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興軍 張強
摘要:從技術推廣、網絡覆蓋、節(jié)本增效等多方面系統(tǒng)總結了襄陽市實施測土配方施肥9年來所取得的成效,從配方肥推廣、科技亮點、隊伍建設等方面分析了測土配方施肥面臨的問題,從創(chuàng)新、技術結合等方面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測土配方施肥;成效;現狀;展望;襄陽市
中圖分類號:S1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03-0593-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3.021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in Xiangyang City
XIAO Xing-jun, ZHANG Qiang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 of Xiangyang, Hubei Province, Xiangyang 441021, 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achievements of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in Xiangyang city in the last nine years we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in terms of technology extension, network coverage, cost-saving, efficiency-raising and so on. The problems of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were analyzed in prescription fertilizer extension, outstanding technology features, team build-up and so on. The prospect was made in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combination.
Key words: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achievements; current situation; future perspective;Xiangyang
肥料是農業(yè)生產中資金投入最大的生產資料,發(fā)展中國家糧食增產的55%來自化肥[1,2],肥料的科學施用,為國家經濟發(fā)展和糧食增產做出了巨大貢獻[3]。但近年來,我國依然存在氮肥用量大,施肥結構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不高的現象,在沒有顯著提高作物單產的同時還造成了環(huán)境污染[4,5],肥料的比較效益逐年下降。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能有效解決施肥結構不合理及肥料利用率不高的問題,通過加大配方肥、復合肥、復混肥的應用,解決作物施肥“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湖北省襄陽市是農業(yè)大市,2012年耕地面積為45.93萬hm2,占全國的0.34%,但糧食產量卻相當于全國糧食產量的1%,全省的20%。2012年,全市上下抗擊旱澇災害,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加強病蟲害防治,取得了抗災生產的決定性勝利,糧食生產呈現面積增、總產增、單產增的“三增”格局。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50.14億kg,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成功實現糧食生產的“九連增”,比2011年增產2.64億kg,增幅為5.55%,比實施測土配方施肥之前的2004年增產19.03億kg,增幅為61.15%,成為全省第1個和全國第27個超過50億kg的糧食大市。2012年農民人均收入為8 684元,比2011年增加1 135元,增幅為15.04%,比2004年增加5 624元,增幅為183.79%,農民收入增幅連續(xù)四年“超居民”,城鄉(xiāng)收入差距逐漸拉近(表1)。
襄陽市取得糧食生產“九連增”,成功創(chuàng)建糧食產量超過50億kg的糧食大市,測土配方施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2005年國家啟動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以來,全市先后有11個縣、市、區(qū)、農場被納入農業(yè)部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實施單位。9年來,在省土肥站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市農委的高度重視下,通過建立“市縣兩級領導小組+技術專家組、鄉(xiāng)鎮(zhèn)技術骨干+村組示范戶”工作體系,完善“測土、配方、生產、供肥、施用”一體化技術服務體系,構建“縣有示范區(qū)、鄉(xiāng)有示范片、村有示范田”示范應用網絡,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9年來全市土肥工作不僅為農業(yè)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貢獻,土肥系統(tǒng)的面貌亦煥然一新。過去9年,全市土肥工作者為改變落后的施肥習慣,實現科學施肥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汗水,全市累計采集土樣68 435個,完成化驗367 180項次,完成各種田間試驗665個,發(fā)放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150多萬份,累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370.87萬hm2。
1 9年推廣成效豐碩
9年的推廣,9年的努力,測土配方施肥為襄陽農業(yè)、土肥事業(yè)帶來了煥然一新的變化,突出表現在6個方面。
1.1 網絡恢復,隊伍壯大
2005年之前,襄陽市7個縣市中只有兩個縣市的土肥站能正常開展工作,現在全部運轉正常,人財物管理有序,工作有聲有色,土肥系統(tǒng)線斷網破的局面根本扭轉,全市從業(yè)人員由57人增加到115人。
1.2 手段強化,條件改善
每個縣市都有了化驗室,全市化驗室面積達到3 000多m2,儀器設備全面更新升級,各化驗室都有兩名以上持證上崗的化驗員,服務手段強化了。同時,辦公條件有了很大改善,為土肥站干事、留人營造了環(huán)境。
1.3 觀念轉變,水平提高
9年來,通過反復、立體式的宣傳、培訓,農民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施肥觀念有了大的轉變。南漳九集農民多次收到測土施肥通知單后說看不懂,但知道要用復合肥,不用碳銨磷肥。棗陽農民說:“用配方肥一抓一把麥,用碳銨磷肥一抓一把草?!焙唵蔚囊痪湓?,反映出的是觀念的深刻變化。據調查,2012年糧、棉、油等主要農作物碳銨肥、磷肥、復合肥與配方肥施用量平均分別為444.0、123.0和453.0 kg/hm2,與2004年相比,碳銨肥減少394.5 kg/hm2,磷肥減少307.5 kg/hm2,復合肥和配方肥增加了381.0 kg/hm2(表2)。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幾年來,襄陽市科學施肥水平明顯提高,碳銨肥用量減少47.05%,磷肥用量減少71.43%,復合肥、配方肥用量增加529.17%,肥料利用率提高了42.86%(表2)。
1.4 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項目實施9年以來,我市糧食連年增產,2012年實現糧食總產量超過50億kg,成為全省第1個和全國第27個50億kg糧食大市,農民人均收入達到8 684元。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提高科學施肥水平發(fā)揮了主要作用。夏糧生產是襄陽的特色,以小麥為例,2002-2004年小麥平均產量為4 575.0 kg/hm2,2011-2013年小麥平均產量為5 617.5 kg/hm2,近3年的單產比實施項目的前3年單產增加1 042.5 kg/hm2,增產22.79%。2002年以來,我市小麥栽培品種一直是鄭麥9023,栽培、植保也沒變化,發(fā)生較大變化的是肥料,因此糧食產量的提高是科學施肥的結果(表3)。
1.5 污染減少,品質提高
肥料利用率的大幅提高,減少了資源浪費,減輕了化肥對環(huán)境的污染。肥料品種和施肥結構的優(yōu)化,也提高了農產品品質。
1.6 評價完成,系統(tǒng)建立
市、縣兩級土肥站全部完成了耕地地力評價工作,基本掌握了全市耕地土壤肥力狀況、耕地質量狀況,建成了完整的耕地資源信息管理系統(tǒng)和耕地地力等級評價體系。
2 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面臨的問題
過去9年,國家累計向襄陽市投入測土配方施肥項目資金3 000多萬元,土肥系統(tǒng)為農民節(jié)本增效15億元以上。然而,目前的施肥現狀只是階段性的工作成果,離全面用上配方肥的終極目標還有一道很難逾越的障礙:
1)肥料品種尚待優(yōu)化,要再用幾年的時間,逐漸放棄碳銨肥、磷肥的使用。
2)配方肥應用任重道遠,農業(yè)分散經營與農民素質差增加了配方肥推廣難度。
3)測土配方施肥停留在氮磷鉀上,中微量元素很少涉及。
4)專業(yè)人才缺乏,全市土肥系統(tǒng)115人中,植物營養(yǎng)與施肥專業(yè)的僅11人。
5)化驗室人員素質有待提高,檢測能力和檢測項目需要培訓升級。
6)土肥專業(yè)需要新的科技亮點。
創(chuàng)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同樣也是一個行業(yè)發(fā)展的不竭動力。目前農業(yè)生產主要還是念“三字經”:氮、磷、鉀,糧、棉、油。念好“三字經”是必要的,但也要與時俱進,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戰(zhàn)略,應在土壤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土壤信息技術、肥料增效劑、緩控施肥等方面尋找工作切入點,增添土肥工作內容和活力,這樣更有利于將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做得更好、更精彩。
3 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展望
測土配方施肥是施肥新技術的核心和關鍵,針對性很強,要求很高,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一項民心工程,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特別是在當前大力推進農業(yè)產業(yè)化建設和實施優(yōu)質農產品生產的過程中,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生產,對測土配方施肥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施肥的功能和目標發(fā)生了新的變化:要保證人、畜、環(huán)境的安全;要改善農產品的品質;要增加農產品的數量;要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要增強農作物的抗逆性;要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在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中,應適應新的形勢,采取超前一步的對策和措施。
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落腳點是配方肥下地,在財政支持和省站領導下,襄陽市有信心快速實現配方肥下地新突破。
3.1 創(chuàng)新提供加速度
終端機的應用是一個創(chuàng)新。襄陽市2013年設置了8個網點(表4),爭取摸索一套管理、服務、經營的可行辦法,使其成為土肥站服務的平臺、農民施肥的老師、經營戶賺錢的門道,讓終端機應用在襄陽健康發(fā)展,爭取2014年達到30個網點。
3.2 結合提供加速度
除了傳統(tǒng)的推廣辦法,與高產創(chuàng)建、陽光工程培訓、種糧大戶密切結合,讓更多的配方肥下地。
3.3 政策法規(guī)提供加速度
隨著現代農業(yè)的發(fā)展,耕地和肥料已經成為農業(yè)生產的主要矛盾。中國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yǎng)活占世界22%的人口,7%的耕地又用了世界30%的肥料,本身也說明了當前土肥工作的重要性。政府和社會對土肥工作的關注,將推動耕地質量管理和肥料管理的立法;土地流轉加速使耕地利用集中程度提高。這些將為科學施肥工作和行業(yè)發(fā)展提供正能量,加速肥料推廣工作。
3.4 九年的積累提供加速度
我們將繼續(xù)強化宣傳,進一步組織好農企對接,開展標準化驗室創(chuàng)建工作,推進配方肥下地。
3.5 財政支持提供加速度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是襄陽市土肥系統(tǒng)的中心工作,終端機的應用是配方肥下地的好途徑。今后,襄陽市將創(chuàng)新機制,探索更為靈活的配方肥供應模式和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長效機制,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扶持,將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提升為長期性、群眾性、全面性的工作,讓測土配方施肥為襄陽市鞏固50億kg糧食大市建設成果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 巨曉棠,張福鎖.關于氮肥利用率的思考[J].生態(tài)環(huán)境,2003,12(2):192-197.
[2] 張福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要覽[M].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6.
[3] 孟遠奪,楊 帆,姜 義,等.我國化肥市場供需情況調查與分析[J].磷肥與復肥,2014,29(3):7-10.
[4] 高志紅,陳曉遠,張世龍.硫酸鉀鎂肥對水稻生長、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08,23(3):194-197.
[5] 閆 湘,金繼運,何 萍,等.提高肥料利用率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8,41(2):45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