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生態(tài)翻譯視角簡析梁啟超三個時期的翻譯思想

      2015-04-11 08:05:27韓思宇北京郵電大學北京100876
      關鍵詞:梁啟超譯者譯文

      陳 誼,韓思宇北京郵電大學,北京 100876

      從生態(tài)翻譯視角簡析梁啟超三個時期的翻譯思想

      陳 誼,韓思宇
      北京郵電大學,北京 100876

      梁啟超是清末最優(yōu)秀的學者之一,他在翻譯學的研究中頗有建樹。梁啟超的翻譯生涯可以劃為三個階段,即早期翻譯研究、在日本時期的實踐以及晚年對佛經的翻譯。從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去分析這三個階段,可以看到梁啟超政治生活的變遷以及他的個人遭遇,都顯而易見地影響了他對翻譯的理解和實際翻譯活動。而這整個過程又體現出了生態(tài)翻譯學中譯者對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適應和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對譯者的選擇,突出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中心地位。

      生態(tài)翻譯學;梁啟超;翻譯;政治

      生態(tài)翻譯學是一門通過生態(tài)途徑來研究翻譯的跨學科理論研究。它借鑒古今、中西合璧,以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基礎,引入“天人之合”“道法自然”“以人為本”等中國古代生態(tài)學的智慧,開辟了翻譯理論研究的一種新方式。

      生態(tài)翻譯學初期的理論基礎是翻譯適應選擇論。它以達爾文進化論中的“適應/選擇”學說為指導,探討“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譯者適應與選擇行為的相互關系和規(guī)律,論證和構建了一個以譯者為中心的理論。簡單來說,翻譯適應選擇論就是“譯者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選擇活動?!雹賉P45]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指的是“原文、源語和譯語所構成的‘世界’,即語言、交際、文化、社會以及作者、讀者、委托者等互聯互動的整體。”②[P5~9]因此,在翻譯適應選擇論的視角下,整個翻譯的過程就是譯者要適應以原文為中心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然后,根據“適者生存”“汰弱留強”的自然法則留存作品,能夠適應的作品才能留存;其次,譯者也要以其所處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來選擇譯文,即譯者要“擇善而從”——為“求存”而“擇優(yōu)”。也就是說,翻譯的過程,其實是譯者適應與譯者選擇交錯進行的。

      梁啟超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一生勤奮,著述宏富,其學術著作,后多被收入作品集《飲冰室合集》中。梁啟超至交好友黃遵憲先生曾在寫給他的書信中高度評價其作品:“公之所唱民權、自由之說,皆是也……其精思偉論,吾敢宣布于眾曰:賈(按:指賈誼)、董(按:指董仲舒)無此識,韓(按:指韓愈)、蘇(按:指蘇軾)無此文也?!雹踇P211~212]然而,在他的諸多成就中,翻譯思想卻往往被人忽視。學者勞隴曾在自己所寫的文章《意譯論——學習梁啟超翻譯理論的一點體會》中感嘆過:“我國的翻譯理論者,對于這樣一份寶貴的理論遺產,至今還沒有能夠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而擷取其精華,這實在不能不引為憾事?!雹躘P59~64]

      梁啟超始終致力于近代中國的政治革新,他的翻譯活動緊緊圍繞著他的政治生活,并為其服務。他用實際行動告訴后人,“他的翻譯一直是在‘翻譯為政治服務’的指導下進行的。”⑤[P97]因此,在研究他的翻譯思想時,不能離開對其政治生涯的分析。在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中,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包含譯者所處的“世界”這一概念,把梁啟超置身于這一“世界”中,能夠從一個更宏觀的視角去探討他的翻譯思想。

      梁啟超一生中有三次重大變革對其翻譯思想影響深遠:第一次是1895年“公車上書”后,康有為、梁啟超開始領導“戊戌變法”運動,這一時期梁啟超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翻譯思想,對于原文、譯者和譯文都有在當時來說頗為先進的觀點。第二次是1898年“百日維新”的失敗迫使他流亡日本,此后梁啟超更多地關注于翻譯實踐,他希望翻譯出能夠適應當時中國國情,啟發(fā)民智的作品。同時他也在反思,不斷選擇合適的譯文,以適應他所在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第三次是1918年與北洋政府兩次合作的失敗使他對政治徹底失望,從此遠離政壇,開始了他最后十年的文化教育生涯。在最后的十年中,他專注于佛經翻譯的研究,更倡導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和諧,原文與譯文的平衡,尤其強調對原意表述的準確性。

      雖然梁啟超的三個階段有較大差異,但其中并不缺乏共性,尤其是梁啟超對譯者素質的強調和對譯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傾向性。通過生態(tài)翻譯理論這一理論框架,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梁啟超一生的政治遭遇對他翻譯思想的影響,下文將逐一從生態(tài)翻譯學的角度闡釋三個時期梁啟超翻譯思想的變遷。

      一、梁啟超的早期翻譯思想

      從1895年“公車上書”至1898年“戊戌變法”結束,這期間,是梁啟超從事改良運動,投身救亡事業(yè)的第一個時期。他抱著“啟發(fā)民智”的理想,積極倡導學習日本、學習西方,并提出了很多翻譯理論,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翻譯思想。

      1896年6月12日,梁啟超在他起草的奏章《奏請推廣學校、設立譯局、報館折》中提到:“今與西人交流而不能盡知其情偽,此見弱之道也。欲求知彼,首在譯書?!雹轠P110]梁啟超之所以推崇譯書,是為了了解“西人”富強之道,以此自強。在生態(tài)翻譯學中,“翻譯是以譯者為中心的;翻譯過程是譯者對以原文為典型要件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適應’和以譯者為典型要件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對譯文的‘選擇’。”①[P120]梁啟超提倡譯書正是順應救國圖存的趨勢,因時局而譯書。

      1897年梁啟超在《時務報》上發(fā)表了著名的《變法通議》,其中第七章《論譯書》詳細地闡述了他早期的翻譯思想。

      首先,梁啟超強調了培養(yǎng)翻譯人才的重要性,他提出“養(yǎng)能譯之才”“使天下學子,自幼咸習西文”。生態(tài)翻譯學認為,翻譯過程中存在由原文、譯者、譯文組成的“三元關系”,其中,譯者是唯一的主觀因素,也是翻譯活動的行為主體,譯者的素質直接決定著譯文的質量以及能否達到預期目的,也就是說譯書,首在培養(yǎng)人才。

      其次,梁氏對于翻譯書籍的選擇也做出了規(guī)范,他認為,要“擇當譯之本”“取西人有用之書,悉譯成華字”,當時中國官局所譯之書,兵學幾居其半;而他認為“西人之所強者兵,而所以強者不在兵”。所以,他詳細列舉了外國有關律例章程、教材、法律書、史書、經濟學書、哲學書等等對我國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書籍。但“草創(chuàng)之始,未能廣譯,則先后緩急,亦當有次”,而“同一門類的書,則當于數書之中,擇其佳者,或擇其后出者”。當然,不僅是選擇譯什么書重要,選擇譯哪種語言的書同樣值得關注。梁啟超主張通過日譯西書來了解西學。梁啟超認為:“日本與我為同文之國,自昔行用漢文……今誠能習日文以譯日書,用力甚鮮,而獲益甚巨?!雹咚€在《論學日本文之益》中指出:“日本自維新三十年來,廣求知識于寰宇,其所譯所著有用之書,不下數千種,而尤詳于政治學、資生學(經濟學)、智學(哲學)、群學(社會學)等,皆開民智,強國基之急務也。”⑧由此可知,利用日語和漢語的相通性,翻譯日文書和日譯西書,不僅省力、易為,且更適合中國民眾學習和理解。因此,選擇翻譯日文書正是適應了當時中國的環(huán)境,即譯文所在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

      再次,梁啟超還提出要統(tǒng)一通用名詞的翻譯,也就是要“定公譯之例”,例如對于一些常見人名、地名,確定一個固定的譯法。這樣,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和理解文章,同時在“適者生存”的原則下,“定公譯之例”可以防止讀者理解混亂,保證譯著的可讀性,從而使譯注能夠被接收,并留存下來。

      最后,梁氏警誡譯者,提出“譯書有二蔽:一曰徇華文而失西義,二曰徇西文而梗華讀?!雹噙@“二蔽”正是如今困擾許多譯者的“歸化”和“異化”孰優(yōu)孰劣的問題。而生態(tài)翻譯學拋棄片面與極端,把譯文與原文置于整個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從整體論出發(fā)尋找兩者的結合點。生態(tài)翻譯理論強調“適應”,因此,對于譯文和原文的文化背景并非只求平衡,而是根據現實需要以及翻譯目的適當有所傾向。

      二、梁啟超旅日期間的實踐與反思

      1898年“戊戌變法”慘遭失敗,梁啟超“遂乘日本大島兵艦而東”,⑨[P107]開始了他流亡日本的生活。直到1903年,梁啟超做了大量的翻譯工作,把他在《論譯書》中提出的翻譯理論付諸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提出了關于日文翻譯的見解。

      變法的失敗并沒有使梁啟超灰心,他沒有放棄開啟民智的努力。在《三十自述》中,他說道:“自此居日本東京者一年,稍能讀東文,思想為之一變。”(12)這個時期,他接觸到很多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意識到了改良的局限性,他的思想開始從“改良”轉向“革命”。并且,他還首次提出了“政治小說”的概念,意思是指作者借以吐露其政治思想抱負的小說。通過翻譯“政治小說”,來直接參與社會政治斗爭。這一概念的提出,反映出梁啟超對待翻譯和政治關系的態(tài)度——翻譯是為政治服務的,這也是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變,帶給譯者思想上的轉變。其政治小說中,最具代表意義的就是《佳人奇遇》。

      “《佳人奇遇》在藝術上和一般政治小說一樣,作品缺乏系統(tǒng)的情節(jié),只是設計幾個人物,以長篇對話來發(fā)表自己的政見或敘述事件的經過?!雹輀P218]而其稍勝中國政治小說一籌之處在于,大量使用第一人稱敘述,使其內容更為生動傳神,內涵更便于理解。梁啟超到達日本后看中了這篇小說,便一邊跟隨羅普學習日文,一邊著手翻譯這本小說,并把它刊登在自己創(chuàng)辦的《清議報》上。

      梁啟超在翻譯這本小說時,保留了原著鮮明的漢文化傾向特色,突出了原著語言詩化的特點,駢散結合,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小說人物的身份特征。如小說第二回幽蘭女史答東海散士的一段話:“郎君之淚,幸落于賤妾之衣裳,是不啻千金之賜也?!保?1)這樣雅麗又含中國典故的句子出自一個西班牙女子之口顯然是很不相稱的。這也說明梁啟超在翻譯過程中沒有均衡地考量整體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過度傾向于譯文所在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原文所處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可見他自己亦未能避免“歸化”的困境。除了小說《佳人奇遇》外,梁啟超還翻譯過自日文轉譯的法國儒勒·凡爾納的著名科幻小說《十五小豪杰》、法國天文學家佛琳瑪利安的《世界末日記》等小說。這些翻譯作品突出展現了梁啟超的翻譯思想,他選小說以新世界、科幻等題材為主,目的是為中國介紹全新的先進思想,這正是對以譯文為核心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而做出的選擇。但同時,他也有過分偏向于譯文的嫌疑,所譯成的文字失去了很多原文的文化內涵,這也是梁啟超翻譯思想中不足的一面。

      同時,隨著譯著的增加,梁啟超也意識到了新問題。他所翻譯的大多數書籍是日本人從英文翻譯而來的,而縱觀當時的翻譯潮流,亦鮮有人能夠直接引進西方的學術著作。

      1902年,梁啟超在自己主編的《新民叢報》上發(fā)表《東籍月旦敘論》,他一開頭便說道:“我中國英文英語之見重,既數十年,學而通之者,不下數千輩;而除嚴又陵外,曾無一人能以其學術思想輸入與中國。此非特由其中學之缺乏而巳,得毋西學亦有未足者耶?”⑤[P115]他在文章中分析道:“一、由治西學者大率幼而就學,于本國之學問一無所知……二、由欲讀西文政治、經濟、哲學等書而一一詮釋之,最速非五六年之功不能。”⑤[P115]梁啟超先生的解釋并非為無法從英文直接翻譯找借口,而是強調譯者素質的重要性。譯者作為“三元關系”的核心,決定著整個翻譯活動。他認為西學無論從語言、生活習慣還是文化等方面都差異很大,因此,要想成功翻譯西方學術著作,譯者必須熟悉中西文,還要花長時間去研究西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然而,從另一個層面講,當時中國的現實需要馬上引進西方的知識,在直接從英文翻譯而不能的情況下,從日文轉譯則更簡單,更有效果。由此可見,梁啟超在強調譯者素質重要性的同時,并非一味等待高素質譯者出現,而是適應當時的翻譯環(huán)境,提倡從日文轉移的方法來引進西方知識。

      1902年,梁啟超寫下《三十自述》一文,回顧了自己三十年的經歷、得失。在日本期間,梁啟超接觸了很多新事物,無論是孫中山的革命思想還是法國波瀾壯闊的大革命,都促使他反思自己的改良道路,以至于自嘲“所志所事,百不一就”,(12)從此梁啟超接受了革命思想,卻把翻譯熱情降到了冰點,翻譯活動幾乎全部中斷。

      三、晚年梁啟超的佛經翻譯研究

      1903年后,梁啟超經歷著思想的強烈震動,舊的主張似乎被推翻,卻又不忍放棄,新的思想充滿活力卻有悖于他所信奉的道統(tǒng),直到1918年赴歐洲旅行,可以說這段時間是梁啟超翻譯生涯的停擺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而梁啟超在國內與袁世凱、段祺瑞分別合作并且失敗,終于對政治心灰意冷,他發(fā)表《吾今后所以報國者》一文,表示愿從此后從事學術,放棄政治,并于1918年年底赴歐洲考察。對于這次出游的目的,梁啟超說:“第一是想自己求一點學問。”(13)[P133]這也是梁啟超翻譯生涯的重大轉變,由此,進入了他晚年對于佛經翻譯的研究時期。

      這一次的歐洲之旅,讓梁啟超重新審視東方文明,回國后,發(fā)表了著作《歐洲心影錄》。這部著作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梁啟超對戰(zhàn)后歐洲的考察結果,反映了梁啟超對西方文明的態(tài)度和看法,也反映了他對中西兩種文化的觀點。“歐洲的資本主義文明已經破產,只有用東方文明——古老的中國文明和印度文明才能加以救治?!保?3)[P133]而佛教是從東漢末年從印度引入中國,可以說它是東方文明的文化精粹。于是,他開始著手整理研究我國古代佛經文化史與佛經的翻譯。

      這個階段,梁啟超共寫了十多篇關于佛經研究的文章,其中有關佛經翻譯的重點體現在《佛典之翻譯》《翻譯文學與佛典》兩篇中?!八状慰偨Y了古代佛經翻譯各個階段的特點以及直譯和意譯的交替?!雹輀P232]梁氏說:“譯事之難久矣,近人嚴復,標信達雅三義,可謂知言,然兼之實難。語其體要,則惟先信然后求達,先達然后求雅。”這體現了梁啟超對于翻譯中各個要素的重視程度不同,他認為要先“信”,然后再考慮“達”,最后才求“雅”。在生態(tài)翻譯學中,有“整合適應選擇度”這樣一種評價標準,它指的是“譯者產生譯文時,在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等‘選擇性適應’和繼而依此、并照顧到其他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因素的‘適應性選擇’程度的總和?!保?4)[P19]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有各種不同的影響因素,但是各個因素也有其重要性之分,因此,在梁啟超眼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譯文要準確,其次,再考慮譯文的通順與用詞的典雅,在他看來,這樣的譯文“整合適應選擇度”會更高,也更加能夠長久留存。

      關于古代佛經翻譯史中直譯與意譯的問題,他還曾經寫過:“翻譯文體之問題,則直譯意譯之得失,實為焦點?!保?5)他強調直譯與意譯相結合,“兩者調和”才能夠翻譯出更好的文章,這恰如生態(tài)翻譯學所主張的:在翻譯過程中,不能單獨判斷一個因素的作用,因為這樣會破壞翻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只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各因素相互作用,多方考量,才能夠得出好的翻譯作品留給后人。

      四、結論

      梁啟超對于翻譯的研究貢獻很大,影響深遠。他一生的遭遇與其翻譯思想的變化密切相關,可以說每一次政治生涯的重大轉折都會給他的翻譯帶來決定性的影響。這整個過程都體現出了生態(tài)翻譯學中譯者對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適應和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對譯者的選擇,突出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中心地位。

      事實上,梁啟超的翻譯思想能夠反映出他一生的政治追求和渴望國家富強、探索強國之策的熱情。而從生態(tài)翻譯論的角度考察可以發(fā)現:作為翻譯主體的梁啟超和作為翻譯環(huán)境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風雨飄搖的近代中國,在相互作用中形成了一套梁啟超式的翻譯思想。這一思想從誕生就與政治密切相關,到它完全形成也從未離開愛國救亡的主題,這是梁啟超先生的特色,也是梁啟超先生對

      中國早期翻譯工作做出的巨大貢獻。

      注釋:

      ① 胡庚申.翻譯適應選擇論[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② 胡庚申.生態(tài)翻譯學的研究焦點與理論視角[J].中國翻譯,2011.

      ③ 鄭海麟,張偉雄.黃遵憲文集[M].東京株式會社.中文出版社,1991.

      ④ 勞隴.意譯論——學習梁啟超先生翻譯理論的一點體會[J].外國語,1996.

      ⑤ 郭延禮.中國近代翻譯文學概論[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⑥ 陳???中國譯學理論史稿[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⑦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類編:上冊[M].東京:下河邊半五郎發(fā)行,1952.

      ⑧ 梁啟超.論學日本文之益[M].清議報,1899.

      ⑨ 崔波.晚清翻譯與“翻譯的政治”[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

      ⑩ 梁啟超.譯印政治小說序[J].清議報,1989.

      (11) 柴四郎.佳人奇遇(第二回),飲冰室合集(專集之八十八)[M].中華書局,1989.

      (12) 梁啟超.三十自述.飲冰室合集第二冊[M].中華書局,1989.

      (13) 李喜所,元青.梁啟超傳[M].人民出版社,1993.

      (14) 胡庚申.生態(tài)翻譯學建構與詮釋[M].商務印書館,2013.

      (15) 梁啟超.梁任公近著:第一輯[M].商務印書館,1923.

      (責任編輯:彭 琳)

      陳 誼(1973-),女,陜西榆林人,北京郵電大學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文學與應用語言學;韓思宇(1990-),女,山西晉中人,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文學與應用語言學。

      2015-04-01

      H059

      A

      猜你喜歡
      梁啟超譯者譯文
      梁啟超中國通史撰述略考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梁啟超:成為一個不惑、不憂、不懼的人
      海峽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12
      譯文摘要
      水利經濟(2020年3期)2020-02-22 11:38:33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I Like Thinking
      梁啟超的婦女觀研究
      文學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1
      知命與努力:作為“新民”的梁啟超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外語學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蕲春县| 海城市| 卓尼县| 金山区| 天长市| 大理市| 沙田区| 海盐县| 五寨县| 鄢陵县| 岑巩县| 中西区| 渝中区| 和政县| 九龙县| 鄯善县| 长治市| 昌黎县| 安国市| 时尚| 景宁| 三都| 朝阳区| 远安县| 新安县| 济阳县| 金华市| 乳源| 丹寨县| 拜泉县| 山东| 怀远县| 岳普湖县| 麻阳| 赣榆县| 海晏县| 赤壁市| 榆中县| 西充县| 兴城市| 博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