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自太,李 卉,吳利強,楊 磊,李 娜
(1.衢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衢州 324000;2.甘肅省金昌市中心醫(yī)院,甘肅金昌 737100; 3.衢州市氣象局,浙江衢州 324000)
基于氣象數(shù)據(jù)的暑多兼濕分析
魏自太1,李 卉2,吳利強3,楊 磊2,李 娜3
(1.衢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衢州 324000;2.甘肅省金昌市中心醫(yī)院,甘肅金昌 737100; 3.衢州市氣象局,浙江衢州 324000)
目的:分析金昌衢州氣象數(shù)據(jù)說明暑多兼濕。方法:收集金昌衢州氣象數(shù)據(jù)計算其絕對濕度,將衢州立春夏至前絕對濕度和溫度與金昌暑時絕對濕度和溫度比較。結果:金昌衢州“暑必兼濕”一致,暑時溫度和絕對濕度差別大,說明暑必兼濕與地理位置有關;衢州立春后夏至前的絕對濕度與金昌暑時的絕對濕度差別大,且在立春后期衢州絕對濕度要高于金昌在暑時絕對濕度,差別大,這與暑必兼濕是矛盾的。結論:暑多兼濕更為客觀。
暑必(多)兼濕;絕對濕度;溫度
暑為外感六淫之一,外濕也為外感六淫,對于二者之間的關系歷代醫(yī)家爭論不休,主要有“暑必兼濕”與“暑多兼濕”2種認識,能否通過氣象數(shù)據(jù)中代表暑和濕的數(shù)據(jù)分析來解釋這2種觀點?顯然,這種分析不僅有利于從客觀數(shù)據(jù)角度證明古人認識的科學性,也為暑病的理論基礎提供客觀依據(jù)。
1.1 數(shù)據(jù)來源
收集2010年立春(2月4號)至冬季結束(2011年2月3號)的衢州市和金昌市氣象數(shù)據(jù),包括每天24h的氣溫(最高和最低)、大氣壓和相對濕度。
1.2 觀察指標
溫度、大氣壓、相對濕度、絕對濕度,其中絕對濕度指單位容積空氣中含有的水氣質(zhì)量,即空氣中的水氣密度,以g/m3為單位,其計算公式為:(g/m3),其中C=常數(shù)216.679gk/J;Pw=水氣壓的壓強;T=熱力學溫度K,空氣為理想氣體,為計算所得。
1.3 研究方法
依據(jù)中醫(yī)學文獻,將濕的指標量化為絕對濕度,暑的指標量化為溫度;依據(jù)文獻和節(jié)氣的分析,暑的起點至終點確定為夏至日到處暑日,重點分析此階段南北兩地(甘肅和金昌)暑與濕的數(shù)據(jù)關系,并通過線圖直觀表現(xiàn)。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絕對濕度與溫度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均數(shù)比較符合正態(tài)分布者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南北兩地暑時溫度線圖比較
圖1反映出一年(2010年2月4日至2011年2月3日的溫度變化)中溫度最高時間大約為6月21到8月23日,符合暑的特點,說明暑的時間選擇符合南北兩地溫度。
2.2 金昌衢州絕對濕度線圖比較
圖2反映出一年(2010年2月4日至2011年2月3日的絕對濕度變化)中金昌衢州絕對濕度最大時間均為6月21日到8月23日,且溫度與濕度一致,說明南北兩地暑必兼濕是一致的。
2.3 金昌衢州暑時溫度線圖比較
圖3反映出暑時(2010年6月21日至8月23日)金昌衢州溫度變化前期有交叉,8月后衢州溫度高。
2.4 金昌衢州暑時絕對濕度線圖比較
圖4反映出金昌比衢州絕對濕度在暑時同一時間(6月21日到8月23日)低,說明暑必兼濕與地理位置有關。
2.5 衢州立春后夏至前與金昌暑時絕對濕度線圖和數(shù)值比較
圖5反映出衢州立春后夏至前(2月4日至6月20日)的絕對濕度與金昌暑時(6月21日至8月23日)的絕對濕度差別大,并在立春后期衢州絕對濕度高于金昌暑時的絕對濕度,這與暑必兼濕是矛盾的。
圖1 2010年金昌衢州四季溫度比較
圖2 2010年金昌衢州四季絕對濕度比較
圖3 2010年衢州和金昌暑時溫度比較
圖4 2010年衢州和金昌暑時絕對濕度比較
圖5 2010年衢州立春后夏至前絕對濕度與金昌暑時絕對濕度比較
表1顯示,衢州立春后夏至前(2月4日到6月20日)絕對濕度均數(shù)和最大值高于金昌暑時(6月21日至8月23日)的絕對濕度,而最小值相差不大。
表1 衢州立春后夏至前和金昌暑時絕對濕度比較(±s)
表1 衢州立春后夏至前和金昌暑時絕對濕度比較(±s)
注:與衢州春夏至濕度比較:*P<0.05
組別 天數(shù) 最小值 最大值 均數(shù)±標準差金昌暑時濕度 64 3.95 13.75 8.9906±2.2680*衢州春夏至濕度137 3.46 20.74 10.8688±4.1886
2.6 衢州立春后夏至前,金昌衢州暑時溫度濕度數(shù)值比較
表2顯示,衢州暑時(6月21日至8月23日)溫度和絕對濕度高于金昌暑時溫度和絕對濕度(P<0.05);衢州立春夏至前溫度低于金昌暑時溫度;衢州暑時絕對濕度的最小值高于金昌暑時絕對濕度的最大值,而均數(shù)相差2倍多。
表2 衢州金昌的暑時溫度和絕對濕度,衢州立春夏至前溫度比較(±s)
表2 衢州金昌的暑時溫度和絕對濕度,衢州立春夏至前溫度比較(±s)
注:與衢州暑時溫度比較:*P<0.05;與衢州暑時濕度比較:#P<0.05
組別 天數(shù) 最小值 最大值 均數(shù)±標準差金昌暑時溫度 64 185.00 321.00 245.3430±32.4474*衢州暑時溫度 64 225.00 332.00 285.0000±26.8050金昌暑時濕度 64 3.95 13.75 8.9906±2.2680#衢州暑時濕度 64 17.20 22.55 20.7409±1.2118衢州春夏至溫度137 24.00 262.00 158.3940±67.2283
清代醫(yī)家汪昂認為“暑必兼濕”;葉天士云:“長夏濕令,暑必兼濕”;喻嘉言曰:“熱蒸其濕是為暑,無濕但為干熱而已,非暑也?!币陨厢t(yī)家認為“暑必兼濕”,而王孟英曰:“暑與濕原是二氣,雖易兼感,實非暑中必定有濕也”;柳寶詒曰:“若謂暑必兼濕,則當夏亢旱之年,暑熱偏盛,濕難必得。況濕之可兼者最多,誠以濕無定位,分旺四時,風濕寒濕無不可兼……霄壤不同:雖可合而為病,究不可謂暑中原有濕也?!眱晌会t(yī)家強調(diào)暑與濕是獨立的,即“暑未必兼濕”,其觀點具有一定的主觀性,而應用氣象數(shù)據(jù)來說明暑和濕的關系則更為客觀。
為說明此問題,首先需要確定暑的具體時間?!端貑枴分刑岬健跋膫谑睢?,“大暑至”,“后夏至日者為病暑”。葉天士云:“長夏濕令”。依據(jù)這些文獻,暑出現(xiàn)在夏季、大暑、夏至日后和長夏。長夏未包括小暑,不適合作為暑時。而取大暑為暑時的話則時間短,若取立夏為暑的起點,與《內(nèi)經(jīng)》矛盾且范圍大。綜上所述,暑的起點選為夏至,這樣確定一方面與《內(nèi)經(jīng)》相符,另一方面在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且太陽高度逐日遞減[1],古稱長日至。這天北半球接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夏季最熱時落后于夏至日[2]。對于暑的終點,選處暑這個節(jié)氣。有研究表明,處暑以后氣溫逐漸下降,夏至到立秋2個月內(nèi)旬間溫差不足半度,處暑以后各旬間的溫差猛增至2~3℃,故立秋不能作為暑的終點。此外,夏至(濕度最大增幅幅度)至處暑(濕度最大減幅幅度)節(jié)氣是北京年平均濕度較大的節(jié)氣[3]。
由于中國氣候差異大,故選擇一南一北兩個地區(qū)的氣候數(shù)據(jù)比較以說明暑濕關系。其中浙江衢州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4],其空氣為“濕空氣”;甘肅金昌以大陸性沙漠干旱氣候為主[5],其空氣為“干空氣”。
圖1、2顯示,衢州和金昌暑時的溫度和濕度在一年中最高,符合“暑必兼濕”特點,說明“暑時”的時間選擇是正確的。同時2圖顯示,空氣均含有水氣,“春夏秋冬必兼濕”,暑時最高,與柳寶詒的觀點一致。故對于其他季節(jié),“暑必兼濕”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圖3、5和表2顯示,衢州和金昌在暑時溫度和絕對濕度有差別,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由于兩地經(jīng)度和緯度不同,同時也與地表構成有關。夏至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緯度愈低總輻射愈大;且地表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決定其地表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如砂土的反射率為29% ~35%,森林為15% ~18%[6]。衢州地處低緯度區(qū),總輻射較大,地表森林覆蓋率高,對太陽的反射率低,空氣中水氣含量多。曹炳章(近代中醫(yī)珍本集溫病分冊)認為:“我江浙兩省,四面環(huán)海,地浮水上,濕氣更盛。蓋以天日之暑熱,蒸動地濕之水氣以上騰,彌漫空中,三氣交動,時分時合?!倍鸩暥容^高,地表沙石多,反射率高,空氣中水氣含量少,因此兩地均“暑必兼濕”,但衢州名副其實(當然排除極端干旱的時候),而金昌只具有相對意義。圖5和表1、2則進一步說明,不同地域暑時濕度比較,金昌地區(qū)“暑必兼濕”是不成立的。通過以上氣象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結論,“暑多兼濕”更為客觀,同時也說明古人的認識具有客觀依據(jù)。
[1] 蔣洪力.光的傳播與地球晝長[J].物理教師,2004,25(2): 49-51.
[2] RobDeMillo.天氣和人類活動[M].馮志強,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31-35.
[3] 張德山,賀娟,高思華,等.“北京24節(jié)氣”的氣候特征分析[J].中醫(yī)雜志(增刊),2010,51(2):35-37.
[4] 王小林.衢州市區(qū)室外地表γ輻射水平調(diào)查[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02,22(4):304.
[5] 滕水昌,趙明瑞,翟誠,等.近50a金昌市氣候逐漸轉入相對暖濕分析[J].干旱氣象,2010,28(4):411-417.
[6] 吳成基.自然地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02.
AnalysisofSummer-heatAlwaysAccompaniedwithDampnessBased ontheMeteorologicalData
WEIZi-tai1△,LIHui2,WULi-qiang3,YANGLei2,LINa3
(1.QuzhouCollegeofTechnologyZhejiangQuzhou324000,China;2.CentralHospitalofJinchang,GansuProvince GansuJinchang737100,China;3.TheQuzhouMeteorologicalBureauZhejiangQuzhou324000,China)
Objective:ToanalyzethemeteorologicaldataofJinchangandQuzhoutoillustrateSummermostlycarrying humidity.Methods:Aftercollectingone-yearmeteorologicaldataofJinchangandQuzhou,calculatetheone-yearJinchang andQuzhou'sabsolutehumidity,andabsolutehumidityandtemperaturearecompared;Comparetheabsolutehumidityand temperatureofQuzhouafterthebeginningofspringandbeforethesummersolsticewiththeabsolutehumidityand temperatureofJinchangsummertime.Results:SummerdefinitlycarryinghumidityofJinchangandQuzhouisconsistent; ThedifferenceofsummertimetemperatureandabsolutehumiditybetweenJinchangandQuzhouareobviously,Summer definitlycarryinghumidityisbedescribedwithgeographicallocation;Quzhou'sabsolutehumidityafterthebeginningof springandbeforesummersolsticeandJinchangsummertimeabsolutehumidityareverydifferent,andatthelatebeginning ofspringintheQuzhouabsolutehumidityishigherthantheabsolutehumidityintheJinchang'ssummertime,abig difference,anditisacontradictionwithSummerdefinitlycarryinghumidity.Conclusion:Summermostlycarryinghumidity ismoreobjective.
Summerdefinitly(mostly)carryinghumidity;Absolutehumidity;Temperature
R226
:A
:1006-3250(2015)08-0957-03
2015-02-02
魏自太(1971-),男,甘肅莊浪人,副教授,醫(yī)學碩士,從事中醫(yī)藥的臨床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