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雷 梁建明 石樹正 霍珍珍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河北 張家口075000)
工程機械的作業(yè)環(huán)境通常比較惡劣,作業(yè)強度較大,作業(yè)過程中的沖擊振動、環(huán)境粉塵對關鍵零部件的損害較大,因此工程機械用變速箱的結構強度、裝配制造及密封性尤為重要.軸承是變速箱的關鍵零部件,承受著復雜動態(tài)荷載,其強度和穩(wěn)定性直接影響著傳動特性和整機穩(wěn)定性.
工程機械變速箱在工作施工過程中,根據(jù)作業(yè)強度,其工況通常分為運輸工況,額定工況和極端工況三種情況,其中運輸工況時,變速箱傳遞動力主要驅動整機行走,此時無負載或負載很小,多為高速輕載狀況;額定工況為一般工況,是變速箱主要工況;極端工況為超出額定負載的工況,此時整機工作環(huán)境通常比較惡劣,工作強度明顯超出整機額定工況范圍,各個部件總成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況,對機身關鍵零部件的強度、疲勞強度是重要的考驗,本文分析了該型變速箱在整機極端工況下軸承的受力特性,得到了其應力分布云圖,分析了應力特點,為改善其使用和維修特性提供了有價值借鑒.
模型建立方法主要有,由下至上、由上至下及混合建模三種建模方法[1],由下至上建模是利用用戶圖形(UI)交互功能,先建立基本圖形元素,例如點,線條或線框,而后生成面,由面生成體(volume),即由基本圖形元素生成高級圖形元素;由下至上建模方法,先生成體(volume),而后利用系統(tǒng)提供的布爾運算功能,雕琢生成具體零部件;混合建模是兩種方法的配合使用;前兩種建模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通常情況下會配合使用梁總建模方法,生成模型質量較高,建模效率高,且建模思路清晰,尤其是結構復雜零件體的生成,本文選擇混合建模方法.
(1)創(chuàng)建長方體:利用Modeling→Create→Volumes創(chuàng)建;
(2)創(chuàng)建螺栓孔:利用boolean命令生成螺栓孔;
(3)創(chuàng)建支撐部分:調整全局坐標系為局部坐標系,利用Volumes命令建立支撐肋;(4)創(chuàng)建圓柱體及軸承孔:利用Volumes生成軸承孔.
軸承座材料為鑄鋼,選擇實體單元類型中的10節(jié)點92號單元,設定彈性模量為1.8X1011Pa,泊松比設定為0.3.
圖1 建立模型
網(wǎng)格劃分,分為手動網(wǎng)格劃分和智能網(wǎng)格劃分兩種,根據(jù)分析精度、邊界條件特點及載荷施加特點,對軸承座體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網(wǎng)格劃分方法.軸承座孔部位由于是載荷施加部位,并且是分析所關心的重點部位,故采用手工網(wǎng)格劃分,均勻劃分網(wǎng)格,其余部位采用系統(tǒng)智能網(wǎng)格劃分,控制網(wǎng)格精度為0.5cm,共得到12563個單元.網(wǎng)格劃分結果如下:
圖2 網(wǎng)格劃分
在四個安裝孔上應用施加對稱約束,將約束加在安裝孔內表面,在圓柱曲面上施加約束,對整個基座的底部施加位移約束,限制其在垂直于底座方向上的自由度,同樣是將約束施加在面上,選擇基座底部的六條棱線施加約束線.
在軸承座圓柱軸孔上半圓柱施加推力載荷,為面載荷,值為5.3Mp;在軸承孔的下半部分施加徑向壓力載荷,為面載荷,值為1.6Mpa.
圖3 應力云圖
分析結果顯示,軸承座最大應力值為20.8Mpa,表現(xiàn)為壓應力,出現(xiàn)在軸承座軸孔上方內側,說明在使用過程中軸承座內孔應力分布不均勻,在靜態(tài)載荷作用下,最大應力值小于材料的需用應力,但考慮到軸承座在復雜交變載荷下工作,故最大應力值處產生疲勞失效的幾率很大,故在設計過程中,應對此位置加強.
本文受張家口科學技術和地震局課題1421004B支持
[1]曲昌榮,郝玉蓮,戚洪濤.汽車車架有限元分析[J].輕型汽車技術,2007,12:54~56
[2]張勇,張力,等.重型車車架組合結構的有限元分析[J].機械與電子,2005,2:16~18
[3]ANSYS使用手冊.教程.ANSYS公司,北京,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