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言
和諧是當今社會的主題。社會要和諧,家庭也要和諧,這些都非常重要,然而我認為,個人內心的和諧對實現社會和家庭的和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家庭是由人組成的,社會是由無數個家庭組成的。假如在家庭里個人都沒有做到和諧,那么這個家庭要和諧是很困難的。推而廣之,由成千上萬個家庭組成的社會也是如此。
個人內心和諧的關鍵是個人的心理要和諧。要實現個人心理和諧的關鍵是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尤其是要正確地對待家庭和社會生活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和問題。矛盾和問題幾乎是任何家庭和社會都有的,問題在于家庭和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如何對待和處理它們。
只有確立正確的理念才會有正確的態(tài)度,有正確的態(tài)度才會采取恰當的方法,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首先我們應該確立這樣一個理念:在許多情況下,矛盾和問題的產生是很正常的。對在現實生活中產生的矛盾和問題要學會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因為矛盾和問題的產生有許多客觀和主觀的因素。我們不要怨天尤人,而應仔細地分析這些因素,從中找到癥結所在。在尋找癥結的時候,應盡可能地避免個人的感情色彩,客觀全面地進行分析和判斷,這樣就比較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建立心理和諧還需要有一顆平常心,對人對事都要寬容一些。寬容別人實際上就是善待自己,許多時候弄得自己不開心,其實是自己不能夠寬容別人造成的。遇到不順心的時候自己要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不要老是責怪別人不好。我們應有一顆平常心,應把什么都看得淡泊一些,不必去斤斤計較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即使是和自己的個人利益有關聯的也要坦然處之。有時候人過分精明會活得很累,傻一點兒反而會活得輕松些。