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愛因斯坦會發(fā)現(xiàn),他很正直,具有強烈的社會正義感,且極富親和力;他天生波希米亞人的藝術氣質和長相,不修邊幅,不拘小節(jié),幽默風趣;他那純樸、善良、茫然,憂郁的表情,打動著世界各地人們的心。
喜歡愛因斯坦的文章,很有些年頭了。
手邊一套三卷本的《愛因斯坦文集》(許良英、范岱年譯),從貴陽帶到北京,北京帶到昆明,又從昆明帶回貴陽,放在書架上最方便的地方。盡管后來出了《愛因斯坦全集》,我還是喜歡許良英、范岱年老先生的譯本。畢竟是老先生,譯筆簡潔,通透,若不是物理行家,沒有經歷過世道,能把握得住愛因斯坦的風格嗎?暗綠色的老硬皮書,紙都泛黃了,還有點脆,那紅筆藍筆畫過的痕跡,仍然醒目,一頁一頁地翻起,都是往昔的歲月啊。
70年代末,我在阿哈湖畔的貴州工學院讀書。那時,學校還沒有圖書館,只有圖書室,設在主樓也就是教學行政大樓里。冬天,圖書室里的大鐵爐子燒得旺旺的,我特別喜歡來這里看書。圖書室的工作人員不管老少,我都叫老師,很得他們關照。他們對我很和藹,還會幫我翻卡片,查找圖書。
那時,學校圖書室還有一兩個怪人,喜歡把報紙雜志上的一些東西、特別是剛發(fā)表的報告文學作品,剪下來貼到主樓大門的圓柱上。課余飯后,有不少同學擠在一起圍觀。遇羅錦的“一個冬天的童話”,劉賓雁的“人妖之間”,陶斯亮的“一封終于發(fā)出的信”,我都是站在圓柱前看完的。
我最早讀到《愛因斯坦文集》,就是在這間圖書室里。
《愛因斯坦文集》第一二三卷,是商務印書館在1976到1979年間出版的,我借到手時算是新書。這三卷書,除了第二卷,收集的基本上都是愛因斯有關人生哲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政治方面的文章。
如果一個人不懂科學,又想真正地了解科學,了解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那么,他最應該去讀愛因斯坦。不提相對論,愛因斯坦是最容易被理解的。他機智幽默,文筆簡練,目光時刻盯住事物的本質。
即使是那些自以為了解科學的人,讀了愛因斯坦,也會更加明白他所從事的科學究竟意味著什么。我認為,今天也同樣如此,盡管許多專家,以及受專家影響的媒體對科學的看法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科學的巨大進步,確實引發(fā)了許多社會的政治的倫理的問題,諸如轉基因、核子武器和生物克隆技術。這些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尖銳復雜,以致人們懷疑,科學越進步,離它的初衷就越遠。
而在愛因斯坦時代,科學還比較單純,還具有浪漫氣質,還能撥動年輕人的心弦。我不知道這段話打動過多少人,我在圖書室里是被打動過的。
在《探索的動機》一文中,愛因斯坦說:“首先我同意叔本華所說的,把人們引向藝術和科學的最強烈的動機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厭惡的粗俗和使人絕望的沉悶,是要擺脫人們自己反復無常的欲望的桎梏。一個修養(yǎng)有素的人總是渴望逃避個人生活而進入客觀知覺和思維的世界;這種愿望好比城市里的人渴望逃避喧囂擁擠的環(huán)境,而到高山上去享受幽靜的生活,在那里,透過清寂而純潔的空氣,可以自由地眺望,陶醉于那似乎是為永恒而設計的寧靜景色?!?/p>
愛因斯坦具有哲學家的天賦,13歲開始閱讀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他對斯賓諾莎、休謨、康德、羅素等人的主要學說的看法,也的確證實了這一點。
因此,他對科學的看法極其清醒,十分深刻,非同一般。他說:“科學不可能揭示大自然的最終奧秘,因為歸根結蒂,我們自己就是我們正在試圖揭示的奧秘的一部分?!?
他引用的叔本華的名言,“人可以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抄在筆記本里,成了我在大學時代的安慰劑。
愛因斯坦從小就有敏銳的觀察力,不僅對羅盤好奇,對光電現(xiàn)象感興趣,也洞悉社會和人性。他在《自述》一文中所說的這段話,放在今天仍然相當準確。
“當我還是一個相當早熟的少年的時候,我就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無價值的。而且,我不久就發(fā)現(xiàn)了這種追逐的殘酷,這在當年較之今天是更加精心地用偽善和漂亮的字句掩蓋著的。每個人只是因為有個胃,就注定要參與這種追逐。而且,由于參與這種追逐,他的胃是有可能得到滿足的;但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卻不能由此而得到滿足?!?/p>
讀愛因斯坦,你會發(fā)現(xiàn),他很正直,具有強烈的社會正義感,且極富親和力;他天生波希米亞人的藝術氣質和長相,不修邊幅,不拘小節(jié),幽默風趣;他那純樸、善良、茫然,憂郁的表情,打動著世界各地人們的心。
他喜歡與人交往,常常作公眾講演,與朋友、同事以及陌生人也有許多通信,曾多次為其科學“對手”和不相識的人提供幫助。
納粹黑暗時期,他收到一位住在慕尼黑的職業(yè)音樂家的來信,這位音樂家找不到工作,處境困難,悲觀絕望。愛因斯坦這樣給他回信道:“不要讀報,找?guī)讉€同你有共同思想的朋友,讀一些早期大作家如康德、歌德、萊辛等人的著作,再讀一些其他民族的古典作品,欣賞慕尼黑郊外的自然風光。不管什么時候都得把自己看成是在火星上生活,周圍全是一群怪物。對這些怪物的任何行動都不要產生任何濃厚的興趣。同一些動物交交朋友。這樣你就會重新快樂起來,再也不會有什么東西煩擾你了。千萬記住,所有那些品質高尚的人都是孤獨的,而且必然如此?!?/p>
當年讀愛因斯坦,被他的思想和風格深深吸引,恨不得改行去學理論物理??墒?,無論怎樣用功,還是不能理解透徹他那著名的思想實驗,不是那塊料啊。
在圖書室溫暖的火爐邊上,愛因斯坦的文字,一段一段,一篇一篇,滲進我的思想,影響著我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
大學畢業(yè)不久,有朋友告訴我,花溪新華書店有《愛因斯坦文集》,我騎車跑了幾趟,陸續(xù)買齊了三卷,一直保留到現(xiàn)在。
今年,恰好是相對論110周年,我們仍然生活在愛因斯坦的宇宙中。這個宇宙在宏觀尺度上受相對論的制約,在微觀尺度上受量子力學的制約。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