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國際學校 周 波
小學語文課堂高效的組織和評價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國際學校 周 波
“學講方式”是教育的回歸,使教學模式更民主,更公平。老師要不斷摸索,有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促進課堂教學更高效。
初中語文 朗讀 教學手段
“學講方式”是學習方式和教學行為的變革,是以課內外自主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為主要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自主、生動、活潑地“學進去”,并能自信、正確、個性地“講出來”。
實施“學講計劃”的課堂是一種高效課堂。它是一種全新的課堂結構,重在重塑一種全新的課堂秩序。而構成高校課堂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小組合作學習,所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不容小覷。通過對“學講方式”理論的學習解讀,教師明白了許多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大量實踐證明,“一對一”的教學效果最好。小組合作學習增加了教師和學生更多的交流機會,方便老師更多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生的輔導更有針對性,為高效課堂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老師講為主,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模式,重要體現(xiàn)就是衍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組內按照學習的要求,自覺、自主地自我學習。成員之間可以產生良好互動,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小組產生組織作用、氛圍作用、幫扶作用、激勵作用、督查作用。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呼吁解放學生,小組學習正是解決了解放學生后怎么辦的問題。如何有效地實施小組教學,讓學生真正從中各取所需,體現(xiàn)個人在小組中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在這里筆者談談自己的淺薄看法:
有效合作是小組合作的關鍵,合作小組的組成要根據(jù)學生共同的興趣、特長等個性傾向,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能發(fā)揮獨特的作用,做到揚長避短,人盡其才。如何使小組合作互動更高效?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對小組進行文化建設,培養(yǎng)團隊精神
(1)取個好組名。教師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點,給自己的小組取一個好名字,使其富有個性、積極向上、朝氣蓬勃,這有利于培養(yǎng)團隊精神,為實現(xiàn)小組目標產生強大動力。
(2)選個好組訓。學習小組成員通過討論選擇名人名言、警句等形成本組組訓,以便激發(fā)學習小組的進取心、凝聚力。
(3)定個好目標。小組確定各自有利于學習的奮斗目標,如在遵守紀律方面、行為習慣方面、課堂表現(xiàn)方面、學業(yè)成績方面等達到什么目標,這樣能培養(yǎng)組員的責任心。
2.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
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弱,教師一定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討論”,課前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備課:
(1)學習中哪些內容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為什么這個環(huán)節(jié)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2)小組討論什么時候進行?提什么問題?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情況?教師該如何點撥、引導?
(3)如何把小組討論承上啟下的運用到教學過程中?
老師在課堂上給予適時恰當?shù)囊龑?,能夠引發(fā)學生學習和討論的熱情,調動學生小組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該推陳出新、豐富多彩,讓學生保持新鮮感。
3.培養(yǎng)學生會傾聽的能力和習慣
課堂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當一個學生發(fā)言時,很多同學并沒有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而是一味地舉著手,不住地喊“老師,我、我”,有的甚至在別人發(fā)言時爭先恐后地站起來,為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而數(shù)次打斷發(fā)言人的思路。所以,我們要教育學生善于傾聽。傾聽也是一種尊重,讓學生學會傾聽,給別人表達的機會,別人才會認真、耐心地傾聽你的表達。小組合作學習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有利于學生的人際交往,不僅讓學生在自己的小組內學習和討論,還可以向臨近的其他小組獲得學習體驗,這是學生所缺乏的,要好好培養(yǎng)。
評價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它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有效評價,更好地達到以評促學的目的。
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是老師評價學生,學生只是被評價,沒有參與評價的意識,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有生命力的個體,他們有他們的想法,所以我們也要注重學生對自己和同學的評價。
首先,學生自評。自評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學生能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從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腦海里回放整個過程中的表現(xiàn),談不足,談收獲,知道自己以后該怎么改進。
其次,學生組內互評。組員互評以鼓勵為原則,以讓別人能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足,讓學生更能全面地認識自己,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例如,猛虎組成員甲很優(yōu)秀,成員乙在討論問題時表現(xiàn)不好,沒給小組爭光,成員甲就不高興,說出乙的錯誤之處,言語中帶著諷刺和嘲笑,這樣就傷害了他的自尊心。所以,教師要教給學生交流的藝術,讓別人樂于接受批評。再如,以小組為單位做幾個數(shù)學應用題,做完后小組長批改或同桌互改,并說說你做這道題的思路,做對了為什么這樣做?做錯了你又是怎么想的?學生體會當小老師的樂趣和獲得知識的快樂,體會老師平時批改作業(yè)的辛苦。
“學講方式”是教育的回歸,使教學模式更民主,更公平。教師要不斷摸索,有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促進課堂教學更高效。
ISSN2095-6711/Z01-2015-10-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