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 玥
北京天文館助力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
□ 殷 玥
作為首都,北京市具有豐富的科技場館和博物館資源,擁有眾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同時,享有豐厚的公益性文化設施和自然資源。對于青少年的成長和素質教育而言,這是一筆寶貴財富?;谶@些條件,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門聯(lián)合相關單位發(fā)起了“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活動。
圖1 社會大課堂匯報演出
北京天文館作為“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的資源單位,引人入勝的“天文特效劇場”,形象生動的展覽展示,專業(yè)的天文望遠鏡,天文知識儲備豐富的專業(yè)科普教育講解員,都為學生體會天文、學習天文和研習天文創(chuàng)造了一個理想的環(huán)境,無論是集體活動,還是個人的單獨實踐,都會在這個活動中取得可觀的收獲。
北京天文館B館一層的太陽科學廳,是一個永久性展區(qū)。這里詳細介紹了有關太陽的方方面面的知識,還有逼真的太陽模型。最能讓參觀者驚羨的是北京天文館“鎮(zhèn)館之寶”之一的太陽真空望遠鏡。位于B館展廳頂層的望遠鏡可以將實時的太陽景象呈現(xiàn)在展廳中,絢麗的太陽光譜總能引起孩子們無限的思索和遐想。
圖2 北京天文館的太陽真空望遠鏡
圖3 北京天文館老師介紹“太陽的歷程”
圖4 學生們的獲獎證書
在一次社會大課堂活動中,太陽科學似乎吸引了更多學生興趣。在直徑1.8米的太陽光球像前,學生們往往有無盡的問題,“太陽黑子是不是太陽上的小黑點兒啊?”“那些黑點是不是太陽被東西擋住造成的呀?”等等。面對這些問題,天文館的老師總是耐心解釋:“黑子是由本影和半影構成的,本影就是小黑點兒上特別黑的那部分,半影不太黑,都是由許多纖維狀紋理組成的”?!叭绻覀儼l(fā)現(xiàn)太陽表面的大黑子群數(shù)量增多,那么就預示著太陽上將有劇烈的變化。”形象的講述,加上專業(yè)的設備,使得學生們對黑子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在介紹太陽表面現(xiàn)象的知識點時,當講解老師說到“太陽黑子其實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旋渦,其溫度比太陽的光球層表面溫度要低1000~2000攝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點”后,學生們還是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當北京天文館的老師介紹到“探索太陽的歷程”這部分知識的時候,給同學們介紹了太陽在神話時代、希臘時代、中國古代以及現(xiàn)代的認識后,學生們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筆者對此也深受震撼,料想科學思想的種子播撒到這些年輕的心靈當中,若干年后定會綻放出美麗的智慧之花。
2014年12月26日,“博物館伴隨我成長”——2014年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學習成果評選活動在中國電影博物館舉行。
辛勤的耕耘終于結出了碩果,在北京天文館老師的指導下,來自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學的李浩梓同學所寫的游記《迷人的太陽》,興隆小學的肖一凡、任俊豪和張俊園同學所寫的《太陽黑子觀測報告》,兩篇科技小論文獲得了2014年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走進博物館學習成果評選展示活動一等獎。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興奮地上臺領取了自己的獎狀和獎品,愉快的心情溢于言表。
所獲獎項的同學們,在北京天文館的太陽廳里,均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參觀和學習,通過北京天文館老師為他們做的專業(yè)講解,以及個人在天文館的學習、體驗和研究,使得學生們豐富了自己的課余生活,即強化了科學文化知識,又開闊了視野。
(責任編輯 張長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