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媛格
(渤海大學 藝術與傳媒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的琴魂人生
謝媛格
(渤海大學 藝術與傳媒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美籍俄羅斯人,在其八十六年的人生歲月里,黑白琴鍵伴隨著他的人生幾經沉浮。他一生師從多名老師,不同老師所授予他的演奏技巧以及對音樂的態(tài)度使他成就了最終極具鮮明個人風格的霍洛維茨?;袈寰S茨懂得尊重每一首作品的本質本色,卻也不一味地盲從恪守,他華麗的左手演奏更是為人們津津樂道。正是對音樂、對鋼琴的執(zhí)著,正是對每首作品盡善盡美的解讀、領悟與詮釋,才使得這位真性情的鋼琴演奏家逐漸步入完美,終成為最負盛名的鋼琴演奏家之一,同時,也為后世留下了珍貴的音像記錄與深刻的音樂影響。
習琴之旅;演奏技巧;演奏風格;音樂影響
在霍洛維茨的習琴生涯里曾有四位老師予以他深遠影響,分別是:他的母親、普恰爾斯基、塔爾諾夫斯基和弗利?!げ悸迥贩茽柕?。
如果說后三位老師給予霍洛維茨的是如何走向成功的高超琴技,那么霍洛維茨的第一位老師:母親索菲亞,便是開啟他音樂靈魂的導師?;袈寰S茨的母親是一位很有才華的業(yè)余鋼琴師,曾在基輔皇家音樂學校學習過鋼琴。也許是從胎兒起便時常聽母親彈奏鋼琴的原因,霍洛維茨生來便具備了良好的記憶力和敏銳的聽覺,這是母親賜予他的天賦。
霍洛維茨的第二位老師是基輔音樂學院的校長普恰爾斯基。這個古怪的老人,曾讓霍洛維茨非常抵觸,霍洛維茨不喜歡他的強化教學,也懼怕他嚴厲的訓斥,可就是在這樣高強度的學習之下,才使霍洛維茨擁有了非常扎實的鋼琴基礎。普恰爾斯基強調浪漫主義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這使霍洛維茨日后在演奏貝多芬、舒曼、肖邦等人的作品時有著驚人的認知與理解。技術上的嚴格訓練也使霍洛維茨擁有拱起的手型、靈動的手腕、放松的小臂以及極具爆發(fā)力的肩膀,雖然霍洛維茨一直無法接受古怪的普恰爾斯基,但不得不說,這個古怪的老人為霍洛維茨的成功打下了十分堅實的地基。
1914年,一位從圣彼得堡音樂學院畢業(yè)的高材生成為了霍洛維茨的新老師,這個人就是塔爾諾夫斯基。如果說普恰爾斯基的教育為霍洛維茨筑起了一座堡壘,那么塔爾諾夫斯基絕對就是將霍洛維茨從堡壘中釋放出來的人。塔爾諾夫斯基從不要求霍洛維茨要拼命地練琴,反而著重培養(yǎng)他的即興能力與情感表達能力,這使得后來的霍洛維茨對于曲目的把握更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詮釋,同時也大大提高了霍洛維茨改編曲目的能力。
1919年,費利?!げ悸迥贩茽柕陆犹媪怂栔Z夫斯基成為了霍洛維茨的新老師,他也是霍洛維茨的最后一任老師。這位來自莫斯科的老師受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影響頗深,極具浪漫主義演奏的風格特點非常吸引年輕的霍洛維茨,而后,每當人們看見霍洛維茨極具氣概的演奏作品時,不得不說,這受到了布洛姆菲爾德很深的影響。布洛姆菲爾德也是極具個性的老師,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下,霍洛維茨開始用新的觸鍵方式演奏,手腕放很低,手指成扁平狀,與原來的觸鍵方式完全背道而馳,但就是這樣多元化的學習,讓霍洛維茨的琴技更加爐火純青。
霍洛維茨的一生曾受到多位老師的指導,所以他的演奏方法、觸鍵方式也受到了幾位老師的影響。在從前幾任老師的嚴謹教學里走出來而轉到布洛姆菲爾德門下之后的霍洛維茨對于觸鍵方式有了新的認識,布洛姆菲爾德是一位偏于自由教學的老師,對于霍洛維茨的教學并不嚴苛,而在這樣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下,霍洛維茨也開始試驗起自己獨特的觸鍵方法:手腕放低,手指充分伸展成扁平狀,手掌做到幾乎與鍵盤平行,用指肚觸鍵,重心很低,使移動的速度加快,手腕的發(fā)力很強。這樣的創(chuàng)新完全與傳統(tǒng)的觸鍵方式背道而馳,也是前幾任老師絕不會允許的,但布洛姆菲爾德這位個性十足的老師卻鼓勵霍洛維茨不要放棄,這樣的觸鍵方式可以演奏出非??焖俚臉肪?,也可以營造出無比華麗的演奏效果。
在筆者觀閱的影像資料里,不難發(fā)現(xiàn)這種獨特的觸鍵方式對霍洛維茨影響很深,并被霍洛維茨運用自如。筆者觀閱的霍洛維茨演奏的卡門幻想曲也將這種觸鍵方式展露無遺,右手的斷奏彈奏,靈巧而不突兀,形成粒粒分明的顆粒感,在快速演奏時,右手的小指會完全地彎起,其余四指會演奏得如行云流水般地貼鍵而過。左手的貼鍵演奏低沉有力,像是演奏中的指揮,而低平的手腕也使霍洛維茨能快速地在琴鍵上演奏。另外,霍洛維茨善于貼近琴鍵末端觸鍵,使得音色的彈跳性增強,也使得這樣演奏出來的音樂穩(wěn)實低沉,帶著爆發(fā)力。在這種觸鍵演奏下,霍洛維茨的個人風格非常凸顯,快速而穩(wěn)實,連貫清晰而又帶著飽實的顆粒感,有著一種低調而華麗的感覺。
有人曾說霍洛維茨和魯賓斯坦整整斗了一輩子,但是他們之間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微妙關系,也許只有他們自己才能知道。魯賓斯坦曾說“如果競爭對手彈得很糟那才氣人呢”。筆者覺得每一位鋼琴演奏家都有屬于自己的演奏風格和演奏特點,這些風格和特點就如同標簽一樣,代表著每一位演奏家對于作品的理解與詮釋。
霍洛維茨的音樂,可以用兩個詞簡單地概括:速度、自我。
年少時的霍洛維茨因非凡的鋼琴技巧和超群的速度獲得盛譽,而“速度”在霍洛維茨的鋼琴演奏里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很多人對于霍洛維茨對速度的追求難以理解,但霍洛維茨就是這樣一個并不太合乎邏輯的人,在鋼琴的路上,他似乎一直很堅持自我,霍洛維茨改編版的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號,要比原譜在演繹上更加華麗也更加難,改變曲譜本就是一件冒險的事情,而能在狂妄如李斯特這般之上再對曲目進行狂妄的改編,應該就是充滿個性的霍洛維茨才能做的事。筆者在聆聽霍洛維茨所演奏的曲子時,也會聆聽另外一些演奏家的演奏作為對比,霍洛維茨善于用斷奏,短促而扎實的音樂表現(xiàn)手法,也是霍洛維茨演奏作品時的一大特點。
在音樂的表現(xiàn)力上,他并不完全遵循樂譜,而是融入更多自己對于作品的理解。對于一個鋼琴演奏家來說,樹立了自己的演奏風格才會獨樹一幟,但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這樣個性鮮明的霍洛維茨能在飽受質疑中堅持做自己,真的值得人欽佩,這也是為什么有人會說,每當霍洛維茨演奏的時候,可以很容易地將他和其他演奏者區(qū)分開來,這是因為,每當霍洛維茨演奏的時候,他完完全全將自己放任于曲目之中,不受任何人的影響,而是在音符中將自己完全釋放。
有人這樣說,霍洛維茨的離去標志著鋼琴黃金時代的結束,而筆者常常會思考“結束”這個詞所被賦予的意義,究竟一個人要有多少成就,才能被冠以一個時代終結者的頭銜?;袈寰S茨80多年的人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鋼琴,并不僅僅是需要練習而已,更需要的是指尖和琴鍵的交織,人生與閱歷的感悟。
霍洛維茨的一生留下了許多鋼琴演奏作品,這些影音影像將會被永久地保留下來,可以讓而后的習琴者了解那個時代的鋼琴演奏家如何在鋼琴上敘寫他們的人生。他獨樹一幟的觸鍵方式被模仿、被鉆研、被運用、被分析,成為了每一個喜愛鋼琴的人都可以慢慢回味與探索的寶貴信息。成就與質疑似捆綁在一起,一般伴其一生如影相隨,也許那時的霍洛維茨只有一個,但如今已有許多像霍洛維茨一樣的人,在鋼琴的路上甚至是更多的領域里執(zhí)著前行而不懼他人眼光。從古至今,每個時代都有一些標志性的人物,他們用自己的一生來訴說一個故事,他們執(zhí)著,甚至是孤獨地前行著,但他們卻是印象里永遠的唯一,而霍洛維茨的琴魂人生或許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逆境中莫去輕言放棄,順境中更要努力前行。
J522.1
A
1007-0125(2015)02-0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