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公安院校開展生命教育初探
      ——意義構建與核心價值分析

      2015-03-28 04:16:58林虹萍江蘇警官學院江蘇南京210031
      湖南警察學院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公安院校公安生命

      林虹萍(江蘇警官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1)

      公安院校開展生命教育初探
      ——意義構建與核心價值分析

      林虹萍
      (江蘇警官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1)

      因為生命教育的目標符合公安工作的理念,生命教育能推動公安院校大學生人生觀、職業(yè)信仰和忠誠觀的正確形成,能清晰公安院校大學生對未來社會角色的認定,是提升公安院校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所以在公安院校開展生命教育,必要又亟需。公安院校生命教育的核心價值就是使學生在認識和認同生命過程的基礎上,領會生死、尊重人倫、弘揚人性、完善人格、反思人生、實現(xiàn)生命意義,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生命教育;公安院校;價值導向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警察是法律的踐行者,是建設法治中國的中堅力量。警察的法制意識、人權意識是影響其執(zhí)法規(guī)范化、人性化的關鍵因素。

      但是,近些年,關于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生命意識淡薄,生命價值缺失,生命行為失范的報道時時出現(xiàn)在各類媒體。一方面,部分民警不尊重他人生命甚至為了一些無謂的原因輕易奪取別人的生命,如2013年引起廣泛關注的深圳民警李某設局殺人,廣西民警槍殺孕婦事件等就是這部分警察典型又極端地漠視生命的表現(xiàn),更不用說在平時執(zhí)法過程中的那些肆意辱罵群眾、刑訊逼供等現(xiàn)象。另一方面,人民警察不重視自身健康甚至不珍愛自己生命的情況也比較普遍,如為了完成工作連續(xù)作戰(zhàn)不休息,對待單位體檢不重視,執(zhí)法時不注意加強自我防護,救援時過于自信最終犧牲等。

      公安院校作為公安專門人才的搖籃,警務理論與實戰(zhàn)研究的主力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預備警官、培訓在職民警,因此,在公安院校開展生命教育,既是公安文化建設的新方向,體現(xiàn)了人文精神;也為培養(yǎng)民警正確的生命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一公安教育永恒的主陣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抓手;更順應了“依法治國”這一治國方略對新時期公安民警能力素質(zhì)的新要求。

      一、生命教育概述

      (一)生命教育的源起

      生命教育的提出最初源于對青少年自殘、自殺、吸毒、性犯罪、暴力等戕害生命的行為的關注,其起點是保全并提升生命價值與質(zhì)量。1964年,日本學者谷口雅春出版了《生命的實相》一書,首先呼吁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后來,日本針對青少年自殺、欺侮、殺人、破壞自然環(huán)境、浪費等日益嚴重的社會現(xiàn)實,在1989年修改的《教學大綱》中明確將生命教育定位于尊重人的精神和對生命的敬畏這一理念,并將其確定為道德教育的目標。

      1968年,美國著名的演講者、作家與人生導師杰·唐納·華特士承襲印度瑜伽大師阿南達的精神,首次明確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在美國加州創(chuàng)辦了“阿南達村”、阿南達學校,倡導和實踐生命教育的思想。1986年,華特士寫作的《生命教育:與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戰(zhàn)》一書的出版,奠定了其“生命教育”先驅(qū)的地位。之后,生命教育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在華人世界里,最早系統(tǒng)開展生命教育的地區(qū)是臺灣。1997年前后,臺灣地區(qū)接連發(fā)生校園暴力與自虐案件,當時的臺灣地區(qū)前教育廳廳長陳英豪首先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并于第二年制定了《臺灣省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劃》,在臺灣國中(相當于內(nèi)地的初中)、高中開展相應的生命教育課程。

      (二)生命教育的含義

      生命教育從提出至今,已歷經(jīng)將近半個世紀,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但是何謂“生命教育”,目前并沒有標準的定義。由于生命教育最初在美國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現(xiàn)的,因此最早的生命教育就是旨在通過對各種反生命的現(xiàn)象進行討論和分析,喚起人們對生命的熱愛,重拾對生活的信心,消解對生命的威脅。

      隨著生命教育在全球范圍的開展,各國的教育界人士對“什么是生命教育”都進行了基于自身理解和研究經(jīng)驗的闡釋,其內(nèi)涵也在不斷地豐富?;谝延械恼撌龊颓叭说难芯?筆者將目前對于生命教育的理解歸納為以下三個角度:

      一是把“生命”作為教育的內(nèi)容,即通過讓學生了解、認識生命,從而愛惜和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如臺灣教育部門于2001年所頒發(fā)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中把生命教育確定為“從觀察與分享對生、老、病、死之感受的過程中,體會生命的意義及存在的價值,進而培養(yǎng)尊重和珍惜自己與他人生命的情愫”。

      二是把“生命”作為教育的過程,即所有的教育都應服務于生命個體的成長,依據(jù)生命的階段特征,順應生命的規(guī)則,進而完成生命的過程。如國內(nèi)學者肖川認為:生命教育是教育實踐和生命價值探索的統(tǒng)一體[1]。

      三是把“生命”作為教育的目標,即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系統(tǒng)地進行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使個體的生命質(zhì)量得以提升,完成教育目標的本質(zhì)回歸。臺灣著名的生命教育專家紀潔芳認為,生命教育就是“教人探索生命意義,進而確定自己的生命意義”。[2]“生命教育就個體本身而言,是關乎全人的教育,目的在促進個人生理、心理、社會、靈性全面均衡之發(fā)展?!盵3]

      綜上所述,生命與教育之間存在著多重而復雜的聯(lián)系,生命既是教育的起點,也可以同時是教育的內(nèi)容、過程,更是教育的目的和終極歸宿。因此,筆者認為,生命教育就是在認識和認同生命過程的基礎上,引導個體自覺地追問和思考生命,從而做到了解自己、尊重他人,達到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創(chuàng)造和提升生命價值的目的。

      (三) 《教改綱要》背景下我國校園開展生命教育的現(xiàn)狀

      我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才開始對生命教育的關注,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大約是從21世紀初才開始。但“生命教育”真正走進全民視野,還是從“5·12”地震、北京“摔嬰”事件、“復旦大學生投毒案”等一系列“天災人禍”之后,人們開始關注生命本身及其價值與意義,認識到生命意識和生命教育之于個體和整個社會的重要性。這種理解和關注——無論是災后心理應激創(chuàng)傷干預與輔導,還是生命與家園重建;無論是對青少年生命的關注,還是對老年人生活質(zhì)量的重視;無論是對自殺和抑郁癥問題的警覺,還是對醉酒駕車的零容忍——都無一不體現(xiàn)出“生命教育”的時代特征與時代價值。

      2010年7月,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2010-2020)》正式頒布?!督谈木V要》不僅明確“重視生命教育”,而且,整個綱要的精神從多個維度為生命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指導原則?!毒V要》第二章第四點第三段闡釋“全面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主題時,明確了這樣一句話:“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由此可見,我國教育主管部門的教育教學理念已發(fā)生了根本改變,從簡單的關注知識學習到關心整個生命成長,“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①2010年8月4日,教育部長袁貴仁在貴州省宣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時表示,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根本要求是要以學生為主體,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在《教改綱要》中,并沒有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形式、標準等進行具體的規(guī)定,但是《綱要》中強調(diào)的“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主題”為大學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愿景。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我國高校學生的必修科目,理論上承擔著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主干”課程的角色,其教學內(nèi)容隱含著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生命觀。但這只能曲線或者間接地讓學生進行生命思考或反思,比較隱晦也比較抽象,并沒有真正觸及“生命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很難達到生命教育的目標。因此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嘗試如何使生命教育這一植入人生命根本問題的教育主題融入高校課堂教學及校園文化,依托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和形式推動大學生的“全人”教育。

      二、公安院校開展生命教育的意義

      (一)公安教育本身蘊含了豐富的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生命教育的目標符合公安工作的理念

      公安教育從廣義上來說就是對預備警官和在職民警進行的以“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堅定、執(zhí)法為民、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公安隊伍”②郭聲琨.2014年1月8日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講話。為目標的一切教育培訓活動和過程。而狹義的公安教育主要就是指公安院校承擔的,以公安學科教育為載體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在校學生進行公安能力和素質(zhì)培養(yǎng)的公安學歷教育。因此,我國的公安教育具有鮮明的職業(yè)教育特色,其教育內(nèi)容與公安工作是緊密相連的。從公安實際工作來看,履行公安機關的各種職責都離不開與人打交道,公安工作說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公安工作的主體是人,服務對象是人,管理對象是人,打擊對象也是人。而“生命教育”就是讓個體更深刻地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升華生命,從本質(zhì)上來說,這與公安工作依靠人、發(fā)展人、促進人、服務人的“以人為本”工作理念是一致的。

      例如,“人民警察職業(yè)道德”這門公安院校獨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就貫穿著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在人民警察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要求中,“忠誠可靠”是最原則的職業(yè)道德要求,是人民警察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基礎和前提;“秉公執(zhí)法”是職業(yè)道德要求的核心,是人民警察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職業(yè)信念;“英勇善戰(zhàn)”是職業(yè)道德的最高體現(xiàn),是人民警察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亮點所在;“文明理性”是人民警察珍惜生命存在,促進生命和諧的時代新要求[4];“熱忱服務、嚴守紀律、愛崗敬業(yè)、甘于奉獻、清正廉潔、團結協(xié)作”這些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更是人民警察提升職業(yè)生命價值,實現(xiàn)生命意義的具體要求。再如,“刑事科學技術”這一具有鮮明公安職業(yè)特色的課程中,絕大部分教學內(nèi)容與“人”的痕跡檢驗有關,這就需要學生掌握豐富的人體知識——這一生命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而“創(chuàng)傷與急救”這類在公安院校開設的實踐性課程就更直接、系統(tǒng)地教授學生在突發(fā)事故和災害現(xiàn)場的自救與互救知識,體現(xiàn)了“生命教育”的實踐價值。

      (二)生命教育能推動公安院校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職業(yè)信仰和忠誠觀的正確形成

      公安院校的大學生是未來的人民警察,必須具有“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職業(yè)信仰。處于青春期的公安院校大學生第一次開始獨立思考和處理人生事務,特別是對人生意義和生命價值的認識和思考,將會影響甚至決定他們的一生。因此,對政治素養(yǎng)有特別要求的公安院校大學生進行信仰教育和意識形態(tài)教育是公安教育的首要任務。而判斷學生是否具有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不能只看他們是否入了黨,是否能說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內(nèi)容,更要看其在實際的學習和工作中,是否有所敬畏,是否秉持其內(nèi)心最堅定的價值準則。對于公安院校的大學生來說,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下,通過引導他們反思生死問題,為自己的人生行為構建意義世界,就是一條很好的信仰教育的途徑。從人生責任承擔,到自我價值實現(xiàn),再到民族國家使命,這些都是生命意義引領公安院校大學生“三觀”教育和信仰教育作用的體現(xiàn)。

      (三)生命教育能明晰公安院校大學生對未來社會角色的認定

      公安院校大學生從入校就知道自己未來的職業(yè)方向,與綜合性高校的學生相比,具有較為明確的職業(yè)目標。但是僅僅是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并不一定能讓這些預備警官們對自身的社會角色和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有清晰的認識,相反,知識的刻板灌輸與薄弱的現(xiàn)實認知能力的失衡更容易使學生沖動、浮躁,表現(xiàn)為輕則對生命目標迷茫,工作學習“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重則會在未來的工作中傷己傷人。我們在強調(diào)公安機關和民警的專政工具這一職能時,往往忽視了其服務性和保護性的職能特征。因此現(xiàn)實中很多民警還是以“管人者”自居,抱持“重打擊、輕保護;重管理、輕服務”的錯誤角色認識。而生命教育則可以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專業(yè)課以及思想道德修養(yǎng)類課程的教學實踐中,促進學生思考自己的生命所求和生存之本,促進學生在學習和社會實踐中進行職業(yè)德性培養(yǎng)、促進學生在思考與行動中實現(xiàn)生命成長,從而對自己未來的社會角色有清晰及正確的認識。

      (四)生命教育是提升公安院校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當前,我國正經(jīng)歷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轉(zhuǎn)變,這一轉(zhuǎn)變包括法律制度、法律觀念的轉(zhuǎn)變。作為執(zhí)政工具的公安機關和公安民警,更需要轉(zhuǎn)變執(zhí)法觀念,在執(zhí)法行為中充分體現(xiàn)人文關懷,以司法的手段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公安后備力量的公安院校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此時顯得尤其重要。但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僅僅進行文史哲的人文知識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各種教育途徑,使具有人文情懷的執(zhí)法理念內(nèi)化為學生的人格、品質(zhì)和修養(yǎng)。生命教育通過引領學生探索人生最核心的議題——生命,對生命的有限性、整體性、特殊性和平等等根本特性的認識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生命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從而從根源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三、公安院校生命教育的價值導向

      公安院校的生命教育除了具有一般綜合性大學的生命教育的價值追求的共性之外,也有其鮮明的政治特性和公安特色,其核心價值和目標訴求是使學生認識、尊重生命(包括自己與他人),形成正確的警察職業(yè)信仰,完善自我,激發(fā)生命潛能,實現(xiàn)生命意義,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了解生命進程,領會生死

      生命教育誕生的最初就是要人們通過對“死”的認識,從而來更好地“生”。首先,人要認識自己的自然生命,即自己從何出,從何長,將從何去的自然歸宿過程。長期以來,我們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往往只關注人的生命的社會屬性方面的價值,忽視了對人作為自然生命屬性的關懷和關注。“365天,犧牲430 人,其中因病猝死 234人,占總數(shù)54%?!薄@是2012年全國因公犧牲民警的相關數(shù)據(jù)。在贊揚民警為工作付出獲得的社會價值的同時,我們也要呼吁組織和個人重視民警的身體健康狀況。特別是在校期間,既要強調(diào)學生的體能訓練,更要培養(yǎng)學生愛惜身體、終身鍛煉的觀念。其次,人要正確對待生死、領會生死。認識了生,才能更好地面對死;“體驗”了死才會更熱愛生。海德格爾把人的存在看作是“向死而在”,可以用先行的方法,對死亡作預先的內(nèi)心體驗來突顯死亡的價值。由此可見,對于死亡的探討,不是對人生必經(jīng)階段——死亡的逃避。恰恰相反,而是把死亡理解成人生中最突出的可能性。進而從死亡中體會、領悟、直至覺醒,真正地對自己有限的人生負責。警察的職業(yè)特殊性使得他們常常要直面他人和自身的生死,正確的死亡觀能幫助他們從容面對這一生命進程,也是公安部“三項紀律”之“公安民警決不允許面對群眾危難不勇為”實現(xiàn)的內(nèi)在精神基礎。

      (二)探索生命聯(lián)系,尊重人倫

      人倫即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系。如何與人建立和諧關系,正是人生重要的課題。人際關系的重要元素即尊重、關愛和彼此接納、相互包容,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學生只有跳出自我中心的藩籬,學習用愛與家人、朋友、同學相處,才會感受到快樂與自在。古語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當大學生們把對生的熱愛和美好看作是父母給予的最好的饋贈時,就會更慎重地思考自己的生死對于父母親朋的影響以及自身生死之間人生的意義和所要承擔的責任。在公安工作中,尊重更是開啟人際關系的第一扇門。服從上級的指令、重視下級的建議、傾聽群眾的需求,都是尊重他人的直接體現(xiàn)。只有擯棄“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態(tài),學會關注別人的訴求,接納不同特質(zhì)的人,才可能在面對形形色色的工作對象時心平氣和、規(guī)范執(zhí)法。

      (三)澄清生命價值,弘揚人性

      人之所以為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不是因為人白璧無瑕,而是人能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對自己的“天性價值”有著辯證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礎上領悟自己生命的神圣性。人性教育就是關注人的精神生命的教育,特別是信仰教育,包括對善惡、好壞、美丑、真?zhèn)?、利害的認識和辨析。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問題是關乎國家意識形態(tài)建設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問題。作為未來公安隊伍中流砒柱的預備警官,公安院校的大學生的信仰教育更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和永恒的課題,應當始終擺在公安教育和公安思想政治建設的突出位置。警察這一與罪惡、危險、誘惑、犧牲為伴的特殊職業(yè),必須以馬克思主義這一最高信仰為支撐和保證,才能準確地指引其行為取向。

      (四)提升職業(yè)能力,完善人格

      生命教育的理念以全人教育為目的,旨在促進個人生理、心理、社會、靈性的全面均衡發(fā)展。作為生命個體,大學生應該知道自己生命的獨特性和使命,對自己的認知、心理、個性品質(zhì)、思想道德等各方面進行完善。社會和公安工作的不斷發(fā)展,要求新時期的警察不僅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而且也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所謂警察的心理品質(zhì),就是具有警察職業(yè)特色的思想、情感以及行為的特有模式,這個獨特的模式包含了警察職業(yè)區(qū)別于其他職業(yè)的穩(wěn)定而統(tǒng)一的心理品質(zhì)。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是職業(yè)素養(yǎng)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反過來也能促進心理品質(zhì)的完善,這兩者是辯證的統(tǒng)一關系。

      (五)實現(xiàn)生命意義,反思人生

      生命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尋求和構建自身的生命意義,思考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即作為個人對自己生命的接受和尊重以及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青年大學生在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guī)劃,實現(xiàn)個體生命目標的同時,也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不斷反思自己實踐生命意義的行為。公安院校的大學生更加需要對警察職業(yè)社會價值的深刻認識和體驗,真正從“人民警察”的“人民”二字出發(fā),克己奉公、服務社會,助人為樂、造福人民,積極自覺地為社會做貢獻。但是,警察在工作過程中往往要面對非常危險的情況和非常復雜的環(huán)境,偶爾難免會有焦躁、膽怯甚至蠻橫的不良情緒干擾工作。而這種干擾導致的不當言行,往往會給當事人以及家屬乃至民警自身造成很大的傷害甚至危險。這就需要民警能關注自身的需求與感受,對自己的生理、心理健康給予更多的重視,關愛自己,珍惜生命。

      如今面對越來越常態(tài)化的突發(fā)危機事件(暴恐、地震、安全事故、群體性事件等)以及越來越嚴峻的社會治安狀況,面對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生命意義感迷失,生命價值觀匿乏,生命幸福感丟失的生命異化現(xiàn)象的影響和沖擊,作為擔負特殊歷史使命,承擔重大的政治任務的人民警察,樹立科學和正確的生命價值觀既必要也巫需,在消解對于死亡的強烈焦慮和恐懼的同時,更要廣大公安民警學會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承擔生命、超越生命!“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中,讓青春煥發(fā)出絢麗的光彩?!盵5]

      [1]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長沙:長沙岳麓出版社, 2002.6.

      [2]紀潔芳.生命教育與靈性健康之探討[A].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大學生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C].臺灣: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出版社,2009.3.

      [3]吳庶深,黃麗花.生命教育概論的——教學方案[M].臺灣:臺灣學富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出版社,2001.19.

      [4]王曉虹.人民警察職業(yè)道德課中的生命教育研究.湖北警官學院學報[J].2014,(5):176.

      [5]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Life Education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Core Value Analysis

      LIN Hong-ping
      (Jiangsu Police Institute,Nanjing,Jiangsu,210031)

      The objective of life education is in line with the concept of the public security work,and the life education can promote the students of the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to form the correct outlook on life,occupation belief and the view of loyalty.It also can clear the cognizance of the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for the future social role.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ir humanities cultivated manners.So it is necessary and urgently needed to carry out life education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The core values of the pubic security colleges life education are making the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zing the process of life,to understand life and death,respect for human relations and promote the human nature,perfect personality,reflect on life and realize the meaning of life,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life education;public security colleges;value guidance

      D631.15

      A

      2095-1140(2015)03-0110-06

      (責任編輯:左小絢)

      2013-08-15

      江蘇省教育廳社科項目(2013SJB6300025);江蘇省教育廳社科項目(2014SJB240);江蘇高校優(yōu)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

      林虹萍(1979-),女,江蘇無錫人,江蘇警官學院公安管理系講師。

      猜你喜歡
      公安院校公安生命
      “老公安”的斂財“利器”
      我國公安院校水上教學課程的困境與出路
      關于公安院?!爸腔坌@”建設的思考
      “10歲當公安”為何能暢通無阻
      公安報道要有度
      新聞傳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基于科學計量學的公安院??蒲信c評價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論公安院校診所式法學教學模式的建構
      公安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20
      上林县| 呈贡县| 福州市| 陈巴尔虎旗| 普洱| 马龙县| 伊春市| 亳州市| 饶河县| 盐源县| 洪洞县| 大城县| 中牟县| 丹凤县| 长宁县| 抚远县| 贡觉县| 九江市| 百色市| 绍兴市| 文昌市| 盐边县| 兴业县| 桃江县| 洞头县| 保靖县| 紫金县| 偃师市| 卓资县| 锡林浩特市| 习水县| 临夏县| 东海县| 台北县| 汾阳市| 高碑店市| 攀枝花市| 新安县| 蓬安县| 广饶县| 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