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陳 艷
我國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休閑”兩字。我國著名的休閑學家馬惠娣女士從哲學和文化學兩個方面,分別提出了休閑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可以讓人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休閑所處的位置和地域不同也會存在很大差異,通常來講,休閑在東方文化領域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更是一種頤養(yǎng)身性的表現(xiàn),它主要凸顯出個人素養(yǎng)內在的一種平靜,在西方文化的休閑領域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卻是積極的入世行為。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把休閑理解成“靜”和“動”,在東方文化領域中休閑所體現(xiàn)出來的是“靜”,而在西方文化領域中休閑則體現(xiàn)出來的是“動”,對于休閑而言其自身就充滿了濃厚的人文色彩與關懷,它不僅重視人們的精神價值,同時還關懷的人性的根本。
休閑本身屬于文化的一種,休閑文化被人們視為衡量文明程度的標桿,是價值觀的具體體現(xiàn)。自休閑文化出現(xiàn)時就受到思想及文化的禁錮。當今社會中,眾多大學生受西方不良思想的熏陶和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致使休閑文化中嚴重匱乏人文關懷、物質主義、享樂主義等,極容易使自己的個人主義走向極端,偏向于暴力主義或色情主義等,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通常可從四點體現(xiàn)出來,第一點指休閑被惡俗化。當休閑文化被惡俗化,極容易讓大學生整日沉迷非健康的休閑環(huán)境中,不是毫無追求的虛度時光,就是整日深陷在網絡游戲或打架斗毆中,一發(fā)不可收拾;第二點指休閑被功利化。當休閑被打上功利化的名號時,當代大學生則會出現(xiàn)一味注重享受生活,忽視勞動過程,只注重物質需求忽略精神追求。此時的休閑文化容易被金錢所吞噬,容易使大學生形成錯誤的金錢觀和消費觀;第三點指休閑文化被自我化。此時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凡是只注重自身利益,不在意團隊協(xié)作精神,更不在乎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此時大學生非常容易脫離群體,逐漸減弱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導致大學生在社會中缺乏社會責任心,不利于后期發(fā)展;第四點即任意放松休閑,當代大學生嚴重匱乏自我規(guī)范意識導致大學生在業(yè)余時間出現(xiàn)各種任性放縱行為,造成最終的黑白不分、美丑部分的行為。
我國休閑學者馬惠娣女士說“休閑生活是檢驗人的生存狀況,生命質量,精神態(tài)度的試劑,休閑應是一個人完成個人與社會發(fā)展任務的主要空間,休閑不僅是尋找快樂,也是在尋找生命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代大學生在休閑生活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人文素養(yǎng)的匱乏及內在涵養(yǎng)的缺失。
大學生閑暇時間的增多為大學生的發(fā)展提高了條件,但是閑暇時間的增多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因此引導大學生學會聰明地用“閑”,營造科學健康文明的休閑方式,彌補大學生休閑生活中的人文關懷是高等教育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這就牽扯到大學生休閑生活人文關懷培養(yǎng)方向與維度的把握,我認為大學生休閑生活人文關懷的培養(yǎng)向度包含三方面:
第一,引導樹立樹立科學的人文休閑價值觀。一個人的休閑價值會直接影響到其對休閑行為的判斷力。為避免當代大學生出現(xiàn)負面的休閑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大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休閑價值觀。對大學生的休閑價值觀指引應當具有多元化的價值追求,它不僅能夠表現(xiàn)出大學生對自身價值的體現(xiàn),更是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對自然人文休閑的具體表現(xiàn),并呈現(xiàn)出世俗生活的的真善美,休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個人及社會的共同進步及發(fā)展。除此之外,休閑不但可以幫助個性的發(fā)展,還有助于大學生將來可以更好的學習及工作,因此大學生應當重視休閑的科學性及規(guī)律性。
第二,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所謂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實際指的就是通過對人文知識的了解,所處環(huán)境的熏陶及自身修養(yǎng),將文化成果有效轉換為擁有個人魅力的內在品質。于光遠先生說“玩是人類基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得文化,要研究玩得學術”。當代大學生休閑生活的單調與低層次,休閑生活缺乏文化欣賞和文化建構與大學生人文知識的匱乏與對人文世界的把握、體驗、解釋和表達能力的欠缺是有很大關系的。人文素質與休閑生活互為促進,即人文素質是休閑生活質量的保障,而充滿人文關懷的休閑也會使得人性更為豐滿和諧。
第三,倡導積極的充滿人文關懷力量的休閑實踐活動。教育者在當代大學生休閑教育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作為大學生休閑教育的引導者,要導正大學生休閑生活缺乏人文關懷弊病,我們教育者還需搭建平臺,在大學生休閑生活中倡導積極的充滿人文關懷力量的休閑實踐活動,從人精神和人文關的角度去豐富休閑的內涵和外延。
[1]陳 融.休閑體育興起的文化意義[J].體育文化導刊,2008.06
[2]樓嘉軍.休閑文化結構及作用淺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報,2009.01
[3]于光遠.論普遍有閑的社會[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4]馬惠娣.休閑:人類美麗的精神家園[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