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33節(jié)、總長5 664 m的海底沉管組成的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已成功鋪設19節(jié),長度已達3 285 m,已完成進度逾57.99%,順利挺進至全長約13 km、寬約750 m的龍鼓西航道中心區(qū)域。
總長55 km的港珠澳大橋,由島、橋、隧3部分組成。其中,先后穿越伶仃航道和龍鼓西航道、建好后為雙向六車道的海底隧道,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埋深最深、規(guī)模最大的海底公路沉管項目。這也是全球第二例、中國首例采用先鋪法施工的海底沉管隧道工程。
2013年5月6日,長、寬、高分別為112.5,37.95,11.4 m,吃水深度約為11.1 m的該隧道首節(jié)沉管,完成了施工難度可與神九與天宮一號太空對接比肩的“深海之吻”。雖然該管節(jié)長度比29個標準管節(jié)少67.5 m,但其上部平面面積已相當于10個籃球場。
2015年7月24日18:30,第19節(jié)沉管從其位于桂山島的預制地絞移出塢,至次日18:00,按照標準化流程,施工人員在依次完成編隊、浮運、系泊、沉放、著床、拉合等各道工序后,這節(jié)沉管與已建隧道精確對接,其軸線、高差、縱坡均滿足設計要求。
與該節(jié)沉管施工不同,耗時最多的是突遇海底基槽淤泥回流等窘境的第15節(jié)沉管在5個多月內(nèi),歷經(jīng)3次浮運、2次返航,才于今年3月26日將其成功放入40多m深的海底。施工速度創(chuàng)紀錄在今年6月。雖然面臨大流速海流、鹽淡水分層流、基槽泥沙回淤等異常復雜的外界環(huán)境因素影響,仍相繼于6月10日和27日完成了第17和第18節(jié)沉管安裝任務。
從其首節(jié)沉管至第19節(jié)沉管完成鋪設,該橋海底隧道沉管施工至今已逾810 d。采用工廠化標準預制的這些鋼筋混凝土沉管,最厚處達1.8 m,每節(jié)沉管所用鋼材達7 200 t,耗鋼量相當于構建一個埃菲爾鐵塔。
目前,與施工難度最高,需要“安裝窗口期”匹配的沉管施工一樣,該橋其他部分的施工均進展順利。其中,7月3日和6日,該橋青州航道橋相繼完成了56號和57號墩索塔區(qū)鋼箱梁大節(jié)段(0號塊)吊裝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