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附子配伍文獻的系統(tǒng)性評價研究

      2015-04-11 05:36:31曹永倉唐迎雪梁曉東
      關(guān)鍵詞:烏頭生物堿附子

      曹永倉,陳 濤,唐迎雪,梁曉東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濟南 250355;2.泰安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泰安 271000)

      附子配伍文獻的系統(tǒng)性評價研究

      曹永倉1,2,陳 濤2,唐迎雪1△,梁曉東1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濟南 250355;2.泰安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泰安 271000)

      目的:探討附子配伍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結(jié)果,為今后開展研究工作提供參考。方法:從中國學術(shù)文獻

      附子;附子配伍;減毒增效;文獻研究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有關(guān)附子配伍的臨床、藥理學、藥動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學實驗等文獻。排除標準:同時使用其他西藥或中成藥進行研究而附子配伍不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文獻;研究中無對照組或無系統(tǒng)性數(shù)據(jù)支撐的文獻;有關(guān)附子配伍的綜述性文章;僅有附子研究而無配伍研究的文獻。

      1.3 資料收集結(jié)果

      按以上檢索詞和時間限定進行檢索,從中國知網(wǎng)中國學術(shù)文獻網(wǎng)絡(luò)出版總庫檢索到相關(guān)文獻2305篇,參照以上設(shè)定的納入和排除標準,共有149篇文獻納入研究。

      2 方法

      采用文獻系統(tǒng)性評價方法,對納入的文獻進行系統(tǒng)評價和歸納分析,運用SPSS 17.0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分別對文獻年代、文獻類型、配伍類型、配伍方法、溶媒比例及煎煮時間、疾病類型6個方面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同時提取相關(guān)信息,將附子配伍的文獻結(jié)果進行整理和探討。

      3 結(jié)果

      3.1 文獻年代及文獻類型分布

      表1、2顯示,對149篇文獻的發(fā)表時間進行分析,2008、2013年和2010年附子配伍研究比較多,2004、2009年及2012年相對比較少,附子配伍研究密集度呈現(xiàn)一定的時間間隔。文獻類型以藥理學、臨床研究和藥物分析學研究為主要研究對象,并依次遞減,說明有關(guān)附子配伍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為附子配伍研究向更高層次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

      表1 文獻時間分布

      表2 文獻類型分布

      3.2 配伍類型

      表3顯示,149篇文獻中涉及19種附子藥對21個附子經(jīng)方,附子配伍補虛藥和清熱藥所占比例較高,這與附子味辛、大熱并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之功效正好吻合。

      3.3 配伍方法和配伍比例

      表4、5顯示,納入研究的文獻中,研究較多的藥對和經(jīng)方分別是附子甘草、附子干姜、附子大黃和麻黃附子細辛湯、附子理中湯(丸)及甘草附子湯。由于部分文獻未標明藥對或經(jīng)方的配伍比例,從準確標明配伍比例的文獻中,可以看出附子藥對的配伍比例中1∶1占主要比例,大部分經(jīng)方配比與原始文獻一致。

      表3 配伍類型

      表4 藥對配伍比例

      表5 經(jīng)方配伍比例

      3.4 溶媒比例及煎煮時間

      表6顯示,大部分文獻沒有準確標明附子配伍的溶媒用量和煎煮時間,僅有32篇文獻進行了具體介紹??傮w來說,10倍、8倍和20倍溶媒用量是較為常見的,1 h、30 min和40 min煎煮時間是較為常用的。

      3.5 文獻研究的疾病分布

      表7顯示,將附子進行適當?shù)呐湮榭梢灾委煻喾N疾病。本研究涉及的149篇文獻中,有65篇文獻涉及疾病研究,研究較多的為(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疼痛、心衰等疾病。

      4 討論

      附子配伍甘草,溫陽又兼補偏救逆,甘草對附子總生物堿和酯性生物堿的溶出影響不大或略有減少[4-5],而烏頭堿和次烏頭堿的量顯著降低[6]。同時能使烏頭堿、新烏頭堿及次烏頭堿藥動學性質(zhì)發(fā)生變化,三者Cmax、AUC均降低,MRT延長,t1/2延長或縮短[4,7],且血藥濃度-時間曲線呈現(xiàn)多峰現(xiàn)象[8]。藥效學方面,甘草皂苷拮抗附子所致心律失常[9]。

      表6 溶媒比例與煎煮時間

      表7 文獻研究的疾病分布

      附子配伍大黃,大黃之苦寒瀉下佐制附子剛燥之性。共煎液中總生物堿和藥渣中單酯型和脂型生物堿的含量均有所降低[10],尤其烏頭堿下降達45%左右[11],主要是因為大黃中鞣酸與烏頭堿形成鞣酸型烏頭堿。

      附子配伍干姜,干姜以助附子升發(fā)陽氣,共奏回陽救逆之功。配伍后3種雙酯型生物堿、次烏頭堿和苯甲酰新烏頭原堿溶出增加,而苯甲酰烏頭原堿及苯甲酰次烏頭原堿稍有減少[12-13]。藥動學方面,干姜能夠加快附子生物堿的吸收及消除,并可以拮抗烏頭堿的中樞抑制作用[10]。

      附子與半夏作為有爭議的配伍,有研究證實配伍后新烏頭堿、次烏頭堿的含量提高,心臟毒性增加[14-15],有待于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附子配伍麻黃,總生物堿和非酯型生物堿含量增加,而酯型生物堿含量大幅降低,尤其是苯甲酰新烏頭原堿、苯甲酰次烏頭原堿[16]。附子分別配伍人參、黃芪、地黃后,合煎液LD50均顯著增大[17]。附子配伍人參出現(xiàn)明顯的抗心衰和抗心律失常作用,配伍白芍可改善心肌缺血[18]。附子經(jīng)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臨床應用,治療多種陽虛證具有理想的療效。

      多種研究方法、多種學科領(lǐng)域的交叉研究得到的實驗結(jié)果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為今后進行相關(guān)研究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chǔ)、實驗基礎(chǔ)和方法學基礎(chǔ)。同時,由于缺乏規(guī)范的中藥藥理、毒理和安全性評價系統(tǒng),以及實驗規(guī)模和實驗方法的差異,可能在某些方面得出不一致的研究結(jié)果,有待于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1] Jiang B,Lin S,Zhu C,et al.Diterpenoid alkaloids from the lateral root of Aconitum carmichaelii[J].J Nat Prod,2012,75(6): 1145.

      [2] 藍娟,阿衣夏木·夏衣提,何雷萍,等.炙甘草配伍對附子水煎液中烏頭類生物堿的含量和離體腸吸收的影響[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12,43(5):430-434.

      [3] Ravi P,Lorraine Y,Barry G,et al.A case of fatal aconitine poisoning by monk shood ingestion[J].J Forensic Sci,2008,53 (2):491-494.

      [4] 王志琪,曾嶸,譚志榮,等.附子與甘草配伍前后烏頭堿和甘草次酸在大鼠體內(nèi)的藥動學比較[J].中成藥,2012,34 (12):2305-2309.

      [5] 孫小玲,何凡.酸性染料比色法測定甘草附子藥對中總生物堿的含量[J].中國藥師,2013,16(7):1006-1007.

      [6] 秦素紅,章津銘,何宇新,等.基于化學組分動態(tài)變化的附子配伍甘草煎煮條件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 (24):20-24.

      [7] 沈紅,朱玲英,姚楠,等.甘草與附子配伍對烏頭堿、新烏頭堿、次烏頭堿大鼠藥動學的影響[J].中藥材,2011,34(6): 937-942.

      [8] 何雷萍,狄斌,杜迎翔,等.4種附子配伍方給藥后大鼠血漿中3個烏頭類生物堿的藥動學比較[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10,41(1):55-59.

      [9] 胡一冰.附子甘草藥對組分配伍減毒機理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5.

      [10] 越皓,皮子鳳,宋鳳瑞,等.附子不同配伍藥對中生物堿成分的電噴霧質(zhì)譜分析[J].藥學學報,2007,42(2):201-205.

      [11] 金林生.大黃-附子藥對和附子各種炮制品的成分分析[D].沈陽藥科大學,2009.

      [12] 陳佳江,熊敏,周靜波,等.附子配伍干姜對附子總生物堿含量的影響[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33(2):1-3.

      [13] 彭穩(wěn)穩(wěn),劉莎莎,王亞,等.附子與干姜配伍前后對附子中4種烏頭類生物堿成分含量的影響[J].中國藥學雜志,2013,48(4):258-261.

      [14] 朱日然,李啟艷,張學順,等.附子與半夏不同炮制品種配伍應用的ESI-MSn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 (18):62-67.

      [15] 李玲,馬瑜紅,歐陽靜萍.附子配伍半夏對大鼠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3(5):5-7.

      [16] 周慧芳,譚曉梅,陳飛龍,等.麻黃-附子藥對主要有效成分在不同湯方中的含量變化[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 (13):137-140.

      [17] 雷波,杜鵬,陳勇.附子藥對配伍規(guī)律的初步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9(3):281-285.

      [18] 隨志剛,陳明玉,劉志強,等.附子煎煮與配伍應用中烏頭類生物堿含量的變化及意義[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35(2):226-229.

      Systematic Literatural Research on the Compatibility of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CAO Yong-cang1,2,CHEN Tao2,TANG Ying-xue1△,LIANG Xiao-dong1
      (1.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China; 2.Ta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i’an 271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research methods and findings of the compatibility of Radix Aconiti Lateralis,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es.Method:Literature on the compatibility of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were searched in China Academic Literature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and wer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and analysized.Result:Research on Pharmacology(39.60%),clinic research(30.20%)and pharmaceutical analysis(14.09%)were relatively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types,so were deficiency-supplementing medicine(31.58%)and heating-clearing medicine(21.05%)of compatibility types,so were compatibility with Licorice Root(25.00%),ginger(21.15%)and rhubarb(14.42%)of pair-drugs.8 times and 10 times of the ratios of solvent,as well as 1 h and 30min of boiling times were more adopted.Arthritis,pain and heart failure were mainly related diseases.Conclusion:By analyzing the tendenc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udy on the compatibility of Radix Aconiti Lateralis,as well the mechanism of toxicity reducing and efficacy enhancing,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researches has been laid.

      Radix Aconiti Lateralis;Compatibility of Radix Aconiti Lateralis;Toxicity reducing and efficacy enhancing;Literature research

      R289.5

      A

      1006-3250(2015)03-0342-03

      1 資料

      于中國知網(wǎng)2004~2013年中國學術(shù)文獻網(wǎng)絡(luò)出版總庫,包括該年度學術(shù)期刊,優(yōu)秀博士生或碩士生論文。以“附子配伍”“附子藥對”“附子”為檢索詞,文獻時間限定為從2004~2013年進行跨庫搜索。

      2014-04-20

      曹永倉(1978-),男,主管藥師,醫(yī)學博士,從事中藥藥理及臨床藥學研究。

      △通訊作者:唐迎雪,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從事中藥及復方藥理毒理研究,Tel:0531-89628067,E-mail:doctoryxt @sina.com。

      總庫檢索附子配伍的相關(guān)文獻進行系統(tǒng)性評價和分析。結(jié)果:文獻類型以藥理學(39.60%)、臨床研究(30.20%)及藥物分析學(14.09%)為多,配伍類型中補虛藥(31.58%)和清熱藥(21.05%)較多,藥對研究以配伍甘草(25.00%)、干姜(21.15%)及大黃(14.42%)居多,溶媒比例多用8倍和10倍,煎煮時間以1 h及30 min為常見,所治疾病以關(guān)節(jié)炎、疼痛及心衰為重點。結(jié)論:通過分析附子配伍研究的傾向、特點及減毒增效機理的研究,為將來進行相關(guān)研究奠定扎實的基礎(chǔ)。

      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味辛、甘,大熱有毒,通行十二經(jīng)脈,主歸心、腎及脾經(jīng),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和散寒止痛作用,用于治療亡陽虛脫、脾腎陽虛、風寒濕痹等。近代研究證實,附子含有100多種化學成分,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是雙酯型、單酯型和醇胺型二萜類生物堿,三類成分毒性依次減小,主要包括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臟和肌肉組織毒性以及胚胎毒性和腎毒性[1-2]。附子具有強心、升壓、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抗衰老、抗血栓、抗炎、抗腫瘤、鎮(zhèn)痛及糖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3]。本文對近10年來附子配伍的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及評價,以期為今后相關(guān)研究人員和研究單位提供情報學參考。

      1.1 資料來源和檢索策略

      猜你喜歡
      烏頭生物堿附子
      附子在惡性腫瘤中的應用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含烏頭堿中成藥理論中毒風險的數(shù)學分析
      中成藥(2018年11期)2018-11-24 02:57:36
      德欽烏頭塊根化學成分的研究
      中成藥(2018年2期)2018-05-09 07:19:50
      HPLC法同時測定痹通藥酒中4種生物堿成分
      中成藥(2017年12期)2018-01-19 02:06:58
      HPLC-Q-TOF/MS法鑒定血水草中的異喹啉類生物堿
      中成藥(2017年7期)2017-11-22 07:33:25
      HPLC-Q-TOF/MS法鑒定兩面針和單面針中的生物堿
      中成藥(2017年8期)2017-11-22 03:18:58
      高烏頭的研究進展
      中成藥(2016年4期)2016-05-17 06:07:56
      對葉百部中非生物堿化學成分的研究
      附子化學成分的研究現(xiàn)狀
      黎平县| 北海市| 天门市| 平潭县| 文成县| 六盘水市| 和硕县| 灌阳县| 乌鲁木齐市| 日喀则市| 岳池县| 老河口市| 垫江县| 舒城县| 阿克苏市| 满洲里市| 西乌珠穆沁旗| 峡江县| 滁州市| 安西县| 稷山县| 渭源县| 米林县| 吕梁市| 崇礼县| 酒泉市| 息烽县| 广宁县| 阿拉尔市| 石林| 泰安市| 泸定县| 米林县| 南昌县| 张家口市| 罗山县| 教育| 白山市| 安乡县| 宜丰县|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