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法學—通識教育到法學實踐教育的轉向*兼論法學教學方法的變革

      2015-04-17 09:22:33
      法治研究 2015年1期
      關鍵詞:通識實務法學

      陳 偉

      從法學—通識教育到法學實踐教育的轉向*兼論法學教學方法的變革

      陳 偉**

      法學通識教育在當前法學教育教學中存在一些不足,已經難以適應法治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社會需求。作為實踐性指向的法學教育應當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圍繞法學理論服務于司法實踐的基本方向,積極從通識教育向實踐教育轉變。法學實踐教育的轉向需要對我們當前的法學教學方法重新進行反思,通過實踐性教學方法的積極變革和多元化路徑的跟進,實現(xiàn)法學卓越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目標。

      通識教育 實踐教育 教學方法 積極轉向

      一、法學通識教育存在的不足

      關于通識教育,一般地認為,“通識教育就是通才教育,其目的是改變過去專業(yè)過細、過分強調專業(yè)而培養(yǎng)出‘工匠式人才’的教育觀念與實踐,即在大學期間注重對學生進行‘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yǎng)。它當然包含了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yè)務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①祝家麟、陳德敏:《大學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矛盾沖突與融合》,載《中國高教研究》2002年第6期。。在筆者看來,法學通識教育就是圍繞法學主干課程,進行知識傳授或學習的共通性教育方式。不可否認,法學通識教育在確立法學基礎理念、法學入門教育、樹立法學意識等方面,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但我們仍然需要辯證地看到,當前法學通識教育還存在如下方面的不足。

      (一)法學通識教育無法與法學教育的自身特性相一致

      從基本趨勢來說,究竟是采用通識教育,還是采用專業(yè)化教育,相關的爭論一直未曾停歇過?!巴ㄗR教育是某種形式的課程實踐,但更是一種教育理念。通識教育是對高等教育專門化導致人的片面發(fā)展的一種矯正和超越,其終極目的指向人的充分自由的發(fā)展?!雹跅畲好罚骸蛾P于通識教育的路徑》,載《教育評論》2002年第4期。就此來說,通識教育是對專業(yè)化過度的一種矯正,是為了避免專業(yè)有余、智識不足而提出的教育理念。但是,在筆者看來,現(xiàn)有的通識性教育仍然很難與法治建設的要求與方向相合拍。原因在于,法學的特性是以實用性為根本指向,是以服務司法實踐為根本目的?!胺墒菍嵺`的藝術,法學教育不僅要從過去偏重法律知識傳授轉向著重現(xiàn)代法律觀、法律精神、法律思維方法、法律解釋、法律推理、法律論證等法律技術的訓練,而且應當提高學生從社會發(fā)展、人類進步、人與自然和諧的戰(zhàn)略高度理解、把握和應用法律的素質?!雹酆饺剩骸段覈▽W教育的目標定位與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載王瀚主編:《法學教育研究》2010年第3卷,第110頁。既然法律是實踐性藝術,那么,法學就要盡可能地去展現(xiàn)其內在的藝術,法學教育就要傳授給學生這種藝術。正如有人看到的,“法學教育之所以應為職業(yè)教育,這是因為法學教育同法律職業(yè)有著天然的、直接的密切聯(lián)系”④陳興宏、戴謀富:《論當代中國法學教育的性質》,載《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基于此,法學通識教育必須從法學的核心實踐性特征出發(fā),改變在通識教育中過于偏向通識性知識的傳導,而忽視實踐專業(yè)性與操作技能提升的最大不足。

      (二)法學通識教育難以實現(xiàn)卓越法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2012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員會頒布了《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該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分類培養(yǎng)卓越法律人才”,即“培養(yǎng)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yè)人才,是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的重點”。張文顯教授指出,法學本身就來源于實踐,并且要服務于實踐,法學的發(fā)展有賴于實踐的發(fā)展和推動,這里的“實踐”當然不再是階級斗爭的 “實踐”,而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依法治國建設的“實踐”。⑤張文顯:《法哲學通論》,遼寧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9頁?!兑庖姟芬呀浢鞔_指出,“適應多樣化法律職業(yè)要求,堅持厚基礎、寬口徑,強化學生法律職業(yè)倫理教育、強化學生法律實務技能培養(yǎng),提高學生運用法學與其他學科知識方法解決實際法律問題的能力,促進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yè)的深度銜接”。上述指導思想高屋建瓴,已經體現(xiàn)了法律通識教育與職業(yè)教育相結合的理念,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法學教育需要引入職業(yè)教育方法,以分類教育的精細化培養(yǎng)模式予以運作,從而實現(xiàn)卓越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顯然,由于法學通識教育過份注重法學基礎性,因而欠缺實踐教育的引導而很難達到高素質法治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與卓越法律人才的預定目標也存在著相當大的距離。

      (三)法學通識教育無法獲得法學實踐部門的認可

      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法科學生的擇業(yè)情況仍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基本上都是面向從事法學實務和實踐運用的部門。蘇力教授指出,“就畢業(yè)生而言,中國法學院的產品還不能滿足社會的急迫需求”⑥蘇力:《當代中國法學教育的挑戰(zhàn)與機遇》,載《法學》2006年第2期。。韓大元教授也認為,“法學院的產品—法科學生無法有效地滿足法律職業(yè)的發(fā)展要求,損害了法律職業(yè)對法學教育的信賴”⑦韓大元:《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法學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載《法學雜志》2011年第3期。。受高學歷師資的要求與學術結構調整的影響,很多法學院校在招聘年輕教師時,不僅在學歷程度上最低要求為博士,而且更注重對學歷背景與學術成果的考核,這樣一來,對本科和碩士畢業(yè)生來說,現(xiàn)在已經很難進入法學院校從事理論性的教學工作。由于高學歷的人才往往進入高等院校,因而,就當下的法學通識教育來說,其教育成果的主要輸出渠道是以實踐部門為對象的。然而,由此帶來的后果是,由于通識教育較少注重專業(yè)技能性的培養(yǎng),法科畢業(yè)生的實踐能力明顯欠缺,致使這些在法學院校學習了數年的學生到了實踐部門往往不能很快上手,或者需要重新經歷一段較長的時間磨煉才能適應工作需要,這對用人單位來說是一個重大缺憾,對進入實務部門工作的學生來說也極為不適應?!胺▽W專業(yè)畢業(yè)生性價比回落、就業(yè)率低已經成為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雹嗉较榈拢骸秾χ袊▽W教育全面反思與展望》,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四)法學通識教育難以滿足學生對法學知識傳授的需求

      法學通識教育是以整體性、全面性、通才性的法律人才作為培養(yǎng)目標的,以法學教材為基本授課內容,集中課堂知識的傳授作為重心,相關考核也源于教材與課堂所授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以既有的法律條文、書本知識與課堂筆記為全部內容,并且基于課堂考核的需要,學生往往要被動屈從于教材上的內容,以照單全收的方式接受灌輸教育,因而其自主性意識被大大壓制,創(chuàng)新性意識也被大大降低。除此之外,通識教育把所有的學生都置于一個共同性平臺進行無差別化的教育,實際上也忽視了學生多樣化的個性差異與主觀需求。無法體現(xiàn)個性化的教育,同時也將大大減損學生對學習法律的興趣,難以挖掘學生的優(yōu)良潛力。

      二、法學實踐教育是彌補通識教育的必要手段

      (一)實踐教育呼應了法學實踐性的基本特點

      作為法學實踐性的基本要求,我們不應當把法學教育與法學實踐割裂開來。法學的特點就是為了司法實踐,是以法治的動態(tài)化運用為其根本使命的,可以說,沒有適用必要性的法學教育是脫離實踐的教育,也是根本無用的教育。“法律職業(yè)教育是以培養(yǎng)職業(yè)精英為目標的,其主要內容應按照精英的要求確定為:傳授法律專業(yè)知識,培育法律職業(yè)素養(yǎng),訓練法律職業(yè)技能。”⑨蔣悟真:《法學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性質及模式檢視》,載《懷化學院學報》2008年第10期。應該明晰的是,這種職業(yè)精英不是等其到了實務部門從頭再來,而應該是在法學高校階段就有意識地予以培養(yǎng)。

      如果我們課堂上傳授的法學理論都只能囿于象牙塔中,把理論歸之于理論、實踐歸之于實踐,這樣一來,無論傳授的理論多么精妙,其不食人間煙火的法學之道根本不可能轉化為法治過程中的實踐性操守。反之,如果法學理論根本上難以有效適用,法學自身的生命就被扼殺了,法學的實踐品性也就隕滅了,這樣的法學理論由于難以融入實踐,其最終也只能是曇花一現(xiàn)。正是在此基礎上,實踐教育有效彌補了通識教育的不足,把更多的重心傾向于法學實踐性的內涵之中,使得法學理論有了支撐與依憑,把高深莫測的精深理論植入到了知識傳授之中,還原了法學的基本特性,給了法學以現(xiàn)實生命力。唯有如此,法學教育才能在接觸地氣之中,獲得自己的立足之本,并在實踐的擁護之下煥發(fā)生機。

      (二)實踐教育把書本中的知識轉化為“活法”

      法學通識教育是以特定的法學主干課程為中心來構建的,因而書本中的法學知識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性內容,也是學生在學校教育階段進行系統(tǒng)學習的重要參照文本。但是,受法學教材編撰體例的限制,法學教材不可能編排更多疑難性的內容,也不可能加入一些實踐操作方面的訓練。只有通過實踐教育引入實踐性的內容,才能真正彌補法學通識教育的不足,把書本上的一般性認識轉化為活生生的法律實踐,讓學生在真正的激流中學會生存技能,了解實踐運轉的常態(tài),拿到現(xiàn)實案例能夠知道如何入手、邏輯分析、適用法律、解釋法規(guī)、得出結論。實踐教育就是要把書本上的“死法”變?yōu)椤盎罘ā?,把“法條中的法”變?yōu)椤艾F(xiàn)實中的法”,通過實踐案件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與癥結來引導學生思維,以實現(xiàn)“活學活用”的最終效果。

      (三)實踐教育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技能運用的鑰匙

      就高校法科學生來說,其中不乏在校期間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經過個人不懈的努力,他們能夠拿到多項三好學生、優(yōu)秀畢業(yè)生、國家獎學金等榮譽,更為優(yōu)秀者甚至被免試保送為研究生或者博士生。這些成績的取得說明了這些學生在校期間努力學習的過程,說明了他們對理論知識掌握的熟悉程度已經相當高,但是,這些成績仍然不能直接說明他們已經為實踐技能作好了充足的準備,更不能說明他們就已經是一個合格的法學人才。學生在校期間的時間與精力都是較為充裕的,在理論學習之余,他們完全有能力來踐行法學實踐,通過實踐教育來夯實理論知識,查找理論知識的不足,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實踐教育,可以讓學生提前感知法學實踐的魅力,擺脫對基礎法學枯燥乏味的現(xiàn)實厭倦,從實踐操作中把自己慢慢塑造為一個精通理論與實踐的合格品。我們常常感嘆法學理論與實踐存在著脫鉤,其實問題的核心并不是理論錯了,也不是實踐有問題,而是我們在校期間的法學通識教育不關注實踐,因而出現(xiàn)了“實踐反對理論”的情形。如何糾正和防止此種情形,就需要我們通過實踐教育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結合起來,在理論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要進行行之有效的實踐技能的鍛煉,讓學生通過實踐教育的開展能夠擁有一把可以打開實踐之門的鑰匙,能夠在日后真正面臨實踐案件時可以從容應對。

      (四)實踐教育能為提升人才培養(yǎng)的職業(yè)能力保駕護航

      法學職業(yè)能力是法學院校培養(yǎng)法科學生的核心目標,法學通識教育基本上都可以達到自己的要求,但實踐教育往往很難開展,并且很難獲得預期性的成效。但是,法學職業(yè)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徒有一身理論而無實踐知識,是無法面對這個日益多變的社會的,也無法真正解決法治實踐中的問題。我們只有真正注重實踐教育,才能圍繞實踐教育做一系列的改革,才能把我們目前的教育重心從通識性教育有意識地往實踐教育進行傾斜。具體到實踐教育層面,就是我們能否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性運用,能否自主性與獨立性地對現(xiàn)實案件進行解剖與分析,能否把案件分解之后與規(guī)范性的法律進行對號入座,能否熟練掌握案件辦理的程序性規(guī)定,基于實體與程序的兩維視角及其動態(tài)運用而得出科學性的結論。相對于通識性教育來說,這些知識更為靈活且更為質感,當然,這些目標的獲得,需要實踐教育在具體的環(huán)節(jié)中予以細化與落實,同樣是一項重大工程,也需要曠日持久的努力才能實現(xiàn)。

      三、法學實踐教育的變革需要教學方法上的根本突破

      (一)突破傳統(tǒng)的課堂場域而向司法實務延伸

      我們傳統(tǒng)的法學教育仍然是課堂內教育,三尺講臺之上,所有的主導者基本上都是老師一人完成的,老師素質的好壞也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的高低。但是,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即使老師的綜合素養(yǎng)非常高,老師傳遞的還是理論知識,間或有少數老師有過實務方面的經驗,比如說,有些法學教師先前有過在法院、檢察院工作的經歷,或者有些教師也是知名律師事務所的兼職律師,他們對司法實務當然是有一定了解的。然而,經過他們上課演繹出來的內容,仍然只是一些間接經驗或者間接信息,在此過程中,學生永遠只是一個旁觀者,他們無法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這些內容的現(xiàn)實意義,也無法真切地體會到這些案件中的疑難程度,更多的時候他們只是一個充滿好奇的第三者,滿足了他們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份愿望而已。

      “老師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法學理論、原則,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他們對法學職業(yè)的理解,并在某種程度上培養(yǎng)他們的實務智慧。”⑩[美] 羅伊·斯塔基等:《完善法學教育—發(fā)展方向與實現(xiàn)途徑》,許身健等譯,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年版,第143頁。突破傳統(tǒng)課堂內教育的空間領地,把課堂教育適當地延伸到司法實務部門,這是法學實踐教育需要突破的首要問題。“由于技能的教與學不同于知識的教與學,它只能通過示范、指導、訓練式地教,通過觀察、模仿、練習、實踐的途徑來學習。因此,尋找有效的法律技能訓練機制是法學教育實現(xiàn)技能訓練目標的關鍵?!?房文翠:《法學教育中的法學實踐教育原則》,載《中國大學教學》2010年第6期。盡管現(xiàn)在有法學專業(yè)性實習,通過集中或者分散性方式來讓學生知曉司法實務,但是,專業(yè)實習的時間相對比較固定,實習人數也比較集中,實習時了解的面也相對比較窄。一個檢法部門一下子涌進一二十個實習生,很難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分進業(yè)務部門,也很難讓每個業(yè)務部門的實習生都能有事情可做。實習的學生深深抱怨,實習根本學不了什么東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實踐部門的人員只能讓其從事一些日常輔助性事務,而非業(yè)務性事務,如果要讓實習生來從事業(yè)務性工作,則需要實務部門的人員手把手地親自調教。而實務部門的人員在實習生到來之前,也都是安排妥當且工作有序的,如果要一對一地親自來教實習生如何做,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做出來的事情還不能讓自己滿意,與其這樣,在實習生不能勝任的情形下還不如自己親歷親為。基于此,短暫的實習確實很難起到很好的效果,我們只有敞開課堂外的大門,把學生不定期地導入司法實務部門,讓他們獲得更多更為直接的實務體驗,才能更好彌補當前法學教育存在的嚴重不足。

      (二)教學內容更多體現(xiàn)鮮活的實踐素材

      法科學生學習的內容是以法學核心主干課程為中心的,但是,這些局限于教材的內容,要么是過于陳舊而亟待更新,要么是不貼近實務而僅僅自說自話。在當前課堂教學占據主導地位的前提下,我們就必須立足課堂教學這一基點,進行圖窮思變式的根本改革,極力完善課堂教學理論有余、實踐不足的弊端,積極性地、多方位地引進一些實踐素材,并使之貫穿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筆者認為,這一改變過程應該是主講教師進行的自我完善,因為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與引導者,而學生作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因而理所當然地需要教師更大力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尋求學生有多大的改變。

      從當前有些教師的教案與講義來看,仍然用的是數年前的內容,即使法律條文與司法解釋進行了相當程度的修改,但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仍然沒有對應地進行更新,知識過于陳舊以至難于跟隨現(xiàn)實的步伐。可想而知,這樣的內容如何讓學生學習最新的知識?這樣的教學又如何保證高質量的授課?這樣的知識傳授如何實現(xiàn)卓越法律人才的目標?在教學活動中引入更多鮮活的實踐素材,并不是為了博取學生的眼球、嘩眾取寵,而是因為有了這些實踐素材,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實務動態(tài),了解理論發(fā)展的基本方向。因為實務與理論都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而處于不斷的更新與發(fā)展之中,關注這些最新的實踐素材,就使得我們能夠時時緊盯理論與實務改革中的前沿性問題,同時也能反思原有傳統(tǒng)理念與實踐操作中的不足,在前后對比中獲得一些啟發(fā)性思維,得到綜合能力的更大提升。

      (三)課程考核更多傾向于實踐運用能力

      就我們當前法科專業(yè)的學業(yè)考試來說,仍然主要是期末的閉卷考試,即要求學生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編排的考試試題,然后由教研室的老師統(tǒng)一流水式的批閱、統(tǒng)分、登分等工作,整個考試流程即告結束。由于法科考試局限于一次性的考核,而且其考試內容往往來源于教材與講義,因而對所有的學生來說,只要突擊式地在考前花上一兩天時間來進行準備,都能輕松過關,而且往往還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那些考了較高分數并取得了優(yōu)秀成績的學生,是不是就完全領悟了知識的真諦,獲得了更為理性的認識,任課老師與評閱老師卻不得而知。尤其讓人遺憾的是,這些會考試的學生往往實務動手能力較差,因為他們較少了解外部的實踐動態(tài),也不關心司法實踐如何操作的相關問題,可以說,這些弊端之所以存在,與當前較為單一的考核制度有很大的關系。

      基于此,筆者認為,我們應當注重多樣化的考核標準,合理劃分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所占的權重,盡可能多地向實務能力進行傾斜,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就刑事實務方面的課程來說,我們可以給出一個現(xiàn)實案例,讓學生撰寫起訴書、辯護意見書、判決書等,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并獨立完成一定的司法文書來對現(xiàn)實案例進行分析與解讀,并基于不同的立場得出一些結論。更進一步,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的分組對抗,以模擬法庭的方式來進行角色扮演,把自己撰寫的文書以動態(tài)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這樣不僅磨練了學生的理論分析能力、文書寫作能力,而且還以現(xiàn)實庭審的方式加強了其口頭交流、邏輯思辨、靈活應變等能力,讓學生既熟悉了案件辦理的流程,也深化了實體法的知識運用。這樣的考核方式,將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我們優(yōu)秀人才的選拔無疑是較為有利的,也是值得投入精力去予以完善的。

      (四)強化學生在知識傳授中的主動參與

      在傳統(tǒng)的通識教育活動中,學生基本上都是被動性的知識接受者,任課教師傳授什么知識,學生就聽什么、記什么、復習什么,當然這與前面提到的考核方式是密切相關的。問題在于,單純從通識教育來說,這樣的教學能夠保證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在一種井然有序的教學活動中,保證知識有效知識的傳授,避免外界因素的滲入與誤導。但是,基于法學自身的特殊性,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被動,他們的思維方式就要無端地被牽制,其看問題的視角也就不會靈活轉換,實踐操作技能就更不可能得到提升,甚至可以說僅僅是一句空話而已。當然,就多年的教學經驗來說,學生的被動性也是多年養(yǎng)成的習慣,經過應試教育多年的熏陶,學生熟悉的都是如何跟隨老師的步伐亦步亦趨,而不太會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這一狀況應當有所改變,大學作為開放性的學習階段,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靈活空間,讓他們可以參與到實踐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來,并在其中發(fā)揮主體意識與角色意識的積極作用。

      “教育不僅憑借交往造就人的本質,而且要讓學生學會交往、樂于交往并積極走向更深更廣的交往?!?劉鐵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學》,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頁。讓法科學生參與實踐教育,就是要以問題意識進行有效引導,讓他們對哪些是案件的瓶頸性問題有一清晰認識,并在問題意識的引導下,自主地查閱資料來尋求答案,在有了初步性認識的基礎上,與老師及實務部門的人員進行意見溝通,把各方意見進行對照,從而獲得更為深入的認識。學生的主體性參與,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這是在一種主體平等和協(xié)商性民主氛圍下的學習,每個學生都可以盡其所能地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多個角度來看待典型案例,把案件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問題都加以研究。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參與性與實踐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需要刻意追求答案的唯一性與絕對性。筆者相信,只要能夠很好的堅持,在一種良好思維養(yǎng)成的前提下,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必將得以大幅度的提升,實踐教育的目標也能得以順利實現(xiàn)。

      (五)通過調研課題引導法科學生的知識轉化

      學生們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差是一普遍現(xiàn)狀,但是,法科學生想了解司法現(xiàn)狀的愿望又相當迫切。基于此,我們就要順勢引導,讓學生能夠有精力去實務部門進行一定的調研工作,通過對某一專業(yè)性問題的集中性研究,從而獲得理論教學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就現(xiàn)有的課題研究來看,其對象主要是面向教學理論人員與行政工作人員的,很少有針對學生而設置專項課題研究。大家都知道課題具有專項研究的最大優(yōu)勢,可以讓課題主持人與參與人員集中地對某一特定問題進行研究,那么,我們就應當充分發(fā)揮課題研究的內在能量,對學生也設置一定數量的調研性課題,讓他們對司法實踐中的問題,尤其是他們普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這樣既能提高他們的理論素養(yǎng),也滿足了現(xiàn)有實踐技能相對不足的缺憾。

      對法科學生來說,由于對專業(yè)的認識還不深入,因而課題研究應避免理論性的選題,而以實踐性的調研課題為主,集中對實踐性問題的認識與解決。而且,這些課題所研究的內容應當盡量與司法實務部門相接觸,需要做一些司法實務層面的數據調研、人員訪談、會議研討等工作,讓他們盡可能與司法實務相接軌,從而在課題研究中更多獲悉司法實務信息,在潛移默化中對實踐動態(tài)有更多的了解,進而增加自己的實踐知識。同時,為了保證課題的研究,需要高校老師的輔助性參與,幫助設置課題的研究主題、問題細節(jié)、解決思路、合理對策等,只要學生最終能夠順利完成一份合格的調研報告,即使文章沒有正式發(fā)表,其課題也可以順利結項,從而獲得課題的相應獎勵與學分認可?;诖?,我們在課題立項時,不需要嚴格限定課題數量,只要選題符合一定的要求,就沒有必要淘汰。

      *本文系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2013年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項目“法學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實務能力培養(yǎng)研究”(CQGJ13C403)、西南政法大學2014年度教育教學重大研究項目“以職業(yè)能力提升為目標的教學方法改革研究”(2014A0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偉,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博士后。

      猜你喜歡
      通識實務法學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44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2021年4期)2021-03-23 07:55:52
      ICC TA858rev實務應用探討
      中國外匯(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36
      簡述大學通識課教學改革
      通識少年“種”石油
      探索科學(2017年3期)2017-05-03 11:23:30
      通識少年小課堂 血液之旅
      探索科學(2017年1期)2017-03-03 01:41:24
      通識少年·拿破侖
      探索科學(2016年11期)2017-01-17 13:08:58
      法學
      新校長(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9
      ODI實務
      中國外匯(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9
      FDI實務
      中國外匯(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8
      靖州| 万载县| 南丹县| 石狮市| 金溪县| 郑州市| 锡林浩特市| 济南市| 中西区| 抚顺市| 奎屯市| 景宁| 龙里县| 武城县| 南川市| 嘉善县| 巴楚县| 巩义市| 沾化县| 沅陵县| 黎平县| 平阴县| 故城县| 木里| 拉萨市| 松原市| 五河县| 沧源| 靖远县| 江都市| 绍兴市| 罗城| 宿迁市| 项城市| 张家界市| 南涧| 三都| 河东区| 宜丰县| 南平市| 永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