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雨
與康振山老先生的傾談中,更加讓我明白了這個家族之所以長久、精進的原因,作為康百萬家族第二十世傳人,已年過六旬的康老依舊不敢忘祖輩的恩德與訓誡,已然把勤儉、孝恭、謙遜、仁厚活成了一種習慣,對先人最好的懷念就是讓自己成長為和他們一樣的人,并延續(xù)開來,時間為證。
孝悌:對家庭要盡全部力量
深秋的鄭州,一場雨過,依然有一絲濕潤的暖意,四十公里外的鞏義曾是康家世代生活的地方,康百萬莊園就坐落在那里,而今康家后人依舊守候在旁。時光荏苒,此刻在康老家中,溫一杯清茶,聽他講過去的苦樂悲喜,別有一番感觸。
康老的居所十分簡樸,墻上掛著許多自己寫的書法格外雅致,聽康老講,他從小讀私塾,寫書法,那時當?shù)赜袑W問的人不多,要跟著最有學問的人學,無論在祠堂還是寺廟,學習的環(huán)境和地點都不太影響他讀詩、背三字經(jīng)、百家姓的熱情,直到6歲,父親去世輟學,那時年紀雖小,父親的印象卻深深的根植在心里,“說起家里對我影響最深的人還是父親”。
“爺爺去世的也早,戰(zhàn)亂不好過,父親是老大,十二三歲就接了爺爺班,家里種地,老小都得照顧,相當能干”康老回憶著,“父親學徒回來領(lǐng)著弟弟一起干,兄弟五個人都是父親養(yǎng)活,到了1940年,災荒,能餓死人的年景。叔父已經(jīng)跟著軍工廠遷到南方,家里只有父親領(lǐng)著兩個叔伯弟弟和兩個叔叔,還有奶奶在,二叔、三叔的孩子跟我年齡相仿,家里十幾口沒吃的,吃糠咽菜都是我父親去想辦法,維持生活?!备赣H的責任與擔當或許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在一個懵懂的孩子心里埋下了種子,幾十年后,這個孩子即便老去,念起這段往事,依舊濕了眼眶,聲音有些顫抖“家中十幾口人里,只有我和兩個叔叔家的孩子是男孩兒,奶奶說,這三個是家里的根兒啊,誰餓死不能叫這三個孩子餓死。要不康家的根都沒了?!笨道系母赣H想盡辦法,糧食貴,旁的吃不起,一天這三個孩子一人一個饃,確?;钕聛怼:髞砀赣H康炳玉的故事一直在村里流傳著。和衣食無憂的今日相比,一個饃算不了什么,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這便是一個人能夠付出的全部,是母親的命令,是兄弟的托付,更是一個家族延續(xù)下來的根脈、希望,康家人對“家”有著自己最樸素的信仰,義無反顧。
父親的精神直到現(xiàn)在依舊激勵著康老,“父親讓我很感激也很感動,他這種精神我是挺愿意看到的,他愛護我和愛護侄子是一樣的,對家庭盡了全部力量,自己不舍得吃穿,我很受感動。”1943年,康老6歲,父親因戰(zhàn)亂勞累病逝,母親帶著他和弟妹寄宿到了外婆家,農(nóng)忙時再回到家里種地照顧奶奶,13歲就擔起了家里的重任,康老從父親身上繼承了“老大的責任”,拾起家里的活計。
家里做飯燒煤,每天早起天不亮就要去幾十里外的地方去運煤,“我母親早早起來給我做飯,大概是兩三點鐘,過去沒有表,不知道時間,咋看時間呢?她是通過過去給父親叔父做飯的經(jīng)驗,看天看星星判斷時間,知道星星走到哪里大概是幾點鐘,北斗星她認識,還有獵戶座走到哪里是幾點,春夏秋冬不一樣,總結(jié)出規(guī)律,知道時間起來做飯,有這個經(jīng)驗?!痹诳道峡磥?,母親是個了不起的女人,生活的辛苦并不能磨滅她對未知的探索和智慧的領(lǐng)悟?;蛟S從第六代康少敬開始,康朱聯(lián)姻就注定了康家女人的不平凡,經(jīng)歷苦難才使人更快成長,父母的言行也深刻的影響著康老,他同樣肩負起供弟弟讀書,送妹妹出嫁的責任,“人呢,就是說做人要孝悌,我父親是個榜樣,我們弟兄是非常和睦的,我對弟弟妹妹也是非常好的,對我娘孝順。都是親人,家和萬事興是一個真理,要好好的活著?!?/p>
教子:人生一世,沒有困難就沒有進步
“經(jīng)商結(jié)交務存吃虧心,酬酢務存退讓心,日用務存節(jié)儉心,操持務存感恩心,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詐也,前人之愚,斷非后人之智所可及,忠厚留有余?!笨凳霞矣栠@意味深遠的六十一個字,幾乎無一字可增減。
康老告訴我們,他小的時候就看家訓,但那時還不太懂,后來年齡大一點,聽長輩說一點,慢慢就懂了,“說得很有道理,留余文化很重要,比如建造房屋,蓋房子時和鄰居爭執(zhí),就要讓,如果讓還不行,打官司打贏了,也要讓。盡量少爭執(zhí),人讓一點,吃虧一點,別因小事而爭執(zhí)?!笨道弦步o孩子們講家訓,他說“這都是老一輩總結(jié)的經(jīng)典,康家人都要學,有錢了也不能欺負窮人,沒錢也不去占別人的光。康家人自力更生?!?/p>
這一點我是信的,從這位精神矍鑠,言語擲地有聲的老人身上,不難感受到他在那些艱苦的年月里如何艱難跋涉卻又步履堅定的一路走來,家族的光輝與榮耀依舊在他的血脈里流淌著,照耀曾經(jīng)暗淡的光陰,也照耀著別人。
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也有過最困難的時候,康老曾經(jīng)開辦照相館,勤奮好學加之悟性頗好使得照相館的生意也很不錯,直到九十年代初彩色照片逐漸取代黑白照,生意也漸漸暗淡,“那時候要供孩子上學沒錢更新設備,所以黑白相生意不好,我也沒讓孩子輟學,困難一點就過去了。以后他們都讀出來了,我也老了,連房子都沒買,沒房子住,但后來村里人都說供孩子上學真對。沒學問干不好事情,人一輩子困難不能少,就要有精神,不要怕困難。來了就要承擔,人生一世,沒有困難就沒有進步,我們的祖先也是如此?!?/p>
如今,康老的七個孩子中,有個兩博士,兩個碩士,一個工人,一個農(nóng)民,“只要孩子干的是正事,不管有多大困難都支持,不干正事不行,孩子讀書一定要支持,怎么樣都供,”對于子女的教育,康老一直秉承家族“詩書傳家”的傳統(tǒng),在他看來,康家傳承十幾代人,最主要是教育,“一個人再能干,但是沒有教育,下一代教育不好就完了。孩子不接受你的意見,你這一代一代沒法傳,有些資本家不知道,所以康家傳承下來,孩子要接著干?!?/p>
讀書,才能明理,才知孝悌,“家庭教育中身教勝于言教,長輩先做出樣子來,比方說老人對父母都不好,讓孩子孝順,你怎么回答他?身教很重要?!笨道系慕?jīng)歷便是最好的印證,“其次經(jīng)驗也很重要,從別人的教訓中吸取經(jīng)驗,自己要努力學習先輩們的好經(jīng)驗,總結(jié)自己缺點錯誤?!?/p>
康老的語言很樸實,我們聽來卻一次次被打動,他用生活里的困苦和溫情詮釋出康家人一代又一代的精氣神兒,他沒有承襲祖輩的財富,卻把如何獲得幸福的方法講給后人聽,一席長談也讓我開始重新認知許多事物,感恩身邊這位可愛又可敬的長者,生活不易,卻仍可在蒙塵的年月里以勇敢的心拂去苦難,艱難是一種教育,沒有艱難就沒有珍惜。
康老帶我們參觀他的書房,如今有了條件,他依舊寫書法,讀各種喜歡的書籍,為了方便讀書,甚至自己發(fā)明了“讀書神器”,將書固定在紙板上,再將紙板一頭用松緊帶固定在床頭上方,如此,省了許多端著書的力氣,我們幾個來訪者都忍不住要上前一試,確實省力。不禁贊嘆康老的智慧,再多的道理都不及一個小小的行動,最好的生活便是如此吧??道弦娢覀儙兹梭@艷的輪番實驗他的“讀書神器”也樂呵呵地笑了起來,更精彩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一般,多么美好的一個下午,祝??道?,祝福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