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雪娟
在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diào)引導學生通過文本對話來學習課文內(nèi)容,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文本對話是一種高效的閱讀方式,學生通過文本對話才能整體掌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課文的語言,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情感。在初中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寫“閱讀批注”的過程中深入文本對話。所謂“閱讀批注”,就是指對文本的品味、鑒賞與評價,并在文本空白處及時地進行記錄與分析,是一個讀與寫、想與悟相結(jié)合的高效閱讀方式,具有多角度、多層次的特點,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在文本閱讀的預習、品讀、反思的過程中,引導初中生寫“閱讀批注”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借助預習式“閱讀批注”,把握文本內(nèi)容
課前預習是初中生進行語文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課前預習,他們才能為在課堂上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F(xiàn)在,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時往往存在“虛化”的現(xiàn)象,只是簡單地讓學生去讀一讀課文,給課文分分段。在課前,引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寫預習式“閱讀批注”則能夠達到比較好的預習效果,所謂預習式“閱讀批注”就是指學生在課前閱讀的過程中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層次及一些重要的詞句進行批注。預習式“閱讀批注”能夠促使學生通過有效的課前閱讀把握文本的基本內(nèi)容,能夠為他們在課堂上的文本對話打下堅實的基礎。
1.基于文本線索寫預習式“閱讀批注”。理清文本脈絡是進行文本對話的重要基礎,而文本脈絡反映在文本中就是文本的線索。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對文本撰寫線索式批注,從而抓準文本的脈絡。如,對于《變色龍》這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對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奧楚蔑洛夫斯基的“變”進行批注,讓他們對奧楚蔑洛夫斯基的每一次變化情況進行簡單記錄與原因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使學生初步掌握這一篇課文的線索。這樣,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把學生的這一種認知作為教學起點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閱讀。
2.基于文本層次寫預習式“閱讀批注”。文本層次是一篇文本基本內(nèi)容的一個縮影,把握了文本的層次也就把握了文本的基本內(nèi)容。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對文本層次撰寫剝筍式批注,在這個過程中對文本的層次進行劃分,對段落進行批注。如,對于《背影》這一篇課文的預習,要引導學生對三次寫見到父親的背影的地方進行批注,在批注的過程中讓學生寫一寫父親的這三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這樣,學生在對父親三次背影的批注中自然在剝筍式的層層深入中把握課文的層次,從而體會到作者在課文語言中所蘊含的深刻內(nèi)涵。
實踐證明,通過課前預習式批注能夠有效地使初中生對一篇課文的脈絡、層次進行深入了解,從而讓他們認識課文的題材、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從而為他們在課堂上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和感悟文本語言、情感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借助品讀式“閱讀批注”,解讀文本重點
引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品讀與感悟是《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只有學生與文本內(nèi)容進行品讀與感悟,才能有效地促使學生與文本內(nèi)容進行深入對話,把文本語言進行內(nèi)化,從而不斷提升語感。所謂品讀式“閱讀批注”,就是指學生在品讀文本時,對文本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的批注方式。學生在寫品讀式批注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從而有效地解讀文本的重點,促進自身語感能力的綜合提升。
1.借助品讀式“閱讀批注”,對文本進行賞析。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教師的教是為了最后的不教,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初中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寫品讀式“閱讀批注”來賞析文本。
例如,在教學《威尼斯商人》一課,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大膽引導學生通過點評式批注對課文進行研讀,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描寫巴薩尼奧、鮑西亞、尼莉莎、葛萊西安諾、安東尼奧、夏洛克等人物的內(nèi)容,并對這一些人物形象寫一寫點評批注。接著,組織學生將自己的點評批注內(nèi)容在課堂上展示,與同學分享。然后,組織學生根據(jù)要求閱讀全文,整理字詞句,并對文本形成初步的感知,并推薦幾位同學給大家簡述整個故事脈絡,并由同桌點評。最后,組織學生進行話劇表演。我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其余同學作為評委小組,并引導學生品讀文本,請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最有意義的段落有感情朗讀,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在這一案例中,學生在對課文中的人物撰寫點評批注的過程中主體地位被充分發(fā)揮出來了,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進行角色扮演、學生點評,通過品讀、評論,充分展現(xiàn)自己。這樣的課堂,學生參與充分,教學內(nèi)容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在這樣的課堂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生態(tài)氣息濃郁,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發(fā)展的幫助者、促進者。
2.借助品讀式“閱讀批注”,對文本進行解疑?,F(xiàn)在,問題導讀已經(jīng)成了語文閱讀課堂上的一大亮點,通過問題導讀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深入解讀。在初中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設計有針對性的導讀問題,引導學生借助品讀式“閱讀批注”,對文本進行解疑。
例如,在引導學生對《出師表》(蘇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這一篇課文進行批注時,筆者主要讓學生根據(jù)以下幾個問題開展課堂閱讀批注:①諸葛亮是個什么樣的人,他有什么樣的抱負?②這一篇文章表達了諸葛亮一種怎么樣的精神?給你的啟發(fā)是什么?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這兩個問題在課文中找出最能夠體現(xiàn)中心思想的句子,并對其進行詳細的批注。我在進行點撥的過程中,在結(jié)合文本主旨的情況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我感悟和閱讀體驗。引導學生對比自己的批注是否契合了文本的教學目標,哪幾個批注涉及了,哪幾個偏離了,然后再根據(jù)教學目標對文本重新閱讀,分析、討論、總結(jié),逐步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上,品悟式批注的形式還有很多,如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質(zhì)疑式批注、想象式批注、概括式批注等等。這需要教師要根據(jù)具體的文本內(nèi)容進行靈活選擇,合理運用,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品悟式批注的價值功能。
三、借助反思式“閱讀批注”,內(nèi)化文本情感
現(xiàn)在,廣大初中語文教師已經(jīng)充分認識到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只停留于課堂,引導學生在課后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拓展延伸是文本對話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反思式“閱讀批注”,就是指學生在品讀文本以后撰寫自己對文本的觀點與感悟,往往具有學生的個性化成分。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借助反思式“閱讀批注”,在這個過程中有效促進學生對文本情感的內(nèi)化,從而讓文本對話向情感更深入邁進。
1.借助反思式“閱讀批注”,對文本進行評論。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課后對課文中所體現(xiàn)的文本情感進行評論式批注,在評論式批注的過程中提升文本的所蘊含的基本情感。如,在教學完《愚公移山》這一篇課文以后,我讓學生在課后寫一句最能夠體現(xiàn)愚公這個人精神的句子對其進行點評,其中有一位學生在批注寫道:“與大自然競勝,征服大自然”。這一位學生的點評是很到位的,有效地體現(xiàn)了“愚公精神”,同時也可以看出課后批注反能使學生結(jié)合文本的內(nèi)涵,表達自身的感悟,繼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升華了文本的情感。
2.借助反思式“閱讀批注”,對文本進行續(xù)寫。文本續(xù)寫是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拓展延伸的重要形式,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進行續(xù)寫式批注,通過續(xù)寫式批注來內(nèi)化文本的情感,這樣,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完《愚公移山》這一篇課文以后,可以讓學生對“愚公移山”這一則寓言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續(xù)寫,這樣,學生在續(xù)寫的過程中,就能夠有效地對文本所蘊含的情感進行深入對話。
總之,批注式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方式,通過批注式閱讀能夠與文本進行有效對話。在初中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批注式閱讀對文本的語言、思想和內(nèi)涵進行把握與感悟,從而讓文本閱讀更高效。
[作者通聯(lián):江蘇張家港市塘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