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園林工程作為園林專業(yè)最重要的一門專業(yè)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與時俱進性,因此決定了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培養(yǎng)出符合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可用人才。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 高校教育 教與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9-0073-01
教育心理學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從行為主義研究范式向認知主義研究范式轉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也逐漸從被動、機械的強化學習轉向主動、有意義的主體性學習。這一轉變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人們對學習策略研究的熱衷,而學習策略使用的效果受教學情境中諸多因素的影響,早期學習策略的研究出現(xiàn)的那種追求最優(yōu)方法并沒有達到學生靈活掌握的目的,這種狀況也直接促使人們對教學策略研究的關注。20世紀70年代以經(jīng)驗為基礎的教學策略研究開始從教師行為和師生關系兩個方面進行探討,前者由于只注意到教師行為而忽視學生的存在,并沒有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后者則發(fā)展成為對師生合作關系的策略性認識。20世紀80年代加涅著眼于教學效果的改變,拓寬了教學策略的研究范圍,提出了管理策略、指導策略以及它們之間的有機結合對改變教學效果的作用。當然,西方的教學策略研究從內(nèi)容上看還局限于方法、步驟層次,對教學策略的理論或本質(zhì)性認識還不深入。我國的教學策略研究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針對國外此類研究的缺陷,我國的教學策略研究起始的重點在于對其理論或本質(zhì)的探討,同時努力深化教學策略的學科應用和實驗研究。
一 高校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定位
新世紀高校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上課(教)那種簡單的程序化勞動,而是怎樣將教師上課(教的過程)與學生學習(學的過程)更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更愿意學、更容易學。
教與學作為高校實施育人計劃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高校生存的最根本任務。
“教”是指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經(jīng)驗和學習方法的過程,是高校教學任務的前提,衡量“教”的質(zhì)量有以下七個原則:(1)是否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的聯(lián)系;(2)是否增加了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機會;(3)是否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是否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4)是否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5)是否強調(diào)了學習時間的重要性;(6)是否給予了學生較高的期望;(7)是否尊重學生多能力和多樣化的學習方法。
“學”具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指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第二層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新理念,不斷總結新經(jīng)驗,并及時傳授給學生的過程。
二 如何處理好高校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關系
通過教育心理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教育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以及近兩年的實踐教學經(jīng)歷,綜合教育界資深教授的教學經(jīng)驗,再集合當代大學生的特殊社會屬性及園林工程的課程特點,歸納出以下幾點方法使大學學生更愿意學、更容易懂、更能真正理解和應用。
1.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教師給學生上課,不是單一方向的講授和接收過程,在課堂中和課外時間,教師要肩負起同學生交流與互動的責任,并要做到對學生的提問或建議做出及時的反饋,這樣既能保證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同時還可以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和對該專業(yè)學習的積極性。
2.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實際案例分析
園林工程作為一門動手能力相對較強的專業(yè)課程,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要求較高,在傳統(tǒng)理論教學過程中,運用實際案例植入的方法,使復雜枯燥的理論在實際案例中分解簡化,易于學生理解,讓學生明白該專業(yè)的具體用途以及自己應當具備的能力,同時還能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3.適當?shù)貒L試模擬實際項目的開展,鼓勵學生親自主持與開展,使學生提前體會整個園林行業(yè)的運行模式
借鑒已有學科的教學案例(如法學專業(yè)的“模擬法庭”),組織本專業(yè)學生參與到模擬項目開發(fā)過程中去,使每位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各自的角色,通過參與整個模擬項目的運行和實施過程,使學生們切身體會到將來要從事行業(yè)的流程和任務,從而既能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又能鍛煉學生在整個項目中的組織和自我組織能力,更能調(diào)動學生對該專業(yè)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三 結論
針對現(xiàn)代大學生的特殊社會屬性及當代大學的教育特色,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教會學生去學習相應的理論及實踐知識,并賦予學生自學和要學的動力。從這幾個方面出發(fā),真正做到一切為學生著想,始終以學生未來發(fā)展為目標,側重實踐內(nèi)容的講解與分析,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發(fā)揮,使學生自己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真正實現(xiàn)快樂教學,快樂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馮克誠、西爾梟主編.實用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全書[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4
[2]王策三.教學論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李海峰.中美在線開放課程的對比與分析——基于教與學的視角[J].電化教育研究,2014(1):58~64
[4]徐萍.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5(4):92~93
[5]張素蓉.教與學方式轉變下的課堂教學模式新探索[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4(8):88~95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