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飏,喻永均
(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重慶 沙坪壩 401331 )
立德樹人視域下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制探究
Tutorial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from the Moral Education Perspective
楊 飏,喻永均
(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重慶 沙坪壩 401331 )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新方向。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模式,將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能有機結合起來。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是教育教學模式和學生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
立德樹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制;探索實踐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新形勢新情況下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任務、明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高職大學生具有大學生的普遍特點,但與普通的本科大學生又存在著些許不同,將立德樹人的目標融入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無疑為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機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工作,對立德樹人目標的具體踐行、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堅持立德樹人”。不僅規(guī)定了我國教育的總方向,也為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特別是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
高職院校要把“立德樹人”當成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特別要當成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不僅要求教師傳授知識、培養(yǎng)高職大學生的能力,使學生成為有用之材,更要求教師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導高職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幫助大學生踐行高尚的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使學生成為有德之材,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一是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制的含義。關于“班導師”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尚無統(tǒng)一的界定。筆者查詢相關文獻并結合近幾年擔任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兼職輔導員、兼職班導師的經歷,認為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制度,是指選聘的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教學科研業(yè)務能力的優(yōu)秀教師,為學生解決人生之困、日常之惑的一種教育制度。從其根本來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是學生的心靈導師,解決的是學生的人生之困。
二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與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是輔導員工作的深入,是輔導員工作的有益補充。宏觀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所做的工作與輔導員做的工作大同小異。但從具體細節(jié)來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所做的工作與輔導員的工作大有不同:從教育的范疇看,輔導員多是對學生進行日常的管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則更多的是情感的關懷;從教育的人數(shù)上看,輔導員多是對學生進行集體指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則更多是進行個別指導;從教育的內容上看,輔導員多是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引導學生端正學習的態(tài)度,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更多是心靈的引導,通過教師人格改變學生??梢赃@樣說,思想政治理論課兼任班導師,更多的是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引導學生的心靈,通過潛在的關懷,培育出學生獨立、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認識社會、認識他人、認識自我能力的形成。
一是高職大學生思政素質提升的客觀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蓖瑫r,還強調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梢姡呗毚髮W生思想政治素質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成長與成才,更重要的是關乎國家的明天、民族的未來,尤其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衰成敗。因此,切實有效的提升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不僅必要而且必須,其作用不可輕視。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迅猛,人才資源越來越成為國家和社會進步的關鍵性因素。一般意義上,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在通常狀況下,人才不僅指所具備的才能,更重要的還指其德性。簡而言之,人才就是德與才的復合體。因此,要培養(yǎng)高職大學生成為人才不僅要培養(yǎng)其專業(yè)技能還應該培養(yǎng)和提升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在全球化的今天,培養(yǎng)和提升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顯得尤其重要,原因在于各種社會思潮,多元的價值觀、多樣的社會文化對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或多或少地造成了不少的影響,導致在一部分高職大學生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比如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道德理想失范等。面對部分高職大學生中產生的這一系列問題需要社會重視、學校教育、家庭配合。在學校教育中,采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的模式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教育,是最切合實際的,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高職大學生特點的現(xiàn)實需求。高職大學生是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是未來社會各行各業(yè)重要的具有較高素質和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與普通本科大學生一樣,他們充滿朝氣活力,他們積極向上,他們勇于挑戰(zhàn),他們探索新奇,他們努力拼搏……但是,他們又與普通本科學生存在著一些差距。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個性獨立,團隊合作不強。由于社會教育的民主性增強,又由于互聯(lián)網時代的步伐愈演愈烈。高職大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途徑、手段也變得越來越豐富,他們更喜歡以自己的觀點來觀察社會問題,考察社會現(xiàn)象。在他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等多方面,他們都表現(xiàn)出高度的獨立性,他們喜歡獨立、自由的生活方式,不喜歡受到其他人的干擾。比如,看待同一社會問題的時候,他們往往不覺得與別人有相同的看法有多大成績,而他們更覺得能從自己的角度看待社會問題,才是真正的成功。然而,高職大學生表現(xiàn)出個性獨立一面的同時,由于其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做事的時候,他們往往表現(xiàn)出自私,團隊合作的意識不強,形成個人本位價值取向。
第二,思維活躍,學習基礎不好。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當代高職大學生從小所接觸的新事物、新觀點、新思潮就比其他年代的大學生要多得多,他們探索新奇事物的欲望也更強烈。因此,當代高職大學生表現(xiàn)出思想活躍的一面,對他們越感興趣的事物,探尋究竟的欲望就越大;對相同的問題,他們能夠從不同角度,不同的層面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等等。但是,不能不承認的是,與普通本科學生相比高職大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好、學習態(tài)度欠端正、學習技能待提高是不容爭論的問題。同時由于近幾年來,高職院校的擴招以及高職院校招生考試的改革,學習基礎不好的問題在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中顯得尤其突出。
第三,情感豐富,觀念開放大膽。與其他年代的大學生相比較,當代高職大學生在情感問題上表現(xiàn)出很多的不同,他們對戀愛、婚姻以及性觀念等都比其他年代的大學生體驗更為豐富,觀念也更加的開放大膽。根據資料顯示,某網曾對“90 后”大學生是否發(fā)生過性行為的問題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共有861 位網友參與調查,其中超過三成的的孩子承認發(fā)生過性行為,且初戀經歷大多發(fā)生在初中階段。雖然調查是針對“90后”大學生的,筆者認為,如果僅僅只調查高職大學生,在很多程度上,其某些問題的比例還應該更高。
三是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職責與使命。傳統(tǒng)觀念認為,高校專任教師,當然也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專任教師,只肩負教書的職責。很多觀點都認為,專任教師只要把所教的課程教好了,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師,甚至可以認為是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學生管理,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認為的“育人”的工作被單一的劃分給了輔導員或者是班主任來承擔。教師“既教書又育人”的職能被人為的隔離開,導致現(xiàn)在很多學校“兩張皮”的現(xiàn)象存在廣泛。因此,要改變現(xiàn)狀,必須回歸到專任教師肩負教書育人的本位上,就如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是教人做人,先生不該專教書,應教人做人……”。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由于所任教學科的特殊性,更應該強調教師“既教書又育人”的職能。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的教學工作與高職大學生學生管理工作相結合,就是對教師教書育人職能的良好踐行,更能體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的職責與使命。
四是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有益補充。通常狀況下,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的模式,往往都是以輔導員、班主任為主,與學校黨委領導下的學生工作部以及學校行政領導下的學生處相結合的模式。據筆者了解,所在學校的學生管理模式,無疑也采用這樣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雖廣泛采用,也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比如,重視群體管理而忽視個別指導;強調學生的共性存在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等等。這種管理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當代高職大學生的特點,難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個人興趣愛好、個性特長等方面的單獨性發(fā)展,同時,也給高職大學生的學生管理工作增添了不少難度。在具體實踐這種模式的過程中,客觀上,不是輔導員老師不關注關心單個學生的發(fā)展,而是由于所管理班級的個數(shù)和人數(shù)問題,難以對單個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和管理。據筆者了解,所在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工作量大,長期以來滿負荷運轉,一般情況下,一個輔導員通常管理4到6個班,按照一個班40個學生人數(shù)計算,一個輔導員通常情況下就要面對160到240個學生,其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改變現(xiàn)行的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模式,對每個高職大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有效管理,勢在必行。因此,以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兼任班導師不得不說是較好的嘗試,是對現(xiàn)行高職大學生管理模式的有益補充。
一是構建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全員育人環(huán)境。高職院校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人,“怎樣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成為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不斷思考的問題。高職院校要按照“立德樹人”的要求,培養(yǎng)高職大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培養(yǎng)高職大學生成為各行各業(yè)品德好、素質高、業(yè)務強的職業(yè)人。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將“立德樹人”擺在首要和重要的位置,要真正踐行“立德樹人”就必須思考立德樹人的途徑方法,“立德樹人”的目標高遠,不可一蹴而就,也不是高職院校某個領導、某個老師單方面的力量就可以達成,因此,要達成“立德樹人”就必須構建高職院校全員育人的環(huán)境,所謂全員育人,從狹義的范疇來看,主要是指高職院校的全體教職員工,不僅是專任教師,還包括學生管理者乃至于離退休人員都踐行育人的職責,都肩負起育人的責任。從廣義上看,還應該包括家庭以及社會應該肩負的育人職責。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的教學工作與學生管理工作相結合,就是構建全員育人環(huán)境的一項有力舉措。
二是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兼任班導師是將專任教師既教書又育人的任務較好的結合,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在兼任班導師的過程中,可以更多地接觸學生,了解學生的需求,更可以增進與學生的感情。基于此,可以更好地解決學生在思想政治領域中的困惑,使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同時,由于增進了與學生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效果。作為教師,我們都明白學生對教師的認同程度很大程度上關系到學習效果,學習效果又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在兼任班導師的過程中可以和學生更多地接觸,更能發(fā)現(xiàn)學生在思想政治領域中的問題,能夠有針對性幫助個別學生解決問題。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還可以在兼任班導師的過程,對學生的人生規(guī)劃、學業(yè)安排、職業(yè)發(fā)展等與學生個人發(fā)展密切相關的關鍵性問題提出個性化的指導意見,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是優(yōu)化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教育模式。如前所述,現(xiàn)行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以輔導員為主,同時結合整個學院的學生工作部以及學生處的管理。近幾年來,由于高職院校不斷擴招,高職院校在校生的人數(shù)也逐年攀升,筆者所在的高職院校在校生人數(shù)已達到12000人。輔導員和所帶學生的師生比矛盾也逐步突出。現(xiàn)實狀況下,要通過大量引進輔導員來改變師生比的矛盾,暫時看來是不太可能的。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兼任班導師,一方面,緩解了師生比之間的矛盾,將以前由輔導員做的一些工作轉移到兼任班導師來做,使學生工作做得更加精細化。另一方面,也是更關鍵的一方面,創(chuàng)新學生管理的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在擔任兼職班導師的過程中,解學生的人生之惑,成為學生的朋友,變?yōu)閷W生的“心靈的導師”。基于此,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兼任班導師可以優(yōu)化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模式。
四是促進高職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馬克思認為,在共產主義社會,由于社會生產的高度發(fā)展,社會成員能夠自由和全面地發(fā)揮他所擁有的各方面的才能。馬克思同時堅定地認為:“人類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笨梢?,人的自由和全面的發(fā)展顯得尤其重要。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整個人類全面發(fā)展的總趨勢和總目標,也是教育活動的總目標。在社會生產發(fā)展允許的條件下,教育只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途徑之一,但卻是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因此,高職教育屬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肩負著高職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任。高職教育重要的目標在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全面而協(xié)調的發(fā)展。但是,在現(xiàn)行的狀況下,很多高職院校輕視學生品德的養(yǎng)成,只重視學生技能培養(yǎng)。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兼任班導師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品德的養(yǎng)成,同時,還能對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職業(yè)規(guī)劃做出個性化的指導,促進高職大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為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實效,暢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渠道,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輔導員的聯(lián)系,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學業(yè)和生活的指導幫助。筆者所在的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從2013年開始就建立和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制度。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明確班導師的任職條件。具有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底蘊,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并善于把指導學生的專業(yè)學習同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密切結合;熱愛學生工作,為人師表,作風正派,工作踏實,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屬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或校內兼課教師,擔任大一年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
二是細化班導師的工作職責。幫助新生了解學校發(fā)展歷史和辦學特色,端正專業(yè)思想,引導其盡快完成由中學向大學的過渡,提高學生適應環(huán)境和融入社會的能力;積極參與學風建設,不定期地深入學生活動場所,通過談心交流、參加班會、開展活動等形式,依托班級QQ群和學生QQ、微信、微博等渠道,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思想狀況,并與班級輔導員保持密切聯(lián)系和反饋;加強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引導學生提出入黨申請,并以實際行動嚴格要求自己;利用課堂教學等形式,加強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意識的培養(yǎng),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幫助學生進行大學成長規(guī)劃或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和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積極關注特殊困難學生,加強對其思想、學業(yè)、生活或心理方面的關心指導,利用網絡及短信包等形式,及時與輔導員溝通交流其思想行為動態(tài)。
三是加強對班導師的考核管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定期召開意見反饋會,及時聽取班導師掌握的情況,并反饋至相關職能部門或二級院系;每學期召開一次工作交流會,開展經驗交流,進行理論探討,提高班導師工作質量;班導師工作考核每學期進行一次,主要以班級導師工作職責的履行情況和工作成效為依據,要堅持客觀、公開、公正的原則,注重工作實績,全面考核、綜合評定。考核內容包括個人總結10分、教研部考核90分,教研部考核主要采用查閱工作記錄、召開學生座談會等方式進行;班導師工作考核結果與教師階段性績效考核掛鉤,對當學期得分排名前15%的教師,在其階段性績效考核工作總分中加2分。考核得分未達60分者視為不合格,其階段性績效考核工作總分扣減5分,不具備年度優(yōu)秀教師的推薦評選資格;班導師任職期間,考核得分達60分以上者,每學期核發(fā)工作津貼600元;對得分排名前15%的班導師,增發(fā)獎勵性津貼200元/學期;考核得分未達60分者,每學期核發(fā)工作津貼200元。
四是明確班導師工作具體要求。自愿參與班導師工作的專任教師,每人每學期兼職班級為1個;校內兼課教師由本人提出申請,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根據聘任條件擇優(yōu)確定,每人每學期兼職班級為1個;擔任系輔導員、學工干部的兼課教師,則不參與班導師工作。班導師兼職班級的分配由教研部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統(tǒng)籌考慮二級院系覆蓋面、專業(yè)代表性等因素,原則上與其任課班級相對應并保持連續(xù)性。班導師需實事求是地填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職班導師工作記錄簿》,作為考核評價的基本材料,每學期考核前按教研部規(guī)定時間提交審核,不提交者直接定為不合格。班導師工作集中在大一年級開展,班導師工作津貼從學校相關劃撥經費列支,教研部根據考核結果以年度為單位進行發(fā)放。
立德樹人,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新情況、高職教育發(fā)展的新變化,審時度勢在關鍵時期提出的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新要求、新目標、新任務。要在高職教育中,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新要求、新目標、新任務,就必須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學生管理模式等,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導師就是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的教書與育人兩大職能緊密結合,就是對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學生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也勢必成為達到立德樹人目標的有力武器。
[1]陳勇,陳蕾,陳旻.立德樹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J].思想政治教育導刊,2013(4):9-14.
[2]吳寧.班導師制:教育本位的新探索——以中山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懷化學院學報,2012(9):105-106.
[3]王楊.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德育意義[J].教育探索,2009(10):166.
[4]胡紅斐,鐘兆明.高校班導師制的實踐與探索[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29-31.
[5]那挺.“90后”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及其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J].中國外資,2011(12):257-259.
(責任編輯:李愛民)
2015-10-02
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12XKS034)、2014年度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14SKSZ44)
楊飏(1985-),男,重慶沙坪壩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教研室主任,講師,哲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G641
B
1671-4385(2015)05-00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