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鴻 鄭東京 鄭東海 許 鑫 鄭偉達
(1 北京偉達中醫(yī)腫瘤醫(yī)院,北京,100023; 2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北京,100029; 3 福州偉達中醫(yī)腫瘤醫(yī)院,福州,350008)
名老中醫(yī)鄭偉達運用慈丹膠囊治療肝郁氣滯型肝癌醫(yī)案3例
鄭偉鴻1鄭東京2鄭東海3許 鑫1鄭偉達1
(1 北京偉達中醫(yī)腫瘤醫(yī)院,北京,100023; 2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北京,100029; 3 福州偉達中醫(yī)腫瘤醫(yī)院,福州,350008)
鄭教授認(rèn)為,癌癥病機以瘀毒互結(jié)為主,除此之外,還有肝郁氣滯、肝郁脾虛、濕熱結(jié)毒、肝陰虧損等。鄭教授在臨證辨證中,靈活運用慈丹膠囊治療各類癌癥,均取得較好療效。文章取鄭教授臨床三例醫(yī)案,僅就肝郁氣滯型肝癌進行探究。
醫(yī)案;慈丹膠囊;肝癌;肝郁氣滯;@鄭偉達
肝郁氣滯型肝癌臨床癥狀大致為脅痛,右脅脹痛、墜疼,胸悶不舒,生氣后加重,飲食見少,肝大,舌苔薄白,脈弦。肝主疏泄條達,氣機升降失常,故見脅肋脹痛,胸悶不舒;氣不行則血無以為帥,故瘀滯,可見脅部腫塊。慈丹膠囊含莪術(shù)、山慈菇、馬錢子等11味藥,針對腫瘤破血消瘀、活血祛瘀、涼血消癰,配合鄭教授經(jīng)驗方,臨床療效甚佳。以下是鄭教授臨證醫(yī)案3例。
某男,44歲,初診時間2013年1月5日?;颊吣瓿跻蛎{肋處不舒于醫(yī)院檢查,CT示:肝左葉多發(fā)低密度灶,診斷為原發(fā)性肝癌。有乙肝,肝硬化病史?,F(xiàn)特來求診。癥見:脅肋刺痛,氣急時加重,頭暈頭痛,納呆,便秘(2~3 d/次)。舌質(zhì)紅,苔白。脈細(xì)弦。辨證瘀毒互結(jié),肝郁氣滯。方藥:1)慈丹膠囊,5粒/次,4次/d;柴苓消癀丸,每次0.5~1 g,3次/d。參靈膠囊,4粒/次,3次/d。2)湯藥:柴胡10 g、白芍12 g、枳殼10 g、川芎6 g、香附6 g、當(dāng)歸10 g、黃芪30 g、炙罌粟殼10 g、延胡索10 g、川楝子10 g、臺烏藥10 g、青皮6 g、白術(shù)10 g、茯苓10 g、郁金10 g、甘草6 g,連服30劑。
二診(2013年2月3日)藥后肝區(qū)疼痛減輕,已無頭暈頭痛,飲食可,二便調(diào)。效不更方,再服30劑。三診(2013年3月6日)藥后肝區(qū)偶有疼痛,食后腹脹,中成藥不變,湯藥加山楂15 g、神曲15 g。連服30劑。四診(2013年4月5日)服藥后已無明顯不適,復(fù)查腫塊縮小。囑其中成藥不斷,保持心情愉快,現(xiàn)已回到工作崗位。
某男,52歲,初診時間2010年6月7日。于腫瘤醫(yī)院檢查,發(fā)現(xiàn)肝右葉被膜隆起,于隆起被摸下見一腫物,約5.1 cm×4.2 cm×3 cm,診斷為肝中-低分化肝細(xì)胞癌。有乙肝,肝硬化病史?,F(xiàn)來就診。癥見:肝區(qū)脹痛,失眠,納呆,形體消瘦,四肢無力,二便尚調(diào),舌質(zhì)紅,苔薄白,脈弦。平素性情急躁,常因瑣事大怒。辨證瘀毒互結(jié),肝郁氣滯。方藥:1)慈丹膠囊,5粒/次,4次/d;參靈膠囊,4粒/次,3次/d。柴苓消癀丸,0.5~1 g/次,3次/d。2)湯藥:柴胡10 g、白芍12 g、枳殼10 g、虎杖10 g、香附6 g、川芎6 g、延胡索10 g、川楝子10 g、臺烏藥10 g、金線蓮10 g、青皮6 g、白術(shù)10 g、茯苓10 g、郁金10 g、甘草6 g,連服30劑。
二診(2010年7月5日)藥后諸證減輕,唯四肢無力同前,飲食睡眠可。中成藥不變,湯藥加黃芪30 g、當(dāng)歸10 g。再服30劑。三診(2010年8月10日)藥后精神佳,自覺有力,但氣急時脅肋仍疼痛,叮囑患者要保持情緒暢達,效不更方,再服30劑。
按:患者性情急躁,而肝郁氣滯型肝癌多半與情志有關(guān)。因此,做好患者本人的思想工作,令其保持心情愉悅為治療這類肝癌的基本方法?,F(xiàn)患者心態(tài)大好,生活未受影響,不時去看電影,散步。
某女,70歲,初診時間2014年8月20日。于2014年8月初在腫瘤醫(yī)院診斷為原發(fā)性肝癌伴肝硬化腹水,現(xiàn)慕名求診。癥見:肝區(qū)疼痛,腹部臌脹,時有惡心,胸悶,納呆,便溏。舌邊有齒痕,苔白,脈弦。辨證瘀毒互結(jié),肝郁氣滯,脾胃虧虛。1)方藥:慈丹膠囊,5粒/次,4次/d;參靈膠囊,4粒/次,3次/d。2)湯藥:柴胡10 g、白芍12 g、枳實10 g、香附6g、川芎6 g、木香10 g、厚樸10 g、大腹皮10 g、延胡索10 g、川楝子10 g、萊菔子15 g、臺烏藥10 g、青皮6 g、白術(shù)10 g、茯苓10 g、郁金10 g、甘草6 g,連服30劑。
二診(2014年9月22日)藥后諸證減輕,飲食增加,二便正常,唯惡心不減。中成藥不變,湯藥加半夏15 g、竹茹10 g。再服30劑。三診(2014年10月20日)藥后已無惡心癥狀,肝區(qū)疼痛減輕,腹部隆臌縮小,效不更方,再服30劑。四診(2014年11月20日)復(fù)查肝區(qū)腫塊縮小,腹水已盡,已無明顯不適?,F(xiàn)能參與輕體力勞動。
(2015-08-25收稿 責(zé)任編輯:王明)
R273
B
10.3969/j.issn.1673-7202.2015.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