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身為未來教師的師范生,應該在學習階段培養(yǎng)反思意識,養(yǎng)成反思習慣。本文以海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2級英語師范本科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反思性教學在英語師范生培養(yǎng)中的應用。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 英語師范生 教師專業(yè)成長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9-0052-02
一 反思性教學
早在20世紀初出版的《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美國教育學家杜威就首次提到了反思性思維的問題。他認為,反思是一類由于對某種直接經(jīng)驗情景所導致的不解,繼而對其進行探究和解決的過程。杜威根據(jù)自己的這種認識和定義提出了著名的“思維五步法”,即暗示、產(chǎn)生問題、假設、推演假設、檢驗假設。1983年,麻省理工學院教師肖恩提出了“反思性實踐”以及“反思性行動”的二分法理論。1902年,英國教師格里菲斯和唐在肖恩二分法的基礎之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五維反思”架構(gòu)即:快速反思、修正、回顧、研究、理論的重構(gòu)和重建。該理論將反思性教學研究工作帶入了全新的領域。
我國關于反思性教學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但是涌現(xiàn)出了很多精辟的理論。譬如熊川武先生提出的將“學會教學”跟“學會學習”相結(jié)合的兩個學會的教學方式,就是從我國國情出發(fā)對反思性教學的大膽創(chuàng)新。
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主動自覺地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進行思考,將自己的教學看作是反思性的活動。這種教學方式強調(diào)講述的重要性,是一種科學的反思過程。就過程而言,教師對于自身教學中問題的發(fā)現(xiàn)、對該問題的總結(jié)以及針對此進行的教學行為的調(diào)整,體現(xiàn)了反思的理念。
二 反思性教學在英語師范生培養(yǎng)中的應用
以海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師范本科生的培養(yǎng)為例,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教學法課程
海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師范生本科生在大學三年級開設教學法。班級30~35人,分成6~7組,組成學習小組。
在大學三年級上學期,主要以學習教學基本理論為主。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拋棄傳統(tǒng)的理論呈現(xiàn)方式,采用“案例展示,學生反思”的教學方法。即教師展示出同一單元不同的兩份教案設計或真實課堂的實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評選出恰當優(yōu)秀的一篇或指出視頻中教師授課的優(yōu)缺點。學生小組討論評選的過程,就是學生反思的過程。在調(diào)查過程中,問及對這一學習環(huán)節(jié)的評價,2012級某班王同學說:
“與我自己動手寫不一樣,評價別人的,是站在一個更加全面的角度來看整單元課文的設計。逐條逐條地讀下去,就在想這位教師在編寫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候目的是什么,這就是我在反思的過程,反思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否合理。在看真實教學視頻的時候我就會想,這個環(huán)節(jié)這個老師說得好,如果是我我會怎么來教。”
把理論的教學和實際案例相結(jié)合,引導學生對案例的反思,以達到內(nèi)化理論的最終目的。
經(jīng)過一學期對基礎理論的學習,在大學三年級上學期開始“微格教學”。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單元的完整教案。
再把一單元分割成5~6課時,每位小組成員負責講授一課時并在微格教室中進行視頻錄像。講授結(jié)束,學生把自己的微格視頻拷錄,課下觀看自己的微格視頻結(jié)合自己設計的教案完成反思報告。以下是對王同學某節(jié)課反思報告的摘錄:
“此次的微格教學中,教學內(nèi)容是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閱讀課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 我的教學任務是post-reading中的第二部分:找出4件重大事件完成練習3a,以及文章第一段細節(jié)理解。我就教學設計與微格課堂兩個方面進行如下反思:
“教學設計:(1)優(yōu)點:邏輯清晰,循序漸進。通過快速閱讀讓學生找出4件主要事件以及事件發(fā)生時間,這可以幫助學生鍛煉快速閱讀提取信息的能力。然后再仔細閱讀第一段找出文章細節(jié),從簡入繁,條理清晰。利用表格整合文章信息,學生回答出根據(jù)第一段提出的幾個問題后,利用表格整合了學生的回答,幫助學生總結(jié)了答案,一目了然。(2)缺點:任務1找出文中4件主要事件和完成3a銜接有矛盾,讓學生找出4個主要事件和完成3a任務同時布置下去,就會有學生不去自己概括總結(jié)4個事件而是直接在3a中就能得出答案,失去了訓練意義。所以應該先讓學生找出4個主要事件,然后再布置完成3a的任務。
“微格教學:缺點:第一,教師話語使用不當,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1)提問語句重復,句型無變化。我對四個主要事件的提問一直都是一樣的句型:Who can tell me...包括到后面關于第一段細節(jié)問題的提問時也是用的這個句型。學生對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重復語句會產(chǎn)生兩種情況,一是得到反復強化,記憶深刻,這是正向作用;二是因為反復,學生會覺得無聊慢慢失去興趣和注意力渙散,這是負向作用。這次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我自己,在當初設計教師話語的時候,我的句型不是單一如此的,但是在微格上不自覺地就重復使用了。在以后的微格中,我會更加注意教師語言的多樣,把Who can tell me... 這樣的提問句型簡化成直接對問題的提問如:When...? Where...?(2)在不該使用的地方使用了,不夠簡潔。第一,任務解釋時機不當。在課堂的一開始,我布置完任務之后,學生開始進行任務。我在此期間說:Find out 4 important events,they are all in the passage. Don't forget the exercise 3a. 結(jié)果正在完成任務的學生通通抬頭看我了。我本想更加詳細地解釋任務,但是這里教師話語的使用時間不當,反而影響了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弄巧成拙。所以,對于任務的布置和解釋都應該放在任務開始之前,千萬不要在已經(jīng)開始了之后再補充。第二,多媒體課件使用不當。在第二階段,我通過表格的形式,展示文章第一段的細節(jié)信息,幫助學生總結(jié)概括。但是我提問之后,在學生還沒有完全回答結(jié)束,我就點出了答案,結(jié)果正在回答問題的學生頓住,去看大屏幕上的答案了。我沒有掌控好播放時間,影響了學生的作答。在以后教學中要掌控好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卡準恰當時間,提示信息類可以提前放出來,答案總結(jié)類一定要在學生回答完畢之后才播放?!?/p>
在學生的反思報告中主要是對兩個方面進行反思:一是課前教案設計的合理性和不足的反思;二是在“微格教學”中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反思如語速、舉止等。在近乎真實的課堂實踐中,學生全程參與,最后反思有助于教學技能的鍛煉和反思意識的培養(yǎng),為未來成為反思型教師打下基礎。
2.教育實踐活動
在教學實踐方面主要應用在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兩個活動中。
在為期一周的教育見習實踐活動里,學生仍舊以小組為學習單位。學院隨機分配見習學校,班級小組隨機分配見習年級。見習一周時間里,學生每天帶著聽課記錄本,對不同班級的英語老師進行教學觀摩記錄。記下教學過程即教學事件,并進行評價。每晚一篇“我的一天”見習反思。最后見習實踐活動結(jié)束,以小組為單位對某一節(jié)小組成員公認的優(yōu)秀課填寫評價表格,表格部分截取如下圖所示:
學生通過對整堂課的梳理,總結(jié)出觀摩課程教師的教學事件,然后分析反思一堂觀摩課中有效和有意義的教師行為。在反思中學習優(yōu)秀經(jīng)驗,在反思中獲得專業(yè)成長。
與此相似的是教育實習。為期3個月的教育實習中,同樣要求實習學生每天觀摩優(yōu)秀教師課程做課堂記錄寫觀摩反思,每次上課結(jié)束對自己的教案和授課進行反思,每晚一篇實習反思日志。
三 結(jié)束語
根據(jù)反思性教學的策略,由學生自身進行的反思行為能夠更加有針對性,有助于學生在學習教學法的過程中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對個體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作用。這樣的反思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和空間,學生可以在任意時間點進行教育活動的反思,可操作性強。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難以實現(xiàn)對自己在微格或者見習實習中的教學效果實時評價,容易將理論的教學結(jié)果理想化。進行反思教學可以讓學生們較為便利地看出實際教學活動與自己的理論之間的差距,從而及時對教學活動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同時,有助于學生們養(yǎng)成良好的反思習慣,邁出成為反思型教師的第一步。
參考文獻
[1]李志濤、陳多寧.反思教學理論及其實踐[J].今日科苑,2007(24):279
[2]王俊英、張志泉.反思性教學的內(nèi)涵及實施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0(3):122~123
[3]魏彥紅、蔣文靜.反思教學要求教師學會反思[J].衡水師專學報(綜合版),2004(2):74~75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