡勃倫效應x。

      朱天文在《巫言》中既描寫又討論了這一點。她描寫一群紅酒族,剛出校門的窮女孩,卻是一口紅酒經(jīng),最有意思的是她們對各種酒杯使用的嚴格區(qū)分:雪莉杯喝葡萄酒,利口杯喝利口酒,狹長的卡林杯喝發(fā)泡性葡萄酒或配方中含碳酸的雞尾酒,還有巖石杯、平底杯、酸酒杯等各有各有用處。致使朱天文感嘆:“她們是如此辛苦經(jīng)營以區(qū)隔出,唉每個人都辛苦極了的在用各種小把戲區(qū)隔出自己,與眾不同?!彼置鑼懥艘粋€先窮后富的女子陳翠伶,開口閉口Gucci、香奈兒、路易威登這些奢侈品,若發(fā)現(xiàn)別人能與她消費相同的物品,她必得通過打擊那物品的一些細節(jié)以彰顯區(qū)分自己,于是,朱天文對這種區(qū)分表示疑惑:

      如果人人皆持鈦扣包,搭配鋼表、銀戒、鐵拉練衣出現(xiàn)于人人里面時,你如何區(qū)別你、與人人?茶涼食困,我陷入長考。若一階層人皆擁有愛馬仕皮件后怎么辦?不錯,他們比舊,比皮件上的舊澤和柔韌皺褶。y

      當然,這種“區(qū)分”是十分虛假的,甚至可以說是騙局。因為在消費社會中人并不具有主體性,他所有的意識都被符碼所支配,他消費的每一件東西,他想做的每一種區(qū)分,在他消費與區(qū)分之前都已有了范例,所以,“無論怎么進行自我區(qū)分,實際上都是向某種范例趨同”z,因此,差異并不是真正的差異,個性也不是真正的個性,在消費中尋找身份認同就如猴子撈月,“區(qū)分”只是消費社會誘導消費的一種手段而已。

      三、廣告意識形態(tài)批判

      消費社會的符碼制造與蠱惑人心靠的是廣告。列斐伏爾最早意識到這一點,他說:“在20世紀下半葉的歐洲,或者至少在法國,沒有任何東西,不管是物品、個人或社會團體,是在其雙重性存在,即廣告及其神圣化的意象之外被賦予價值的。這種意象不僅復制著物品的物質性及其能感覺到的存在,而且復制著欲望和快樂?!盄7而鮑德里亞繼承了乃師的衣缽,在《物體系》與《消費社會》中都對廣告進行了嚴肅的批判,他更具體分析了廣告創(chuàng)造幻象,進行溫柔掠奪的策略:“廣告的所有把戲都朝著這個方面發(fā)展??纯床徽撛诤翁?,它都顯得審慎、友善、不事張揚,不含私心。一小時的廣播只有一分鐘閃電似的提到商標。四頁廣告寫得如同散文詩一般,而公司的商標卻羞澀(??。┑囟阍谄渲幸豁摰牡撞俊盄8,而且,廣告的厲害之處可以使一種偽事件變成日常生活的真實事件,因此,鮑德里亞指出,在消費社會之中,最后是真實的死亡。

      《鶴妻》中兩次暗示廣告在小薰的購物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也許,她果真只是應了某些如貂皮大衣的廣告詞:一個女人一生中都想擁有的……”,“不免笑她美容院里看太多那些看起來在教你如何過生活實則不食人間煙火的女性雜志”。不過,相比較朱天心6年后所寫的《第凡內早餐》,《鶴妻》對消費社會廣告的展現(xiàn)與批判可算是輕描淡寫了。

      《第凡內的早餐》中的女敘述者非??释麚碛幸活w第凡內獨粒鉆戒,即使這超出了她的購買能力。這個敘述者其實很有消費文化的反思能力。作為一個雜志記者,受過高等教育,讀過馬克思的《1844年經(jīng)濟學手稿》,深諳資本主義商品美學的虛偽,然而,她還是經(jīng)受不住廣告的誘惑,購買了那顆第凡內鉆戒,并且還體會到鉆石廣告帶給她的幻覺:她的地下室變得無比的光燦,她的心中也漲滿了寧靜的快樂。在小說中,朱天心不厭其煩地抄錄鉆石跨國壟斷企業(yè)De Beers的廣告語以及他們對鉆石顏色、凈度、克拉、車工等的各種推介詞。

      這些廣告語與推介詞確實如鮑德里亞所論“賦予了物品一個品質”@9,它們通過象征等各種修辭手段,以寓意的方式表征、揭示物品的形象與狀態(tài),形成蠱惑人心的力量。不過,因為在這篇小說中朱天心采取的一貫讓評論家很為難的夾敘夾議反省式的寫作方法#0,一般的讀者都能在敘述者反復的辯駁討論當中輕易地領會到其反諷的寫作意圖。

      在臺灣所有的作家中,朱天文對消費社會的廣告意識形態(tài)書寫最為豐富,也最有特色?!妒兰o末的華麗》這篇小說將臺灣小說對消費社會的書寫推向了高潮。在朱天文穿插跳躍的敘述當中,隱隱閃現(xiàn)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世界時裝廣告史。被朱天文寫入《世紀末的華麗》中名躁一時且風格鮮明的世界頂級服裝設計師有川久保玲、加利亞諾、皮爾卡登、山本耀司、三宅一生、圣羅蘭、金子功、羅蜜歐吉格利、拉克華、莫斯奇諾等十數(shù)位之多。在小說中,朱天文如數(shù)家珍詳盡道來每位服裝設計師作品的理念、風格等時裝符碼,直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經(jīng)常閱讀時裝雜志的人讀到《世紀末的華麗》定會會心一笑,朱天文如數(shù)家珍的時裝符碼絕非是其個人話語,那即使不是從時裝雜志上原文抄錄下來也是朱天文對它們的巧妙戲擬:

      白云蒼狗,川久保玲也與她打下一片江山的中性化利落都會風決裂,倒戈投入女性陣營。以紗、以多層次線條不規(guī)則剪裁,強調溫柔。#1

      面臨女性化,三宅一生改變他向來的立體剪裁,轉移在布料發(fā)揮。用壓紋來處理雪紡和絲,使料子顯出與原質完全相反的硬感,柔中現(xiàn)剛,帶著視覺冒險意味。鰭紋、貝殼紋、臺風草紋,棕櫚葉直紋、以壓紋后自然產(chǎn)生的立體效果來取代立體剪裁,再以交叉縫接,未來感十足,仍是他的任性和奇拔。#2

      張誦圣評價說這種戲擬最終效果“是對形式、對意符、對物品形象而非物品本身的過度追求。在主題表現(xiàn)上這種執(zhí)迷則確切地反映了后現(xiàn)代文明中對物品的崇拜和‘物表的執(zhí)著”#3。朱天心曾在《威尼斯之死》借主角之口說《世紀末的華麗》是其“近年看過最恐怖的作品”#4,這恐怖就在于朱天文戲擬盡廣告意識形態(tài)對人的巧妙操縱,不讓它喂飼即會“失根而萎”——深受服裝廣告意識形態(tài)影響的模特米亞對臺北須臾不能離,她只能“生活之中,習其禮俗,游其藝技,潤其風華,成其大器”。但朱天文寫作《世紀末的華麗》不像朱天心寫作《第凡內早餐》那樣顯示出強大的主體性,而是盡量抽離,只單純描寫與敘述,因此,讀者更多接受的是其光芒四射的華麗語言及修辭而忽略她的批判用心。

      朱天文這種對廣告的戲擬還可以在《荒人手記》中多處看到,譬如那酷愛自己容顏與身體的高鸚鵡,細心解釋海鹽與海藻美學療法時所使用的語言即是這一療法廣告的話語;譬如費多小兒的T恤描寫、僻如對杰的身材觀感、僻如對香味的描摹……總總,簡直是廣告語的集合。因其同性戀的題材,論者常一眼識出《荒人手記》與《肉身菩薩》的密切聯(lián)系,但從對消費社會的揭示這一角度來看這篇小說更應看成是《世紀末的華麗》的長篇敷衍,黃錦樹就比較敏銳地意識到這一點,他指出,“從《荒人手記》回頭看,就作為先它而存在的同質異構體而言,《肉身菩薩》和《世紀末的華麗》二者實缺一不可。”#5

      不過,到《巫言》之中,朱天文放棄了這種戲擬的寫法,直陳消費社會廣告之危害。對于廣告之鋪天蓋地、不可避免的景象,朱天文形容為“不慎打開信箱,泄洪起來的DM或EM,一片恫嚇聲,威協(xié)收件人買這買那”。更值得注意的是朱天文對手機廣告的命名。朱天文寫作《巫言》之時恰逢手機成為人類消費的一個新熱點,于是朱天文詳細搬錄了愛立信T28、松下GD90兩款手機廣告并將其命名為李氏手機人類學。將廣告詞上升到人類學,而且是列維斯特人類學的高度,朱天文由此揭示出廣告對人類社會影響控制之深,正如論者在討論廣告時所言:“它代替了過去由哲學、倫理學、宗教和美學所占據(jù)的地位”。#6

      其實,如果仔細考察朱天文早期的小說,就會發(fā)現(xiàn)早在《帶我去吧,月光》這篇小說中,朱天文就已顯露出對廣告意識形態(tài)的敏感。這篇小說本身就是一個廣告界的故事,通過臺灣女孩程佳瑋對香港男子夏杰甫的未果暗戀,寫出了臺灣與香港的時差——臺灣方才進入消費社會,而香港卻已浮華遍地了,不要說廣告只是符碼不可信,愛情在香港男子的眼里也只是一個符碼玩玩而已,誰當真誰就是不上道。程佳瑋剛開始果然不上道,傷了心失了憶,然而她卻記得各種香水廣告,在帶她進入廣告界的好朋友來探望她時,她不停地講了平生最多的一次話——關于廣告定位以及對各種香水廣告的分析。相比較朱天文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這篇小說是比較矯情而不成功的,但這個故事卻表達了對臺灣進入后現(xiàn)代消費社會,不再擁有現(xiàn)代與前現(xiàn)代純樸與真誠的淡淡感傷。

      因著小說中也有一個愛上中年男人喜歡伺弄花草的女子米亞,施叔青寫于1999年的《微醺彩妝》很明顯可看出與朱天文的《世紀末的華麗》互相呼應之意。不過,此次米亞不是故事的主角,但或許我們應該說這兩篇小說最重要的主角都是廣告意識形態(tài),而不是其中的人物。《微醺彩妝》的引言即是一句法國葡萄酒廣告語——“我們失去家鄉(xiāng)的味道,只能從家鄉(xiāng)來的葡萄酒找回”,施叔青以此來奠定小說的主題——這是一個關于廣告、關于消費社會的故事,如此,在接下來她復雜的故事敘述當中我們才不會迷失方向。

      《微醺彩妝》中戲擬的廣告有高雅式的“葡萄酒代表一種品嘗生活的方式,一杯在手,讓人與花都巴黎聯(lián)想在一起,品飲紅色液體,不僅體味它的香味口感,也同時感受到精致的法國文化”;也有健康式的“波爾多紅酒,心臟病患者的福音”;更有性幻想式的“葡萄酒顛覆臺灣,把酒當女人,享受她”。不過,一位報紙時尚生活版的編輯葉香更具創(chuàng)意,她將紅酒專欄與化妝品牌雅詩蘭黛推出的微醺彩妝并列推出,其中并引用白居易的古詩,果然將紅酒的廣告符碼提升到更高的境界——這也是這篇小說篇名的由來。小說借一個行銷經(jīng)理之口闡釋消費社會廣告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作用:“產(chǎn)品一定要打廣告,才會烙印到顧客——英文叫End User——的心眼里,造成深刻的印象,一旦喝久了成習慣,缺之不可,一進商店,指定要這品牌的才買。只有這樣,生意才會做得長久”。小說中并很諷刺地寫了專門治療嗅覺失去癥的專業(yè)人士醫(yī)生竟然也相信了喝葡萄酒可以喝出健康這樣的廣告,由此證明廣告意識形態(tài)真是無堅不克。

      施叔青的這篇小說不僅擬寫葡萄酒廣告,后半部更帶入香水、時裝、美食、家具等眾多廣告話語,特別是對香水廣告話語的擬寫真是精彩之至。在這里,我們第二次看到施叔青與朱天文的互文關系,《帶我去吧,月光》中程佳瑋那一長段香水廣告的話語在此又基本相同的出現(xiàn)了。

      值得一提的是林俊穎廣告意識形態(tài)的書寫。林俊穎大眾傳播碩士出身,曾在職場打滾十數(shù)年,更曾任職廣告公司,因此,對廣告意識形態(tài)有其他作家不能比的切身體驗。朱天心曾感嘆林俊穎與朱天文寫得太像,“是故他和天文筆下的城市/當代,很難不被拿來并比,天文先寫先贏,這是俊穎的魔咒一樣的困境”#7,不過,在廣告意識形態(tài)的揭露這一點上,林俊穎寫來卻與朱天心、朱天文、施叔青有很大的不同:朱氏姐妹與施叔青觀察下筆的角度都是廣告的受眾,而林俊穎卻是從專業(yè)廣告制作者的角度書寫的?!兑悦倒逯愤@篇小說除了表現(xiàn)廣告職場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之外,林俊穎還著意展現(xiàn)消費社會廣告如何灌注符碼的過程。資深廣告設計部主管杰洛米,在指導制作家庭用品品牌Refresh的推廣廣告中,盡展廣告符碼創(chuàng)造的精髓。他的重點是經(jīng)濟價值從貨物變成商品又進化為服務繼而再成為經(jīng)驗是不夠的,還必須讓其進入人們的心理,成為一種信仰。這篇小說甚至可以拿來作廣告界新手學習的范例了。

      結語

      朱氏姐妹等臺灣當代作家用華麗的文字書寫了消費都市繁華奢靡的表象,希望以此戳破這個內爆的社會,朱天文甚至在《巫言》中向列斐伏爾致意,通過書寫實踐了其以日常生活重建來挽救消費社會的理論。但列斐伏爾《日常生活批判》出版已有二三十年,我們并沒有看到消費社會有任何轉向的跡向。而又有多少人真正讀懂了臺灣這些消費社會的批判文本?特別是大陸,反是將其當成時尚的坐標,致使他們的文字巫術竟成時尚話語。這是臺灣消費書寫最吊詭的地方。

      【注釋】

      a夏鑄九:《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選1987-1992》,唐山出版社2009年版,第294頁。

      ②[美]莎朗·佐京:《購買點:購物如何改變美國文化》,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7頁。

      ③美國的如《一個購物狂的自白》,香港的如《最愛女人購物狂》。

      ④孫錄、梁軍林:《購物狂的現(xiàn)象學及精神病理學》,《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1997年第3期,第169-170頁。

      ⑤⑧k朱天心:《古都》,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6、14、13頁。

      ⑥肖寶鳳:《漫游者的權力》,汕頭大學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第33頁;徐志翔:《時空坐標系的漫游者》,鄭州大學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第27頁;李陽子:《鄉(xiāng)關何處:朱天心小說中的認同困境》,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第21頁;柴扉:《外省第二代的文學版圖:朱天心小說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第32頁;金進:《歷史中的困惑與成熟:從小說創(chuàng)作的藝術成長角度看朱天心的文學創(chuàng)作》,《華文文學》,2008年第6期,第75頁。

      giprstvz@8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志鋼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59、78-79、3、3、20、41、41、71、163頁。

      j紀大偉:《感官世界》,聯(lián)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版,第197頁

      l@7轉引自閆方潔:《西方新馬克思主義消費社會理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4、123頁。

      m轉引自包亞明:《游蕩者的權力:消費社會與都市文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8頁。

      nwx[法]讓·鮑德里亞:《符號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夏瑩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69、14、59-61頁。

      oy朱天文:《巫言》,INK印刻文學生活雜志2007年版,第272、10頁。

      q張一兵:《代譯序:消費意識形態(tài)——符碼操控中的真實之死》,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志鋼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6頁。

      u@9[法]尚·布希亞:《物體系》,林志明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1、193頁。

      #0唐小兵就在《古都·廢墟·桃花源外》一文中就談到朱天心把話里話外都說盡了,不管是后現(xiàn)代、后結構還是馬克思商品理論,都被她寫進小說中去,使得評論家相當為難。參見唐小兵:《古都·廢墟·桃花源外》,周英雄、劉紀蕙編:《書寫臺灣:文學史、后殖民與后現(xiàn)代》,麥田出版2011年版,第391頁。

      #1#2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120、131頁。

      #3張誦圣:《朱天文與臺灣文學及文化的新動向》,《文學場域的變遷》,聯(lián)合文學2011年版,第108頁。

      #4朱天心:《古都》,INK印刻文學生活雜志2011年版,第63頁。

      #5黃錦樹:《神姬之舞:后四十回?(后)現(xiàn)代啟示錄?——論朱天文》,《謊言或真理的技藝:當代中文小說論集》,麥田出版2003年版,第172頁。

      #6閆方潔:《西方新馬克思主義消費社會理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3頁。

      #7朱天心:《序:俊穎我輩》,林俊穎:《我不可告人的鄉(xiāng)愁》,INK印刻文學生活雜志2012年版,第9頁。

      猜你喜歡
      天心天文購物
      天文篇
      我們?yōu)槭裁催x擇網(wǎng)上購物?
      圣誕購物季
      天文冒險
      天文與地理
      快樂六一,開心購物!
      不可錯過的“購物”APP
      伽利略與天文年
      新晃| 徐闻县| 满洲里市| 宁城县| 南投市| 朝阳县| 射阳县| 新源县| 拉萨市| 酒泉市| 韶山市| 西乡县| 纳雍县| 百色市| 山丹县| 泸州市| 浪卡子县| 文成县| 阳新县| 仪陇县| 绥宁县| 阳西县| 上杭县| 鄂州市| 莎车县| 准格尔旗| 澄城县| 宜昌市| 金塔县| 鄄城县| 谢通门县| 宜章县| 顺平县| 赤水市| 淮阳县| 天峻县| 武川县| 阳春市| 普兰县| 廉江市|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