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步
周小泉就是明朝出生于甘肅山丹、后來定居于秦州(今天水)的一代理學宗師周蕙。周蕙,字廷芳,自號小泉。關(guān)于周蕙的文字記載,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的實在是少之又少。清代哲學家黃宗羲編纂的《明儒學案》,大概是最早記述周小泉的文本文獻了。《明儒學案》卷七《河東學案》(上)有周小泉的學說著述?!睹魅鍖W案》成書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是明代210位學者學術(shù)觀點和師承關(guān)系的綜合性學術(shù)概覽。對周小泉著墨最多的,還是《山丹縣志》。《山丹縣志》有他的人物略傳,近600字。據(jù)資料顯示,《中國名人志》和《甘肅歷史名人》對其也有收錄。有關(guān)周小泉更詳細的文字記錄,現(xiàn)在確實已經(jīng)是很難挖掘了。
周小泉少時家貧,無力求學,十七八歲的時候,便投身為伍。他先后服役的地方是甘肅的臨洮、蘭州、清水等地。明中葉時期的蘭州,已成為西北地區(qū)僅次于西安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一個偶然的機會,先生聽到段堅講述《大學》,遂從師于他,從此與理學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那時,大家都知道部隊里有個叫周蕙的軍人很有學問。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鎮(zhèn)陜總兵吳謹?shù)亩淅?。吳謹雖是個武官,卻非常愛才,便派人去請周蕙,希望他能做自己的私塾先生,教育自己的孩子。照理說,一個下級軍官能得到上級首長的器重和青睞,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好事情。但周蕙婉言謝絕了長官的邀請?!拔覟檐娙?,軍務在身。若有戰(zhàn)事,召之即往;若為人師,怎能隨時應召呢?”這是周蕙沒有答應吳謹?shù)闹x詞,也是《山丹縣志》里的一句原文。周蕙退伍后,居住的地方是秦州北鄉(xiāng)(今天水麥積區(qū))一個叫小泉的地方,于是,周蕙自號小泉。
此后,周小泉便潛心鉆研理學。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濃烈的文化氛圍,心態(tài)怡然的靜養(yǎng),良師益友的交流,使得先生在理學方面有了更深的造詣。于是,便有同好和學者前來拜訪交流,知名者如陜西渭南學者李錦、薛敬之等。據(jù)說薛敬之非常欽佩小泉先生的好學精神和淵博學識,后來自己開館授業(yè)的時候,常常以小泉先生的人品素質(zhì)、道德學問為榜樣教導他人?!爸芟壬行⒌?,其學近于伊、洛,吾以為師。吾所以有今日者,多先生之力也?!标P(guān)學以薛敬之為宗。薛敬之的弟子之一就是關(guān)中學派主要人物呂槽。由此可見小泉先生的人品素質(zhì)和道德學問。
明代成化戊子年(1468年),段堅去了秦州,專程到小泉先生的住處造訪,未遇。段堅留詩而去。其二云:
白云封鎖萬山林,卜筑幽居深更深。養(yǎng)道不干軒冕貴,讀書探取圣賢心。何為有大如天地,須信無窮自古今。欲鼓遺音續(xù)絕后,關(guān)閩濂洛待君尋。(《山丹縣志》)段堅-周蕙-薛敬之為師承關(guān)系,薛敬之是關(guān)學的重要人物。河東之學經(jīng)由薛敬之傳播,成為明代關(guān)學中興的一個重要思想資源。
周小泉在秦州可謂盡人皆知,名滿天下。但真正讓秦州人民稱道的,并不是他博得的聲名。
周小泉依照理學學說,取其精華,推陳出新,制定了一套與時相符的新的理學禮制和婚喪禮儀。
秦州是華夏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也是中國文化最厚重的一片土地。小泉先生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二十多年。一個理學大師生活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了名流貴族、高官巨賈、鄉(xiāng)紳豪杰常來常往的地方。一些鄉(xiāng)紳富豪想來攀附捧場,都被他一一拒請不往。一次,巡按杜禮征視察甘肅,來到了秦州,慕名前去拜訪周小泉,先生就給杜禮征講解《太極》《先天》二圖。在講解和交流期間,小泉先生自始至終沒有涉及其他話題,而且絲毫沒有阿諛奉承的態(tài)度。這件事在秦州廣為流傳。
天水在民國初期編纂過一部《天水三字經(jīng)》,這是一部介紹天水歷史文化的普及讀物,內(nèi)容豐富,易讀上口。這部書第二篇“人物”卷,收錄了對天水做出巨大貢獻的帝王、賢隱、名將、顯宦等,小泉先生榮列“賢隱”?!百t隱”收錄了三人,分別是東漢的郭整、晉朝的楊柯和明朝的周蕙。由此可見,小泉先生在天水的名望和影響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