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莉
摘要:目的 探討D-二聚體測定在肺栓塞患者的診斷及溶栓治療中的價值及臨床意義。方法 對我院28例肺栓塞患者在治療不同時期和健康體檢者28例進行 D-二聚體水平的測定,分析其相關關系。結果 與健康體檢者相比,肺栓塞患者D-二聚體水平明顯升高(P<0.01)。結論 D-二聚體水平的檢測對肺栓塞患者的診斷有指導意義,但無診斷價值。而在肺栓塞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對不同時期D-二聚體水平的檢測,可以有效地判斷其療效及預后。
關鍵詞:D-二聚體;肺栓塞;臨床意義
臨床上肺栓塞患者DD即血漿D-二聚體(D-dimer)的水平明顯高于健康體檢者,而且肺栓塞患者在不同時期DD的水平也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因此,臨床上將其作為一種觀察指標來指導肺栓塞患者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判斷其預后有十分重要的意義?,F(xiàn)將我院2005年3月~2014年2月診治的2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DD水平動態(tài)監(jiān)測的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組:28例肺栓塞患者均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齡46~79歲,平均(57.1±12.3)歲。對照組:選取我院健康體檢者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齡43~68歲,平均(53.6±9.2)歲。
1.2診斷 本組以2001年5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學分會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癥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1]為診斷標準。我們采取對每1例患者用診斷標準進行確診,經(jīng)確診后的患者才能納入研究組病例。
1.3方法 對肺栓塞患者分別在其治療前和溶栓治療后1h、8h、24h、48h進行采血2ml,健康體檢者取空腹血2ml,均用枸櫞酸鈉抗凝,進行2500r/min離心10min。采用全自動血凝儀和乳膠凝聚法D-二聚體試劑盒及原裝質控血清,上機自動檢測。
1.4治療方法 癥狀輕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或華法林溶栓,對治療后癥狀無好轉或加重者及高危者則采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進行溶栓治療,方法是:rt-PA 10mg加入生理鹽水20ml,15min靜脈推注,然后將rt-PA 90mg加入100ml生理鹽水中,120min內用輸液泵靜脈泵入。
1.5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2結果
2.1研究組與健康體檢者及溶栓治療前后DD水平的檢測(mg/L)結果 研究組:溶栓治療前: 5.38±0.92;溶栓治療1h: 7.42±2.67;8h: 5.99±0.97;24h:3.15±0.91;48h:0.59±0.24。健康體檢者:0.45±0.36。
2.2與健康體檢者相比,肺栓塞患者DD水平明顯升高(P<0.01),治療后1~48h不同時期和治療前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肺栓塞患者康復期DD水平高于健康體檢者,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臨床上肺血栓栓塞是一種嚴重的綜合癥,起病急,病情發(fā)展迅猛,死亡率極高。其發(fā)病機理是內源性和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動脈引起肺循環(huán)和呼吸功能障礙,在發(fā)病的早期,一經(jīng)確診,有效的溶栓治療是首選,也是促進快速康復的有效治療方法[2]。因此,對肺血栓栓塞患者來說,早診斷、早治療對提高其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減少并發(fā)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健康者血液中血漿DD界值為500ug/L,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漿DD升高,但特異性比較差,因此在肺栓塞患者的診斷中有指導意義,但無診斷價值。肺核素通氣/灌注掃描、螺旋CT/電子束CT或MRI、肺動脈造影等能夠發(fā)現(xiàn)段以上肺動脈內的血栓,是肺栓塞患者有效的確診手段和方法。肺栓塞發(fā)生后,血漿DD的含量會明顯升高。表現(xiàn)為急性期開始升高,亞急性期進一步升高,恢復期開始下降,直至恢復正常。因此臨床上可用DD來監(jiān)測溶栓治療的效果。
DD是一種繼發(fā)性纖溶的重要標志物,血漿DD的含量明顯升高,則證明體內有血栓形成的可能以及溶解的發(fā)生[2]。本組28例肺栓塞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溶栓治療的早期血漿中DD即開始下降,到48h后DD含量明顯下降,基本恢復到正常值,這與張正廣[2]等研究的結論不相同,其原因可能是D-二聚體在急性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變化規(guī)律與肺栓塞有一定的差異,其規(guī)律有待進一步探討,而與溶栓治療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本研究表明:在肺栓塞急性期溶栓治療過程中,隨著血栓的溶解,血管的再通后,血漿DD含量會迅速下降,直至恢復到正常值。如DD含量持續(xù)維持在較高水平不降,則提示血栓未完全溶解或有繼發(fā)性血栓形成,若DD水平降低后再次升高,則預示再發(fā)肺栓塞。此外,陳舊性血栓形成患者DD并不升高,如出現(xiàn)DD含量升高,則提示在陳舊性血栓基礎上有新的肺血栓發(fā)生,因而在肺栓塞的溶栓治療中,動態(tài)檢測DD含量,能有效反映凝血和纖溶的指標,在臨床上對血栓性疾病的治療和預后的判定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臨床疑診的肺栓塞,如無禁忌癥,即可開始抗凝治療,抗凝藥物主要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華法林等。溶栓治療主要適用于確診的高危肺栓塞患者,常用的溶栓藥物有尿激酶(UK)、鏈激酶(SK)、和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當然,如果溶栓治療效果不好,還可以采用肺動脈導管碎解和抽吸血栓,肺動脈血栓摘除術,放置腔靜脈濾器等方法。本組28例患者經(jīng)確診后,即采用溶栓治療,溶栓藥物選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在溶栓治療中我們通過對血漿DD含量的動態(tài)監(jiān)測來指導治療,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學分會.肺血栓栓塞癥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1,24(5):259-264.
[2]張正廣,孫連慶.D-二聚體在急性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變化規(guī)律[J].血栓與止血學雜志,2005,11(6):273-274.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