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寧,張曉明,譚 濤(.安丘市下株梧水庫管理局,山東 安丘 65;.安丘市水利局,山東 安丘 600;.安丘市大汶河旅游開發(fā)區(qū),山東 安丘 600)
安丘市下株梧水庫放水洞工程地質(zhì)評價
江寧寧1,張曉明2,譚濤3
(1.安丘市下株梧水庫管理局,山東 安丘 262125;2.安丘市水利局,山東 安丘 262100;3.安丘市大汶河旅游開發(fā)區(qū),山東 安丘 262100)
【摘要】分析了安丘市下株梧水庫放水洞工程地質(zhì)條件,以及樁號0+100處土的物理力學指標,擬在樁號0+125處新建放水洞,徹底解決因地質(zhì)及原放水洞工程質(zhì)量問題引起的大壩安全隱患。
【關(guān)鍵詞】安丘市;下株梧水庫;放水調(diào);除險加固
安丘市下株梧水庫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水產(chǎn)養(yǎng)殖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流域面積32 萬km2,總庫容1634萬m3,興利庫容942萬m3,水庫為百年一遇設(shè)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庫主要樞紐工程為大壩、放水洞、溢洪閘。放水洞共3座,分別位于大壩樁號0+085(北放水洞)、0+105(南放水洞)、0+125(已廢棄放水洞)處。其中,大壩樁號0+125處的放水洞于1966年廢棄,做封堵處理。北放水洞為建庫時修建,為砌石方涵,斷面尺寸0.4m×0.4m。進口底高程109.60m,設(shè)計流量0.54m3/s。南放水洞于1966年修建,該洞采用廊道式鋼筋混凝土襯管結(jié)構(gòu),管徑1.5m,壁厚0.15m,砌石廊道拱厚0.5~0.75m,洞長69m,進口底高程104.0m。在進口27.96m處設(shè)豎井,直徑3.0m,在豎井頂部建有3.4m×3.6m啟閉機房,安裝有2×25t的雙吊點卷揚式啟閉機,閘門為平板鋼閘門,尺寸1.5m×1.5m,設(shè)計流量3m3/s,最大流量12.9m3/s。
1)己廢棄放水洞因封堵不徹底,是大壩安全運行的一大隱患,高水位時威脅大壩安全。
2)北放水洞為砌石蓋板無壓洞,底板及邊墻砌筑質(zhì)量差,頂蓋板為不規(guī)則石板,且未砌筑,結(jié)構(gòu)形式不滿足安全運行的要求,滲漏嚴重,下游出口因漏水,形成一片沼澤。該洞洞周不封閉,高水位時水流將進入壩體,產(chǎn)生接觸沖刷,危及大壩安全。
3)南放水洞廊道砂漿強度偏低,砂漿剝蝕較嚴重;廊道內(nèi)壁滲漏嚴重,大量白色~棕褐色~灰黑色結(jié)晶物質(zhì)析出,其廊道外側(cè)的壩體土有接觸沖刷的可能,威脅大壩安全。
4)1999年,汛期檢查時,南放水洞閘門門軸斷裂,預(yù)埋螺絲銹蝕嚴重,立即進行冒雨搶修,因當時水位急劇上升,采取應(yīng)急措施,勉強加固住,致使啟閉不靈,無法正常使用。
本次勘探按設(shè)計要求,為避開放水洞漿砌石拱涵,在放水洞北側(cè)樁號0+100處布置平行洞軸線縱剖面1條,鉆孔4個。揭露地層上部為后期填筑碎石土及壩體壤土,下伏基巖為中生代白堊系王氏群礫山石。
碎石土:呈褐色,碎石直徑為1.0~4.0cm,含50%左右,填筑松散。根據(jù)注水試驗結(jié)果,碎石土滲透系數(shù)為4.65×10-3~46.4×10-3cm/s,具中等透水性。該層主要分布在壩體中上部。
壤土:褐色、黃褐色、灰褐色,狀態(tài)以可塑為主,局部硬塑,局部含礫石,直徑為1~4cm。
礫巖:全風化層呈灰色、灰紫色,含強風化巖塊,全風化為礫質(zhì)土狀,厚度0.2~2.1m,層底高程為106.28~108.51m;強風化層呈灰紫色,碎塊狀,局部破碎,巖芯采取率低,易碎,厚度2.2~3.4m,層底高程為104.08~106.93m;中等風化呈灰紫色,碎塊、短柱狀,致密堅硬,在勘探深度內(nèi)未揭穿?;鶐r透水率為1.90~9.01Lu,具弱透水性。
3.1南放水洞
1)南放水洞底高程為104.0m,坐落于中等風化礫巖上,中等風化礫巖巖石較完整,力學強度較高,地基承載力建議值2000kPa,混凝土與中等風化礫巖間的摩擦系數(shù)建議值0.65。
2)廊道砂漿強度偏低,砂漿剝蝕較嚴重;廊道內(nèi)壁滲漏嚴重,其廊道外側(cè)的壩體土有接觸沖刷的可能,威脅大壩安全。
3)由于放水洞年久失修,鋼閘門銹蝕嚴重,止水橡皮破碎,嚴重漏水,啟閉機老化,閘門門軸斷裂,預(yù)埋螺絲銹蝕嚴重。南放水洞下游水閘為木質(zhì)閘門,已腐爛報廢,泄水渠已淤平,大流量時,會浸漫壩腳。
綜合以上評價,建議對南放水洞拆除重建,徹底消除隱患。
3.2北放水洞
1)北放水洞底高程為109.60m,坐落于強風化礫巖上,強風化礫巖巖石較破碎,力學強度較低。地基承載力建議值900kPa,混凝土與強風化礫巖間的摩擦系數(shù)建議值0.55。
2)北放水洞為砌石無壓放水洞,由于該放水洞滲漏嚴重,水位變化時,在動水壓力的作用下,洞周圍水土易流失,影響大壩安全,建議廢棄該放水洞。
3.3廢棄放水洞
原廢棄放水洞(0+125)封堵不徹底是大壩安全運行的一大隱患,建議采取工程處理措施。
3.4新建放水洞
1)擬建放水洞位于樁號0+125處。根據(jù)安全鑒定階段0+120工程地質(zhì)橫斷面圖,地層上部為后期填筑碎石土及壩體壤土,下伏基巖為中生代白堊系王氏群礫巖。
2)工程地質(zhì)評價。擬建放水洞,開挖底高程103.0m,坐落于強風化礫巖的下部,52cm(高程102.48m)以下即為中等風化的礫巖。強風化礫巖局部破碎,力學強度較低,地基承載力建議值為500kPa,混凝土與強風化礫巖間的摩擦系數(shù)建議值0.50。中等風化礫巖巖石較完整,力學強度較高,地基承載力建議值2000kPa,混凝土與中等風化礫巖間的摩擦系數(shù)建議值0.65。放水洞開挖底線高程103.0m,己接近基巖強風化的下線高程102.48m。鑒于以上存在的滲水現(xiàn)象,建議施工開挖至建基面時,若遇到較為破碎的強風化巖石,應(yīng)采取適當?shù)墓こ烫幚泶胧?/p>
(責任編輯崔春梅)
【中圖分類號】TV6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4-0026-02
收稿日期:2015-02-18
作者簡介:江寧寧(1979—),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