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立華
眼下的鄉(xiāng)村老爺子,個個活得有滋有味兒有品位。無論春夏秋冬,天一亮就起床。洗漱完畢,手提鳥籠子,哼著京劇邁出家門。鳥籠子晃出了花兒,四方步兒邁出了點兒,京劇哼出了味兒,那叫一個瀟灑。
老爺子們就聚在了村外的小樹林邊,鳥籠子一掛,聊開了。先是爭著炫耀自己的鳥兒。我的畫眉怎么好;我的百靈如何的地道,叫的聲兒能傳三里地;我的……有不服的,就爭,爭得臉紅脖子粗,跟兒時下河洗澡爭誰扎猛子最遠一樣。相互逗完嘴就轉(zhuǎn)了話題,就聊起了眼下的美好生活。
早些年,我們上輩兒的那些老爺子,誰養(yǎng)過鳥兒?倒是想養(yǎng)呢,有那譜兒嗎?有那閑工夫嗎?我那老爹,都快七十了,不是照樣得到生產(chǎn)隊干活兒嗎?哪像現(xiàn)在這么享福。
可不是嗎。還有咱身上穿的,在早,我家老爺子,一年到頭,也輪不上扯幾尺青布做一件新衣服。破了補,補了又補的且穿呢。再瞧瞧眼下咱們,通身上下,都是硬貨。甭別的,就這雙旅游鞋,我孫子給我買的,七百多!
還有這吃。在早,一說吃餃子,就算過年了。那餡兒,別說肉了,能放幾個雞蛋就不錯了,那也吃的蠻香?,F(xiàn)在呢,一兜肉餡兒的餃子,反倒成了最省事最簡單的飯食了。
你一句他一句的,說得來勁兒。
如今的鄉(xiāng)村老爺子們,心里裝的只有一件事——玩兒。時代變了,玩兒也該講究時髦兒了,也該講究品位了,用老爺子們常掛在嘴邊兒的話說:現(xiàn)在講究精神文明了,講究和諧社會了,玩兒,也得按著精神文明這條道兒走,也得玩兒出新時代農(nóng)民的新形象。眼下的鄉(xiāng)村老爺子們,除了養(yǎng)鳥兒,就是下棋,要么就是到村里的文化站,湊到一起唱京劇。唱的癮上來了,張三拉二胡,李四敲小鼓兒,王五打小鑼兒,幾聲過門兒之后,趙六兒就像模像樣兒地唱了起來,還是譚派,現(xiàn)代戲《沙家浜》選段:“朝霞,映啊在,陽澄湖上……”剛一開口,就引得其他幾個老哥兒們邊笑邊埋汰,笑的都流出了眼淚。唱的也不惱,也跟著樂。樂夠了就白嘲地說;好漢,不提當年勇嘍。那架勢,那口氣,好像當年那《沙家浜》里的郭建光就是他演的。
老爺子們都懷舊,都懷念兒時的那段兀憂無慮的美好時光。聊起兒時的那些人和事,老爺子們?nèi)鐢?shù)家珍。當年,哪棵樹上住過喜鵲,哪棵樹上住過伯勞鳥,都能說的一清二楚。誰上樹掏喜鵲時扎破了腳,誰上樹掏斑鳩時劃破了褲襠,都記憶猶新的和昨天發(fā)生的一樣。話茬兒一提,就都樂得雙眼生花。
老爺子們都好喝酒,隔幾天就湊到村口的小飯館喝一回。菜不用多,但得可口兒,豬頭肉,煮花生米和豆腐絲必不可少。酒必是老牌子,正宗的二鍋頭。說是喝,其實就是抿。嘴一沾酒杯,“吱”地一聲,挺響,酒卻沒喝進去多少。那也把嘴咧的老大,咂咂作響,雙眼一瞇,就瞇m了許多往事。
幾口酒下去,話就開始多了。內(nèi)容,不像過去那么雞零狗碎,那么怨天尤人了?,F(xiàn)在酒后說的話,滿是一番感慨了:俗話說得好,人活七十古來稀。像咱們的上輩兒人,能活過七十歲的,就呱呱叫了。哪兒像我們,都過八十了,不是照樣吃嘛兒嘛兒香嗎?一句話,趕上好時候嘍!
這個呀,還得念改革開放的好兒。
就是。單沖這個,咱老哥兒幾個再來一口?
來一口。
“吱”的一聲,酒就都比剛才喝得深下去了許多。
越喝越高興,越高興話就越多。聊過去的樂兒,說現(xiàn)在的好兒,談將來的美。臉都紅紅的,一下子就都顯得年輕了許多。這酒,不定喝到什么時候。
從鄉(xiāng)村老爺子們的身上,看到了改革開放后我國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