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羅,海上絲綢之路的天盡

      2015-04-10 01:52:38文圖梁二平
      絲綢之路 2015年7期
      關(guān)鍵詞:東極伊本新羅

      文圖/梁二平

      田野·工作室

      新羅,海上絲綢之路的天盡

      文圖/梁二平

      前文說過,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將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定位于南海的廣東和廣西,2014年,筆者在廣州參加韓國慶尚北道主辦的“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才知道這幾年韓國以慶尚北道為首倡的“絲綢之路東起點”研究,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韓國學(xué)界認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東起點是慶尚北道港口。不知道日本學(xué)界會不會加入到“海上絲綢之路東起點熱”研究中來……這個話題看似玩笑,但放到全方位的海上絲綢之路研究視野下,卻也不無開創(chuàng)意義。這一期不妨接著把這個話題說下去,因為,在古代西方地理史中,朝鮮半島確曾被認作是世界的東極,在中世紀,也確曾有過一個名字,深深地吸引了西方人和阿拉伯人,它就是新羅。

      新羅,既可以是中國絲綢之路的東端,也可以是古代世界海上交流的東極。

      西方大哲眼中的“賽里斯國”

      最早提出“地球是圓的”這一命題的是著名幾何學(xué)家、哲學(xué)家畢達哥拉斯(前6世紀),他從宗教的觀念出發(fā)推想大地既然是神創(chuàng)造的,就應(yīng)該是完美的形狀,而最完全的幾何形狀,即是球形。所以,古希臘最早創(chuàng)建了“地球”一詞。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數(shù)學(xué)家、地理學(xué)家、天文學(xué)家埃拉托斯特尼,不僅最早計算出了地球的直徑,并且將“地球”與“寫”這兩個詞組在一起,創(chuàng)建了“地理”一詞,用以表示研究地球的學(xué)問。埃及托勒密三世時,這位阿基米德的好友被指定為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的館長。在那里,埃拉托斯特尼為地圖學(xué)設(shè)計出經(jīng)緯度系統(tǒng),并制作了當時已知世界的地圖,西邊之極為不列顛群島,東邊之極為錫蘭(今斯里蘭卡),遺憾的是,他的地圖后來都佚失了。

      接下來,偉大的天文學(xué)、地理學(xué)大師克羅狄斯·托勒密(90~168)橫空出世。公元127年,托勒密來到世界上藏書最多的亞力山大圖書館學(xué)習(xí),最終成為上知天文、下識地理的大師,并為后世留下四本偉大的著作:《天文學(xué)大成》、《地理學(xué)》、《天文集》和《光學(xué)》。其中,八卷本的《地理學(xué)》成為世界地理學(xué)的開山之作。

      托勒密在《地理學(xué)》中列述歐、亞、非三大洲共約8100處地點的地理經(jīng)度和緯度值,首次以地圖的平面方式,將世界放在180度的經(jīng)線尺度之內(nèi)。他將地球西極定位于西北非洲大陸外的加納利群島,即0經(jīng)度,比埃拉托斯特尼向西又擴展了約10經(jīng)度;將地球的東極定位于180經(jīng)度。在《地理學(xué)》的《賽里斯國記》中,地球的東極有個“賽里斯國”(Serike),都城是“賽拉”(Sera),再向東,就是“未知土地”了。中國學(xué)者通常把“賽里斯國”理解為絲國,即中國。也就是說,在托勒密的《地理學(xué)》中,沒有描繪朝鮮半島。后世傳抄的托勒密亞洲地圖中,中國海岸邊有眾多島嶼,一些小島是名貴香料的產(chǎn)地,最大的兩個島嶼被冠以“Chrise”(金島)和“Argira”(銀島)。

      這一時期,西方認識的東方之極是“賽里斯國”,這個絲國邊上的朝鮮半島還不為西方所知,更輪不到新羅了。

      中世紀阿拉伯眼中的東極——新羅

      8世紀中葉,古典阿拉伯地理學(xué)開始起步,9~11世紀,達到鼎盛時期,處于世界領(lǐng)先水平。這一時期出版的重要阿拉伯地理文獻有佚名作者的《世界境域志》和《塔米姆行紀》,有伊本·胡爾達茲比赫《道里邦國志》(又稱《省道記》、《道程及郡國志》)、伊斯塔赫里(10世紀上半葉)《道里邦國志》、伊本·豪卡勒《諸地形勝》、穆卡達西《諸國知識的最好分類》、伊本·法齊赫《諸國志》(或《諸國紀事》)、法拉吉·古達瑪《稅冊及其編寫》、伊本·魯斯塔《珍品集》(原意為“珍貴的項鏈”)、雅古比《諸國志》以及馬斯烏迪《箴規(guī)篇》。

      這方面的中譯本不多,僅有中華書局出版的法國著名東方學(xué)家戈岱司輯錄的《希臘拉丁作家遠東古文獻輯錄》和法國著名東方學(xué)家費瑯輯注的《阿拉伯波斯突厥人東方文獻輯注》,從中可以看到,中古時期,西方和阿拉伯人描繪的東方邊際。學(xué)者王巖在閱讀費瑯和其他西方學(xué)者所編的中古阿拉伯東方文獻時發(fā)現(xiàn),這些文獻所涉及的東亞國度,除中國外,可稱重筆描述的只有新羅。

      為什么阿拉伯世界對新羅念念不忘,可能恰好在公元7世紀中后期,亞洲東部的新羅王朝剛剛建立不久,阿拉伯帝國正在擴張的勢頭上,“雖各有王,并屬大食所管”。此間,阿拉伯帝國先后征服印度河流域和中亞細亞阿姆河邊遠地區(qū),直接與處于鼎盛時期的中國大唐王朝接壤。阿拉伯人一邊打仗,一邊擴展海上貿(mào)易,唐朝時在中國廣州的阿拉伯人已有10萬之眾,此后的幾百年間,阿拉伯人與中國人一起,成就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阿拉伯人從陸上和海洋上逐步了解中國,同時,也通過中國了解了更東方的其他國家,并將這些聽聞記載在阿拉伯文獻里。這之中就有東極之地——新羅。

      在中世紀的阿拉伯東方文獻中,都留下了對新羅的描述。如在《各國建筑與人情志》和《關(guān)于考證強大國王古跡和奇跡的書》里,皆明確指出新羅在中國邊緣,在第一氣候區(qū)內(nèi)。巴格達作家古達瑪(卒于932年)撰寫的《稅冊及其編寫》記載:“大地的最東方,乃中國和新羅國的邊界?!?0世紀地理學(xué)家馬蘇迪的《黃金草原和珍玉寶藏》記載:“在中國的另一方的沿海,除新羅及其島嶼之外,再沒有談到過其他王國,也沒有提到過其他地區(qū)?!笨梢娦铝_是“陸地盡頭”為阿拉伯東方文獻中的普遍觀點。

      關(guān)于新羅的地理特征,在埃德里奇《諸國風(fēng)土記》中記載:“新羅群島為數(shù)很多,而且相互靠近?!倍K萊曼的《編年史一覽表》則明確指出“新羅半島”這一準確地理定位。

      關(guān)于朝鮮半島地理坐標的最早記載,在花剌子密(780~850)的《天文表》中記載:“新羅的經(jīng)度為170°,緯度為5°,屬于第一氣候區(qū)以南,位于中國東部最邊緣處?!?/p>

      《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中的朝鮮半島

      最先描繪朝鮮半島的中國地圖

      雖然,中世紀阿拉伯地理文獻中有大量的文字描述新羅,但此時還沒有任何一幅阿拉伯人繪制的地圖,能準確地描繪新羅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古代的新羅,在文化與科技上都遠遠落后于中國,其國家版圖,也都來自中國。目前,可以看到朝鮮人最早繪制的地圖,唯有1402年在朝鮮制作的世界地圖《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這幅地圖上的文字交待此圖的底圖來自兩幅早期的中國地圖,分別是1330年李澤民的《聲教廣被圖》和1370年清浚的《混一疆理圖》。1402年,經(jīng)金士衡和李茂初步考訂,由李薈詳細校對,由權(quán)近補充朝鮮和日本部分,最后在絹上繪制成寬4尺(1.30公尺)、長5尺(1.6公尺)的新圖。

      中國地圖上第一次出現(xiàn)朝鮮半島的地圖是《華夷圖》。這幅宋代石刻圖的圖說交待:“其四方番夷之地,唐賈魏公圖所載,凡數(shù)百余國,今取其著文者載之,又參考傳記以敘其盛衰本末?!币簿褪钦f,此圖是以唐代賈耽《海內(nèi)華夷圖》為基礎(chǔ),重新編繪而刻石。它是唐、宋兩代地圖的混合體,其地理信息跨越了7~12世紀。

      在《華夷圖》的東方位置,畫出了朝鮮半島。半島上標注有百濟、新羅、高句麗、平壤等名,并注記:“在遼東之東千里,東晉以后,居平壤世受中國討爵稟正朔?!?/p>

      那么,這幅宋代《華夷圖》,或“唐賈魏公圖”,會不會被西方來華的阿拉伯人抄走呢?尚無任何文獻可以證明。或許,正是因為沒有中國地圖文獻流入阿拉伯,中世紀的阿拉伯地圖才對新羅描繪不清,也難指認。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此時阿拉伯人確實將新羅當作東方之極的“天盡頭”。

      中世紀阿拉伯地圖中的東極

      12世紀時,阿拉伯的世界地圖上,開始有了一點“天盡頭”——新羅的痕跡。

      出生在北非塞卜泰(今摩洛哥休達)的易德里西(1100~1166)是著名的阿拉伯地理學(xué)家,他曾在伊比利亞半島的科爾多瓦大學(xué)讀書,通曉伊斯蘭和希臘文化,精通地理學(xué)、歷史學(xué),早年還游歷過埃及、北非、希臘、羅馬等地,還到過小亞細亞。

      大約在1138年,易德里西應(yīng)西西里(今意大利南部)國王羅吉爾二世的邀請,來到巴勒莫出任宮廷地理學(xué)家。他做了一件被載入史冊的事:用466兩白銀為羅吉爾二世制造成一個地球儀和盤形世界地圖,球面上刻出主要的氣候地帶。雖然,那個銀盤子在1160年被毀壞了,但在他的另一件傳世之作《羅吉爾之書》中,我們還能看到它的痕跡?!读_吉爾之書》是一部地理志,原名《愉快的遠行》,因是獻給國王羅吉爾的,史稱《羅吉爾之書》(也譯《羅杰之書》)。書中附有70幅地圖,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幅被后世稱為“易德里西世界地圖”。

      易德里西的這幅世界地圖遵循了托勒密《地理學(xué)》的理論與風(fēng)格,依據(jù)羅吉爾二世派往各地的實測者提供的最新地理信息,結(jié)合自己到各地游歷經(jīng)驗,利用經(jīng)緯線正交的方法劃分當時已知世界的區(qū)域。此圖依古代伊斯蘭地理觀念,以麥加方向的南為上,以北為下,即上南下北的方位。此圖右下方描繪的地中海與圖中央位置的阿拉伯半島和里海,其形狀接近實際。但沒有繪出印度半島形狀,向東邊平直畫了過去。在圖的右上方,埃及“月亮山”為尼羅河源頭。圖中東西走向的弧線,將地球分為七個平行帶。圖的左邊為大西洋,被標注為“黑暗海洋”。圖的右邊為東方,最東為“Sila”,有學(xué)者認為這是朝鮮半島上的新羅,也是在阿拉伯地圖上較早出現(xiàn)的新羅。

      此圖大約成圖于1138~1154年,代表了當時世界地圖的最高水平,因此被后世廣為摹繪,現(xiàn)在人們見到的是1450年左右的抄本,現(xiàn)藏牛津波德利安圖書館。

      另一位描繪新羅的是也是摩洛哥人,他是阿拉伯地理學(xué)家阿里·伊本·賽義德。

      13世紀,摩洛哥人阿里·伊本·賽義德,在他的阿拉伯文寫本《西班牙屬馬格里布人阿里·伊本·賽義德對托勒密關(guān)于七個氣候區(qū)的地理書的匯集和摘要》(巴黎圖書館收藏)中,有對新羅地理位置更詳細的描述:“在這一地段邊緣的‘被大海包圍的?!校钟行铝_群島,它形成了該海的福瓊?cè)簫u的陪襯。在這一方向更遠的地方便是無人居住的土地了,但新羅有人居住。新羅群島東側(cè)最后一嶼為漲海,那里豎有一些指路塑像:‘在我之后便無路可走了?!鋿|端位于經(jīng)度180°的地方?!彪m然13世紀了,阿里·伊本·賽義德用的還是托勒密0°~180°的《地理學(xué)》關(guān)于地球經(jīng)度最初的表示方法。但這也是阿拉伯世界關(guān)于新羅地理位置與經(jīng)度數(shù)據(jù)的少有的詳細描述。

      在后世抄本中,有阿里·伊本·賽義德的世界地圖抄本。此圖保持了阿拉伯獨特的繪圖風(fēng)格,但圖中所用的七個同軸弧,仍然是古希臘人用星象所定義的氣候區(qū)。此圖的方位是上東下西,右南左北。圖的西部繪出了非洲大陸和好望角,但不知為何繪出了分岔的南部非洲,在圖的東部,可以看到最東中國的東邊還有一個半島,其圖形已探到地圖之外。這個半島被認為是阿里·伊本·賽義德所說的朝鮮半島的新羅(Sila)。

      易德里西的世界地圖

      阿里·伊本·賽義德的世界地圖抄本

      為什么關(guān)注新羅

      新羅位于朝平半島東南部,6世紀時定國號新羅,取“新者德業(yè)日新,羅者網(wǎng)羅四方”之意。新羅興盛了300多年,于935年被弓裔部將王建創(chuàng)立的高麗王朝所滅。此后,朝鮮半島統(tǒng)一為高麗王朝,歷史上再沒有新羅了。但整個中世紀,阿拉伯世界仍然把新羅作為東方之極的代表。

      中世紀阿拉伯人或西方人關(guān)注新羅,除了新羅是“天盡頭”的地理意義,還有就是貿(mào)易的誘惑。很多阿拉伯文獻都提到了新羅盛產(chǎn)金子,《諸國風(fēng)土記》甚至有這樣的描寫:其土地如此肥沃,其財物如此之富有,以至于前往旅行的外國人定居在那里,再也舍不得離去。這里金子數(shù)量之多,島民用之造栓狗的鏈條和猴子的脖鏈,并用金絲做衣服,拿去出售。又如,伊本·羅斯特《珍寶記》:“在中國的另一端有一個叫新羅的地區(qū),盛產(chǎn)金子。穆斯林來到這里之后,便在那里定居下來,再也不愿意離開?!?/p>

      阿拉伯人的東方航海貿(mào)易夢,其實就是黃金夢,新羅被認定為黃金半島,中國和日本也都是想象中的黃金國度。這種情況在新羅被滅的幾百年后都沒有改變。后來,大航海時代,哥倫布四次航行到美洲,至死都認為,他到達的是亞洲日本列島,離中國已是一步之遙。這之中,一是地理認識問題,二是他若承認到達的是新大陸,那么,他與西班牙王定的到亞洲的合同,就不算數(shù)了。

      西方人在打通了亞洲航線,占領(lǐng)馬六甲,進入東印度群島后,非常迫切地想描繪東極之地。所以,很快打通日本航線,1568年,繪出《日本地圖》;1571年,在里斯本出版了葡萄牙人的《東印度和日本海圖》;1595年,歐洲人出版了《日本群島與朝鮮半島地圖》。此時,距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和麥哲倫環(huán)繞地球百來年了。地球是圓的,可繞行,東極不存在了。

      《日本群島與朝鮮半島地圖》(1595)

      新羅的絲綢之路與宗教交流之路

      韓國人稱新羅僧人慧超是古代韓國“走向世界第一人”。唐玄宗開元七年(719),新羅僧人慧超抵廣州,大約在開元十一年(723),從廣州坐船去印度求法,西游四年后,由陸路返回大唐,在長安譯經(jīng),并寫作《往五天竺國傳》。這一遠行被韓國學(xué)者認作是絲綢之路上的韓國人的西行壯舉。

      雖然,這是一次新羅與西方世界的歷史性相會,東極僧人慧超來到西方大地,但是,嚴格地講,這并不算進入了阿拉伯世界。真正進入阿拉伯世界的是另一位從朝鮮半島來中國的宗教學(xué)人。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誕生于阿拉伯半島之后,很快就通過絲綢之路和海路傳到了中國,而穆斯林與朝鮮半島的最早接觸出現(xiàn)在9世紀中葉新羅王朝統(tǒng)治時期,這一時期,穆斯林與朝鮮半島在文化與商業(yè)方面都有過交往。11世紀初,高麗王朝時期,大批穆斯林商團前往朝鮮,與朝鮮政府進行商業(yè)交往。

      1270年,朝鮮半島落入蒙元控制下,在蒙古軍隊中握有實權(quán)的穆斯林軍人以及大量的中亞穆斯林來到朝鮮半島,并在那里定居下來,他們中不僅有在高麗王朝任職的官員,還有個體經(jīng)商者和移民,遍布全國各地。1329年,李朝建立,1427年,頒布法律禁止宗教活動,伊斯蘭教從此銷聲匿跡。

      有意思的是,仍然是在廣州,有一位高麗人留下了遠行阿拉伯世界的證據(jù)。這是韓國人踏訪伊斯蘭國家的直接證物——刺馬丹墓碑。高麗人刺馬丹曾在元朝為官,死后被葬在廣州的伊斯蘭教徒墓園?,F(xiàn)存資料中,他是以伊斯蘭教禮入葬廣州的高麗第一人。

      1985年7月,刺馬丹墓碑在廣州解放北路桂花崗先賢古墓附近出土,為先賢古墓內(nèi)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一方墓碑。碑高0.64米,寬0.42米,上刻中文和古阿拉伯文。墓碑左右兩邊各有一豎行的中文小楷,右邊的清晰可讀:

      大都路宛平縣青玄關(guān)住人刺馬丹,系高麗人士,年三十八歲,今除廣西道容州陸川縣達魯花赤。

      左邊一行殘缺難辨,大致為:

      于至正九年三月二十三□□(歿后)八月十八日□□□□□□(葬于廣州城北)流□□□□□□□(花橋桂花崗并立)石。

      在兩邊中文間,橫刻九行古阿拉伯文志文:

      這座墳塋,是阿老丁之子刺馬丹教仆歸宿處。祈求真主慈憫和寬恕他……他旅行于庫爾德(今敘利亞境內(nèi))……時在七百五十一年(伊斯蘭教歷),真主的吉月。

      朝鮮半島南端的濟州島

      漁業(yè)仍是朝鮮半島海洋經(jīng)濟的重要一環(huán)

      從碑文看,這個1379年死于廣州的刺馬丹,不僅在1349年出任廣西陸川縣“達魯花赤”(相當于縣令),而且曾游歷過敘利亞,到過庫爾德。這是現(xiàn)今歷史文獻記載中最早到過阿拉伯世界的第一位高麗人。他將韓國人所說的海上絲綢之路,又向西推進了一大步,同時,再次證明了東極之人,與西方在歷史上的互動。

      對于西方人而言,對于托勒密而言,對于大航海而言,根本不存在什么絲綢之路,只有黃金之路、香料之路,但它們與東方的海上絲綢之路存在著某種對接和融合,畢竟海是開放的,最終,皆無所謂起點,也無所謂終點了。

      猜你喜歡
      東極伊本新羅
      完美之旅
      阿拉伯編年史家伊本·艾西爾及其所處的時代
      北方論叢(2021年2期)2021-05-22 01:34:00
      “東極”撫遠漸入佳境
      小康(2020年19期)2020-07-14 01:42:03
      郭春暉作品
      藝術(shù)家(2019年9期)2019-12-17 08:28:19
      域外漢詩:新羅新生代詩人崔匡裕的漢詩研究
      伊本·白圖泰藏在摩洛哥“迷宮”中
      婁新羅
      寶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24
      試論伊本?西那對于亞里士多德哲學(xué)的繼承與發(fā)展
      西部論叢(2017年7期)2017-11-20 06:59:42
      “東極”撫遠“共享賬戶”攻堅脫貧
      奮斗(2017年17期)2017-04-15 11:36:02
      高句麗滅亡后遺民的叛亂及唐與新羅關(guān)系
      徐汇区| 故城县| 米林县| 思南县| 斗六市| 哈巴河县| 友谊县| 嘉祥县| 靖江市| 成武县| 哈密市| 同德县| 游戏| 荃湾区| 涪陵区| 华宁县| 江北区| 溆浦县| 汨罗市| 江西省| 怀宁县| 利辛县| 平顺县| 渭源县| 凤翔县| 通山县| 金山区| 留坝县| 耒阳市| 平陆县| 凤山县| 通州市| 汉阴县| 高密市| 疏勒县| 喀喇沁旗| 荃湾区| 康平县| 黔西县| 西乌珠穆沁旗| 西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