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我就敏銳地感受到父母對姐姐和我的態(tài)度存在的微妙差異,他們一直都更寵愛姐姐,不太重視我。
姐姐比我漂亮,比我聰明,比我乖巧。我想,父母也是普通人,難免會對孩子有偏愛,作為姐姐唯一的妹妹,我愿意活在她的陰影下,分享不均等的寵愛。從奶奶的絮叨中,我逐漸拼湊出了我出生的真相——母親懷我時身體不太好,流產(chǎn)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醫(yī)生就勸媽媽把我生下來,我根本就是個不受歡迎的意外。
一個周六的下午,我從培訓班提前下課回家,進門時恰好聽到爸爸對姐姐說:“我們生你這個妹妹呀,是用來給你減輕負擔的,以后我們老了,她可以幫著照顧我們,這樣你可以活得輕松些?!?/p>
我呆立在原地好久回不過神來。原來,在父母眼里,我存在的意義,就是能幫到姐姐啊。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在家里得不到足夠重視的孩子都這樣,反正我一直自卑、膽小,不愛講話,做事縮手縮腳,在學校里也是一個隱形人。要不是老師點名,我的缺席永遠不會被注意到。春游時大家寧愿往車廂后方走,也沒人愿意坐我旁邊。我知道他們的想法:“她那么安靜,坐一起要悶死的。”大掃除時要搬課桌,其他女生都得到了男生的幫助,只有我一個人捋起袖子咬緊牙關(guān),一點點挪動笨重的桌子。元旦晚會上,每個人都要表演節(jié)目。因為父母從沒送我上過鋼琴課繪畫班,所以我什么才藝都沒有。我坐在座位上給自己打了好久的氣,才哆嗦著雙腿走上臺,用細細弱弱的聲音說:“我給大家唱首歌吧——陳奕迅的《浮夸》?!边@首歌我在家里輕聲哼唱過很多遍,可是我一張口,底下就響起一片哄笑聲,有個男生還很不耐煩地說:“丑人多作怪,快下臺!”
上周,英語老師用新單詞造句,大意是“我們班有許多優(yōu)秀學生,例如1號某某某,2號某某……”,等說到我的學號時,她卻報了另一位同學的名字,而其他同學也沒提醒她。天哪,我坐第一排,就在她的眼皮底下啊。
無精打采地回到家,父母和姐姐早就坐在餐桌前吃飯了??吹酵須w的我,父親皺了皺眉,淡淡地說:“你怎么連吃頓飯都比姐姐麻煩?”
我迅速扒完飯,看見媽媽在廚房洗碗,爸爸拿著抹布擦桌子,然后又看見媽媽去陽臺收衣服,爸爸修理電燈泡,這些家常的溫馨畫面讓我覺得,父母付出了很多辛勞,支撐著我們這個小小的家。然而,一想到我只是給姐姐“減負”的工具,怨氣仍然會一絲絲地滲透出來,代替我原本的感恩之心。
我該心甘情愿地默默無聞一輩子嗎?怎么才能讓自己擁有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