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荃
蘇教版國標本二年級上冊中有一篇課文《狼和小羊》, 課文結(jié)尾這樣寫道:“狼不想再爭辯了,大聲喊道:‘你這個小壞蛋!罵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樣!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筆者以為這其中的“爭辯”一詞用得不夠恰當。
其一,文中“狼很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兒” 這句話,不僅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而且一針見血地道出了狼的險惡用心。狼為了掩飾自己的欲望,還一而再,再而三地找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但就是這些挖空心思才想出來的所謂“理由”,卻遭到了小羊的有力駁斥——“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會倒流的呀!”“這是不可能的,去年我還沒出生呢!”狼理屈詞窮,能不氣急敗壞、惱羞成怒嗎?于是,它露出了窮兇極惡的本來面目,“罵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樣”,它不容小羊爭辯,“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狼自始至終都在處心積慮地成心挑毛病想吃掉小羊,談不上“爭”,更談不上“辯”,倒是小羊處處在為自己據(jù)理力“爭”,據(jù)理力“辯”。
其二,1997年學苑出版社發(fā)行,周行健、余惠邦、楊興發(fā)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用法大詞典》對于“爭辯”一詞有著“有極力申明理由,加以分辯的意思”“重在據(jù)理力爭”這樣的解釋。那么,探討文中“爭辯”一詞用得恰當與否,首先應該理解“理由”的意思?!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對“理由”進行了這樣的解釋:“事情為什么這樣做或那樣做的道理?!弊屛覀兿葋砜纯蠢窍氤孕⊙虻摹暗览怼保盒⊙虬阉鹊乃K了,聽說去年小羊經(jīng)常在背地里罵它,還有罵它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弄臟了水,罪不當死!背地里罵,而且這僅僅是聽說,竟能惹來殺身之禍?就算是小羊的爸爸罵的,難道竟荒唐到要替父受死?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這樣的歪理邪說能站得住腳嗎?更何況,這些“道理”純屬子虛烏有??!其實,狼的居心并不叵測,可謂眾所皆知,這些只是它想吃掉小羊的借口罷了,如果把這當作是理由,豈不是荒謬至極!
其三,《伊索寓言》中的《狼和小羊》有著許多不同的中、英文版本,筆者進行了比對,均未發(fā)現(xiàn)有狼“爭辯”一說。譯林出版社曾于2002年5月出版《伊索寓言全集》中英文對照本,英譯者為英國的奧莉維亞·坦普爾和羅伯特·坦普爾,中譯者為中國的李汝儀和美國的李怡萱。這部書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英譯本,英譯者諳熟故事的來龍去脈,進而對其細節(jié)加以考證,并就其內(nèi)容進行了理論性的探索,具備一定的權(quán)威性?!癝o the wolf resumed:‘whatever you say to justify yourself,I will eat you all the same.”這是該書中《狼和小羊》這一故事的結(jié)尾,中文譯作:“狼于是對小羊說:‘不管你多么能言善辯,反正我得把你吃了?!庇纱?/p>
觀之,“爭辯”一說也無從
談起。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教材不妨把“不想再爭辯了”刪去,改為“狼大聲喊道:‘你這個小壞蛋!罵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樣!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這樣一來就合乎情理了。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金陵中學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張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