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心理問題:男孩為什么忽然提出要出國留學
一天,一對中年夫婦緊急預約來訪,他們是為了孩子來的。孩子出了什么事,竟讓他們?nèi)绱耸f火急?
原來,他們正在讀高中的兒子前幾天忽然提出要出國留學,他們不同意,孩子昨天就大吵大鬧,甚至以不答應就跳樓相威脅,弄得他們心驚膽戰(zhàn),一夜沒睡好。
這對父母求助的愿望非常強烈,孩子的母親說起話來更像是連發(fā)的機關槍:
什么都告訴您吧。我們的孩子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主要是理科不好,特別是數(shù)學。高一的時候他總是說“到高二就好了,以后分班去文科班,名次就可以上去了”。孩子就這樣幻想著高二的好名次,不肯努力。我們也心存幻想,整個高一就沒怎么管他的學習。結果到了高二,他上了文科班,考試名次還是處在下游位置。孩子很受打擊,很失落。這時候我們開始管他的學習了,看著他,督促著他,就連晚上我都和孩子睡一個屋子,生怕他貪玩。為此,我們跟孩子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沖突一起,孩子就鬧。
那天,孩子忽然提出要出國留學。我們不過是普通的職工,家庭條件一般,再說,出國又怎樣,還不得好好學習。孩子光想著出國,不肯努力學習,這怎么行!我們不同意,他就和我們急了,又吵又鬧,竟然讓我們賣房,說我們?nèi)绻煌馑吞鴺遣换盍恕?/p>
我們知道,孩子是在逃避。孩子的虛榮心特別強,又不知道努力,有點困難就想逃避,鬧著要出國,實際也是為了逃避考試名次。
聽到這里,孩子的父親一個勁兒點頭,也說孩子就是想逃避。
知子莫若父,看來這對父母對自己孩子的心理還是有一定了解的。從前面的情況可以看出來,孩子鬧著要出國留學,確實是為了逃避眼下的學習困境。人面臨困境的時候,常常會采取一些逃避策略來進行心理自我防衛(wèi)。中小學生也會常常出現(xiàn)逃避學業(yè)、逃避考試的行為反應。從某種角度說,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為了逃避就鬧著要出國,這還是有些反常。男孩為什么會有這樣反常的表現(xiàn),他的反常行為表現(xiàn)背后更深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心理探究:從小就給星星給月亮
為了共同探究,我請孩子父母談談孩子成長中的一些情況。
在他們家,到男孩這里已是三代單傳。不難想象,全家人都非常疼愛他,甚至是過度疼愛。吃的,玩的,穿的,孩子想要什么給什么。一次,孩子為了要一身名牌,坐在地上哭鬧,最后還割腕。一次為了買手機,他用頭撞墻。結果,孩子的要求都得到了滿足。
說到學習,以前都是媽媽陪著他學習。孩子小時候成績還不錯,但是一直沒養(yǎng)成自學的好習慣,沒有主動性。所以到了初三,成績就一般般了。
中考結束,孩子的成績沒達到重點高中的分數(shù)線??墒呛⒆雍妹孀?,跟父母提出要上重點高中,而且態(tài)度非常堅決。父母也知道這事不好辦,可最后還是調(diào)動各種力量,托關系,多花錢,讓男孩上了一所重點高中,再一次讓男孩的要求得到了滿足。
男孩上重點高中后,幾次考試,名次都是最后幾名。男孩幻想著名次前進,其中就包括了高二文理分班后名次的前進,偏偏夢想沒有成真。男孩又提出上普通高中,或許名次就可以排到前面了。父母又一次齊心協(xié)力,把男孩轉到了一所普通高中,再次滿足了男孩的要求。
結果一個學期過去了,男孩的考試名次并沒有像想象中的那樣有什么大的變化,還是處在下游。大約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男孩鬧著要出國留學。
最后父母評價說,孩子就是這樣,想什么是什么,想一出是一出。
心理診斷:根本原因是心理幼稚化
現(xiàn)在,男孩心理上的來龍去脈比較清楚了。虛榮、任性、逃避,都是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心理幼稚化,人格幼稚化,心靈沒長大。他的心理還停留在一個娃娃的水平,理性的思考、成熟的思維、成人的擔當、人生的責任,所有這些,在他的內(nèi)心世界都沒有成長起來,也就是心理成熟沒跟上生理成熟。男孩父母最后的評價非常準確,“想什么是什么,想一出是一出”。
男孩為什么心靈沒長大?
孩子的父母說,都怪孩子的爺爺奶奶。
沒錯,隔代教育確實容易陷入溺愛的誤區(qū),爺爺奶奶的溺愛確實給不少孩子的教育帶來麻煩。但是,孩子心靈沒長大,僅僅歸咎于爺爺奶奶就可以了嗎?很明顯,父母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且是主要的責任。當然,不管成人的責任怎樣分割,男孩心理病根的成因確實是在成人身上,在成人家庭教育的失誤上,這一點是肯定的。
對孩子呵護太多,溺愛太多,包攬?zhí)?,剝奪了孩子心靈自由成長的空間。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是成人給鋪好路,孩子想要什么,成人就滿足什么,所以當孩子想到出國留學的時候,自然就認為父母也該給辦了??墒歉改妇尤徊煌猓f不給辦,不能辦,孩子怎么受得了?以跳樓相要挾也就順理成章了。
進一步探究還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那就是父母的教師職業(yè),幫了忙,也添了亂。很明顯,男孩父母給孩子鋪路,較多的是靠自己的教師職業(yè)。換班,轉學,上重點,都與父母的教師職業(yè)分不開。這讓孩子以為自己的父母無所不能,沒有辦不了的事,所以形成了想什么是什么的幼稚化人格。他并不知道,父母不過是普通教師,出國的事辦不了就是辦不了。
如此說來,也可以說是父母的“教師職業(yè)特權意識”惹的禍。
心理對策:不再給孩子當鋪路工
一番溝通之后,男孩的父母提出了他們最關切的問題——現(xiàn)在該怎么辦?
面對他們的問題,我先說起了狐貍和老鷹的故事:據(jù)說不管是狐貍還是老鷹,在它們把小寶寶養(yǎng)到一定的時候,都會狠心地趕走小寶寶。男孩父母立刻領會了我的意思,他們說,我們真應該學學狐貍和老鷹。是的,做父母的要學學很多動物媽媽,對孩子該狠心時堅決狠下心來。這是因為,孩子心靈的成長需要土壤,父母得放手讓孩子成長,讓孩子面對,讓孩子承當,讓孩子學會生活,不再給孩子當鋪路工,孩子的路讓孩子自己走。
具體說來怎么辦呢?
第一步是近景對策,讓孩子自己對出國留學問題做一番調(diào)研,家長先不要簡單否定。網(wǎng)上查詢、專業(yè)咨詢、伙伴交流,等等,什么形式都可以,通過具體而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讓孩子自己弄清楚出國留學的利與弊,弄清楚出國留學的現(xiàn)實性和可行性。借用職場上的一個說法,就是讓孩子拿出一份“可行性報告”。可行,家長全力支持;不可行,孩子可能就會自動放棄。這個調(diào)研的過程,家長一定不要越俎代庖,要讓孩子自己做。不言而喻,這個過程本身就是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面對自己的生活。
第二步是遠景對策,抓住時機給孩子補課,讓孩子慢慢學會為自己的生活負責。父母也需要有深刻的認識,付諸行動,持之以恒,并且做好爺爺奶奶的思想工作,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促進自我成長的家庭生活氛圍,激發(fā)孩子自我成長的積極性。事實一再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自主自立的強大潛力,關鍵就是父母堅決做到不給孩子當鋪路工。
不久后的一個周六晚上,男孩的父母撥通了心理咨詢專線,告訴我說孩子為了出國的事情,真的做了不少調(diào)研,最后放棄了。孩子由此長大了不少,也有點男子漢的樣子了。孩子的轉變是可喜的。事情就是這樣,只要父母肯放手,肯讓孩子自己擔當,孩子就會成長得比我們預想的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