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玲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中是語文教學的主體,二者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但在教學中往往將二者孤立起來。其實,課文是學生學習作文的例子,語文教材更不乏文質(zhì)兼美的篇章,其中儲藏著無窮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寫作智慧。在閱讀教學中只有找準課文與寫作的契合點,才能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寫作的方法,讓課文真正成為啟迪學生作文的一把金鑰匙。
一、寫法訓練類
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寫法多樣,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好素材,教師應(yīng)適時進行作文指導和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水平。如,在教學《背影》后讓學生進行細節(jié)描寫訓練、在教學《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后進行外貌描寫訓練;在教學《春》后的景物描寫訓練等。既讓學生以寫促讀,加深對課文寫法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形式仿寫類
詩歌語言凝練、意境優(yōu)美,這也是訓練學生作文能力的好素材。學習詩歌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或改寫,如,在教學《化石吟》后讓學生去寫《 吟》《 贊》《 頌》,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三、素材積累類
教材中很多文章思想深刻、內(nèi)容感人,是學生作文的好素材,因此,學習這類課文后,我會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積累,以便在今后的作文中運用。如,在教學《鄧稼先》《偉大的悲劇》《登上地球之巔》后讓學生進行人物事件概括,對于人物精神品質(zhì)則采用寫頒獎辭的形式來評價,這既為學生積累了寫材料作文的素材,也讓學生學會在材料作文中運用事實論據(jù)。
四、語言描述類
教材中有很多介紹名勝古跡、描寫壯麗河山的文章,這些課文語言優(yōu)美、思路清晰,是學生學習作文的典范。學習這類課文可以設(shè)計寫導游詞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三峽》等,在學習后讓學生寫導游詞,學生既能積累課文中的語言,又能加入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
五、情感共鳴類
教材中有些課文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如果利用好這類課文,可以挖掘?qū)W生的內(nèi)心世界,激發(fā)學生寫真話、訴真情的愿望,培養(yǎng)學生寫真情實感的習慣。如,教學《羚羊木雕》后可以引導學生寫自己與家長的矛盾,并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與家長的矛盾。
總之,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的依托,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讓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相輔相成,尋找課文與寫作的契合點,適時進行寫作訓練,使讀寫有機結(jié)合。
參考文獻:
張軼西.文言文教學應(yīng)聽說讀寫并重[J].理論界,2004(04).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