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一林
(河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河南開封 475001)
關(guān)于《孟子》中“其”字用法的考察
成一林
(河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河南開封 475001)
“其”字是古代漢語里用法最復(fù)雜且使用最廣泛的虛詞之一。文章通過對《孟子》中的“其”字進行逐一分析,梳理總結(jié)“其”字在文言文中的各種用法和語法功能。
孟子;“其”字;語法功能
“其”字無論在古代漢語中還是現(xiàn)代漢語中都是一個使用非常廣泛的虛詞?,F(xiàn)代漢語中“其”字的含義沿用文言文,因此,分析研究文言文中虛詞“其”字的用法及意義,對于現(xiàn)代漢語中“其”字的規(guī)范化使用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古代漢語中,“其”字的出現(xiàn)頻率很高。它是由上古實字演化而來的,“其”字本義是“箕畚”?!墩f文·竹部》:“箕,簸也?!睆淖中紊峡?,“其”為象形字,后來為了區(qū)別被借用表音的“其”,古人又為“其”的本義造了一個“箕”字,“其”就單獨用作虛詞。可見虛詞“其”與本義無關(guān),而是假借字?!捌洹弊挚勺鞔~、副詞、連詞等使用,先秦典籍中已有先例,《孟子》中就多次用到“其”字。現(xiàn)將《孟子》中“其”字的詞性、用法及語法功能逐個進行分析。
1.1 “其”字作人稱代詞
《孟子》中的“其”字總共出現(xiàn)587次(含引文),句法位置靈活,語義功能多樣。其中,用作人稱代詞的頻率最高,共出現(xiàn)488次?!捌洹笔侵甘敬~演變來的。它在句中作人稱代詞,按照指稱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1.1 第一人稱代詞
有時由于說話語氣的關(guān)系,人稱代詞的“其”字可以活用作第一人稱代詞,表示自稱,指代對象包括說話人、對話人自身,或僅指說話人、對話人自身。也可以作為己稱代詞??勺g為“我(們)的”、“自己的”[1]。這種用法共出現(xiàn)9次,分別如下:
(1)書曰:“徯我后,后來其蘇。”(《梁惠王下》)
(2)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公孫丑上》)
(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盡心上》)
(4)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盡心上》)
例(1)、(4)中“其”字用法相同,表示說話人自身,可譯為“我(們)”;(2)、(3)中“其”字活用作己稱代詞,表示“自己的”。
1.1.2 第二人稱代詞
“其”字作第二人稱代詞,相當于“你(的)”,一般含有敬稱的意思。《孟子》中,“其”作第二人稱代詞的用法只出現(xiàn)了2次。如:
“軻也請無問其詳,愿聞其旨。”(《告子下》)
在這句話中,“其”字表示敬稱,表達對聽者的禮貌,譯為“你的”。
1.1.3 第三人稱代詞
“其”作第三人稱代詞,表示他稱,指代第三者身份的人、事、物,既可以表示單數(shù),也可以表示復(fù)數(shù)。通常譯為“他(它)”、“他(它)們”、“他(它)的”或“他(它)們的”?!睹献印分?,這種用法的“其”字最為常見,共出現(xiàn)477次。如:
(1)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梁惠王上》)
(2)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無不知敬其兄也。(《盡心上》)
(3)相秦而顯其君於天下,可傳於后世,不賢而能之乎?(《萬章上》)
(4)王之臣有托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游者……(《梁惠王下》)
(5)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公孫丑上》)
上述例(1)中,“其”字指代第三者的身份的“牛”,可譯為“它”;例(2)中“其”作第三人稱代詞,復(fù)指前邊出現(xiàn)的“孩提之童”,表示復(fù)數(shù);在例(3)、(4)、(5)中,“其”都表示單數(shù)第三人稱身份的人,譯為“他的”。
1.2 “其”字作指示代詞
《孟子》中的“其”字大部分除了用作人稱代詞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用作指示代詞,指示人事物的具體范圍,或強調(diào)某具體事物??勺g為“那”、“那個”、“那樣的”。這種用法共出現(xiàn)78次。如:
(1)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梁惠王上》)
(2)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梁惠王上》)
(3)其故家遺俗,流風(fēng)善政,猶有存者。(《公孫丑上》)
(4)無寓人於我室,毀傷其薪木。(《離婁下》)
(5)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盡心下》)
在例(1)中,“其”字特指“那一個”;例(2)中,“其”字表示范圍,可譯為“那里的”;在剩下的三個例句中,“其”字可翻譯為“那些”,是對具體事物的一種限制。
“其”字除表示遠指外,還具有表示近指的功能。如:
(1)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告子下》)
(2)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滕文公下》)
在這兩個例句中,“其”字也可譯為“這樣的”,從而表示近指的功能。一般來說,“其”字用作遠指代詞的用法比較常見,而近指代詞通常也可看做遠指代詞。
《孟子》中“其”字作為指示代詞,可以與其他語素合用,如“其后”、“其下”、“其次”等?,F(xiàn)代漢語繼承了這些用法,并使之成為一種固定結(jié)構(gòu)。這種用法在指示代詞中出現(xiàn)了3次。如:
(1)其后廩人繼粟,庖人繼肉,不以君命將之。(《萬章下》)
(2)其次,雖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禮。(《告子下》)
(3)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饑餓不能出門戶。(《告子下》)
上述例句中,“其”本身仍是指示代詞,指代前文已出現(xiàn)的對象。后來在長期的使用中,逐漸形成了“其次”、“其后”這樣的復(fù)音詞。
1.3 “其”作語氣副詞
《孟子》中的“其”除作為代詞使用外,還常作為語氣詞使用,只表達一定的語氣,不表任何具體意義,在句中既不充當任何成分,也不修飾任何成分。
“其”作為語氣詞,在句中用來表達某種語氣,比如揣測語氣、祈使語氣或反問語氣等。這種語氣詞“其”字在《孟子》中出現(xiàn)了17次。
1.3.1 表示推測語氣
“其”用在陳述句中,出現(xiàn)在句首或謂語動詞前,通常表示對過去或?qū)淼娜嘶蚴挛锏耐茰y,在現(xiàn)代漢語中表示大概的含義。這種用法在《孟子》中出現(xiàn)了6次。例如:
(1)始作俑者,其無后乎?。ā读夯萃跎稀罚?/p>
(2)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3)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4)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滕文公下》)
(5)孔子曰:“過我門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為鄉(xiāng)原乎!”(《盡心下》)
1.3.2 表示祈使語氣
“其”用在祈使句中,常常表示一種委婉的請求、商量的語氣。在翻譯時,可譯為“還是”。這種用法出現(xiàn)了1次。如:
舜曰:“惟茲臣庶,汝其于予治?!保ā度f章上》)
這句話中的“其”字可按照“還是”來理解。
1.3.3 表示肯定語氣
“其”字用在肯定句中,可以起加強語氣的作用。這種用法的“其”字在《孟子》中出現(xiàn)了1次。
孔子曰:“舜其至孝也,五十而慕。”(《告子下》)
在這句話中,“其”字用在謂語之前,表示對事實的一種肯定,起的是加強語氣的作用。
1.3.4 表示反問語氣
“其”字可以用在謂語前來表示或加強反詰語氣,可譯為“難道”、“怎么”等,共出現(xiàn)8次。
(1)惡在其為民父母也?(《梁惠王上》)
(2)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梁惠王上》)
(3)若殺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梁惠王下》)
(4)當今之世,舍我其誰?(《公孫丑下》)
(5)今居中國,去人倫,無君子,如之何其可也?(《告子下》)
(6)于今為烈,如之何其受之?(《萬章下》)
1.3.5 表示疑問語氣
僅出現(xiàn)1次。
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盡心下》)
“其”字表示疑問語氣,一般用在疑問詞之后,在上述例子中,“其”用在“何”之后。
1.4 連詞
“其”字用作連詞,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或者選擇關(guān)系。共出現(xiàn)2次。
1.4.1 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
用于假設(shè)復(fù)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設(shè),可譯為“如果”、“假如”,出現(xiàn)1次:
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離婁下》)
1.4.2 表示選擇關(guān)系
用于并列復(fù)句中,可譯為“還是”、“是……還是……”。這種用法只出現(xiàn)了1次:
子以為有王者作,將比今之諸侯而誅之乎?其教之不改而誅之乎?(《萬章下》)
在這句話中,“其”字用在復(fù)句中,表示選擇關(guān)系。需要強調(diào)的是,表示選擇關(guān)系的“其”只能出現(xiàn)在復(fù)句中,和前邊的句子一起來表示對情況的一種選擇,當“其”字單獨使用時,則不存在選擇情況。
1.5 詞頭
詞頭不是一個具體的詞,它只是詞的一個構(gòu)成部分,詞頭本身沒有詞匯意義,只表示詞性?!捌洹弊钟米髟~頭,一般用在形容詞或者不及物動詞的前面。
在《孟子》中,“其”字作詞頭的用法出現(xiàn)了2次。如:
詩云:“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保ā峨墓稀罚?/p>
這一例句中,“其”字都用在動詞前,沒有實際意義,甚至也沒有任何詞性。
代詞是代替名詞以及其他實詞或詞組的詞,因此它具有實詞的屬性,在句中可以充當句子成分。但作為語氣副詞、連詞以及詞頭的“其”字則屬于虛詞的范疇。虛詞在句中不充當任何句法成分,只表示一定的語法意義。關(guān)于“其”字作為語氣副詞和連詞以及詞頭的用法,前文已經(jīng)討論過,現(xiàn)在來看“其”字作為代詞在句中所充當?shù)木浞ǔ煞旨捌渌硎镜恼Z法意義。
2.1 作定語
《孟子》中“其”字最常見的詞性是代詞。作為代詞的“其”字,最主要的語法功能是做定語,修飾或限制人、事、物?!睹献印分?,作定語的“其”字共出現(xiàn)459次。如:
(1)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梁惠王上》)
(2)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梁惠王下》)
(3)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公孫丑上》)
(4)無寓人於我室,毀傷其薪木。(《離婁下》)
(5)養(yǎng)其小者為小人,養(yǎng)其大者為大人。(《告子上》)
上述例句中,(1)、(2)、(3)句是人稱代詞“其”作定語,(4)、(5)兩句是指示代詞“其”作定語。
《孟子》中“其”作定語,還可以用在數(shù)詞前,用以稱代人或物的全體,可譯為“其中的”,僅8例。如:
(1)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梁惠王上》)
(2)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告子上》)
(3)惡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公孫丑下》)
(4)君子用其一,緩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離。(《盡心下》)
2.2 作主語
“其”作為代詞修飾后面的名詞已獲得公認。但“其”能否做主語,語法界尚有爭議。馬建忠在《馬氏文通》中指出:“‘其’字指名兩用,一為續(xù)之起詞而居主次,二以附名而居偏次?!洹癁槔m(xù)之主次者?;颉洹m(xù)為一句之起詞,或為一句之止詞,或‘其’續(xù)有連字而詞氣未全者。至承接之續(xù),則‘其’字仍居主次,而為接續(xù)代字,非此例也。若‘其’字附名,或指前文,或代己字,或有指示之意,則皆先乎名而居偏次,與靜字無異。”[2]馬建忠認為“其”可做主語,具體來說就是主謂短語中的主語。黎錦熙同意馬建忠的觀點[3]。但王力[4]、郭錫良[5]、呂叔湘[6]等則認為“其”字的意義等于“名詞+之”,并且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此觀點,如:“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保ā蹲髠鳌べ夜四辍罚┮馑际钦f“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師之入也”,強調(diào)“之”字不可省,但又說這些“之”字不能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的”字,句中的“其”也不能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他的”,這實際上等于承認了“其”的主語地位。
因此,不承認“其”字的主語功能,一律地把“其”換成“名詞+之”的說法,把“其”看作只能處于領(lǐng)位位置的詞,是比較偏頗的。如:“不知足而為屨,我知其不為蕢也。”(《告子上》)(不看清腳樣去編草鞋,我準知道他不會編成草鞋)這個句子結(jié)構(gòu)本身非常清楚,是一個主謂短語作賓語的句子,“其”在“其不為蕢也”這一主謂短語中充當主語。如果把“其”字看成是“名詞+之”的結(jié)構(gòu),則十分勉強。因此,“其”字可以作主語。除了上述例子外,“其”在句中或《馬氏文通》所說的句續(xù)中,作主語的例子很多,共出現(xiàn)107次。例如:
(1)為其象人而用之也。(《梁惠王上》)
(2)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梁惠王下》)
(3)為其殺是童子而征之。(《滕文公下》)
(4)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離婁下》)
(5)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離婁上》)
在例(1)、(2)、(3)中,“其”字作主謂詞組的主語,整個主謂詞組充當前面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在(4)、(5)中,“其”字作分句的主語。
3.1 作為代詞
“其”字在《孟子》中作為代詞使用得最頻繁,共出現(xiàn)567次,占“其”出現(xiàn)總量的96.6%。其中作為人稱代詞共出現(xiàn)478次,占“其”代詞用法的81.4%。由此可見“其”字主要用作代詞,尤其是人稱代詞。
3.2 作為語氣詞
“其”字作語氣副詞、連詞、以及詞頭的用法共占總量的3.4%,其中“其”字作語氣副詞的用法較為常見,幫助句子表達一定的語氣。連詞以及詞頭的用法很少。
3.3 作為定語
“其”作定語的情況最多,占作語法成分總量的78.2%,作主語的情況占18.2%。這與上文認定的“其”主要作代詞的語法功能相一致。
總之,“其”字由上古實字虛化而來,主要作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還可作副詞、連詞、語氣詞等[7]。阮元在王引之的《經(jīng)傳釋詞》序中說道:“經(jīng)傳中實字易訓(xùn),虛詞難釋?!币虼藢Α捌洹边@個具有代表性的虛詞作窮盡式量化分析研究,對于古籍尤其是《孟子》更進一步的研究大有裨益,對于規(guī)范現(xiàn)代漢語中“其”字的用法也有實際意義。
[1]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2004.
[2]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3.
[3]黎錦熙.比較文法[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57.
[4]王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2002.
[5]郭錫良,等.古代漢語[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
[6]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2.
[7]楊伯峻.古漢語虛詞[M].北京:中華書局,2000.
(責(zé)任編輯 孔占奎)
H13
A
1008-7257(2015)01-0018-03
2014-05-09
成一林(1989-),女,河南焦作人,河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