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段時間以來,各地曝出多起銀行存款“失蹤”案件,有關業(yè)內人士日前在2015 年度銀監(jiān)會系統(tǒng)法治工作會議上提出,將專項查處內外勾結詐騙客戶存款的案件,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處罰當事人和相關責任人,切實抓一批反面典型。此前,銀監(jiān)會微信公眾號“金融街15 號”日前發(fā)布揭秘文章稱,所謂存款“失蹤”原來是“被騙”。
不同于以往的銀行卡被盜刷,近期多起巨額存款被盜事件,其存款模式和作案手法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均系有關人員以高額好處費或高額貼息為誘餌,誘使客戶將資金存到其指定銀行,并與銀行內鬼勾結,采取偽造金融票證、私刻存款單位銀行預留印鑒等手段竊取挪用資金。
比如瀘州老窖公司“丟失”1.5 億元銀行存款一案。有數(shù)名詐騙分子合謀偽造銀行印章,冒充銀行工作人員到公司上門開戶,獲取公司有關開戶所需資料和印模,然后私刻假印章,偽造開戶資料,到銀行辦理開戶手續(xù),并使用假印鑒將存款全部轉出銀行。再如,某保險公司配送員上門服務,利用特殊POS 機上的銀行卡復制器,盜取客戶信息,然后制成偽卡盜刷客戶資金。還有人在街頭賣超低價大米,誘使路人在其特制POS 機上刷卡……
在這類案例中,主要是客戶未能辨別真?zhèn)?,泄露關鍵信息,導致資金被騙。當然,銀行也有責任、有義務完善相關制度和流程,銀行工作人員有必要嚴格核對、明察秋毫,減少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機。
常見的騙人誘餌是“存款利息高”。比如杭州的42 位儲戶,中介騙子承諾給他們年利率13%,然后被領到銀行對面的一個房間里簽訂承諾書。
發(fā)生內外勾結的詐騙案,有關銀行必須對儲戶的資金損失承擔相應的責任。而銀行為了自己的信譽一般會對存款本金和正常利息先行墊付;司法部門也會根據(jù)各方所負的責任作出最終裁決。但無論如何,存款的高息是不受保護的,而且損失部分本金也是有可能的。
曾出現(xiàn)過銀行員工誘騙儲戶多次輸入密碼,在儲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暗中將存款轉出。發(fā)生這種詐騙,你不用擔心,銀行會全部負責。
儲戶呼吁銀行加強防范,銀行以及監(jiān)管部門理應加強防范,以免存款被盜事件再次發(fā)生。
無論何時何地,保護好自己的賬戶信息。銀行卡賬號、密碼、信用卡背面的驗證碼等,都不能輕易透露給別人,在POS 機、ATM 機上刷卡時要多加小心。
銀行人士還表示,由于銀行的信譽度高,很多顧客都很相信銀行的經理,甚至有顧客將存折交給自己熟悉的經理、或者將密碼告知。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銀行雖然正規(guī),但是不可避免個別員工有偷盜之心。
盡量自己親自辦理存款業(yè)務,不要讓包括銀行內部人士的其他人代辦業(yè)務。
要認真閱讀合同協(xié)議,千萬不能閉著眼睛就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