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光前”精神踐行“公毅”校訓*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與實踐
◎福建省南安國光中學 王炳輝
挖掘校訓中蘊含的歷史文化積淀,融入文化育人,形成涵養(yǎng)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校園文化品牌的培育機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要載體。校主李光前先生的“光前精神”及其為學校制定的“公毅”校訓是國光校史上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要從中尋找教育的切入點,搭建德育活動載體,培育和踐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校訓;核心價值觀;德育活動
教育部黨組、共青團中央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在各級各類學校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建設的意見》要求,從五個方面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的各環(huán)節(jié),其中提到“融入文化育人,形成涵養(yǎng)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校園文化品牌的培育機制……挖掘校訓、校歌蘊含的歷史文化積淀”。我校是由愛國僑領陳嘉庚的女婿李光前先生于1943年在家鄉(xiāng)獨資創(chuàng)辦的一所重點中學,陳嘉庚先生被毛澤東主席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他曾受李光前先生委托親自主持了國光中學的校園規(guī)劃與建設,李光前先生秉承著陳嘉庚先生為集美學村親定的“誠毅”校訓,為國光中學制定了“公毅”校訓,立意高遠,殷望拳拳,成為了國光學子在求學及人生征途中的殷殷寄語,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為國家和社會作出杰出貢獻的優(yōu)秀學子,如兩院院士李龍土、陳桂林,文壇大師劉再復、潘旭瀾,羽壇名將許惠玲、最美村官李振生……
一種偉大的精神,歷久彌新;一種高貴的品格,令人肅然起敬。遍施愛心,弘揚教化;以公立世,以毅處事?!肮馇熬瘛迸c“公毅”校訓是國光校史上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這如同響徹長空的號角,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國光追夢者砥礪奮進,建功立業(yè)。
在陳嘉庚先生誕辰14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廈門市集美校友總會回信,希望廣大華僑華人弘揚“嘉庚精神”,深懷愛
國之情,堅守報國之志,同祖國人民一道不懈奮斗,共圓民族復興之夢。濃縮了校主李光前先生一生的奮斗歷程和精神境界的“光前精神”與“嘉庚精神”一脈相承,體現濃郁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弘揚“光前精神”是我校結合校情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最好的體現,也是對校主及其哲嗣報效桑梓、愛國愛鄉(xiāng)、急公尚義、樂善好施的最好回報。
1.“公毅”校訓是校主李光前先生精神的集中體現
“光前精神”包含三層意思:艱苦奮斗、公毅立世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誠信務實、克己為人的人文精神;捐資助學、造福桑梓的愛國精神。李光前先生從南安北部梅山芙蓉村的一個貧苦農家子弟躋身為世界十大華人富商,靠的是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誠信務實、克己為人的高尚品格,先生雖然身在新加坡,但他始終熱愛祖國、熱愛桑梓,為家鄉(xiāng)建設和文教事業(yè)、公益事業(yè)做出了極大貢獻,在家鄉(xiāng)興辦中、小學、幼兒園、醫(yī)院等,也對陳嘉庚先生創(chuàng)辦的廈門大學及集美學村予以大力支持。李光前先生把他的奮斗經歷與精神感悟化為對國光學子的殷切期望,親自為學校制定“公毅”校訓。
2.“公毅”校訓是校主對廣大國光學子的殷殷寄語
“公”者,公正、公平、公開、公心也?!抖Y記·禮運》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眰ゴ蟮拿裰飨刃姓邔O中山先生力倡“天下為公”,身為同盟會員的李光前先生以“公”字為學校校訓,冀望學子“以公立世”,懷抱“天下為公”的情懷?!耙恪闭?,堅定、果敢、沉毅、剛毅也?!墩撜Z·泰伯》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崩罟馇跋壬呻S父到新加坡謀生的貧苦農家子弟到成為東南亞橡膠大王,躋身世界十大華人富商,深知堅韌不拔的意志在建業(yè)立德歷程中的決定作用,故以“毅”與“公”并列學校校訓,寄望學子“以毅處事”,立德修業(yè)。
3.“公毅”校訓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
“以公立世”反映了“公正”“愛國”“誠信”“友善”等內容,而“以毅處事”突出“敬業(yè)”精神,“公毅”校訓包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及公民層面的多種精神內涵,傳承、落實“公毅”校訓正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與良好載體,是“融入文化育人”的最好實踐模式,它有利于形成涵養(yǎng)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校園文化品牌的培育機制,培養(yǎng)學生具有健康的體魄、勞動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趣、改造社會和服務社會的精神。
1.從“光前精神”和“公毅”校訓中尋找教育的切入點
(1)“尚公”教育——“公正”“愛國”,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光莘莘學子,對于李光前先生的一片赤子之情、一腔公毅情懷無不心生崇敬之心。在中國近代歷史征程中,革命先驅們若沒有一種“天下為公”的精神,如何能為了人民的福祉、國家民族的復興而奔走呼號,就算斷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李光前先生及其賢嗣李成義倘若沒有“天下為公”的精神,又何以能畢生奮斗、創(chuàng)業(yè)興教,澤被桑梓呢?“尚公”教育的切入點在于引導學生感悟光前先生及其哲嗣愛國愛鄉(xiāng)情懷,培育有強烈社會責任感一代學子,摒棄狹隘私心,保留坦蕩公心。
(2)“誠信”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最直觀呈現??鬃诱f:“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李光前先生在漂泊到南洋過程中寧愿挨凍也不愿意冒姓領取毛毯的誠實舉動,給陳嘉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成就了他一生的事業(yè)。李光前先生在南益集團發(fā)展過程中,秉承著自己的思想品格為集團確立了“誠實、信用、嚴明、謹慎”的南益精神,為集團的發(fā)揚光大、內涵發(fā)展注入活力和提供文化保障。“誠信”教育的切入點是引導學生感悟李光前先生的品行及其事業(yè)成功內在活力,培育有契約精神誠實有信的未來公民。
(3)“節(jié)儉”教育——體現的是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亦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李光前先生是世界十大華人富商,他創(chuàng)立的李氏基金幾十年來捐輸濟世、累計捐贈幾億元新幣,惠及幾十個國家需要幫助的單位和個人,可謂“德澤滿天下”。但先生雖是富甲一方的大亨,仍坐無軌電車上下班,一生不吸煙,不喝酒,不做壽,1965年回國治病時被檢查出“營養(yǎng)不良”,一生勤儉卻能夠傾資辦學,哪怕毀家破業(yè),也要保證家鄉(xiāng)光前學村和集美學村書聲不輟。李成義昆仲雖年逾九旬、八旬,仍與普通員工一起,坐在無遮無隔的辦公桌前處理八方商務,這與當前一些國內大小公司老板形成鮮明對照。李光前及其哲嗣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態(tài)度讓他們?yōu)槭廊怂囱?,也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是儉樸,富由儉來才能長久?!皟€樸”教育的切入點是引導學生感悟校主光前先生及其哲嗣在事業(yè)輝煌、富甲一方后儉樸的生活方式和淡定的生活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節(jié)儉”意識與節(jié)儉精神。
(4)“感恩”教育——涉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德要求,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友善”內涵。李光前先生1943年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國光中學,校名取李國專、李光前父子各一個字組成,很好體現先生的家國情懷,李光前生前所有慈善機構都以父親國專為名,李氏基金也是由1951年成立的以紀念其父親的“李國專助學金”易名而來,李光前哲嗣李成義、李成智、李成偉昆仲都是在新加坡出生長大的,但李成義昆仲感恩先人,繼續(xù)弘揚先輩愛國愛鄉(xiāng)、慈善濟世、樂善好施精神,自1980年起先后捐資廈門大學、集美大學、梅山光前學村、華僑大學、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等中國內地公益事業(yè)達幾億元,扶持外祖父陳嘉庚、父親李光前捐助的教育、醫(yī)療、文化事業(yè)?!案卸鳌苯逃那腥朦c是引導學生感悟光前先生及其哲嗣秉承先輩愛國愛鄉(xiāng)、報效桑梓的家國情懷。
(5)“勵志”教育——對學業(yè)的執(zhí)著與對事業(yè)的追
求,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敬業(yè)”的精神。李光前先生能有事業(yè)上的輝煌,得益于他的執(zhí)著與追求。來到新加坡的李光前,開始進入當地的英印學堂就讀,他銘記父親的教導,在接受英文教育的同時,還堅持去養(yǎng)正學堂學習中文,回國后在暨南學堂和唐山專門學校學習,辛亥革命爆發(fā)后的動蕩時局打斷了學業(yè),他只好回到新加坡,不久又考上當地政府辦的測量專科學校,同時攻讀美國一所大學的函授工程課程,直到3年后因生活所迫,才不得不再次中斷學業(yè)以謀生計,正是得益于對學業(yè)的追求讓他的后來的事業(yè)風生水起。李光前先生的求學經歷為處于和平時代有良好學習環(huán)境的國光學子樹立了榜樣?!皠钪尽苯逃那腥朦c是引導學生感悟李光前先生青年時代不懈的求學歷程成就他事業(yè)的發(fā)展,引導廣大同學志存高遠,在青年時代通過勤奮學習積累今后事業(yè)發(fā)展的知識基礎。
(6)“弘毅”教育——反映的是對事業(yè)追求過程中的一種態(tài)度,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敬業(yè)”內涵的體現。李光前先生具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廣的心胸,作為一個企業(yè)家,在殖民地的環(huán)境中,他經歷過多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的打擊,依然能夠保持昂揚斗志,從創(chuàng)立自己的第一家企業(yè)——南益橡膠公司,到成為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家喻戶曉的橡膠與黃梨大王,及至成為新加坡最大華資銀行華僑銀行董事會主席,李光前先生憑著敏銳的眼光、堅強的意志、寬廣的胸懷、精神明的頭腦,創(chuàng)立一個世界跨國大財團?!昂胍恪苯逃那腥朦c是引導學生從光前先生事業(yè)成功的歷程中感悟他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
2.搭建德育活動載體,弘揚“光前精神”與踐行“公毅”校訓
(1)與校主李光前先生事跡有關的德育活動載體。主要有:①紀念活動:把創(chuàng)辦國光中學紀念日定在校主李光前先生的誕辰紀念日10月18日,通過舉辦了建校40、50、60、70周年紀念活動,編印紀念畫冊《蔚為國光》《國光的故事》等弘揚李光前先生愛國愛鄉(xiāng)、報效桑梓精神,以引導海內外校友及在校生感恩校主恩澤,回饋母校培育之情。②校史館:騰出專門場所設立校史館,收集陳列校主及其哲嗣創(chuàng)業(yè)興教的文史資料,學校的發(fā)展歷程、特色文化、教育教學成果,教師風采及校友風采等資料,讓歷屆國光學子從校史館的展示中親身感受國光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傳承學校精神。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設立南安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光前堂,介紹李光前先生傾資辦學事跡、陳列周恩來總理1965年接見李光前先生大幅照片及李鵬總理為國光中學60周年校慶題詞,從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反過來見證校主對祖國文教事業(yè)的貢獻。④紀念館:組織參觀光前故居及瞻仰故居廣場光前銅像,學校每年利用新生入學及清明節(jié)期間,組織高一年新生及學生代表參觀光前故居及在校主銅像前進行祭奠,聆聽故居紀念館講解員講述光前先生事跡,舉行觀后感征文活動,緬懷校主豐功偉績。⑤文體活動:開設《一代完人——李光前》的校本課程,舉行《僑界楷模李光前》大型圖片展覽,組織“光前杯”書法比賽、演講比賽、乒乓球賽、排球賽等活動。
(2)結合德育主題活動來踐行“公毅”校訓。①感恩教育方面:組織師生參與香港國光校友會出版的《思源》和《涌泉》兩書的書稿征集活動及反映泰國校友巫庭光先生奮斗歷程自傳體——《磨煉》一書的讀后征文比賽;組織畢業(yè)班同學參與國光中學校友感恩基金會的募捐活動,在畢業(yè)前夕捐出零花錢資助家境貧寒的學弟學妹完成學業(yè),播下一顆感恩的種子,衍生一片關愛的森林;組織受資助在校學生在節(jié)日制作感恩賀卡,寄送捐贈的校友;開設道德講壇,聘請世界道德學會會長李斯仁和“福建好人”吳天真等來校宣講感恩思想,開展感恩孝道教育等;與深圳翱鷹TA60團隊聯(lián)合舉辦大型公益活動“共托明天的太陽”,創(chuàng)造了一個激情、付出、感恩、大愛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了父母、老師、學校及社會的關愛和良苦用心,懂得了用感恩的心回報父母、老師和社會,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感恩情節(jié)。②“誠信”教育方面:舉行誠信教育主題班會活動,結合實例,以案例剖析的方式來突出誠信是做人根本這一道理;倡導“誠信”考場,學生簽署誠信承諾書,在期中、期末進入誠信考場參加考試,為高考和高中學業(yè)基礎會考學生的誠信參考打下良好基礎。③“節(jié)儉”教育方面:穿著上實施在校期間統(tǒng)一服裝制度,通過倡導穿校服來淡化家境差別,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食堂倡導“光盤”行動,避免奢侈浪費,節(jié)約每一粒糧食;在教室和宿舍引導學生自覺節(jié)約用電和用水;在教室安裝凈水設施,為學生提供飲用水,引導學生少喝飲料,同時倡導以班級為單位回收礦泉水瓶并把賣出的錢捐給學校愛心助學工程。④“勵志”及“弘毅”教育方面:學校注意用優(yōu)秀校友的事跡來激勵在校學子的學習熱情及引導樹立遠大志向,多次組織優(yōu)秀學子到北京、上海拜訪李龍土、陳桂林兩位院士校友,同時把學校一條主要道路命名為“院士路”,建設展示國光優(yōu)秀學子業(yè)績的“博士墻”,以院士、博士的精神激勵學子精于學習、勇于探索,為今后勇攀科學高峰奠定良好基礎。文壇大師劉再復曾深情回憶國光中學圖書館對他文學之路的影響“是國光中學給了我文學的興趣”,學校70周年校慶期間劉再復校友捐贈設立了劉再復圖書室,為廣大國光學子提供良好閱讀環(huán)境,同時也為國光學子樹立一座向文學進軍的豐碑。搭建各種學生成才平臺,定期舉辦“百師講壇”“周末論壇”等活動,讓學生跳出書本束縛有了更開闊的知識視野,支持學生會組織芙蓉文學社、囊螢書友會等十幾個社團,讓學生個性有了張揚平臺,激活和展示國光學子多方面才能。
(責任編輯:林文瑞)
*本文系2015年度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學校文化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探究”(項目編號:FJJK15-482)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