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菲(亳州師范高等??茖W校安徽亳州236000)
淺析高職院校韓語教學的文化導入
邱菲(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安徽亳州236000)
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人類交流的工具。因此在學習語言時,特別是在學習外國語言時,一定要注重文化對語言的影響。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外語教學者意識到外語教學過程中文化導入的必要性。本文以高職院校韓語教學為基點,闡述在韓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必要性,在分析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實力的基礎上提出韓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途徑。
語言與文化;韓語教學;文化導入
在外語教學中,實施文化導入是非常必要的。外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熟練掌握所學語言,能夠進行與人交流。在進行外語交流時,如果對目的國語言的文化背景沒有很深的了解,那么很容易鬧笑話或者造成對方尷尬。尤其是在重要的場合,一個不起眼的手勢或者一個不在意的用詞都會對雙方當事人造成很大的影響,從而影響談話的深入。中國和韓國雖然文化相似,但仍有一些差異。而漢語和韓語各成體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韓語屬于阿爾泰語系。因此,對進行韓語教學時,不只是語音、詞匯、句法等方面的內容,一定要把韓國的文化背景適時地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韓語的理解。
1.1 中韓文化差異
中韓兩國作為隔海相望的鄰國,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韓國同中國一樣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兩國又都同屬于亞洲文化圈,所以韓國文化與中國文化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文化方面兩國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但是中國文化與韓國文化之間也存在著諸多的差異,特別是隨著西方文化的入侵和韓國經濟的騰飛,兩國間的文化逐漸產生了一些差異,語言文化方面的差異也逐漸增大。因此,在語言交際過程中,如果忽視這些存在著的差異,那么非常容易造成語言上的誤解。
中韓的文化差異表現在很多方面,如文化認知的差異、習俗文化的差異、飲食文化的差異等。例如,在韓語中很避諱說“18”這個數字,因為這個數字代表的是罵人的意思。而在中國則沒有此義。韓國人喜歡白色,在婚禮上大多數人會選擇白色的裝飾品。如果有朋友結婚,韓國人一般會用白色的信封裝禮金,而中國則用紅色的信封,送出“紅包”。
1.2 漢語和韓語各成體系
公元15世紀之前,韓國只有語言沒有文字,以漢字為書寫文字。但是古代朝鮮嚴格的等級制度,使得普通民眾無法學習和使用漢字。朝鮮世宗大王頒布訓民正音之后,雖然有很長一段時間受到貴族的抵制,但是受到了很多民眾的歡迎。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演化,最終形成了現在的韓語。韓語雖然是韓國特有的語言,但是深受漢語的影響,韓語詞匯當中仍有大量的漢字詞。在一些報紙、新聞中,仍會使用漢字。但是韓語和漢語仍有一些不同。韓語是表音文字,漢語則是表意文字。從語序分類來看,韓語屬于SOV型,即主語+賓語+謂語的語序;而漢語則是SVO型,即主語+謂語+賓語的語序。韓語中有大量的語尾,有敬語和非敬語之分,但是漢語沒有。除此之外,韓語還存在著許多特點:不同人際關系的表達、外來語的大量使用、男性語與女性語的差異等等。
2.1 詞匯文化
在語言要素中與文化關系最為密切的是詞匯,詞匯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是對文化特征最直接的反映。在韓語中很多的詞匯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對韓語詞匯的學習不僅僅只是學習它的表面意思,還要了解它所隱含的文化內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與人進行交流,避免談話出現誤解。在日常的韓語對話中常常會聽到“什么時候吃面條?)”這句話并不是真的問你什么時候吃面條,而是問什么時候結婚。在韓語中像這樣的詞匯很多,例如還有泡菜、年糕、海帶、花圖等等,這些詞語中都富含了韓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因此在進行韓語教學時,要及時進行文化導入。
2.2 話語文化
在韓國的社會文化中,集體主義觀點比較強烈,在通常的話語中也常常體現這一文化特征。例如漢語“我的父親”、“我的老公,”韓語的表述方法是我們的父親)”,(我們的老公)”這種文化現象對于初次接觸韓國語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事情。這里的“我們”并不是實指說話者和聽話者,而僅僅是為了表示個體與集體的親密關系。
2.3 禮儀文化
因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韓國人相當重視禮儀,韓國歷來被稱為“東方禮儀之邦”。韓國的禮儀有社交禮儀、餐飲禮儀、飲酒禮儀等方面。很多韓國人從小就接受禮儀教育,禮儀文化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的對話中也深受禮儀文化的影響。韓國人在對長輩或者上司說話時常常會使用敬語,韓語的敬語法非常復雜,根據不同的尊敬的對象所使用的敬語也不相同,因此在韓語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簡單地教授學生學習語言,一定要傳授韓國的禮儀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具備韓國語言知識的同時也具備韓國文化能力的專業(yè)人才。
2.4 非語言文化
跨文化交流即包括語言交流,又包括非語言交流。非語言交流可以指代用以傳播語言交流之外的所有行為。雖然大多數非語言交流具有普遍性,但是許多非語言行為都是文化潛移默化的結果。例如韓國人在對長輩問候時一般要雙手放在肚臍附近,彎腰90度行禮問候;在接過長輩傳遞過來的東西時要雙手或者左手拖著右手接;在長輩進餐之前不能先吃飯。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非語言文化也要進行仔細地說明,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提高溝通能力。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前,幾乎沒有任何的韓語基礎。除了學生關心的韓劇、歌曲、韓國偶像明星之外,對韓語的了解幾乎是一片空白。在韓國電視劇中雖然有一些韓國文化的展示,但是大多數學生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會忽略不看。雖然大多數學生會說一兩句的基本問候語,但是對這些問候語什么時候用,怎么用大都不甚了解。因此在實際的韓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文化導入,將背景文化與語言使用聯(lián)系在一起,輔助學生學好韓語。
3.1 利用多媒體展示韓國文化
在現今的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教學的主要方式。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動態(tài)性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因此在韓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加深學生理解所學語言,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韓語教師應該制作出即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且具有韓國文化特色的多媒體課件,對于詞匯或者課文的講解,并不僅僅講授其表面意思,要擴展到該詞或課文背后所隱含的文化背景或者社會習俗等內容,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全面地學習所學知識。
3.2 通過韓語書籍、雜志等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
除了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文化知識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多讀書,通過閱讀韓語書籍、雜志、報刊等積累韓國文化、社會習俗的知識。通過閱讀,增長學生的見識。在向學生推薦書籍時,盡量選用文化內容豐富、難易度適當的書籍或雜志。
3.3 選擇合理的韓語教材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選擇合適的韓語教材是非常重要的。教材的內容不能過難,要盡量具有實用性。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校學生水平編寫韓語教材,在教材中豐富韓國文化。在韓語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材內容介紹韓國文化,適當地在學習每一單元之前提出一個關于韓國文化的小問題,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討論等方法來查找答案。
3.4 通過實踐讓學生體驗韓國文化
除了課堂的學習之外,教師可以組織引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體驗韓國文化。如開展韓文歌曲比賽、韓語演講、韓餐制作等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切身體驗韓國文化。同時可以邀請韓國專家學者進校演講,向學生介紹韓國文化。還可以在課余時間向學生播放韓國新聞、文化紀錄片等內容,讓學生了解韓國文化。
[1]郭蕾.談如何在韓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J].齊齊哈爾高等??茖W校學報,2012(5).
[2]金善子.論高校韓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0,8.
[3]邵俊秋.淺談日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1.
[4]吳昊.韓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分析[J].學周刊,2014(8).
[5]閆海靜.基于文化滲透下的韓語教學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4).
[6]楊薇,叢悅.韓國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2012(5).
G642.0
A
2095-7327(2015)-08-0043-02
邱菲(1988.08—),女,漢族,山東鄒城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韓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