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效華
摘 要: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可能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各種安全事故。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教學任務的需要,預防和防止傷害事故的發(fā)生,使日常教學得以順利有序進行。
關鍵詞:體育課;安全事故;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5-0093-01
我們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可能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各種安全事故,如手腕、手指挫傷、身體擦傷、腳踝扭傷、臉部受傷、骨折、脫臼等。我從事體育教學已有數(shù)十年,感覺到學生在體育課中受傷的比例是相當高的,應該引起體育教師的足夠重視。下面,我就體育課發(fā)生學生安全事故的原因進行簡要分析。
一是場地器材。體育課往往是在室外、器材較多,占用場地大,這無形中增加了很多安全隱患。主要包括體育場地有不易發(fā)現(xiàn)的小物體或者凹凸不平,體育器材設計不合理和老化年久失修。
二是注意力不集中。體育課主要是在室外,由于外界環(huán)境相對復雜,初中生又處在注意力不能相對集中的年齡階段,在進行運動時,一個局外人的行動、甚至一只蜜蜂都可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造成了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如一節(jié)課中,在隊列慢跑時出現(xiàn)前后兩人同時摔倒,問其原因,原來是操場上走過該班一任課老師,后面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觀察該老師上,而前面的學生突然減速,就造成兩人腳相絆而導致摔傷。
三是練習時有畏懼心理。由于課中所學技術動作難度大,學生心理上有畏懼感,在做動作時猶豫,縮手縮腳,動作不能充分完成,造成了傷害事故的發(fā)生。這類事故常見于體操、田徑項目中。
四是教師設計的場地及器材的布置不合理。教師在備課時沒有充分考慮到教材本身隱藏的不安全因素,設計的場地和器材布置不合理,造成了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如教授原地側向推鉛球,教師把場地設計成圓形,圓直徑15米,按正常向圓心推鉛球,是不會出現(xiàn)傷害事故的,但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處在初學階段,可能出現(xiàn)投擲方向的偏差,造成了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五是在運動中動作粗野和魯莽。體育運動很多項目有身體的接觸和對抗,但這種身體接觸和對抗應該是在規(guī)則允許下合理的動作,但學生由于對規(guī)則的不熟悉,自身又有強烈地好勝心,在對抗中往往出現(xiàn)粗野和魯莽的動作,造成傷害事故,像比較常見的籃球、足球項目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類問題。
六是課程組織,場地、教師之間協(xié)調不規(guī)范。有些學校人數(shù)眾多、但場地小,若是場地安排不合理、組織不嚴密,極易引發(fā)安全事故。如果在一個場地同時進行多樣的體育課程或者場地劃分不規(guī)范,投擲區(qū)和其他區(qū)相臨近,學生缺少統(tǒng)一管理、隨意性強,各小組練習時保護不到位等,這些都是引發(fā)安全事故的因素。
七是安全隱患意識不強,未能做到嚴格要求。在體育課上,我們不應該忽略每一個安全隱患的細小環(huán)節(jié),在過程中要時時刻刻提醒學生極可能出現(xiàn)安全隱患的環(huán)節(jié)。例如,在做迎面接力時,作為老師應該著重強調用哪只手去交接棒,然后奔跑的方向,避免和其他同學發(fā)生碰撞,并加強對技術動作的掌握。
八是課堂組織管理松散。一般發(fā)生體育課安全事故,往往是由于課堂組織松散,學生之間嬉戲打鬧、課上不嚴肅、不按老師要求練習,擅自做其他動作造成的。
九是技術動作不熟練、不熟悉。體育練習和比賽中,要求對技術動作要熟悉和熟練,尤其是技術動作中的一些小的細節(jié),往往被學生忽略,造成了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如籃球的雙手胸前傳接球,要求接球時手心對準來球,可一部分學生往往用手指對準來球,造成手指挫傷。
針對以上情況,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應該采取相應措施,使學生健康愉快地上好每節(jié)課。
一是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對安全問題的認識。在學期開始的前幾個星期,可以安排“安全教育月”活動,利用講座、黑板報、???、知識競賽等形式,加強師生對傷害事故的重視,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二是提高思想素質,有強烈的責任心。責任心體現(xiàn)了一個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責任心不強是思想覺悟不高、思想認識不夠的體現(xiàn),是發(fā)生體育意外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體育教師要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對工作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要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
三是做好課前準備,備好課。首先備場地:體育教師要配合學校后勤人員定期檢查體育設施,對安全隱患及時處理,同時在上課前要對所用器材和場地進行檢查,做到心中有數(shù)。體育教研組在一學期開始前,根據(jù)各年級教材的內容和場地的情況,合理搭配各年級教學進度,協(xié)調好各種環(huán)節(jié),處理好班與班、內容和場地、班與場地之間的關系,做到班與班上課既不相互干擾,又合理利用場地;其次備學生:在每學期初,要進行一次身體素質測試,掌握每個學生基本的身體狀況,并分成好、中、差不同的組別;在分組練習時,對不同的組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根據(jù)學生對動作掌握的程度適當調整。練習時教師應將指導和保護的重點放在相對較差的一組。雖然學生處在同一年齡段,但各班學生的心理和紀律情況差別較大,有的班的學生活潑好動,有的班的學生相對較穩(wěn),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掌握各班的情況,并針對具體適當調整教學方法,該嚴厲的一定要嚴厲,該鼓勵的要多鼓勵。
總之,學校應加強體育課安全管理,增強師生體育課安全意識。同時,也要正確看待校園傷害事故,既不能視之如虎,盲目回避,更不能因為它而忽視對學生的全面教育。我們應該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教學任務的需要,預防和防止傷害事故的發(fā)生,使日常教學得以順利有序地進行。
參考文獻:
[1]潘蘊春.中學體育課的組織教學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9(S1).
[2]何慶華.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原因分析與預防對策[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