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黨的群眾路線的雙重理論內涵及其統(tǒng)一

      2015-04-09 15:04:45全家悅西北工業(yè)大學人文與經法學院陜西西安710072
      實事求是 2015年2期
      關鍵詞:統(tǒng)一利益馬克思主義

      全家悅(西北工業(yè)大學 人文與經法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72)

      黨的群眾路線的雙重理論內涵及其統(tǒng)一

      全家悅
      (西北工業(yè)大學 人文與經法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2)

      從認識論的維度,黨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的實際國情相結合,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確處理黨和人民群眾關系的路線;從價值論的維度,黨的群眾路線堅持“為民”的根本價值目標,以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需求為出發(fā)點,以實現(xiàn)社會成員的共同富裕幸福,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終極價值目標。黨的群眾路線是真理論與價值論的統(tǒng)一,自覺而堅定地堅持生產力標準和人民利益標準的高度統(tǒng)一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必然要求。

      群眾路線 雙重理論內涵 統(tǒng)一

      馬克思曾強調人民群眾的自由和生活狀況的根本改善,并“不僅僅決定于生產力的發(fā)展,而且還決定于生產力是否歸人民所有”。[1](P250)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要不斷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wěn)步前進。[2]自覺堅持生產力標準和人民利益標準的高度統(tǒng)一,不僅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必然要求,而且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不但要從認識論或真理論的角度理解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內涵,也要從價值論的角度理解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內涵,也就是說,黨的群眾路線這一命題既包含了真理論的內涵,又包含了價值論的內涵,是真理論與價值論的統(tǒng)一。

      從認識論的維度:黨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的實際國情相結合,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確處理黨和人民群眾關系的路線

      價值是對客觀對象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解釋“是什么”,回答“真與假”的問題,是客觀的知性事實判斷。堅持真理性原則就要求遵循客體尺度的本身狀況和本質規(guī)定,堅持客觀性原則,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黨的群眾路線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緊密結合中國的實際,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確處理黨和人民群眾關系的路線。

      黨的群眾路線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緊密結合,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確立起來的。如何把馬克思主義運用到東方的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如何在走俄國式革命道路的同時又充分估計中國的具體國情,這是20世紀20~30年代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極其困難的任務,即就是如何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當時我們黨內存在著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的傾向,只知照搬照抄國際共產主義的決議和斯大林的指示,而忽視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導致中國革命陷入了絕境。與教條主義不同,毛澤東深入農村,深入群眾,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當時的國情相結合,打破了城市中心論,開辟了依靠人民群眾為革命主體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式革命道路。1930年,他鮮明地提出了要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反對本本主義,強調中國革命必須堅持依靠群眾,結合中國實際的群眾路線和思想路線??谷諔?zhàn)爭時期,毛澤東在《實踐論》《矛盾論》中把中國豐富的革命經驗升華為哲學理論,為黨的群眾路線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1938年毛澤東在《抗戰(zhàn)十五個月的總結》中強調了人民群眾在戰(zhàn)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依靠民眾則一切困難能夠克服,任何強敵能夠戰(zhàn)勝,離開民眾則將一事無成”。[3](P381)1941年,在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通過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宗派主義、反對黨八股在全黨確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后來1945年劉少奇在《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時專門講了關于群眾路線的問題。他認為黨的群眾路線不僅是我們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組織路線,是區(qū)別于一切剝削階級對待人民群眾的觀點及處理與人民群眾的關系的路線。[4](P249)劉少奇的論述揭示了黨的群眾路線的本質及重要地位。正是在這一根本路線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才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盡管在“文化大革命”中,黨的群眾路線被曲解,但“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面對極左思潮的束縛,鄧小平從實際出發(fā),強調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我們黨最根本的東西,恢復并發(fā)展了我們黨的群眾路線。

      黨的群眾路線正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這一根本認識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才對黨(主體)自身和人民群眾(客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地位有了科學的認識和定位,才形成了正確的群眾觀。毛澤東曾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中強調:“我們的干部中,自以為是的很不少。其原因之一,是不懂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因此,不厭其煩地宣傳這種認識論,是非常必要的。簡單地說,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5](P324)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和本質決定了必須“一切為了群眾”,人民群眾在歷史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決定了必須“一切依靠群眾”。而要使這種價值觀和認識論落到實處,在工作方法上就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因此,從認識論上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同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相統(tǒng)一的,都是馬克思主義“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認識論的延伸。

      黨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形成的正確處理與人民群眾關系的路線。正如劉少奇在《論黨》一文中所說,黨的群眾路線就是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路線,“就是使我們黨與人民群眾建立正確關系的路線,就是要使我們黨用正確的態(tài)度與正確的方法去領導人民群眾的路線,就是要使我們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人與被領導的群眾建立正確關系的路線”。[4](P255)任何政黨都有黨群關系問題。黨群關系好比魚水關系,如果一個政黨處理不好黨群關系,無法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就必然會垮臺。無數實踐證明能否處理好黨群關系決定著黨的生死存亡。而中國共產黨根植于人民、服務于人民的本質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必須密切聯(lián)系群眾,積極主動地處理好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那么,如何正確處理黨群關系?答案就是要用正確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態(tài)度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而正確的方法則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我們黨在執(zhí)政之后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其關鍵是執(zhí)政條件下,不僅黨所處的歷史方位發(fā)生變化,而且人民群眾自身利益和需求也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部分黨員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嚴重影響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少數領導干部權力的腐敗惡化了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把群眾路線內容簡明地概括為為民、務實、清廉。“為民”是根本目標,也是對待人民群眾的正確態(tài)度;“務實、清廉”是正確途徑,也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關鍵保障。

      從價值論的維度:黨的群眾路線堅持“為民”的根本價值目標,以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需求為出發(fā)點,以實現(xiàn)社會成員的共同富裕幸福,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終極價值目標

      價值是事物對人的有用性或者積極作用,解釋“應該怎樣”,回答“善與惡”的問題,是主觀的意志判斷。價值意識是人類對自身內在規(guī)定和需求的自覺。堅持價值性原則就是要在對主體尺度的價值性認知基礎上,自覺從事以滿足自身生存、發(fā)展需要為目的的活動。黨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正確處理黨與群眾關系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與實踐路線。黨的群眾路線理論是由主體要素(中國共產黨)和客體要素(人民群眾)兩個基本要素構成的。中國共產黨作為主體要素在處理黨群關系中處于主動和主導性地位。如何處理好黨群關系是群眾路線理論解決的核心問題。黨的群眾路線理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解決的核心是歷史觀和價值觀問題,即中國共產黨如何對待人民群眾。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不僅是區(qū)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和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決定了我們黨必須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為民”,即“一切為了群眾”,是群眾路線的根本價值目標?,F(xiàn)階段,堅持“為民”,體現(xiàn)人民群眾的價值主體性作用,一方面,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能否真正依靠群眾,能否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直接關系到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成敗,即體現(xiàn)為能否“一切依靠群眾”。另一方面,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fā)展所取得的成果能否為人民群眾共享,能否體現(xiàn)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否體現(xiàn)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即體現(xiàn)為“一切為了群眾”,這對于最終實現(xiàn)社會主義本質具有終極性價值意義。

      從長遠來看,“為民”就是要實現(xiàn)社會主義本質,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出發(fā)點是實踐活動的人,歸宿點是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人類的解放。正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講:“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6](P56)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不僅把社會歷史看作是以生產方式的發(fā)展為基本內容的歷史,而且提出“人們的社會歷史始終是他們個體發(fā)展的歷史”。[7](P478)馬克思在考察個體發(fā)展的歷史的過程中,把人的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人對人的依賴”階段、“人對物的依賴”階段、“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階段。馬克思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發(fā)展”作為社會進步的尺度充分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同時,歷史唯物主義承認經濟發(fā)展對社會進步的最終決定作用,但沒有把經濟發(fā)展作為衡量社會進步的唯一標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以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為價值目標的,這一價值目標不僅反映了社會發(fā)展方向,而且克服了剝削階級狹隘自私的價值觀,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區(qū)別之一。因此,關注人民群眾的共同富裕幸福,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為民”的內在要求。

      在現(xiàn)階段,“為民”就是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構建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人民群眾是利益需求和權利需求的主體。堅持“為民”首先要關注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需求。正如毛澤東所說,“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8](P138)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需要矛盾發(fā)展著的綜合體,而且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層次的需求。新的歷史條件下,人民群眾自身和其利益需求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越來越注重社會交往、被尊重、參與、自由等精神方面的需求。群眾的獨立意識、民主意識,尤其是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愿望大大增強。同時,群眾的階層也分化明顯,除了農民、工人外,還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階層。不同階層有不同的利益訴求,需求的多元化提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協(xié)調問題。人民群眾的利益是由各方面具體利益構成的,如何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妥善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關系到黨的執(zhí)政的全局和社會安定的全局。為了適應人民群眾現(xiàn)階段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發(fā)展需要等出現(xiàn)的新的變化,一方面,各級黨政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要轉變執(zhí)政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積極建設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另一方面,在實踐中,要密切聯(lián)系群眾,傾聽他們的呼聲,關心他們的疾苦。要深入基層體察民情、掌握民意,要千方百計為遇到困難的職工排憂解難??傊?,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另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黨員干部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現(xiàn)象的侵蝕。因此,要暢通群眾利益表達渠道,拓寬民主渠道,擴大民眾有序的政治參與,積極聽取群眾的呼聲和意見,嚴格按程序辦事,根據法律和制度的規(guī)定,實行民主決策,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黨的群眾路線是真理論與價值論的統(tǒng)一,自覺而堅定地堅持生產力標準和人民利益標準的高度統(tǒng)一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必然要求

      黨的群眾路線是真理論與價值論的高度統(tǒng)一,而這一統(tǒng)一的基礎正是我們平時所強調的實踐。列寧指出馬克思所理解的實踐既是“真理的標準”,也是“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點的聯(lián)系的實際確定者”。[9](P453)因此,真理和價值是作為實踐的基本要素而存在。實踐既是真理的來源和檢驗標準,也是價值的來源和檢驗標準。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的統(tǒng)一,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也是人們成功實踐的普遍必然性要求。馬克思所強調的人民群眾的自由和社會狀況的根本改善,并不僅僅決定于生產力的發(fā)展,而且還決定于生產力是否歸人民所有,實質就是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的統(tǒng)一。

      中國共產黨自從誕生就是和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我們黨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正是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走群眾路線,才在革命中取得了主動權,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然而遺憾的是在建國后較長一段時間內,這一原則在黨的群眾工作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堅持和貫徹,有時甚至還被扭曲和割裂。建國后,在左傾思潮的牽引下,我國經歷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實踐導致了黨的意識形態(tài)的異化,與人民群眾迫切希望發(fā)展生產、提高生活水平的現(xiàn)實需求相背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領導我們黨撥亂反正,提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把“三個有利于”作為改革和各方面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特別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集中回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鄧小平自覺而堅定地堅持了生產力標準與人民群眾利益標準的高度統(tǒng)一,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我們黨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江澤民“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又把堅持生產力的發(fā)展,堅持文化的發(fā)展與人民群眾的利益統(tǒng)一起來,把“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黨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科學發(fā)展觀強調“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強調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黨的十八報告中把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作為檢驗我們黨一切執(zhí)政活動的最高標準。[10](P47)習近平也強調:“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得到了改善?!保?1]從鄧小平提出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到現(xiàn)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科學發(fā)展”之路,不僅體現(xiàn)了人民群眾從要求把“蛋糕做大”到把“蛋糕分好”的利益訴求,而且體現(xiàn)了我們黨在實踐中不斷實現(xiàn)生產力標準和人民利益標準的統(tǒng)一。

      歷史實踐證明,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必須自覺而堅定地堅持生產力標準和人民利益標準的高度統(tǒng)一,即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的統(tǒng)一。然而,在現(xiàn)實實踐過程中,卻往往很難順利實現(xiàn)兩者的統(tǒng)一。這主要是因為:一是由于展開實踐活動的具體環(huán)境和條件的復雜性和變動性;二是由于實踐主體自身素質、意識、理念、條件等方面的局限性;三是由于真理一元性和價值多元性之間本身的矛盾。盡管如此,自覺堅持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的統(tǒng)一,卻始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取得成功的內在要求。因此,為了實現(xiàn)這一統(tǒng)一,我們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自覺從真理取向和價值取向的雙重角度和統(tǒng)一去思考群眾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想問題、辦事情,既不能只顧“利益”和“需要”,一味迎合所謂的“意愿”“情緒”,而不顧客觀條件是否具備,助長不正當的價值取向,也不能離開“利益”和“效果”,空談真理、原則、路線,違背民意,否則“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會使自己出丑。

      第二,注重實踐主體自身能力和價值取向的提高和調節(jié)。人民群眾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主體和價值主體,因此能否真心依靠群眾、為了群眾,直接關系到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成敗。中國共產黨是黨的群眾路線的主體要素,在處理黨群關系中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如何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身能力,不斷提高黨的意識形態(tài)的適應性,是我們黨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第三,注重通過實踐進行真理性和價值性雙重檢驗。在實踐中具體把握和處理真理一元性和價值多元性的矛盾,需要執(zhí)政黨善于協(xié)調各方面、各階層的利益,充分發(fā)揮黨的社會整合功能。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R].人民日報,2013-03-18.

      [3]毛澤東軍事文集:第2卷[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

      [4]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著作選讀[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

      [5]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10]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工作[J].求是,2013(01).

      責任編輯:洪美云

      D261.1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5.02.17

      猜你喜歡
      統(tǒng)一利益馬克思主義
      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統(tǒng)一的著力點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4
      碑和帖的統(tǒng)一,心和形的統(tǒng)一,人和藝的統(tǒng)一
      藝術品鑒(2020年6期)2020-08-11 09:36:34
      論確認之訴的確認利益
      研究生法學(2020年6期)2020-04-13 07:59:46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統(tǒng)一數量再比較
      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環(huán)保從來就是利益博弈
      能源(2016年3期)2016-12-01 05:11:17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絕不能讓“利益綁架科學”
      永宁县| 广宗县| 遂平县| 牡丹江市| 台湾省| 井研县| 鹿邑县| 闽清县| 凤庆县| 合川市| 阳东县| 永春县| 仁布县| 芦山县| 保康县| 淮安市| 玉溪市| 邵阳县| 安化县| 浮梁县| 长武县| 探索| 曲水县| 铁岭市| 双鸭山市| 措勤县| 新蔡县| 达尔| 合川市| 随州市| 哈密市| 新营市| 澄城县| 常德市| 美姑县| 无极县| 崇信县| 宁南县| 台中县| 新干县| 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