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亞·羅萬
參觀坦桑尼亞瀕危動物庇護所
●安西亞·羅萬
島上景色
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面積達到6.95萬平方公里。我們的目的地是魯本多島,那是距離岸邊最近的一片陸地,只有幾公里而已。小島的四周被茂密的樹林遮擋得密不透風,與光禿禿的大陸湖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魚鷹的叫聲成了這里唯一的聲音(這座島是整個非洲魚鷹最為密集的地方)。事實上,島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存得如此完好,就算冒出一只恐龍來也不足為奇。
魯本多的環(huán)境之所以一塵不染,是因為它早在1965年就被確定為保護區(qū),并在1977年成為國家公園。在1964至1974年的十年間,德國動物學家伯恩哈德·格茲米克把各種各樣的瀕危物種帶到了這個237平方公里的島上。島上杳無人煙,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名國家公園工作人員,捕食者也寥寥無幾。事實上,在格茲米克向這里引入珍稀物種前,島上僅有的動物就是草原猴、水獺和本土林羚。這已經成了“坦桑尼亞的諾亞方舟”:一座專門保護瀕危動物的島嶼。
導游埃德溫解釋道,雖然他未能成功讓黑犀牛和馬羚在這里安家,但大象、疣猴、新小羚和非洲灰鸚鵡卻在這里成功存活下來。黑猩猩也得以在這里繁衍生息。
最初引入魯本多島的黑猩猩都是在野生環(huán)境中出生的,但從小就由人類撫養(yǎng)。通常而言,它們的母親都是在坦桑尼亞、烏干達和剛果被偷獵者殺死的——而由于幼年黑猩猩不愿離開死去的母親,它們很容易成為獵物。這些幼年黑猩猩之后會被送到歐洲的馬戲團和動物園,它們長大后往往會具有攻擊性,之后只能在歐洲和美國的生物醫(yī)學研究機構里度過余生——有時會長達60年。
但格茲米克把17只幸運的黑猩猩送回了非洲,在魯本多島上人工培育了一個族群,成為世界上僅有的一個將黑猩猩放歸自然的成功案例。這些動物在島上沒有天敵,而與圈養(yǎng)黑猩猩不同,魯本多島上的動物似乎還保留了一些野外生存技巧。
海邊
如今,最初由17只黑猩猩組成的族群已經擴大到四五十只——但要找到它們仍然并非易事。作為島上的唯一一個群落,這些不受約束的黑猩猩可以在237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上自由漫步。相比而言,作為坦桑尼亞著名的黑猩猩保護區(qū),馬哈雷和貢貝的面積卻只有12至20平方公里。
這是一個能讓動物安全生活的庇護所。研究人員需要在叢林里搜尋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時間才能有幸看到它們。但拿著相機前來參觀的游客恐怕很難有這樣的運氣。
兩棲林羚
尼羅河鱸魚和人一樣大
魯本多島上
一只非洲灰鸚鵡
維多利亞湖
但島上還有很多東西值得一看,包括成群結隊的非洲灰鸚鵡集體歡迎我們到達營地。我之前只見過關在籠子里的鸚鵡凄涼地吃著向日葵籽;而在這里,它們卻可以盡情享受無花果,并在下面有人經過時,頑皮地將剩下的果實扔在人的頭上。
我們看到了島上的本土兩棲林羚,經過漫長的進化,它們已經擁有了可以適應沼澤環(huán)境的腳。每天早晨,都會有一對長著斑點的水獺從湖灣的一端游到另一端,小巧的頭部在水上劃過,留下優(yōu)雅的波紋。
我們看到巨蜥曬完太陽后游入水中,還看到鸕鶿在精心設計的對稱石頭上晾曬翅膀。在這里乘船捕到的尼羅河鱸魚跟一個人的個頭差不多大。在林間漫步,可以看到午后的太陽透過樹葉照耀在色彩艷麗的花朵和菌菇上。
晚上的美景更是令人沉醉,太陽沉入水中(這是東非的另外一個反?,F象,那里的太陽更多的時候是從水下升起)。這座與世隔絕、杳無人煙的小島營造了夢幻般的景象,讓所有人都相信了諾亞方舟的神話:那是一個懸浮在海洋與天空之間的避難所,讓動物們得以躲避災禍。(摘自英國BBC中文網)
(編輯/唐馨)
魚鷹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