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俠 , 劉 艷
(1.陜西廣播電視大學 學工部,陜西 西安 710119;2.陜西廣播電視大學 教務處,陜西 西安 710119)
【哲學政治】
群眾路線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研究*
黃敏俠1, 劉艷2
(1.陜西廣播電視大學 學工部,陜西西安710119;2.陜西廣播電視大學 教務處,陜西西安710119)
群眾路線是思想政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huán),是思想政治建設的基礎和核心。筆者著力從群眾路線的精神內涵、意義及如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用群眾路線觀更好地指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促進高校又好又快發(fā)展、立德樹人、實現(xiàn)中國夢的根本思想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群眾路線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力推進思想政治建設,堅持群眾路線”。[1]高校作為教書育人的文化陣地,必然涉及到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和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開展好扎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僅是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也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手段,更是高校的生命線工程。群眾路線,既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方法。新時期如何用群眾路線觀指導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對于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師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實現(xiàn)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
(一)群眾路線思想的歷史發(fā)展回顧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指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2]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內涵之一。1943年6月1日,毛澤東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首次較為系統(tǒng)地闡述了群眾路線的思想:“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盵3]對群眾路線的第二個重要闡釋是劉少奇在1945年黨的七大所作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把群眾觀點明確概括為:“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這一切就是我們的群眾觀點,就是人民群眾的先進部隊對人民群眾的觀點?!盵4]此后,對群眾路線的表述基本定型。鄧小平歷來尊重群眾,熱愛人民,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愿望,總是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他指出:“在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只要我們信任群眾,走群眾路線,把情況和問題向群眾講明白,任何問題都可以解決,任何障礙都可以排除?!盵5]江澤民同志繼承和發(fā)展了毛澤東、鄧小平關于群眾路線的思想,他要求“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體察群眾意愿,關心群眾疾苦,聽取群眾批評……把黨的根本宗旨、優(yōu)良作風和群眾路線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6]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們要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盵7]18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袑嵃讶嗣窭婢S護好、實現(xiàn)好、發(fā)展好?!盵8]
(二)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及深刻內涵
群眾路線是包括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黨的根本宗旨、工作作風、工作方法等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其基本內涵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在這四句話中又蘊含了深刻含義:首先,“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我們黨的群眾觀點,也是群眾路線的核心內容。突出我們黨的目的是一切為了群眾,而實現(xiàn)其目的的手段是依靠群眾。其次,“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所突出的是我們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解決的是“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問題。要求我們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向群眾做調查工作,甘當群眾的學生。最后,“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群眾觀點的具體化,二者的有機結合構成了我黨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了這一原理,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觀點,形成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并通過長期實踐和不斷總結完善,最終形成了黨的根本工作路線。
(三)群眾路線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們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質上是教育主體(教育者)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受教育者)的能動反映過程,是理論和實踐統(tǒng)一的過程,而群眾路線是實現(xiàn)這種統(tǒng)一的有效方式。
1.群眾路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維護和滿足最廣大學生的利益,相信學生、依靠學生,增強服務意識,認真解決學生面臨的各種困難,堅持“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工作路線方法,抱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宗旨、以“學生滿意不滿意,學生高興不高興”作為檢驗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標尺。
2.群眾路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工作方法。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客觀分析時代發(fā)展的新變化,以及大學生思想呈現(xiàn)的新趨向,調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形式和機制等,采取靈活有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3.群眾路線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結合要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就要求思想教育活動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把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與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在工作中做到以身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一)缺乏對新時期高校學生群體特質的認識。
新時期的高校學生關注和關心社會,熱愛國家和民族,但是缺乏對平等、自由以及民主的客觀、正確、全面的認知和應有的理性,呈現(xiàn)出諸多不同的特點。而教師和管理者也只顧完成教學或管理任務,不深入學生思想、認知特點和生活實際,因而教和學處于兩張皮現(xiàn)象,極易導致學生形成各種錯誤的人生價值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與學生實際要求相切合。
1.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方法單一。忽視學生主體地位,仍以灌輸教育居多。一味的灌輸,造成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抵制和厭惡感,導致政治理論課教學流于形式。
2.教育內容難以跟上學生思想的變化,與現(xiàn)實往往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反差。教師向學生所灌輸?shù)膸缀跞慷际且恍┱嫘缘臇|西,但是對現(xiàn)實社會中所出現(xiàn)的新矛盾、新問題以及學生熱切關注的敏感問題和熱點問題,教師在講解不清時便盡可能地回避,偶爾涉及到一些社會的“陰暗面”,也嚴重缺乏透徹與科學的理性分析。使得學生對教師課堂上知識和理論的真實性產生了質疑,許多學生逐漸失去了對政治理論課程的熱情和興趣,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
3.教育目標整齊劃一,不能因材施教。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失去了原有的激勵作用,導致一些特殊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
4.學生管理人浮于事,服務學生意識淡薄。很多輔導員忙于日常眾多的繁雜事物,很難走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關心的很多切身利益問題如獎學金、評優(yōu)、入黨、就業(yè)等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三)管理體制上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思想政治工作相脫節(jié)
一般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只負責課堂教學,學生管理者負責重大活動政策等的制定,輔導員負責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思想工作;思想政治理論教師是教職人員,學生管理者隸屬于行政人員。這種教輔分離的機制致使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脫節(jié),均不能達到有的放矢。
堅持并貫徹群眾路線,就是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自覺運用群眾觀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堅持五個原則
1.求真務實的原則。2.“學生為本”的原則。3.因材施教的原則。4.實事求是的原則。5、注重實效的原則。要把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同關注學生的正當需要、合法權益、心理健康、資助、就業(yè)指導等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要重視個體差異,因勢利導;要對當前國內外焦點、熱點、矛盾問題不回避,不拈輕怕重,既堅持原則、客觀公正,又講究藝術、靈活性。把學生滿意不滿意、接受不接受作為考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標準。
(二)在三個務必中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點和落腳點
首先,務必思想上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生命與生活、權利與權益、個性與人格、尊嚴與自由、思想與精神、健康與情感。其二,務必情感上貼近學生。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切身利益與根本利益,達到理解人、說服人、教育人的成效。其三,作風上深入學生。為學生多送一份溫暖,學生就會多生一份感情、認同和感動。
(三)改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長、學有所得
教師在堅持灌輸原則的同時應積極尋找新的學生喜愛的課堂教學模式,如配以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對話疏導法、思想教育與加強法紀相結合的方法、運用多媒體工具、開展有益的文化活動等多種多樣的方式方法以加強教育效果。同時,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討論、社會調查、參觀學習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四)加強載體建設,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多人育人的格局
構建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臺。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齊心協(xié)力,形成課上、課下相結合的多人育人的方式方法。深入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以講黨課、開座談、進寢室交心談心等方式,工作中以身作則、以身示范,用個人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以真正實現(xiàn)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五)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古希臘智者派曾有過這樣的見解:“沒有實踐的理論和沒有理論的實踐都沒有意義?!币簿褪钦f,只有當經驗與觀點在對學生思想教育實踐過程中獲得,并經過不斷求證達到求真,才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所以,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和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一)走群眾路線就要時刻警惕脫離學生的危險。夯實教育工作者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思想基礎,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思想。
(二)走群眾路線就要大興調研之風。使教學和管理工作同學生具體實際結合,深入學生,融入學生生活實際,傾聽學生的聲音,使思政教育彰顯藝術性、影響力和實效性。
(三)把走群眾路線與實現(xiàn)中國夢結合起來。高校大學生是中國的未來和希望,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主要生力軍。只有廣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調動起來,才能真正達到解決好高校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使他們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升人生境界,最終為實現(xiàn)中國夢做好人才奠基。
(四)要構建群眾路線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長效機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權,減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脫離客觀實際情況的主觀主義和片面性。
[1]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工作[J].求是, 2013(01).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3]毛澤東.毛澤東文集·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劉少奇.論黨[A].劉少奇選集·上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54.
[5]鄧小平.鄧小平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
[6]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C],江澤民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9]王大力.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內容和新形勢下的實踐要求[J].寧夏黨校學報,2013,(07).
[10]周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人為本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責任編輯王愛萍]
Analysis the Enlightenment on the mass lines for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ang Minxia,Liu yan
(1.2.Shaanxi Radio and University,Xi’an,710119)
The mass lin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also the basis and co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he article is about how the spirit of the mass line is used to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it can better guide the morality education .It can rapidly develop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the ideological guarantee to realize China's dream.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mass line
2015—03—04
1.黃敏俠(1974—),女,西安市人,陜西廣播電視大學思政教研室副教授,碩士。2.劉艷(1964—),女,山東省曹縣人,陜西廣播電視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教授。
本文系2014年度陜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研究資助項目“群眾路線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啟示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4z143
G641
A
1008-4649(2015)03-00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